搜索更多內容
劉禹錫的詩有哪些
劉禹錫是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一生起起落落,閱盡滄桑變化之后,其詩也變得睿智和簡潔,在被貶的歲月里,劉禹錫的詩充滿了憤懣和沉重,但是他不曾絕望,他被后人稱為“詩豪”,劉禹錫的詩有哪些?下面給大家分享劉禹錫的詩,一起來看看吧。
劉禹錫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的詩有哪些
1《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的詩浪淘沙
1、《浪淘沙》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浪淘沙》
汴水東流虎眼紋,清淮曉色鴨頭春。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3、《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4、《浪淘沙》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5、《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6、《浪淘沙》
鸚鵡洲頭浪飐沙,青樓春望日將斜。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7、《浪淘沙》
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定晚霞。
8、《浪淘沙》
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劉禹錫的詩有什么特點
劉禹錫及其詩風頗具自獨特性。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在憂患相仍的謫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悶,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終不曾絕望,有著一個斗士的靈魂。
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
劉禹錫的詩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同時具有一種空曠開闊的時間感和空間感。
劉禹錫的詠史詩十分為人稱道。這些詩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表現他閱盡滄桑變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蘊涵了很深的感慨。
讀劉禹錫的詩,相信我們都能在迷茫中找到一絲力量。
查看詳情>>后人對劉禹錫的評價是怎樣的?《竹枝詞》到底是怎樣的呢
唐詩是中國詩歌文化的巔峰,但是唐朝跨越了近三百年,按詩歌分類又可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按照常理來說,盛唐出現了李白和杜甫兩大頂尖牛人,應該是唐詩的最頂峰,然而文化界卻并不這么認為。
中唐詩歌雖然沒有李杜這樣的最偉大詩人,但詩歌的群眾基礎更好,詩人更多,而且經歷了安史之亂后,唐朝詩人普遍對于社會和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思想意境更高遠,題材更為廣泛。再加上中唐詩人還注重理論研究,這導致詩歌文化在經歷了盛唐輝煌之后,不僅沒有下滑,而且還上了一個新臺階。
推動詩歌進步的,就包括白居易、元稹、李賀、賈島、柳宗元等人,當然也不能不提到劉禹錫。我們熟知的《陋室銘》就是他的駢體銘文,然而劉禹錫還是以詩出名,宋朝黃庭堅就評價:大概劉夢得樂府小章優(yōu)于大篇,詩優(yōu)于它文耳。
劉禹錫的詩文強到什么程度呢?當時白居易就在《劉白唱和集解》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薄霸姾馈边@個稱號,也由此產生,而且白居易還不厭其煩地回憶當年與劉禹錫相互唱和的情景,說是“一往一復,欲罷不能”,還說自己“予不量力”。
然而,千古人物,任人評說。到了清朝的時候,有一個大書法家、大文學家翁方綱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肯定黃庭堅的說法同時,卻又表示:劉賓客之能事,全在《竹枝詞》。至于鋪成排比,輒有傖俗之氣。
這個說法,對劉禹錫的詩名幾乎是毀滅性的。要知道,我們熟悉《西塞山懷古》、《堤上行》、《望洞庭》等名作,都是非常出色的,卻在翁方綱的眼中并不足道,那么《竹枝詞》到底是怎樣的呢?
