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白居易的古詩

    發(fā)布時間:2020-07-20
    1、

    白居易的一首勸誡詩《鳥》賞析,詩人在勸導(dǎo)人們什么?

    白居易古詩大全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詩歌

    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yuǎn)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佇立成一莖明澈的純真,搖曳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著娉婷的笑靨,仿佛一首云淡風(fēng)輕的小詩,又如一曲藍(lán)天碧水的梵音。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蓮,任由紅塵萬丈,我自纖塵不染,諸邪不侵,只靜看清水一脈脈地劃過如煙歲月。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響,與儒者論理,與居士論道,與佛家論經(jīng)。如果說李白是世間的精靈,隨性而為;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濟天下,仁義無邊,又在知足中尋求解脫。

    白居易曾是高傲的才子,后來與得道高僧相交,長期感其心理其情,白居易逐漸明白世間的生靈都有同樣的生命,本沒有貴賤之分。曾作七絕《鳥》一首,勸導(dǎo)人們雖小不可為,善雖小必為。

    唐代:白居易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鳥》是唐代文學(xué)家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先以一個反問句提出詩人自己的看法,接著點出鳥和人一樣有著皮肉和骨骼,最后順勢提出人類應(yīng)善待動物的勸誡,并以“子盼母歸”的動人情景來感動人們。全詩語言樸實自然,通過蘊含真情的“子望母歸”的自然現(xiàn)象勸誡讀者善待動物,同時以鳥喻人,勸誡權(quán)貴尊重平民。

    “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贝嗽娤纫砸粋€反問句提出詩人自己的看法,反問的語氣使感情抒發(fā)更加強烈,表現(xiàn)出詩人的善良、仁愛之心以及對生命的尊重,接著點出鳥和人一樣有著皮肉和骨骼。誠然,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世間萬物與人類一樣,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類應(yīng)該像對待兄弟姐妹一樣對待它們,絕不能傷害它們。之后的“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兩句順勢提出人類應(yīng)善待動物的勸誡,并以幼鳥盼望母鳥的動人情景來感動人們,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勸說效果十分顯著。

    一首簡單易懂的《鳥》,把鳥兒的生命看得與人的生命一樣,人不可以為自己強,而任意決定小鳥的生死。做人要長存善良之心。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顆善良的種子,善良是靈魂的微笑,善良是對生命的感恩,是一種至善至美的心靈境界,善良可以驅(qū)趕寒冷,橫掃陰霾,人生路上用一顆善良的心來對待生命的際遇,生活就會處處明媚。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每一份感動如花瓣,絢麗生命的春夏秋冬,與人和善,于己寬容,每一份善良如雨露,浸潤著生命的最美,歲月流逝,即使有一天容顏不再,生命也會因為善良而年輕美麗,永不凋零。

    善良是靈魂的返璞歸真。是人性的虔誠皈依。哪怕只是一句真誠的問候,哪怕只有一個體恤的眼神,都會使我們在百轉(zhuǎn)人生中獲得綿長的感動與溫情的停留。而泛濫的邪惡與麻木注定會沖垮道德的堤防。傷人的同時淹沒自己。

    這世間存在太多殺戮的力量,善良則是佛前的一朵蓮花??梢远晌覀冎厣?。


    查看詳情>>
    2

    白居易的這首古詩,表達(dá)出了對杭州的無限眷戀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唐代文壇有了詩仙李白、詩佛王維、詩圣杜甫等巨匠,已然是群星璀璨了。但若少了這詩王白居易,便還是少了一份熱鬧。這是一個有點“古怪”又很是意思的詩人。他是大唐鼎鼎有名的大齡剩男,因為想著初戀,37才肯娶妻;平生最愛寫詩和喝酒,詩要寫的婦孺皆懂才罷休,喝酒最愛自己親自釀的。詩王的這許多“古怪”令世十分不解,其實如今看來這不過是他平生的至情至性而已。

