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古詩中有很多反映歸隱山林的作品,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東晉的陶淵明,他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掛印、回歸自然。他還寫了很多飲酒詩,過著一種“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農(nóng)耕生活。

    再如盛唐才子王維,早年勤奮苦讀、努力工作,晚年則半官半隱,還經(jīng)常在竹林山崗中吟誦詩篇,生活也是十分愜意。下面介紹袁枚的一首古詩,恬淡閑適,讀了三遍,更感詩味醇濃。

    隨園雜興

    清代:袁枚

    花自帶春來,春不帶花去。

    云自共水流,水不留云住。

    我欲問其故,無人有高樹。

    樹下閑思量,春與云歸處。

    袁枚少有詩才,24歲進士及第,后來在各地?fù)?dān)任縣令長達7年,卻始終沒得到升遷。詩人惆悵滿懷,卻無人可述。乾隆14年,在33歲的袁枚買下隨園的第二年春天,他辭去江陵縣令的官職,歸居隨園。

    詩人在此寫了《隨園雜興》,描寫隨園的景致和自己的感觸,表現(xiàn)了他對隨園退居生活的熱愛和滿足。

    詩的大意是:是花帶著春天來,春天并不帶著花兒去。是云跟著水一道流,水卻無心留云住。我想問這是為什么,這里無人、只有高樹。我在樹下悠閑地思量,何處才是春天和云的歸處。

    這首詩意象簡單,除了春花、高樹,還有行云與流水。春花代表那些美好的事物,更寄托著人們對溫馨甜蜜往事的回憶。但是春花也容易凋謝,禁不住狂風(fēng)暴雨,甚至還會有游客的催折。

    流水則象征著愁情,詩人們有時也借此表達歲月易逝。而行云也漂浮不定,行蹤難覓,常常用于傳達一種超脫、悠閑的境界。

    作者先提到報春花,人們看見一片繁花似錦,到處姹紫嫣紅,自然就知道春天已經(jīng)來臨?;ㄩ_就會花謝,而春天并不會立刻離去。等到夏木陰陰之時,人們才意識到春去夏至,詩人說“春不帶花去”,雖然有些惜春的感慨,但并無太多的惆悵。

    因為大自然豐富多彩,雖然春姑娘走了,花兒也都謝了,可是陪伴詩人的還有行云與流水。行云有意,而流水無情;很多事情也是如此,其中道理在于個人感悟。

    詩人身體停留在隨園,也沒有高樹可以讓他登高望遠,但他的心卻如行云一般起伏不定,更希望飄飛到遙遠的地方,那里沒有憂愁和煩惱,只有快樂和吉祥。

    這樣想著,詩人反而覺得沉靜下來,細(xì)細(xì)地思考起很多平時不太關(guān)注的問題,也感悟到一些看似微妙的道理。他想知道“春與云歸處”,此刻的詩人仿佛一位天真的孩子,遇到問題就希望打破砂鍋問到底。

    其實這樣的問題還是朦朧一點更顯浪漫,所以行文至此就戛然而止,也留給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

    這首詩純用白描手法,描寫眼前景色,平淡如話,詩味醇濃,表現(xiàn)了主人公恬淡閑適的心態(tài)。陶淵明的作品看似恬淡,其實內(nèi)心卻渴望建功立業(yè);王維的作品,似乎更傾向于出世精神。

    而袁枚比較早就離開了仕途,可謂心如止水。他完全沉浸于悠閑浪漫的想象之中,其中的快樂是前兩位詩人無法享受的!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