《竹枝詞》是十一首詩的兩組詩,因為篇幅原因,小玨不可能一首首來分析。其實流傳度最高的就兩首詩,而這首應該是最出名的: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是四川的一種民歌,當地人們互相比賽,誰唱得越多,就是優(yōu)勝,劉禹錫在擔任夔州刺史就非常喜歡這種民歌。他先作十一首,后來又寫了兩首,合為十三首《竹枝詞》。這兩組詩不僅描述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更是歌頌了純樸的愛情,具有非常濃郁的生活氣息。
這一首無疑最為經典,它是以女子的口吻所寫。在詩中,一個女子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春天,忽然聽到了自己的情郎在江上唱歌。東邊還在日出,西邊卻在下雨,說是無晴卻還是有晴天的。
這首詩最為精妙的地方,不是在于有多么雄渾壯麗的想象,也不在于遣詞造句的功底,而是在于給人留下了極大的想象力。這種想象力,就是最美的詩意,就是穿透人心,觸碰人們靈魂深處的神奇力量。
第一句“楊柳青青江水平”看似平淡,實際上卻營造和構建了整體的氛圍,為后面的劇情埋下伏筆。在詩歌之中,這種寫法叫做“起興”。
第二句是全詩唯一的劇情,或者說詩人僅僅捕捉了情郎江上唱歌,妹子在傾聽這個畫面,就描繪得如此傳神,也成為了全詩的關鍵之處。
第三、四句則是詩中的點睛之筆,千古名句?!扒纭焙汀扒椤笔侵C音字,“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諧音。讀到這里,詩人才將...
查看詳情>>與“后人對劉禹錫的評價是怎樣的?《竹枝詞》到底是怎樣的呢”相關的文章
劉禹錫的詩歌風格內容是什么?他的價值追求是怎樣的
劉禹錫是唐代詩人中非常具有個性特征的一位詩人,他的詩歌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劉禹錫的價值追求是與其所處的時代特點以及他本人的詩歌理論密相關涉,中唐時期的特殊的社會背景造成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以“雅正”為旨歸;而其“義得而言喪”詩歌理論又使得其在具體的作品中顯現出一種靜麗自然的意境美。
一、儒學的復興與趨于雅正的價值追求
中唐社會日趨衰落,清人葉燮在《百家唐詩序》中談到“中唐之中”時說:“此中也者,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有唐一代之所獨得而稱中也者,時值古今詩運之中……”稱中唐為古今百代之中,足見古人對中唐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的重視。面對嚴峻的的形勢與強烈中興愿望伴隨而來的是復興儒學的思潮。韓愈、柳宗元等將復興儒學的思潮推向高峰,韓愈主張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統(tǒng),恢復先秦時期的儒學,他以孔孟之道的繼承者和捍衛(wèi)者自居,聲言:“使其道由愈而粗傳,雖滅死而萬萬無恨”(《與孟尚書書》),他認為當時最大的問題是藩鎮(zhèn)割據和佛老蕃滋,因而他寫了大量的政論以“適其時,救其弊”。
由此在詩歌上,與盛唐的群星璀璨不同,這一時期流派紛呈,詩人們致力于新途徑的開辟、新技法的探尋以及詩歌理論的闡發(fā),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具有新鮮意味的詩歌,展現了唐詩大變于中唐的蓬勃景象。劉禹錫詩歌的創(chuàng)變特征并不明顯,除了在民歌體詩歌創(chuàng)作上劉禹錫進行了有意識的探索、創(chuàng)新之外,就詩歌創(chuàng)作的整體面貌而言,劉禹錫并不像元白、韓孟那樣在新變的道路上走得很遠。③無論是元白的“老嫗能解”,還是韓孟的怪異新奇都具有明顯的反對傳統(tǒng)審美的特征。因為從《詩經》、《楚辭》到盛唐氣象,由于儒學的的影響,詩歌的價值追求基本都是都以雅正為上。
劉禹錫的詩歌能在聲勢顯赫的“韓孟”“元白”兩大詩派之外另辟蹊徑,基本繼承了傳統(tǒng)唐詩價值追求,用審美的形式來表現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個體生命的獨特感受。劉禹錫在詩歌中表現出趨于雅正的特點,如他的《秋詞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悲秋”是歷代詩人遞相沿襲的主題,從屈原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湘夫人》),宋玉的“悲哉,秋之為氣也”(《九辨》),到漢代無名氏的“秋風瑟瑟愁殺人”(《古歌》),到北朝庾信的“樹樹秋聲,山山寒色”(《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再到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陳陳相因,概莫能改。所以劉禹錫說“自古逢秋悲寂寥”,而劉禹錫在春與秋的對比中,發(fā)現了秋的好處,從而吟唱出這兩首意氣風發(fā)的秋歌。
先來看第一首,“自古”句點出逢秋皆悲,古今同然,有思接千載,慮蓋萬世之慨?!拔已浴币痪湟宦暫葦?,推倒了悲秋的主題,新天下耳目,大有冒天下之大不韙又力挽狂瀾之勢?!扒缈铡本?,勾勒出一幅秋景圖:一碧如洗的天空中,一只白鶴騰空而起,直沖九霄。詩人目睹此景,心中豪情收束不住也隨著唳鶴一飛沖天。這是...