    但這個有意思的白樂天在審美上卻著實是頗有見地的,這一點從他對杭州西湖的喜愛就知道了。白居易為西湖寫過不少作品,其中有最著名的當(dāng)然是《錢塘湖春行》了,那一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寫得當(dāng)真是驚艷。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白居易的另一首西湖詩,當(dāng)時他舍不得離開杭州,便揮筆寫下這首經(jīng)典,兩個比喻盡顯詩王水平。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為了表達(dá)對西湖美景的無限眷戀,詩人可謂十分用心了。第一句“湖上春來似畫圖”總領(lǐng)全文,把湖之春比作一幅畫,接下來的5句都是這畫中之景。第二“亂峰圍繞水平鋪”是寫四周的山峰,山峰是環(huán)湖而立,但詩人不實寫此句,而是寫水中山峰的倒影,它們平鋪在水面上。

    第三句“松排山面千重翠”是山上的松樹,那松樹直入云霄,遠(yuǎn)遠(yuǎn)望一片翠綠重重疊疊,這是遠(yuǎn)景。第四句“月點波心一顆珠”是水中的明月,它正如波心中的一顆明珠一樣,一個“點”字,是明月的溫柔,也是水面的波瀾不驚。這一句似信手拈來,卻寫得極為美妙,西湖十景中有一名景為“平湖秋月”,不少人認(rèn)為就是由此句衍化而來。

    四、五兩句是備受推崇的兩句,連用兩個比喻,將綠色的毛絨毯線頭比作早稻,又將女子青色的羅裙帶比作新長出的水草,這在寫景詩中是比較少見的。一般寫江南美景多是些陽春白雪之景,很少有人會寫到早稻這種農(nóng)家之物。但白居易最擅長的就是用最通俗的語言寫出最美的景,這兩句可謂盡顯詩王水平了。

    最后兩句詩人直抒胸臆,道出自己不舍得離開杭州的原因?!耙话牍戳羰谴撕敝杏谩肮戳簟倍郑瑢懗隽嗽娙说那榉堑靡?,對西湖的無限眷戀完全已到不可自拔之境,頗有余味。全詩字字精煉,似信手拈來,卻渾然天成,是難得的佳作,也是寫西湖美景中的名篇之一,大家喜歡嗎?


    查看詳情>>
    3、

    白居易一首表達(dá)孤獨的名詩《村夜》,這首詩最大的一個特點是什么?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白居易被后世稱為“詩魔”和“詩王”,他對于唐詩的發(fā)展,同樣的也是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果說初唐時期的詩歌還沒有真正的走進(jìn)人們的生活,但是經(jīng)過了盛唐,到了白居易所處的中唐時期,詩歌可以說又迎來了它的一次爆發(fā)期,這個時候很多的詩人,都在致力于唐詩的改革,首當(dāng)其沖的便是白居易與元稹等人,他們一起發(fā)起了“新樂府運動”,這一次的改革,使得唐詩顯得更加平民化,人們在創(chuàng)作時,也更偏重于事實,尊重于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所以這樣的詩作,也就更加能夠打動人們。

    當(dāng)然除了白居易與元稹發(fā)起了“新樂府運動”,另外兩位同樣偉大的詩人柳宗元與韓愈,同樣的發(fā)起了“古文運動”,這兩者之間,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共通點,也正是這兩次的改革,使得唐詩不在只是有陽春白雪,也有了下里巴人。這也就使得唐詩的流傳程度,更加的廣泛,所以縱觀整個唐朝,白居易的名氣并不比李白和杜甫小,據(jù)說他的詩歌,在當(dāng)時就傳到了日本,即使是現(xiàn)在白居易依然還是在日本被稱為最受歡迎的中國詩人,從這一點來說,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偉大。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往往他在自己的詩作中,可能只有寥寥的數(shù)語,但是卻情感真摯,使得人們一讀就能夠理解詩作中的意思,從而喜歡上他的詩作,大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白居易能夠在日本穩(wěn)做中國第一詩人的美譽。

    那么說起白居易的詩除了情感真摯,通俗易懂之外,他筆下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描寫自身的感受,那也是入木三分,譬如他的這首《村夜》,那同樣也是一首非常孤獨的詩作??赡芤徽f起孤獨的詩作,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柳宗元那首大名鼎鼎的《江雪》,這首詩到現(xiàn)在儼然是成為了孤獨的代名詞,無人能出其右。不過白居易的這首詩,同樣的也是非常的孤獨,詩人描繪的也是很深刻。

