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王安石的詩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1、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

    王安石最有名的詞
    王安石最經(jīng)典的詩詞名句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才華的詩人,王安石一生寫下很多經(jīng)典的詩,相信大家也非常喜歡王安石的詩,大家知道王安石最經(jīng)典的詩詞名句有哪些嗎?沒關(guān)系,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王安石的詩詞。

    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 人。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http://yanglaopt.net/shici_alist_188/

    1《漁家傲·隔岸桃花紅未半》

    隔岸桃花紅未半。枝頭已有蜂兒亂。惆悵武陵人不管。清夢斷。亭亭佇立春宵短。

    2《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梅花》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uploads/image/2020/11/05/u=2941482686,3678127030&fm=26&gp=0.jpg

    4《梅花》

    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唯有春風(fēng)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5《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6《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7《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菩薩蠻·數(shù)家茅屋閑臨水》

    數(shù)家茅屋閑臨水。單衫短帽垂楊里?;ㄊ侨ツ昙t,吹開一夜風(fēng)。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三兩聲。

    9《菩薩蠻·海棠亂發(fā)皆臨水》

    海棠亂發(fā)皆臨水。君知此處花何似。涼月白紛紛。香風(fēng)隔岸聞。囀枝黃鳥近。隔岸聲相應(yīng)。隨意坐莓苔。飄零酒一杯。

    10《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佇》

    梅好惟嫌淡佇,天教薄與胭脂。真妃初出華清池。酒入瓊姬半醉。

    東閣詩情易動,高樓玉管休吹。北人渾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王安石文學(xué)成就

    散文

    王安石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xué)創(chuàng)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文學(xué)的作用首先在于為社會服務(wù),強調(diào)文章的現(xiàn)實功能和社會效果,主張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貫徹了他的文學(xué)主張,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

    詩歌

    《梅花》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以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罷相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在內(nèi)容和風(fēng)格上有較明顯的區(qū)別。前期創(chuàng)作主要是“不平則鳴”,注重社會現(xiàn)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傾向性十分鮮明,風(fēng)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壇后,心情漸趨平淡,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

    王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余首,大致可分為抒寫情志和闡...

    查看詳情>>
    2、

    黃庭堅把王安石的詩意重新創(chuàng)作,兩首詩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感受

    黃庭堅最有名的一首詩
    黃庭堅最著名的詩
    黃庭堅的詩

    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兩首詩是黃庭堅在讀完王安石的一首詩后重新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寫得也是很傷感,兩首詩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感受。

    王安石的《題西太一宮壁二首》,這兩首詩是他重游西太一宮,回想了當(dāng)年父親和兄長帶他游玩時的情形,但是時過境遷,一切早已是物是人非,自己也已經(jīng)老了,白發(fā)蒼蒼,可是事業(yè)無成,這讓詩人感慨萬千,于是在墻壁上題寫下了這么兩首感人的詩。

    那么當(dāng)時另一位詩人黃庭堅在讀了這兩首詩之后,非常敬佩王安石的才華,于是化用了這兩首詩的詩意,也寫了兩首很有趣的詩《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乙宮壁二首》,在這兩首詩中,他通篇化用王安石的詩意,但是用得很巧妙,不露痕跡,所以也是寫出了新意,重新創(chuàng)作出了兩首不一樣的經(jīng)典。

    其一

    風(fēng)急啼烏未了,雨來戰(zhàn)蟻方酣。

    真是真非安在,人間北看成南。

    這是其中的第一首,而且一開篇就寫得很有趣,也很生動,同樣還是由景入情,從而層層遞進,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意境,“風(fēng)急啼烏未了,雨來戰(zhàn)蟻方酣。”,這兩句與王安石那一首也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此時外面風(fēng)聲很緊急,看來馬上就要下雨了,烏鴉在外面的樹枝上一直叫個不停,大雨馬上就要來了,在上的螞蟻正在忙著搬家。

    后面兩句更是直抒胸臆,同時又充滿了哲理,此時詩人正是陷入了思考中,又是重點刻畫了內(nèi)心的變化,這樣的一種描寫,也是為了突出這首詩的主題;寫得也是很有深意,真是真非究竟在什么地方?人世間會看成南。只是這么信手拈來,但是卻又充滿了獨特的韻味,也讓這整首詩更具有張力,讀來也是令人拍案叫絕。

