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北風凜冽,萬物皆枯,唯獨它們迎風傲雪,郁郁蔥蔥,伴人們度過嚴冬,給人以頑強的生命感。
自古以來,竹就有君子之喻、忠貞之稱而為世人所愛。竹虛而有節(jié),疏疏淡淡不慕榮華,不爭艷麗,不媚不諂的品格,與古代賢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情操相契合,故古人有“君子比德于竹”之名言。自南北朝以來,詠竹詩層出不窮。到了唐代,文人對竹的吟詠中也融入了理想人格。白居易借詠竹抒己志,以“竹品”標舉人格,將人格寓于竹品,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他的詠竹詩中“竹”在很大程度上蘊涵著高潔君子的意味,寄托了詩人完美人格的追求。同時白居易將儒家的堅貞不屈 、剛正不阿與道家的淡泊無為、超凡脫俗等人格理想在竹意象上加以整合,使其筆下的竹意象寄寓了更多的審美意蘊。據(jù)筆者統(tǒng)計,白居易詩中直接寫松、竹的詩有 94 首,間接寫松、竹的更是不在少數(shù),如松檐、竹徑、竹窗、竹院、竹扉、竹籬、竹廊、竹亭等等。白居易以松竹喻賢人,栽松竹為宅景,借松竹表志向,通過對松竹意象的種種闡釋,表達了自己高潔的人格品操。
一、以松竹喻賢人
竹子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時候,就與“君子”聯(lián)系在一起。《衛(wèi)風·淇奧》中寫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标愖诱沟摹对娊?jīng)直解》注:“淇奧之地潤澤膏沃而生綠竹。竹,為生物之美者,興武公之美內(nèi)充,而文章威儀著于外也?!痹娭械摹叭缜腥绱琛?,本意是精心求學,而“如琢如磨”則是指德行修養(yǎng)”。 南朝謝莊《竹贊》中“貞而不介,弱而不虧”之句,也賦予竹虛懷亮節(jié)、堅貞不移的品德。不難看出,歷代詩人在竹子上寄寓思想感情的時候,多是側重后者,賦予其良好的德行修養(yǎng)。在唐代,除白居易外,王維、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都有詠竹佳作,如杜甫在《堂課》中詠道:“平生憩息地,必種數(shù)竿竹?!痹≡凇斗N竹》中吟到:“種竹廳前看?!卑拙右讓τ谥褡拥拿枋鲎罹叽硇缘氖撬摹娥B(yǎng)竹記》:
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在這篇文中,作者先提出問題:為什么說竹子如有賢德的人呢?然后一一對竹子本固、性直、心空、節(jié)貞之特性逐個解釋:君子見到竹子穩(wěn)固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堅定不移的品格,看到竹子直直的干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看到竹子空空的心就想到要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看到竹子堅硬的節(jié)就想到要保持氣節(jié)。也就是說,君子的品行應該是不同流合污、不趨炎附勢、謙和處事、志向高遠。最后作者說,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喜歡在庭院中植竹用來自勉,用來立志。
除了《養(yǎng)竹記》外,白居易還寫過《贈元稹》。詩中有句云:“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蘭?!痹娭杏弥褡又?jié)氣喻君子之骨氣。元和五年(810),白居易創(chuàng)作了《酬元九對新栽竹有懷見寄》一詩,詩中寫道:“昔我十年前,與君始相識;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中心一以合,外事紛無極;共保秋竹心,風霜侵不得?!庇弥褡又芍北扔骶悠沸兄??!杜杵种瘛芬辉娪性疲骸拔崧劮跁x間,竹少重如玉,胡為取輕賤?生此西江曲?!痹娭辛髀冻鰧δ戏饺溯p視竹子之不滿?!额}李次云窗竹》有句云:“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痹娨灾褡佑L傲雪、凌雪不凋、頑強不屈的精神品格喻立場堅定不同流合污的君子之志。