    《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這也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七絕,雖然在這首詩中,沒有驚人之筆,也沒有華麗的辭藻,完全是以一種白描的手法,便是同樣的寫出了深度,詩人猶如信手拈來一般,把鄉(xiāng)村夜間的情景,描繪的活靈活現(xiàn),使得人們讀了之后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詩的開頭兩句,白居易便是直接描寫了鄉(xiāng)村的夜間,寫得可謂是入木三分,這也正是白居易最為擅長的寫作方式,沒有任何的過渡,可是依舊還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yuǎn)的意境;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在這樣一個寂靜的寒冬里,那周圍的草早已被秋天里的寒霜打過,變成了一片灰色,沒有了任何的生氣,在那些草叢中,不時還有夜蟲的鳴叫,然而無論是村南村北沒有一個行人。這兩句詩人重點描寫了鄉(xiāng)村夜間的一個景象,以及自己當(dāng)時內(nèi)心的一種感受,寫得很是唯美,也非常的凄涼。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最后的這兩句,寫得更是充滿了詩情畫意,我一個人來到這前面獨自眺望這村前的美景,只有皎潔的月色照在那麥田中,使得那麥花猶如白雪一般。這兩句詩猶如天然形成一般,寫得極為唯美,讀來...

    查看詳情>>
    4、

    白居易的一首諷刺名詩,女人有多不容易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我有花一朵,種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朝朝與暮暮,我切切的等候,有心的人來入夢。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fēng)輕輕擺動,只盼望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nèi)心的寂寞。我有花一朵,花香滿枝頭,誰來真心尋芳叢?;ㄩ_不多時,啊堪折直須折女人如花花似夢。我有花一朵長在我心中真情真愛無人懂,遍地野草已占滿山坡孤芳自賞最心痛。

    宛轉(zhuǎn)悠揚的歌曲在角落里流淌,而我的心也隨著這首古老的歌曲而蕩漾,心中泛起了陣陣漣漪,久久散之不去。女人花唱出了多少女人的心聲,催下了多少動情的淚水。

    女人不易,幾千年來,我們都一直這樣說。是的,不然白居易諷刺君臣關(guān)系時,也不會用男女關(guān)系來作比了:

    太行路 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

    唐代: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峽之水能覆舟, 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

    ?與君結(jié)發(fā)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

    古稱色衰相棄背, 當(dāng)時美人猶怨悔。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

    ?為君熏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

    為君盛容飾, 君看金翠無顏色。

    行路難,難重陳。

    人生莫作婦人身, 百年苦樂由他人。

    行路難,難于山,險于水。

    ?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見左納言, 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 只在人情反覆間。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边@兩句是說,生而為人,實在不要作女兒身。女人可憐,一生中的日子,是苦是樂,全由他人(男子)安排,多悲哀,少歡樂。以封建社會婦女受壓迫的狀況,暗喻君臣關(guān)系,臣下缺乏自立,身無自由,苦多樂少,命運全由君王所左右。委婉含蓄,蘊藉深沉,耐人琢磨。

    繁花易落,容顏易老。女人難做,這是千百年來女人的感嘆。白天在工作中忙碌,晚上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等待女人的依然是忙不完的家務(wù),處理不完的瑣事,而女人們卻是無怨無悔,只愿做男人背后默默奉獻(xiàn)的那個人。

    深夜里的那一盞不滅的燈火,溫馨里散發(fā)著深深的牽掛,無數(shù)次窗前的凝眸眺望,是男人深夜歸家的方向。男人們,你們是否能聽到妻子的牽掛和呼喚?

    女人對孩子的愛是博大的、無私的、也是無窮的,再柔弱的女人在做了母親之后也變得堅強、無畏。為了孩子,女人瘦弱的肩膀扛得起所有的艱難,就是天塌地陷也敢去承當(dāng)。

    女人在困難面前有著驚人的意志力和承受力。當(dāng)家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女人不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擦去眼淚,安慰家人,冷靜、沉著地面對困難。女人的愛,綿綿延延,女人只要一踏進(jìn)婚姻的門檻,就會用一生的努力來維系。

    男人一天天的成長,像時光的陳釀,愈久愈醇。而女人卻是把最美麗璀璨的青春都付與了家庭,日漸凋零,日趨蒼茫。在付出自己所有的同時,卻把自己給遺忘,忘了自己也需要哭,也需要笑,也需要關(guān)懷,也需要憐愛。

    記得有句話:女人是看不衰的風(fēng)景,四季的著裝是風(fēng)景,風(fēng)度氣質(zhì)是風(fēng)景,談吐性格無一不是風(fēng)景。歲月匆匆,人生短暫,女人在流光里失去了如花的容顏,風(fēng)景不在,旖旎不...