    其二

    晚風(fēng)池蓮香度,曉日宮槐影西。

    白下長干夢到,青門紫曲塵迷。

    我個人是更喜歡第二首,寫得更具有詩意,第一二句那就生動有趣,把眼前所見之物,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晚風(fēng)正好是吹過蓮花池,還傳來了陣陣清香,曉日更是照在宮里的槐樹上,那影子斜斜地照射在地面上。這兩句只是那么平鋪直敘,但是卻很唯美。而最后兩句又是再次重點描寫了內(nèi)心的感受,也讓整首詩更具有感染力,白下長干之鄉(xiāng)的景色來到了夢中,青門紫曲的塵土更是讓人迷茫。

    黃庭堅的詩自成一派,看似那么信手拈來,但是寫得很有趣,也很有韻味,那這兩首詩也是寫于宋哲宗元年(公元1086年秋天),當(dāng)時讀了王安石的詩,于是寫了這么兩首。盡管是化用了王安石的詩意,但是又是推陳出新,寫出了新意,讓這兩首詩成為了新的經(jīng)典。

    北宋時期人才濟濟,王安石是著名的改革家和文學(xué)家,而黃庭堅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也是可圈可點,兩個人早年是惺惺相惜,但是后來由于王安石變化,黃庭堅與蘇軾主張祖宗之法不可變,使得他們之間爆發(fā)了爭論,不過他們是君子之爭;不過黃庭堅和蘇軾最后還是受到了打壓,分別被貶到不同的地方,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也更加的深刻。

    我們從黃庭堅這兩首詩中,其實還是能夠感受到他內(nèi)心淡淡的憂傷,寫得也是很傷感,兩首詩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感受,寫得很是真誠,把那種悲痛之苦,也是融入進了作品中,讓這兩首詩也是黃庭堅比較重...

    查看詳情>>
    3、

    張籍很經(jīng)典的一首思鄉(xiāng)詩《秋思》,王安石是如何評價的?

    張籍寫的詩有哪些
    張籍最著名的詩
    張籍的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秋思》,便是張籍很經(jīng)典的一首思鄉(xiāng)詩。

    在古代,詩人往往因為謀求仕途、探親訪友、游歷山河等原因,不得不寄居他鄉(xiāng)。于是便有了一首首經(jīng)典的思鄉(xiāng)詩,以抒發(fā)詩人綿綿的鄉(xiāng)愁,以及對親人無盡的思念。無論是柳宗元的“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還是白居易的“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亦或是王安石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都無不具有令人動容的藝術(shù)力量。

    張籍,字文昌,是唐代著名詩人。他是韓愈的大弟子,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又世稱張水部、張司業(yè)?!肚锼肌肥菑埣畡?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也是張籍的代表作。主要描寫了宦游在外的詩人,面對秋色寫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及行動細(xì)節(jié)。

    作為一首題材很普遍的思鄉(xiāng)詩,要想寫出自己的特色實屬不容易。張籍卻在這首詩中做到了,雖然它前三句看起來平淡無味,但是最后一句卻出神入化,達到了表達鄉(xiāng)愁的高超境界,讀后令人叫絕。《磧砂唐詩》說:古人一倍筆墨便寫出十倍精采,只此結(jié)句類是也。如《晉史》傳殷浩竟達空函,令人發(fā)笑;而讀此結(jié)句,令人可泣。

    《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首句“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意思是說,張籍客居在洛陽城中,又見到了颯颯的秋風(fēng)。從這句詩的意思來看,它只是平平敘事,沒有進行任何渲染。但是所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fēng)讓人聯(lián)想到的便是木葉黃落、百卉凋零的凄涼搖落之景。而這種景色最容易勾起客居異鄉(xiāng)的孤孑凄寂的情懷,從而產(chǎn)生對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

    所有張籍在次句中便說“欲作家書意萬重”,即想要寫一封家信,卻又變得思緒萬千了起來。這句詩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張籍準(zhǔn)備寫家信的時候,心里忽然涌起了很多想法,一時間不知道該從何處寫起,所以就顯得意萬重了。這種情景其實在今天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時常會出現(xiàn)。譬如,在發(fā)微信、打電話等方式表達情感的時候。