松也是人們最早栽種的花木之一。古人認為,松和人一樣,具有優(yōu)秀的品質?!抖Y記》曰:“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姑貫四時不改柯易葉?!薄墩撜Z·子罕》有句云:“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鼻f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贬槍λ蓸涞牧鰣远?、不畏嚴寒的品質,茍子闡發(fā)道:“君子立志如窮,雖天子三問正以是非對。君子隘窮而不失,勞倦而不苛,臨患難而不忘細席之言。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憋@然松樹被賦予一種堅貞不屈 、特立獨行、笑傲風雪 、堅貞不屈的人格。白居易在《和松樹》中就寫道: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陽。
森聳上參天,柯條百尺長。
漠漠塵中槐,兩兩夾康莊。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尋常。
八月白露降,槐葉次第黃。
歲暮滿山雪,松色郁青蒼。
彼如君子心,秉操貫冰霜。
此如小人面,變態(tài)隨炎涼。
共知松勝槐,誠欲栽道傍。
糞土種瑤草,瑤草終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為棟梁。
殺身獲其所,為君構明堂。
不然終天年,老死在南岡。
不愿亞枝葉,低隨槐樹行。
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凸顯松樹的高潔品質。詩的開頭先寫松樹和槐樹在風和日麗、氣溫適宜時節(jié)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偉岸挺直的身姿,為下文對這兩種樹做對比埋下伏筆。作者又寫八月之后,天氣轉涼,隨后白雪來侵,這時候的槐樹不再是枝葉婆娑、枝干挺拔,但松樹依然如原先一樣蒼色欲滴。作者由樹聯(lián)想到人,松樹就像性格獨立、不同流合污的君子,而槐樹則像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小人。接著作者以感慨的筆觸寫道,用最好的東西對待小人,小人永遠還是小人,秉性不改,依然隨風倒。而君子,不論怎么對待他,就像松樹一樣,被人砍伐了,依然可以做棟梁,為人們遮風擋雨。白居易還有一篇寫松樹的《栽松二首》,其中有云:“愛君抱晚節(jié),憐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知君死則已,不死會凌云?!弊髡哌@里所要表達的仍是一種贊嘆與欣賞之情,借松樹的挺直勁健、凌云向上,喻賢人的正直與志向高遠。又在《贈王山人》中贊道:“松樹千年朽,槿花一日歇?!边@首詩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九年(814),王山人即指王質夫,當時王質夫隱居于盩厔城南的仙游寺薔薇澗,本首詩乃用松樹比喻王質夫的人品。
白居易在《玩松竹二首》之二中寫道:“坐愛前檐前,臥愛北窗北。窗竹多好風,檐松有嘉色。幽懷一以合,俗念隨緣息。在爾雖無情,于予即有得。乃知性相近,不必動與植”。又在《洗竹》中寫道:“獨立冰池前,久看洗霜竹?!嗲鄰汪Ⅳ?,頗異凡草木。依然若有情,回頭語僮仆。小者截魚竿,大者編茅屋。勿作警與箕,而令糞土辱?!? 在詩人看來竹子不僅僅是竹子,而是高潔的賢士君子的代表。這些詩中的 “竹”成了詩人心靈的客觀對應物,折射出獨特的審美趣尚。
二、借松竹表志向
白居易內(nèi)心深處根深蒂固的儒學思想使其竹意象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又多了深一層的意思,即借竹來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懣、懷才不遇的苦悶,以及沉郁不平之氣。如其《養(yǎng)竹記》最后一段寫道: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賢而人愛惜之,封植之,況其真賢者乎?然則竹之于草木,猶賢之于眾庶。鳴呼!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賢不能自異,唯用賢者異之。故作《養(yǎng)竹記》,書于亭之壁,以貽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聞于今之用賢者云。