查看詳情>>與“劉禹錫的詩歌風格內容是什么?他的價值追求是怎樣的”相關的文章
劉禹錫的詩歌風格是什么樣的?具體詩詞舉例
劉禹錫的詩的風格是怎樣的呢?劉禹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政治家,備受人們的尊敬。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劉禹錫的詩的風格,歡迎閱讀!
劉禹錫及其詩風頗具獨特性。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在憂患相仍的謫居年月里,確實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悶,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終不曾絕望,有著一個斗士的靈魂;寫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重游玄都觀絕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謠》、《飛鳶操》、《華佗論》等詩文,屢屢諷刺、抨擊政敵,由此導致一次次的政治壓抑和打擊,但這壓抑打擊卻激起他更為強烈的憤懣和反抗,并從不同方面強化著他的詩人氣質。他說:“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謁柱山會禪師》)。這種“感慨”不僅增加了其詩耐人涵詠的韻味,而且極大地豐富了其詩的深度和力度。
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灰蚋兴ス?jié),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云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絕句,也是別具特色,如:“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詞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楊柳枝詞九首》其一)就詩意看,這兩篇作品均簡練爽利,曉暢易解,但透過一層看,便會領悟到一種傲視憂患、獨立不移的氣概和迎接苦難、超越苦難的情懷,一種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和棄舊圖新面向未來的樂觀精神,一種堅毅高潔的人格內蘊。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全詩一反傳統(tǒng)的悲秋觀,頌秋贊秋,賦予秋一種導引生命的力量,表現了詩人對自由境界的無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劉禹錫早年隨父寓居嘉興,常去吳興拜訪作為江南著名禪僧兼詩僧的皎然和靈澈,據其《澈上人文集紀》自述,當時他“方以兩髦執(zhí)筆硯,陪其吟詠,皆曰孺子可教”,這一早年經歷對其后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很深。那么,皎然、靈澈的詩歌主張是怎樣的呢?皎然有《詩式》論詩,特別注意兩方面,一是主張苦思鍛煉,要求詩人在對詞句加以精心錘煉之后復歸自然,他認為這種自然才是詩的極致;二是極重視詩歌意蘊深遠而氣韻朗暢高揚的境界,認為“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而這“境”即意境來自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書冬夜》),即詩人主觀心境與審美觀念乃是最重要的。靈澈沒有詩論傳世,但據權德輿《送靈澈上人廬山回歸沃州序》說,他“心冥空無而跡寄文字,故語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諸生思慮終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靜而靜”;又說他常“拂方袍,坐輕舟,溯沿鏡中,靜得...