    第三句“復(fù)恐匆匆說不盡”,則描寫了張籍寄信時的行動細(xì)節(jié)。它緊承了上句中的意萬重,意思是說,張籍在寫完家信后,又唯恐心中想說的話沒有說完。所以他趕緊叫住了準(zhǔn)備上路的信差,即“行人臨發(fā)又開封”,打開信封仔細(xì)觀看是否還有遺漏的地方。這么一個寄信時的行動細(xì)節(jié),正說明了張籍對這封家信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

    而最后7字之所以出神入化,還離不開它特定的背景,以及特定的心理狀態(tài)。因為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的現(xiàn)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具有這種富于包孕和耐人咀嚼的情感基礎(chǔ)。它只有在人“見秋風(fēng)”、“意萬重”,而又“復(fù)恐匆匆說不盡”的情況下,才能夠達到這種高妙的境界。所以前三句的平淡無味,也是為了促成最后一句的出神入化。

    王安石是如何評價的?

    綜觀這首詩,誠如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無疑這是一首出神入化,讀后令人叫絕的千古名作。而詩中綿綿的鄉(xiāng)愁,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動人的藝術(shù)感染力。


    查看詳情>>
    4

    王安石《元日》一詩中的“屠蘇”有什么深意?背后的故事

    元日王安石
    王安石的詩

    春風(fēng)里,王安石飲罷屠蘇酒,揮毫寫下一首流傳甚文的七絕詩句。

    01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所以被世人稱作王荊公。他的文學(xué)成就,歐陽修曾寫詩贊道:“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睂λ脑u價可謂很高。王安石不僅是一位藝術(shù)家,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實現(xiàn)利國利民的偉大抱負(fù),積極響應(yīng)“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置個人得失和榮譽不顧,大力實施“熙寧變法”。

    王安石變法失敗,既有其個人原因,像毛先生所說:“而卒以敗者,無通識,并不周知社會之故,而行不適之策也。”大體是說他對于整個社會的實際情況,了解的太少而又不知變通,然后急于求成,盲目實行一系列政策,最終在許多小人們的明阻暗擋之下,沒有取得應(yīng)有的效果,才造成變法失敗。

    然而,最主要的失敗原因,應(yīng)該是王安石的變法,觸及到了當(dāng)時大多數(shù)官員們的利益,畢竟當(dāng)時執(zhí)政者都是一些“地主”,這些貴族的根本利益受到了王安石實施的“新法”的損害,當(dāng)然會群起反對。在這些人員的陽奉陰違之下,許多本來有能力的實權(quán)官員消極辭官,造成當(dāng)時大量職位空缺。王安石無奈之下,明知有許多才德不匹配的小人,但為了實施自己的措施,也不得不給予起用。

    如果當(dāng)時,王安石不是過于急切過于執(zhí)拗,而那些反對的“舊派”官員,不是過于消極,雙方可以平和地坐下來尋找一個相對溫和的改革方法,既推進“新法”的有效實行,又保全“舊派”官員的實際利益,或許,宋朝的下場就沒有這么狼狽吧。

    可惜,歷史不是拿來推演的。

    02

    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開始著手自己的變法。這一年的春節(jié),胸懷大志,運籌帷幄,春風(fēng)得意的王安石,或許聯(lián)想到將要實施的變法新氣象,恢復(fù)詩人身份的瞬間,高興地寫下一首詩。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題為《元日》,明確指出寫的就是中國春節(jié)。元:起首,開始。古籍《精薀》釋:“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痹站褪侵袊履甑牡谝惶?,即正月初一。但1949年之后,把元旦專門用作公歷(即陽歷)新年的1月1日了。

    開始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意為:在隆隆作響的鞭炮聲中,舊的一年很快就過去了;伴隨著暖和的春風(fēng),新的一年開始緩緩降臨每家每戶。“爆竹”,其實古代那個時候,鞭炮并不是很普及,所以有許多人家都燒竹子,讓它發(fā)出巨大聲響,用來驅(qū)邪避鬼,后來才漸漸演變成為放鞭炮?!皻q”,一年為歲?!俺?,逝去,過去?!巴捞K”,有兩個意思,一為酒名,一指房屋。

    最后兩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意為: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門萬戶,家家都趕忙取下舊的桃符,喜氣洋洋地?fù)Q上新的桃符,喜迎新春的到來?!扒чT萬戶”,用來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皶訒印?,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新桃”“舊符”,合為桃符,古代一種風(fēng)俗,農(nóng)歷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

    查看詳情>>
    5、

    讀王安石和蘇軾的詩,你覺得在酒色財氣上,誰的更好?