    查看詳情>>
    5、

    白居易一首充滿禪意的名詩《負(fù)冬日》,詩人感悟到了什么?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詩人,其交游廣泛、思想深邃、詩文精深。但終生服膺儒教的白居易,也深受佛禪思想的影響。他經(jīng)歷了人生的坎坷,像古代其他失意文人一樣,便主動地去佛教中尋找精神寄托,但又與眾不同。

    他整個人生思想的變化、為人處世和詩歌創(chuàng)作都盡濡禪宗思想,并且他的禪詩和閑適詩所體現(xiàn)出的禪意,讓我們認(rèn)識到人生不僅需要努力奮斗,還要懂得休閑感悟。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冬天曬太陽,這首禪詩充滿禪意,讀完了大呼過癮。

    負(fù)冬日

    唐代:白居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fù)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時期,詩人嘗遍了塵世的各種悲苦,也經(jīng)歷了宦海的風(fēng)浪,很多事情都看得淡然。晚年的白居易定居于東都洛陽,時常與僧道來往,逐漸地開始喜歡靜謐的環(huán)境,也習(xí)慣了一個人獨處。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一場雪,地面上也積雪深厚。雪后天晴,雖然很冷,當(dāng)太陽出來了,頓時覺得內(nèi)心很溫暖。

    詩人在庭院中,背靠著椅背,瞇縫著雙眼,享受著這和煦的陽光,“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杲(gǎo),光明、光線充足的意思。詩人靜靜地感受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深深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忘憂無惱。詩人“負(fù)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任憑微風(fēng)吹拂自己花白的鬢發(fā)和裸露的肌膚,卻更覺無比舒暢。暄,指溫暖的陽光。

    第三聯(lián)更加精彩,“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滨?,江米酒。白居易在冬日背向著陽光閉目靜坐,好像感受到冬眠的“蟄者”正在復(fù)蘇一般,這既是順乎自然,又充滿了盎然生機,也和詩人的整個心靈融成一片。詩人也把這種體驗用詩行凝固下來,“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痹娙烁械缴眢w內(nèi)外都很輕松,沒有牽掛、沒有憂愁,返樸歸真、順乎自然。

    這種精神境界,使得他的詩歌作品也能與人共鳴,從而跨越時空,也經(jīng)久不衰,更讓后人從他的遺篇中吸取很多有益的東西。白居易不僅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而且是一位善于思考的養(yǎng)生專家。他認(rèn)為形體的盛衰,和精神的憂樂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系。于是他不再怕老,也不再憂病,卻是一種除老祛病的良藥。

    傳說唐代有一位嚴(yán)陽尊者,平時喜歡參禪修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感覺自己的境界已經(jīng)很高,于是就對好友趙州禪師說,“在禪修的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該如何?”禪師笑著回答,“放下!”尊者有點納悶,我已經(jīng)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么?禪師早已在他微皺的眉頭上看出他的疑惑,就指示他說,“放不下,就把它挑起來!”尊者立刻恍然大悟。

    人生之路漫長艱難,誰都曾歷經(jīng)坎坷,但風(fēng)雨過后才能得到鍛煉,就像在大雪紛飛的季節(jié),雖然暮色漸濃,白雪與蒼茫融為一體,但我們并不覺得悲傷和恐懼,因為有了春的浪漫、夏的激情,以及秋的絢爛,更能體會到冬的澄明和虛無。


    查看詳情>>
    6、

    白居易一首很典型的五言律詩《宴散》,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白居易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位詩人,而且他的作品也是深入淺出,不會刻意堆砌無數(shù)的典故,也不會去使用一些生僻的字,只是以一種極平淡的語言描寫生活中的普通的事物,以及普通的風(fēng)景,但即使是這樣,也令他的作品與眾不同,很多的詩也都成為了經(jīng)典,特別是他的一首《賦得古原送別》,通篇著實是平淡無奇,可是卻又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詩人也正是從日常普通的生活中吸收了靈感,從而把自己對于人生的解讀融入進(jìn)了作品中,才使他的作品充滿了哲理。