查看詳情>>與“劉禹錫的詩歌風格是什么樣的?具體詩詞舉例”相關的文章
劉禹錫的詩歌風格是怎樣的?對唐朝的影響有什么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面文學作品非常突出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里面有很多的文學作品流傳在世,并且也有許多的詩人在這個時代誕生,也為之后的生活帶來了更加豐富的文學素養(yǎng),也是這樣的生活所以才能夠讓百姓們的日子變得更加繁榮昌盛。劉禹錫不僅在作詩方面有著很多的重要成就,同時他也是一個政治集團的重要成員,在這些方面讓大家看到了劉禹錫的才能,他寫的一些文學作品也讓我們感受不同的文化風格。
劉禹錫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明,他很喜歡一些儒家文學的作品,并且還會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作詩,有著非常的聰明的大腦,并且十分勤奮。當然這也是他從小在自己的家庭生活當中所受到的影響,因為他的父親原本就是一名官員,所以劉禹錫在他的父親那里受到了很多的教導而且在小的時候有受到過當時比較著名的詩人的指點,所以他在這方面有著特別的天分,在劉禹錫長大之后,他就專門在詩詞的方面進行一些研究,并且很快考取了進士。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詩詞是非常鼎盛的時期,當時劉禹錫還在學習詩詞的時候認識了后來同樣的著名詩人柳宗元,之后劉禹錫他依然在不斷地進行學習,然后考取了更高的職位,得到的獎勵也很多。這也能夠體現出來劉禹錫是非常聰明的,他自己也很適合做官員方面的工作。后來的時候,劉禹錫還和當時唐朝時期里面很著名的一些詩詞文人成為了朋友,他們自己一起每天開始研究一些詩詞歌賦,也為后來劉禹錫的生活和一些詩句做了很重要的基礎。
劉禹錫的一生其實并不是非常順暢的,他在做官的時候還是經歷過被貶黜的經歷,當時因為劉禹錫他自己對政治方面的熱情是非常高的,所以參加了一些政治集團,雖然曾經取得過不少的進步,但是最后還是觸犯了一些比較重要官員的利益,所以他們被更高級的官員壓迫最后被貶到了偏遠的地方成為司馬,這件事情在歷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以看得到當時的政治集團還有一些勢力的情況已經比較扭曲,從側面也體現出來劉禹錫等人的優(yōu)秀才能。
雖然劉禹錫被貶,但是在這段時間里面他創(chuàng)造出來了非常多出名的詩詞,并且這些事情都是來表達對當時整個朝廷里面一些有實力的貴族的不滿的情緒,而且這些詩詞同時也是劉禹錫對自己的一些憧憬能力,還有自己對整個生活的抱負,所以這樣的詩詞很快就成為了很多百姓們都非常喜歡的詞句,而且還從這些詞句里面吸取很多的重要部分,總結出了劉禹錫自己的特點,柳宗元也是從這段時間里面開始和劉禹錫進行合作,兩個人創(chuàng)造了非常多著名的文章,并且將自己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頂峰,所以說這段被貶黜的時期里面雖然有一些不好,但是總體來說,還是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不一樣的表現自己才華的方向。
劉禹錫的詩詞風格大概分為了兩種,一種是自己對山水詩方面的理解,還有一部分就是在自己沒有辦法完成抱負之后所寫下來的沉痛的心理詩詞。他希望能夠為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但是并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在文章當中他還會諷刺一些當時政治狀況,還有一些貴族人們的壓迫,劉禹錫自己也很希望能夠反抗,所以他的作品風格是非常不...
查看詳情>>與“劉禹錫的詩歌風格是怎樣的?對唐朝的影響有什么”相關的文章
劉禹錫最有名的三首詩,一生坎坷蹉跎卻不忘初心
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句話形容的是一種怎樣的意境?
這是中唐劉禹錫排律中的最后兩句,寫這首詩的時候兩個人同時居住在洛陽,都已經是暮年了。這首詩是劉禹錫回贈好友白居易的酬唱之作,要想說清楚并理解其中的意境,不妨從劉禹錫的坎坷遭遇說起。
一、少年得志 中年坎坷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有“詩豪”之稱。793年,劉禹錫21歲中了進士,在唐朝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之說,21歲及第可謂是少年得志了。同榜的進士中還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柳宗元( 773年— 819年),柳宗元甚至比他還年輕一歲,兩個人后來被并稱為"劉柳"。
兩個熱血青年都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太殘酷。唐順宗即位八個月后就被奪權成了太上皇,唐憲宗即位后,王叔文旋即失勢。革新失敗后,“二王八司馬”都被貶謫,遠離了政治權力中心。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馬"指韋執(zhí)誼、韓泰、陳諫﹑柳宗元﹑劉禹錫﹑韓曄﹑凌準﹑程異。
劉禹錫一去就是十年.....