    王安石
    王安石的詩
    蘇軾

    論“酒色財氣”,高僧、蘇軾、王安石,各寫詩一首!誰的最妙?

    古代人民留下的一些古語,很多可作為警示名言,如今還有著指導(dǎo)意義。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色是刮骨鋼刀,無色人斷路稀”這句話。它究竟有怎樣的現(xiàn)實意義,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都說色字頭上一把刀,但是凡事未必非黑即白,都有其兩面性。就像是這句話,前半句警示后人,色是一把刮骨鋼刀,多少英雄好漢最后倒在了石榴裙下。

    但是無色,會怎么樣?人脈財脈皆斷。這也就是所說的無色人斷路稀,其實財色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傷到自己,又能有利于自己。

    這句話其實出自北宋時期有名的《酒色財氣歌》:“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下山猛虎,氣是惹禍根苗,看來四字有害,不如一筆勾銷,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世路難行,無氣倒被人欺,看來四字有用,勸君量體裁衣”。

    這首詩歌的出處和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有關(guān)。一天,蘇東坡到大相國寺看望好友佛印,正好佛印大師不在。

    于是蘇東坡四處瞎逛,突然看到了一間靜室,墻上寫著“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在里面藏,誰能跳出圈外頭,長命百歲壽也長”。

    這首詩是寺院前代高僧為了警示廟里的和尚們所留的名言。無非就是提示和尚們"戒酒,戒色,戒財,戒氣這個四戒守好了,能長命百歲"。

    但是蘇東坡看完這首詩后,有了自己的看法,當(dāng)下直接在邊上題詞“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這么一首詩提在了清規(guī)戒律森嚴(yán)的寺廟里,和前輩和尚的詩格格不入。和尚們是要戒酒戒色四戒,蘇東坡卻鼓勵的是四個戒都能占。

    蘇東坡走后,大相國寺又來了一位大文豪,王安石。王安石說前輩和尚留墨寶了,蘇東坡也留了,我要是不留一首給世人亮亮眼,不顯得自己這個大文豪徒有虛名!

    于是提筆就來:“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fā),無氣國無生機”。后人根據(jù)前輩和尚,兩位大文豪的三首詩整合,就成了《酒色財氣歌》。

    其實,前輩和尚所著墨寶,在清規(guī)戒律的寺院,最為合適不過,但是作為兩位放蕩不羈的大文豪來說,戒酒戒色戒財戒氣不是要了他們老命了,按他們留下的墨寶,就應(yīng)該酒色財氣均沾,但是要適量。

    所以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色是刮骨鋼刀,無色人斷路稀”這句古語無論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

    多少人因為禁不住美色誘惑,拜倒在石榴裙下,喪失了自我。我們很多人在工作,升職,做生意都必須放到酒桌上來談,無色無財做任何事情都難。

    這就在告誡我們,凡事要有度,過多過少都不好。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也許,這句話就是中庸的一種體現(xiàn)吧。

    讀者們,關(guān)于這句話,大家有怎樣的看法?


    查看詳情>>
    6、

    王安石的一首著名懷古詩,被蘇軾說成老狐貍?

    懷古詩
    王安石的詩

    匠心獨具的王安石,憑一首懷古詞,被蘇軾貼了“野狐精”的標(biāo)簽。

    王安石,不愧是文章大家,就連填一首詞,也盡顯作文章的手筆,《桂枝香》,論起懷古詞來,不得不提的一闋。今天我們來一起品讀。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金陵,南京的舊稱,南京古為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的古都,歷史文化十分的豐厚,歷代文人都有詠嘆。

    開篇一句總起,“登臨送目”我們知道詩人是登高遠(yuǎn)望,所望的是什么樣的景致呢,后面一氣而下,從三方面寫登高所見:

    先寫了時節(jié)與天色。此時正是晚秋時節(jié),天氣剛剛顯露出秋天特有的肅殺之象,綿延千里的長江,如一帶素練(綢帶),夾江兩岸的青山攢聚,有如一枝枝箭簇。