    那么白居易所生活的時代是中唐,這一時期的詩人其實有些左右為難,畢竟前面的盛唐詩人,他們寫過了無數(shù)不同的題材的作品,可以說是已經(jīng)寫盡了世間的一切。這也就使得中唐時期的詩人,他們急于需要尋找到一條新的路,以此來突破自己,為此以白居易為首的這些詩人,他們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開始致力于詩歌的改革。

    白居易與元稹就發(fā)起了“新樂府運動”,韓愈和柳宗元等人又是“古文運動”,這也就使得這一時期也是百花齊放。那么白居易詩也正是通俗易懂,從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尤其是到了晚年之后,他的作品顯然要更為直白,譬如這首《宴散》,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詩人把生活中很平常的生活場景,以一種極為平淡的語言娓娓道來,也就令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宴散》

    唐代:白居易

    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

    殘暑蟬催盡,新秋雁戴來。

    將何還睡興,臨臥舉殘杯。

    這也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律詩,整首詩同樣也直白,也很簡練,并沒有什么高超的表現(xiàn)手法,只不過是寫了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事物,可即使是這樣,還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讓我們在這首詩中,能夠感受到晚年之后的白居易,骨子里那種豁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剛剛參加完宴會,寫自己一個踏著月色回家時的感受。

    首聯(lián)這起筆就寫到了宴會之后的事情,以此為基點,寫出了自己回家時的細(xì)節(jié),“小宴追涼散,平橋步月回。”,我剛剛參加完宴會,但是這宴會在夜涼了之后便散了,于是我們各自回家,而我一個人從平橋上踏著月色回家。這兩句著實沒什么亮點,寫得也很枯燥,但在下面的幾句中,詩人又是寫得極為細(xì)膩,從而也令這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

    頷聯(lián)則是再次描寫了宴會之后的情形,“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保细柰V沽?,周圍顯得極為安靜,整個院落里沒有一個人,樓臺上的燈火也熄滅了。這兩句正是寫了宴會之后,各自散去了,沒有了此前的熱鬧,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

    頸聯(lián)又是寫了夜色下的情形,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首詩更具有張力,“殘暑蟬催盡,新秋雁戴來?!?,殘留的一點點暑氣,則是在蟬聲中漸漸消失了,新一年的秋天又來了,一群大雁正從空中飛過,看來馬上就要進(jìn)入到秋天了。

    尾聯(lián)最是豁達(dá),這個時候詩人已經(jīng)回到了家里,又寫了回家之后的感受,“將何還睡興,臨臥舉殘杯?!保椰F(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睡興了,由于參加了宴會再也睡不著了,所以只好把剩下的酒喝完。在這兩句中,也最是能夠讓我們感受到詩人的豁達(dá)。

    白居易很多的詩都是寫得很有...

    查看詳情>>
    7、

    白居易的一首送別古詩《南浦別》,它為什么與別的送別詩不同?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白居易,字樂天,被后世稱為”詩魔“,他大部分的詩,那都是寫得非常的直白,讀來朗朗上口,并且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有被收錄在小學(xué)的課本里。所以對于很多人來說,只要一提起白居易,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長恨歌》、《錢塘湖春行》、《賣炭翁》、《琵琶行》等等,那都是他膾炙人口的名篇。

    縱觀整個晚唐時期,盡管當(dāng)時的大唐王朝,已經(jīng)是風(fēng)雨飄搖,但是在文化上,卻是一直很強盛,依舊還是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的偉大的詩人,這其中尤其以白居易、元稹、李商隱、杜牧、韓愈等人為代表,他們的詩作,不僅寫得好,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完全可以媲美于盛唐時期的詩人。

    那么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他的一首送別詩,那便是《南浦別》,白居易的這首送別詩,有別于其它的詩人所作的送別詩,讀起來更加的感人。這也可能是由于白居易的詩作方式,我們都知道白居易這位詩人,他不同于別的詩人,他每次都會把寫好的詩,拿去讀給老婦聽,只要那些老婦聽不懂其中的意思,他就會改到聽懂為止。所以他的詩作,也就更加的能夠讓人理解。這也就是為什么說,他的這首詩,更加感人的原因。