十年以后,元和九年( 815年2月 ),43歲的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沒想到兩年后劉禹錫又惹禍了,他寫了一首《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詩中的譏諷之意刺痛了執(zhí)政的權貴,于是劉禹錫又被貶謫出去。
又是十年......
這期間,他的好友柳宗元在819年去世了。時光荏苒,在劉禹錫輾轉連州、夔州、和州任刺史后,終于有機會調到老家東都洛陽,總算可以回到一線城市了。
二、晚年好友白居易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長安,兩個人在揚州見面了。 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在筵席上寫了一首七律《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劉禹錫在族內排行二十八,因此白居易稱其為劉二十八使君,詩中感嘆: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并為其鳴不平: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此時距離劉禹錫初入官場已經過去了23個年頭,23年前劉禹錫少年得志時才21歲,及第后馬上受到了執(zhí)政者的青睞,大好前途如在目前,何曾想到自己竟然宦海蹉跎了23年呢?但是劉禹錫在這首回贈的詩中,體現了他不同于白居易的一種精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白居易在蘇杭魚米之鄉(xiāng)任職時,劉禹錫卻在巴山楚水中艱苦度日,但是劉禹錫并不需要白居易的同情,吟出了千古名句一展胸襟: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不但沒有因為這23年折損了自...
查看詳情>>與“劉禹錫最有名的三首詩,一生坎坷蹉跎卻不忘初心”相關的文章
劉禹錫最有名的愛情詩賞析,用詞講究,極為深情
唐詩里有很愛情感人肺腑的愛情詩篇,而且這些愛情詩作,大部分都寫得極為凄美,讀來更是讓人感傷不已;可能一說起唐詩里的愛情詩作,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李商隱,作為晚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很多的詩作,那都是在極力地刻畫自己內心的感受,描寫的愛情的經歷,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成為了唐朝眾多詩人中,描寫愛情最為深刻的一位詩人。
其實除了李商隱之外,還有另一位詩,也是李商隱的前輩,同樣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劉禹錫,他也是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的愛情,特別是他后期被貶到四川,結合當地的民歌,所創(chuàng)作的那些愛情詩作《竹枝詞》系列,同樣的也是唐詩里最為重要的愛情詩篇。
那么說起劉禹錫相信對于喜愛詩詞的朋友來說,一定是不會陌生,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非常的經典,并且他本人也是非常有個性,不畏懼強權,時常會在自己的詩作中,去諷刺當時的權貴,所以他的詩作里,應當說還是有著批判成分,這也是他詩作的另一大特點。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劉禹錫一首非常經典的詩作,那便是他的《堤上行三首.其二》,這也是他在四川時所創(chuàng)作的詩作,而且寫得極為深情,用詞更是非常的講究,充滿了真摯的情感,所以這樣的詩作,也是最值得一讀。
《堤上行三首.其二》
唐朝:劉禹錫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
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
這首詩描寫的非常唯美,猶如行云流水,讀來更是朗朗上口,這也正是此詩最大的一個特點,而且在這首詩中,詩人把人世間的美好的愛與,描繪的纏綿悱惻,讀來更是令人贊嘆不已。
“江南江北望煙波,入夜行人相應歌?!?,這開頭的兩句,描寫當時四川的一個情景,人們尋求愛情,那都是在江上對歌,這也是當地的一種風俗;那這兩句詩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站在江南望著江北,煙波浩渺,非常的壯觀,即使是到了深夜時分,還是有很多人在那江岸邊對歌。詩人在這開頭兩句,便是說明當時的一個情況,這樣的一種描寫,可以說使得此詩,顯得更為生動。
