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孟浩然個性放達,崇愛自然。他的作品就是他的實生活、真體驗。
葉嘉瑩曾說他寫景的詩有三種;寫情的方式也有三種;其中以既是寫實也是象征的手法寫景以及純寫感情自身,不作假借而感發(fā)自生,表現(xiàn)了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方面。
孟浩然一首極為有名的水泊舟宿詩就實踐了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讀完使人神清氣爽。
五律詩《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游。
還將數(shù)行淚,遙寄海西頭。
將詩題切為兩部分:前描“宿桐廬江”景中寓情,后寫“寄舊游”敘事托意傳情。而以動詞“宿”與“寄”系聯(lián)看似獨立的兩半。
孟浩然講究“寫景”的布局,在景物中,把視、聽、感都融合交錯起來,從宏觀立體的角度帶給讀者更加廣闊真實的體驗。
視覺上,作者讀者均可見“暝”“江”“夜”“岸”“葉”“月”“舟”之景,聽覺上,“猿鳴聲”“水流聲”“風吹聲”環(huán)繞耳邊。最后,寓情于景,所生發(fā)的“愁”“急”“孤”的心中之感,組合成了聲色交織的凄迷世界。
這是孟浩然在寫景時和其他作者的不同之處,他更加注重作品最終呈現(xiàn)的整體效果,帶給人一種寬闊之感,這與他本身的心境比較開闊也有分不開的關系。
回到這首詩,循線而下,孟浩然不是全然不寫“愁”,他心中也有憂思。
然而他的表達很含蓄,點到為止,沒有多余的矯揉贅述,比如“孤舟”這個物象復形成一個渡橋,讓詩人感生“雖信美而非吾土”的失落與不安,于是思情自漂泊與清寂中旋出,以至于末尾遙寄的竟是詩人的熱淚了。
全詩景清情深,詩人所發(fā)抒的不僅是思友的凄愴,復連鎖著詩人受挫生命經(jīng)驗的孤獨無常感;此時詩人與山水的關系處于一種相對又兼容的狀態(tài),在孤寂、失意的情緒沉淀后,終于認知吾土與舊誼的原真與永恒。
另一首五絕《宿建德江》,也顯現(xiàn)出了這樣的特點: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亦見景中情,“念遠”不直接念遠,而是由“野曠天低”延伸“念遠”,“孤寂”不只訴孤寂,而是用“江清月明”反襯“孤寂”,客愁的基調(diào)由此就凸現(xiàn)出來。
舟的“移動”帶出了客的“新愁”,這“移”“新”的過程正銜接了時間流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消解了新舊變化無常。詩人在此以水為空間象域,又引進日落、月照作為時間分子,原本個人的傷憐,也一躍而成為宇宙自然的大觀照。
而從“野曠”而來的“天低樹”與從“江清”字生出的“月近人”的形容,由有我而無我而達物我兩忘之境。在這兩首詩中,詩人的警句都落于舟前水色,寄至味于平澹,而出現(xiàn)著“語淡而味終不薄”的自然天成。
水的流動帶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律動,將詩人對自然本體認識的胸懷視野由無常推向了永恒。
這兩首詩都是孟浩然的經(jīng)典代表作,但是并不是孟浩然最得意的作品。作為盛唐時期出生、歸隱田園的一名文人來說,孟浩然的心中是又惆悵的,然而內(nèi)心有更佳高潔的追求,這份惆悵似乎就不算什么了。
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園詩人,他因潔身自好而遠離世俗之見,也在隱居當中看到天地蒼茫之間,人生如蜉蝣一般渺小而行色匆匆,“朝乘汴河流,夕次譙縣界”;只留得“別后能相思,浮云在吳會”?!叭ト亚捌?,茫茫泛夕流?!?/p>
但是,孟浩然又不是一個完全與世隔絕不沾人氣的詩人,他也曾泛舟游經(jīng)湖海,覽地臨景,也會如同其他文人一般觸感憑吊?!爸圩映死?,往來逗潯陽。遙憐上林雁,冰泮已回翔”,嘆上林雁飛尚有冰散回翔之日,憐念九齡見黜,不見召歸,思人用事,情意深濃。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