    《南浦別》

    唐代: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絕句,一開篇便是感受到了詩句中送別的那份依依不舍,”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霸谶@兩句詩中,詩人先是通過對于環(huán)境的渲染,從而來提升這首詩的離別時的憂傷之感,那這兩句詩大致的意思是,正好是南浦這個地方送別,真是令人肝腸寸斷,而且還有西風(fēng)瑟瑟,讓人傷感不已。詩人在最后一句,把西風(fēng)與秋合在一起,也使得這首詩的離別之感,顯得更為憂傷,同時也更加能夠體會到這詩句中的離別之情。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這兩句也是這首詩中,最為令人感傷的兩句,詩人寫得非常的憂傷,讀來真是令人肝腸寸斷,那這兩句的意思是,每次我回頭看一次,仿佛那腸子都要斷一次,真是讓人傷感不已,還是好好的離去吧,不要再回頭相送了。詩人在這最后句,又勸慰送別的人來,真是令人感傷不已。

    這首詩白居易寫得非常的巧妙,一開篇的那兩組疊字句,更是增強了離別時的傷感,讓人不僅感受到了詩人內(nèi)心的傷感,同時也感受到了秋天里西風(fēng)的蕭瑟。這也正是詩人的偉大之處,能夠以小見長,先在第一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隨后層層遞進(jìn),通過對于環(huán)境的渲染,進(jìn)而提升這首詩的意境。

    縱觀白居易的這首《南浦別》,可謂真是字字皆是血,讀來真有一種令人肝腸寸斷的感覺,詩人并沒有刻意去營造那種分別的意境,只是用了寥寥幾筆,卻是把送別之時的傷感,以及自己內(nèi)心的離別愁緒,描寫的淋漓盡致。應(yīng)當(dāng)說白居易的這首送別詩,也是眾多唐詩中,非常獨特,也是最為感人的一首,對于任何一個來說,離別那都是一件讓人感到難過的事情。


    查看詳情>>
    8

    白居易晚年的一首名詩《犬鳶》,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白居易是中唐時代的偉大詩人,他的作品大多淺顯易懂,卻又常以淺白之句寄托諷喻之意,從而可以取得怵目驚心的藝術(shù)效果。比如他的《草》,“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還有《琵琶行》,“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作者經(jīng)常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鮮明生動的詩意氛圍。晚年的白居易淡泊名利、忘記得失,經(jīng)常寫一些閑適詩,表現(xiàn)作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下面介紹白居易的一首古詩,閑逸悠然。

    犬鳶

    唐代:白居易

    晚來天氣好,散步中門前。

    門前何所有,偶睹犬與鳶。

    鳶飽凌風(fēng)飛,犬暖向日眠。

    腹舒穩(wěn)貼地,翅凝高摩天。

    上無羅弋憂,下無羈鎖牽。

    見彼物遂性,我亦心適然。

    心適復(fù)何為,一詠逍遙篇。

    此仍著于適,尚未能忘言。

    詩人晚年定居在東都洛陽,平日里公務(wù)也不太繁忙,家里還有一個小型的歌舞團(tuán)。他隔三差五地邀請好友來家喝酒,聽著愉悅的舞曲,吟誦醉美的詩歌,日子愜意舒適。朋友都忙時,白居易就一個人外出溜達(dá),既可鍛煉身體,也能修養(yǎng)身心。一個夕陽西下的黃昏,“晚來天氣好,散步中門前?!彼挪介T前,只見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卻早就習(xí)以為常,便覺得很無趣。忽然間詩人發(fā)現(xiàn)天空中一只展翅而飛的鳶鷹,和一只在躺在花盆邊,曬著暖陽、伏臥而眠的家犬。

    老白立刻就打起了精神,也許是詩人本來就喜歡觀察思考,也許是他有點老頑童的本性?!傍S飽凌風(fēng)飛,犬暖向日眠。腹舒穩(wěn)貼地,翅凝高摩天。”這四句形象地描繪了鳶和犬的模樣和神態(tài)。一個不畏高寒、展翅飛翔,一個貼地酣眠、沐浴陽光,一幅活生生的生活畫面,穿越時空地呈現(xiàn)在讀者明前。