    用帆與棹代指船只。殘陽里江船往來,江邊的一個小酒鋪,門前斜挑起的酒旗在迎風(fēng)招展。寫江面。彩舟,指秦淮歌妓所乘的彩船。日照已晚,江面上的彩船籠在薄薄的暮靄中,殘陽照在江面上,江水粼粼,一只只白鷺仿佛在燦爛星河中翩飛起舞。三層景致由遠(yuǎn)及近,詩人一路鋪排,視角闊大,動、靜結(jié)合——江似白練、峰如箭簇是靜態(tài)的美,酒旗招展、白鷺飛舞是動態(tài)的美,再加上西陽殘照,天氣初肅,使得眼前景盡顯壯闊。上片歇拍,詩人不禁感嘆:“畫圖難足”,這大好河山的壯美是連畫都畫不出的。

    下片“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個“念”字作領(lǐng),詩人發(fā)懷古之幽情,感嘆六朝權(quán)貴,競夸奢靡,也正因為奢靡昏庸,所以導(dǎo)致最終的國滅。史載陳后主攜張麗華在結(jié)綺樓,正自尋歡作樂,隋將韓擒虎已經(jīng)率軍攻入了朱雀門,陳叔寶帶張麗華倉皇逃離,藏在宮內(nèi)的一口井下,被隋軍發(fā)現(xiàn),被俘?!伴T外樓頭”化用了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一句。

    詩人吊古,感嘆六朝繁華,毀為一旦,而這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變革,詩人只用了兩句即概而括之——“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彪m然六朝的滅亡已成舊事,但是失國的悲恨情緒今人依稀能夠感受得到?!氨蕖背星?,“相續(xù)”啟后。

    緊接著從懷古中抽離,思緒回到此時此地,詩人不由得發(fā)出議論“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敝櫍兆?,白白地。憑高對此千古興衰之事,空自感嘆,能有什么用呢。

    六朝舊事繁華也好,衰敗也罷,都似流水一樣再難尋覓,眼前只有江上寒煙縹緲,江畔芳草暗綠。秦淮河上的歌女,至今還時時唱起《玉樹后庭花》這樣的舊曲。

    整首詞以一句“登臨送目”發(fā)端,然后再層層分寫,將愛國情熔鑄在層層寫景中。下片對歷史的興亡發(fā)起議論,對國家未來的憂慮盡顯其間。寫景壯闊,抒情深沉,議論肯切,情、景、議相交融,渾然一體,本是一首詞,卻讓詩人將結(jié)構(gòu)排布得如一篇文章,無怪蘇軾讀后贊嘆:“此老直野狐精也?!?/strong>

    本詞的結(jié)尾極具深意,《玉樹后庭花》為陳后主陳叔寶所制,詩...

    查看詳情>>
    7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改幾字竟變成自己的作品,明代大文學(xué)家胡震亨說實在太蠢

    王安石的詩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

    一首千古名篇,王安石改幾字變成自己作品,大文學(xué)家:改得真蠢。

    唐詩之盛,古今無二,在詩歌繁榮的背后,當(dāng)然是無數(shù)詩人的揮毫灑墨。從初唐到晚唐近三百年的時間,詩壇就像一個偌大的舞臺,無數(shù)名角爭相登場,令臺下的觀眾眼花繚亂。每一個名角,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戲,風(fēng)格迥異,令無數(shù)人為之沉迷,甚至為了自己所喜歡的爭論不休。

    在諸多名詩人光彩下,許多原本非常有實力的,放在另一個詩歌舞臺應(yīng)能光芒四射的詩人,卻顯得黯然無光,面對李白杜甫這般的泰山北斗,毫不起眼,便是這樣一位不知名詩人。

    王駕出生于公元851年,卻沒有記載他何時去世,甚至連他的字,也不甚清楚,據(jù)說是字大用。這在極為重視字的古代,待遇實在透明了一些,王駕快到不惑之年時,得以高中,登進士及第,官至禮部員外郎,但是沒過多久,他便辭官隱退,在晚唐時期,隱居仿佛是一種時尚。