文中之意是說:可嘆啊竹子,不過是一種植物,與人有什么關系呢?就由于它與賢人相似,人們就愛惜它,培植它,何況對于真正的賢人呢?然而,竹子與其它草木的關系,也就象賢人與一般人的關系一樣。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與其它草木區(qū)別開來,要靠人來加以區(qū)別;賢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與一般人區(qū)別開來,要靠使用賢人的人來加以區(qū)別。因此,寫了這篇《養(yǎng)竹記》,書寫在東亭的壁上,是為了留給以后居住這所房子的人,也是為了使現(xiàn)在使用賢人的人知道罷了。白居易于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便是一種懷才不遇的惆悵、憤懣以及渴望得到賞識、重用的志向。
白居易一生受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的影響,關心民生疾苦,創(chuàng)作了《賣炭翁》、《上陽白發(fā)人》等諷諭名篇。同時,白居易遵循的儒家“積極入世”的價值觀,使他在前半生努力追求仕途經(jīng)濟,并夢想通過仕途來幫助百姓,服務政治,奉獻社會。但白居易受所處中唐政治環(huán)境、社會風氣、君主專制等等因素的制約,不能正道直言,不能竭盡全力,無所顧忌地揭露和革除官場乃至社會的一些弊端。但是白居易的人格決定了他不會與世俗同流合污。美國心理學家 L.A.珀文在《人格科學》一書中指出的那樣:“人格是認知、情感和行為的復雜組織,它賦予個人生活的傾向和模式(一致性)。像身體一樣,人格包含結構和過程,并且反映著天性(基因)和教養(yǎng)(經(jīng)驗)。另外,人格包含過去的影響和對現(xiàn)在和未來的建構,過去的影響中包含過去的記憶?!闭前拙右姿邮艿娜鍖W思想以及內(nèi)心深處的善良本性,決定了他在理想找不到寄托的時候把自身的這種人格品質轉賦到松、竹之上。白居易曾在《續(xù)古詩十首》中寫道:
雨露長纖草 ,山苗高入云。
風雪折勁木 ,澗松摧為薪。
風摧此何意 ,雨長彼何因。
百丈澗底死 ,寸莖山上春。
可憐苦節(jié)士,感此涕盈巾。
詩人在此詩中感慨到:松樹因為長在深谷里得不到雨水滋潤,又偏偏受到風雪摧殘,因而只能當柴被燒掉,而長在山上的芊草青苗卻因地勢的緣故高聳入云、意氣風發(fā)。很明顯,詩人為松與草得結局兩般不同而鳴不平。元和四年(809),于左拾遺任上,白居易直接以《澗底松》為題 ,寫了一首政治諷諭詩。詩云:
有松百尺十大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原憲貧 ,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 ,高下雖有殊。
高者未必賢 ,下者未必愚。
松樹高大、粗壯,卻因為生長于深谷中而身份卑微。加之澗深山險,沒有人知道它們生長在這里,因此只有老死深谷。松樹夢想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卻無人引薦,天子想要棟梁卻不知道去哪尋找。是天意讓你長成參天大樹卻無用武之地嗎?最后作者用對比的手法表達了懷才不遇的感慨。白居易之所以有此感嘆,當與彼時的用人制度有很大關系的。唐代雖以科舉取士,但真正具有卓越才識的讀書人,只有得有達官貴人引薦才能真正如愿?!疤婆e子先投所業(yè)于公卿之門,謂之行卷?!毙芯淼哪康木褪窍M玫揭]。因此,很多有才之人如無達官顯貴薦引,往往被委棄不用,默默終生。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就曾在《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感慨道:“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币源吮磉_了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無人援引的苦悶情懷。除了這兩首詩外,白居易還有《贈能七倫》一詩:“澗松高百尋,四時寒森森?!彼蓸潆m在深谷,卻不因世間冷暖而變化自己的立場,一年四季總是蒼翠欲滴?!对⒁庠娢迨住菲淙性疲骸澳獙⑸较滤?,結托水上萍?!备∑紝贌o根之物,隨意流動,沒有立場,沒有原則,所以作者說不要把松樹的志向和萍草聯(lián)系在一起?!侗招小酚芯湓疲骸吧矫缗c澗松,地勢隨高卑,古來無奈何,非君獨傷悲?!卑拙右滓砸环N勸解也是無奈的口吻說,自古以來,人就因為地位而分高卑,才與不才沒人顧及,藉此表達了懷才不遇乃世之常態(tài)的憤懣之情。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