    如此美好恬淡的場景,讓老白詩情蕩漾,也激起了他的思考。“上無羅弋憂,下無羈鎖牽”,若是內(nèi)部安定、外無兵戈,百姓富裕、生活無憂,就像眼前的鳶鷹與臥犬那樣,安適悠閑地隨性生活,將是多么令人向往。

    日薄西山,最后詩人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慨,“心適復(fù)何為,一詠逍遙篇。此仍著于適,尚未能忘言?!? 如果國與國、人與人之間,都如莊子《逍遙篇》中所說,忘卻物我、達(dá)到無功無利的境界,將會社會安定、百姓閑適,也遠(yuǎn)勝過桃花源。

    縱觀白居易的這首詩,語言通俗、形象鮮明,反映了作者“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chuàng)作思想。白居易外出散步,偶遇鳶和犬,并用心進(jìn)行了刻畫。一動一靜、一高一低,神態(tài)描寫逼真,后面的議論更加令人動心。

    白居易的生活環(huán)境比杜甫要優(yōu)越和閑適,雖然都希望國泰民安,但杜甫是站在底層,力求發(fā)現(xiàn)其中的深層問題;而白居易卻高居險要,希望皇恩浩蕩、百姓安居,所以給人一種“達(dá)則兼濟天下”的感覺。


    查看詳情>>
    9、

    白居易寫男女之情的名詩《望驛臺》,這首詩的成功之處在哪?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自古至今,愛情都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在浩如煙海的詩歌作品中,關(guān)于愛情的絕對占大多數(shù)。而一旦涉及到愛情,就逃不開男女相思之情。無論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單相思,還是“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苦相思,亦或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中跨越生死的相思。

    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望驛臺》,便是一首關(guān)于相思的經(jīng)典詩作?!锻A臺》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也是白居易于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為好友元稹《使東川》組詩而創(chuàng)作的十二首和詩中的一首。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便是抒寫了元稹與其妻子韋叢,分隔兩地,所引發(fā)的相思之情。

    這首詩的成功之處,主要便在于開篇就用了對仗工穩(wěn)的對句,使得整首詩具有了形式整飭之美,加強了表達(dá)男女相思之情的力量。并且在內(nèi)容上,用了對句也就表現(xiàn)出雙方相思之情同等深摯。從藝術(shù)效果上看,這首詩可以說是把男女相思之情寫到了極致。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白居易的這首《望驛臺》:

    靖安宅里當(dāng)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首先,我們看這首詩的開篇兩句“靖安宅里當(dāng)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即身在靖安宅里的人,天天對著窗前的碧柳,凝眸懷人。身在望驛臺前的人,則看著滿地的落花,思念家中如花之人。白居易好友的住宅便在長安靖安里,當(dāng)時他的妻子韋叢就住在那里。所以詩人寫好友的住宅,就自然可以聯(lián)系到他的妻子。

    唐代有“折柳送別”的習(xí)俗,所以這里的“當(dāng)窗柳”,便有懷人之意。以柳條的輕柔綿長,暗寓男女情愫不絕之意。至于“望驛臺”,則是白居易好友在外公事臨時休息之處,位置在今天的四川廣元。原詩中有“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可見時節(jié)是在春意闌珊,落紅滿地之時。春天的即將逝去,不僅令他傷時,更多的還是對家中妻子濃濃的相思。

    接下來的一句“兩處春光同日盡”,也是一句妙句。它的意思是說,兩處不同地方的美好春光,在同一天消盡。雖然說春光的消逝,是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無需為它過多感傷。但對于一對互相相思的男女來說,春光就意味著他們相聚的希望,一旦春光消盡,也就說明兩人預(yù)期的歡聚落空了。如此一來,便自然引出了最后一句“居人思客客思家”。

    所謂“居人思客客思家”,也就是說家中人在思念著出門在外的人,出門在外的人一樣也一樣思念著家中的人。這也就是后來李清照詞中的“一種相思,兩處離愁”。白居易這里的兩個“思”字,無疑是將千里之外的兩顆心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而相思不只是這一天,但因為是在春天的最后,這種相思之情就愈發(fā)凝重了。