    隱居期間,王駕與鄭谷、司空圖等人相交甚密,司空圖說他五言詩有思想和意境,不過王駕流傳于世的,卻多是絕句。雖然全唐詩只存其詩六首,但首首是精品,因為他的絕句清新自然,所以多次被選入課本,比如今天說的這首《雨晴》: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蜂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是一首即興寫景之詩,不加雕飾,從題目可知,寫的是雨后天晴的花園之景。一場大雨過后,嬌嫩的花兒被此吹打得支離不堪,眼前所見,盡是衰敗指向。詩人還記得雨前時,暖陽清風(fēng),花兒在照拂之下,吐出鮮嫩的花骨朵兒,含苞待放。然而雨后再看這些花兒,花落葉碎,殘紅滿徑,實在令人憐惜。

    就在詩人感嘆之時,如斯春景被大雨沖去美好時,他看到許多蜜蜂蝴蝶飛來園中。這些春日的精靈,在下雨之時,躲在葉底屋檐,待到雨霽天晴,本以為可以好好欣賞美麗的鮮花,然而它們和王駕一樣,只看到了一地殘紅碎葉。

    于是,蜂蝶飛過圍墻,飛到了鄰居家中。高高的圍墻,令王駕無法探視鄰家的院子,但蜂蝶都飛過墻院,難道春色都在鄰家?王駕不禁升起了這種懷疑。蜂蝶追逐花兒,是天性使然,而要在寥寥幾字間,將這種自然現(xiàn)象描寫得生動形象,是十分困難的,但是詩人一個“過墻去”,一個“疑”字,便將蜂蝶尋花的場景描繪地如在眼前。

    同時,最后一句,王駕又為詩添加了無窮意蘊。本來雨后花殘,已是蕭索衰敗之景,然而王駕卻用懷疑,為讀者留下了一個燦爛的想象。墻的那邊,定然是春色無邊,不然為何蜂蝶尋去?但具體又是如何美,卻沒有道明,而正是因為沒有道明,才更美麗,因為讀者想象有多豐富,鄰家的春色就有多爛漫,詩意隨讀者心而動,此詩已然被寫活。

    這首《雨晴》,將古典詩歌的含蓄之美與“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雋永,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北宋的王安石非常喜歡這首詩,他竟然將此詩改動了幾個字,便將此詩改名為《晴景》,并收錄在自己的詩集《臨川集》中,當(dāng)成了自己的詩。

    其中第三句的“飛來”,被王安石改成了“紛紛”。明代大文學(xué)家胡震亨在《統(tǒng)簽》中說道:蛺蝶過墻,妙在先著“飛來”二字,有尋索意,為有情耳。

    他說王安石改成...

    查看詳情>>
    8、

    王安石的一首經(jīng)典名詩中的女主人是誰?是個什么樣的人

    王安石
    王安石的詩

    王安石說她顏色如花命如葉,一生抱恨常咨嗟 ▏千古才女半生悲

    王安石曾寫道:“中郎有女能傳業(yè),顏色如花命如葉,命如葉薄將奈何,一生抱恨常咨嗟?!?/strong>

    “中郎”是一個官位,王安石說的中郎指的是東漢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蔡邕蔡中郎,他曾作《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yuǎn)道?!?/p>

    王安石詩中的女兒則是咱們今天的主人公,后漢著名才女蔡琰(即蔡文姬)。

    王安石形容蔡文姬作為一個女子,有能力傳承她父親蔡中郎的功業(yè),她這個人(才華)像花一樣美麗而五彩繽紛,但她的命運卻如同薄薄的葉子,無可奈何,無能為力,這也使得蔡文姬的一生都活在了憤恨和嘆息之中。

    明代文學(xué)家陳繼儒在《小窗幽記·集情篇》里寫道:

    “李太白酒圣,蔡文姬書仙,置之一時,絕妙佳偶”。他不僅將蔡文姬贊譽為書仙,還與詩仙李白置于一塊兒,可見一斑。

    清代袁枚著《隨園詩話》中提到:

    “宋儒責(zé)蔡文姬不應(yīng)登《列女傳》;然則'十七史'列傳,盡皆龍逢、比干乎?學(xué)究條規(guī),令人欲嘔?!?/p>

    宋代的儒者斥責(zé)說蔡文姬不應(yīng)該被寫進《列女傳》,那么難道“十七史”,就都得是如同龍逢、比干這樣的忠臣嗎?