最后的兩句詩,可以說是這首詩中,非常精彩的兩句,”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埃沁@兩句詩的意思是,人們唱《桃葉歌》,那是表達了愛情,然而如果是要唱《竹枝詞》的話,那便是表達了哀愁,水流和月光,那是無窮無盡,這兩者很像那纏綿悱惻的愛情。
劉禹錫的這首《堤上行三首.其二》,寫得很是凄美,同時也非常的抒情,這也正是他詩作最大的一個特點,往往只是描寫一些看似很細微的事物,但是詩人同樣的能夠描繪的如詩如畫,讓人立馬能夠感受到詩作中,所傳遞出來的那種非常纖細的美。其實詩人在四川時,寫過了一系列的《竹枝詞》,他結合當地民歌的特點,把這些詩作,描寫的極為凄美,也非常感人。
與“劉禹錫最有名的愛情詩賞析,用詞講究,極為深情”相關的文章
劉禹錫一首有趣的代表作賞析,白居易炫技卻敗在了劉禹錫手上
自古以來詩人層出不窮,這層出不窮的詩人又寫出了茫茫多的詩。但是在我眼里詩分為兩種,一種是靈感迸發(fā)的佳句天成,就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另一種則是在特定格律下的反復推敲,就像能夠回還往復誦讀的回文詩。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正是另一種需要反復推敲才能作出的一種特殊格式詩歌——寶塔詩。比如下面這首不得不提的白居易之作:
《詩》
唐、白居易
詩。
綺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時。
能助歡笑,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唐代詩人雖然層出不窮,但是白居易無疑是位居前三甲的大詩人,要不又怎么會和李白、杜甫合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所以白居易的詩歌造詣自不必多說,簡單的詩歌已然不能滿足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欲,而文人聚會自然是要“舞文弄墨”一番,所以一次在和友人的酒宴上,白居易便做了這首《詩》,雖然有幾分炫技的嫌疑,但是“詩魔”出手炫技也是秒殺當時一眾好友。
而其中尤其以“能助歡笑,亦傷別離”和“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可謂精髓,當時那場酒宴本就是送別宴,雖然大家歡聲笑語縱情高歌,但是又怎能沒有離別的傷懷,而這也正是“詩”的特點。
白居易這首詩寫出后,除了在場幾位朋友各作了一首外,詩壇多年間都無人敢學。不過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其他人又怎么能讓白居易專美于前。所以之后白居易的好友劉禹錫在送別白居易的時候也不甘示弱模仿了一首“寶塔詩”,而且比起白居易的《詩》更絕,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詩魔”的炫技終究是敗在了劉禹錫之手。下面就和筆者一起走進劉禹錫的這首作品。
《嘆水別白二十二》
唐、劉禹錫
水。
至清,盡美。
從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時行時止。
道性凈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兩心相憶似流波,潺湲日夜無窮已。
這首詩中“白二十二”指的就是白居易,他排行第二十二,所以在這里劉禹錫用“白二十二”來稱呼他。詩中描寫了水的特點,當然這首詩看似寫水其實是為了襯托出詩人和白居易之間的深厚友誼。
水,清澈美好,水少的時候勺子便能裝盡,多的時候滔滔流水綿延千里。既可以利人生存,又能夠利于萬物生長。這就是水的本性自然明凈,而友情正如這水,在這里是化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典故。雖然詩人和白居易即將離別,兩人居于不同的地方,但是兩人之間對于彼此的思念卻如同這水波一般,日夜隨著流水傳遞向彼此。
不得不說,白居易的《詩》雖然讓人驚艷,但是比起劉禹錫的《嘆水別白二十二》還是少了一點感情。劉禹錫能夠將無形的感情和有形的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在這場“炫技”中可謂技高一籌!對于這兩首有趣的“寶塔詩”,大家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與“劉禹錫一首有趣的代表作賞析,白居易炫技卻敗在了劉禹錫手上”相關的文章
劉禹錫的五首古詩,你讀過幾首??
劉禹錫的五首古詩,你讀過幾首?