    綜觀白居易的這首詩,全詩緊扣思字,一層層深入地展開。從首句中的閨中綺思,到次句中的驛旅苦思,再到最后兩地纏綿的相思?!熬尤怂伎涂退技摇?,即便放在今天,也非常適用。所以說白居易這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把男女相思之情寫到了極致。


    查看詳情>>
    10、

    白居易的名篇詩歌《放言五首》,白居易很通俗的一首詩,但并不乏味

    白居易最有名的詩
    白居易的古詩
    白居易的名詩

    通俗,意思是淺顯易懂,易于被大眾理解和接受的。在我國傳統(tǒng)詩歌語言的眾多風(fēng)格中,通俗詩風(fēng)以其平白淺切、生動自然、瑯瑯上口且便于記憶傳誦的特點深受世人的喜愛。而說到通俗詩風(fēng),就不得不提唐代著名詩人,有著“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相傳白居易寫詩力求通俗,每寫一詩,都要對老嫗讀之,老嫗?zāi)軌蚶斫獾谋愠浵聛?,不能理解的就改寫?br/>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放言五首·其四》,便是白居易很通俗的一首詩。這首詩是白居易組詩作品《放言五首》中的第四首,主要是以通俗的語言說明了一個道理:世事人生變化無常,不要用一時的眼光,看待世間的一切。它所體現(xiàn)的是白居易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雖然通篇都是大白話,卻富含深刻的哲理,是發(fā)人深思的千古名作。

    而白居易之所以能夠?qū)懗鲞@種發(fā)人深思的詩篇,與他自身的閱歷不無關(guān)系。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書急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遭當(dāng)權(quán)者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斗叛晕迨住氛前拙右自谫H官途中,結(jié)合自己的人生閱歷,感慨萬千,所創(chuàng)作的一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詩。雖然通篇議論說理,但是都是大白話,并不乏味,值得一讀再讀。

    《放言五首·其四》

    誰家宅第成還破,何處親賓哭復(fù)歌?

    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

    北邙未省留閑地,東海何曾有頂波。

    莫笑賤貧夸富貴,共成枯骨兩何如?

    首聯(lián)“誰家宅第成還破,何處親賓哭復(fù)歌?”,即誰家住宅建成后又破敗了,何處親朋哭后又唱了起來?“宅第”,這里特指官員和貴族的住宅?!斑€”和“復(fù)”字的運用,其實是對時間的一個濃縮。它反映的正是世事人生隨著時間而發(fā)生的變化。所以這兩句詩的議論說理便是說:人因顯貴而歌,因敗亡而哭。而這種現(xiàn)象可謂是自古至今一直存在。

    頷聯(lián)“昨日屋頭堪炙手,今朝門外好張羅”,則緊承首聯(lián),是白居易對人因顯貴而歌,因敗亡而哭的具體描寫。它的意思是說,昨天炙手可熱的人家,今朝便門可羅雀。言下之意,便是說權(quán)勢的昌盛不會一直長久,很有可能一夜就回到從前。這兩句詩主要說明了在封建社會得勢容易,失勢也很容易,進(jìn)而表達(dá)出世事人生的變化之快。

    頸聯(lián)“北邙未省留閑地,東海何曾有頂波”,它的意思是說,北邙山?jīng)]有留下空閑的土地,東海又何曾有過穩(wěn)定的波浪?“北邙”,即邙山,東漢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東?!本鋭t出自于晉葛洪《麻姑傳》,主要是滄海桑田的意思。所以這兩句詩是形容社會劇變,人事無常。

    尾聯(lián)“莫笑賤貧夸富貴,共成枯骨兩何如?”則是白居易對富貴貧賤是隨著世事變化而變化的說明。即不要嫌貧愛富,也不要因為一時顯榮,就自我夸耀。無論貧富,人死后都會成為枯骨。結(jié)合前面的內(nèi)容,我們可以知道白居易這里主要是說,人的富貴貧賤是變化的,不要看不起任何人。

    綜觀白居易的這首詩,無疑對于我們正確地認(rèn)識人生和社會,有著哲理性的啟示作用。所以說白居易很通俗的一首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是發(fā)人深思的千古名作,值得一讀再讀。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