1/《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參與了唐順宗時的王叔文革新,結果革新失敗,順宗退位,王叔文被殺,劉禹錫被貶?!肚镌~》就作于被貶之時,然而這首詩卻充滿了樂觀與斗志。自古以來,到了秋天人們都會感到悲傷孤獨,我卻說秋天勝過春天。一只白鶴沖破云層飛上晴空,將我的詩情也引入青天之中。
2/《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是劉禹錫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朱雀橋邊的野草開著花,烏衣巷口被斜陽照耀著。以前王家、謝家堂前的燕子,如今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錫想改革時弊卻遭到打擊,被貶到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回到家鄉(xiāng)恍如隔世。這天,他在揚州遇到了白居易,白居易寫詩相贈,劉禹錫便寫了這首詩來酬答他。
4/《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朱雀橋邊長滿密密叢叢的野草,開遍星星點點的野花,烏衣巷口夕陽西斜。舊時那些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現在已經飛入了尋常百姓的家中。
5/《競渡曲》
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lián)。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馀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旂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好不容易盼來了端午佳節(jié)沅江上的競渡,人們早早地就打扮齊整了龍舟,這一天,在鼓雷聲聲中開始了這重要的節(jié)目。幾艘龍舟從起點突飛而出,不分伯仲,齊頭并進。老天聽到了人間的鼓聲,以為是天上的雷聲,竟稱職地讓雨師下起雨來。這雨立刻助長了人們的斗志,船只如蛟龍得雨般煥發(fā)出別樣的生氣。刺史大人在對岸為勝利者豎起了旗桿,賜予了美酒,圍觀的人們分享這份勝利的喜悅,大江之上也出現了雨后最美麗的風景——彩虹,仿佛是上天獻給勝利者的彩帶。
劉禹錫代表作有什么?在這首詩的最后兩句,道出了一個人生哲理
古代文人講究不平則鳴,生活的坎坷、官場的失意,這些苦難都成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絕佳素材。在遭受貶謫后,他們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只是因個性、遭遇及時代的不同,詩歌中流露出的貶謫情懷自然也就不同。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被貶黃州時,就曾寫下“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表達了一種開朗樂觀、意氣昂揚的情懷。
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漢壽城春望》,它出自于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之手,是他被貶朗州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雖然在這首詩的開篇7字中,劉禹錫便道盡身世的無限凄涼,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系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并且在詩的最后兩句,劉禹錫還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發(fā)人深思。
《漢壽城春望》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首聯(lián)“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劉禹錫極力地描繪了漢壽城遺址荒涼、破敗的景象,寄托了他自己遭貶謫后的身世凄涼之感。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漢壽城在春天里野草叢生,荒祠和古墓都長滿了荊棘。倘若單獨看這里的“野草春”,它還能算得上繁榮的春景。但是和漢壽城聯(lián)系在一起,就可以想象出漢壽城如今的荒蕪景象了。
誠如《唐詩鼓吹箋注》對此詩的評價:只野草春三字,已具無限蒼涼,無限感慨。從某方面來說,漢壽城從當年的繁華到如今的荒蕪,正是對劉禹錫自己仕途從得意到失意的轉變,其身世的凄涼之感可想而知。緊接著在頷聯(lián)中“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劉禹錫對眼前的荒蕪景象進行了細節(jié)描寫。即如今這里別無他物可以觀賞,只有古墓前的石獸群。
頸聯(lián)“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依然是對漢壽城如今破敗景象的描寫。它的意思是說,華表經過雷電轟擊已經半毀,由于積滿灰塵,碑文依稀可辨。由此可見,這首詩的前六句劉禹錫均是對漢壽城破敗和荒涼的描繪。而之所以這樣描繪,一方面是為了寄托自己被貶朗州后的身世凄涼之感,另一方面則是為最后兩句富有哲理性的議論做鋪墊。
尾聯(lián)“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意思是說,不知什么時候這里又會發(fā)生滄海桑田的變化,到那時又會成為一個重要的交通要道。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劉禹錫這里道出的一個深刻哲理,便是興和廢是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它如同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樣。也就是說有興就有廢,有廢就有興,興可以變成為廢,廢亦可以變成為興。
綜觀劉禹錫的這首詩,有他身為貶謫之人的身世凄涼之感,也有對大唐江山的深深憂慮,它體現了劉禹錫堅持高尚操守、心系國計民生的貶謫情懷??偟膩碚f,是一首發(fā)人深思的佳作。
與“劉禹錫代表作有什么?在這首詩的最后兩句,道出了一個人生哲理”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