    同樣的,在我國的傳統(tǒng)啟蒙教材《三字經(jīng)》中,更是提及:

    “蔡文姬,能辯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dāng)自警?!?/p>

    可以說,在中國上下5000年歷史的滔滔洪流之中,蔡文姬的名氣也是足以揚起一片浪花的。

    那么,蔡文姬如此美名究竟從何而來?王安石說她“命如葉薄將奈何,一生抱恨常咨嗟”又是因何而起呢?

    從“蔡文姬,能辯琴”說起,彼時,文姬還是一個6歲的小丫頭,生在書香門第,從小便深受才華橫溢的父親影響,聰慧過人。有一次,蔡中郎給文姬彈琴聽,可不巧,琴弦斷了,文姬隔著一扇門便聽出這是第二根琴弦斷了。蔡中郎不敢相信自己年幼的女兒竟有如此才智,笑她說“你這一定是瞎蒙的,不然我再給你斷一根弦,看你還能不能猜出來!”說罷再斷一弦。而文姬胸有成竹辯道:“父親,這次斷的是第四根弦!”

    這是蔡文姬的第一段佳話。此時,一代才女已經(jīng)初見端倪。

    到蔡文姬中年時,第三段佳話因曹操而生。那時蔡文姬剛被曹操花大價錢從胡人手中贖回,曹操知道蔡中郎家里有4000卷藏書,非常想要。但是蔡文姬告訴曹操,由于戰(zhàn)亂,所有藏書都已經(jīng)遺失,只有一些文章自己尚還記得。隨后便將自己熟讀于心的400篇文章默寫下來交于曹操,沒有絲毫錯誤。此時,可見蔡文姬文學(xué)涵養(yǎng)極高!

    如王安石所言,這顏色如花的一代才女,卻命如葉薄。

    蔡文姬的第一任丈夫叫衛(wèi)仲道,衛(wèi)家從衛(wèi)青開始便平步青云,是世家大族,蔡文姬嫁過去本是門當(dāng)戶對,但和和美美的婚姻并不長久,衛(wèi)仲道后來病逝,他們膝下又無子無女,蔡文姬便回到蔡府?;貋砗蟛痪茫赣H蔡中郎去世。兩個最親的人辭世本是生命難以承受之痛,但命運的打擊遠(yuǎn)遠(yuǎn)不止于此,蔡文姬還沒走出親人離世的痛苦,便因戰(zhàn)亂被劫擄到胡地12年。

    在這些殘破不堪的歲月里,她忍辱負(fù)重寫下千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句句肝腸寸斷,句句哀怨不絕。...

    查看詳情>>
    9、

    王安石的詩有哪些,這首集句全篇抄襲?

    王安石
    王安石的詩

    集句,是古時作詩詞的一種方式。也就是選取前人一家或數(shù)家的詩句,拼集而成一首詩詞。集句詩詞在中國傳統(tǒng)詩詞領(lǐng)域中是一朵奇葩,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欣賞價值。

    集句詩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有之,而集句詞則是在北宋誕生。集句詞的首創(chuàng)者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拗相公”王安石,據(jù)說王安石自夸學(xué)識淵博,寫了不少集句詩和集句詞,乃至于成為當(dāng)時社會風(fēng)氣,就連蘇東坡、黃庭堅和后來的辛棄疾都紛紛效仿。

    集句并非簡單的“抄襲”拼湊那么簡單,首先要熟知前人詩詞名句,其次還要考慮句式長短,五言或是六言七言?句式對上了,還需要考慮對偶聲律工整,最重要的是要在意境思想上能夠有所表達。

    歷代文人騷客所作的集句詩詞不少,但佳作不多,能流傳至今的佳作寥寥無幾。下面這首《菩薩蠻》便是王安石所作頗佳的一首集句詞:

    菩薩蠻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ㄊ侨ツ昙t,吹開一夜風(fēng)。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三兩聲。

    這首詞是王安石變法失敗,晚年被罷黜后回到金陵隱居時所作。整首詞八句有五句是直接用的前人詩句,幾乎全篇“抄襲”。但這些詩句在王安石筆下,卻化腐朽為神奇,成就了這篇宋詞佳作。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以淡雅之語描繪出自己現(xiàn)在所處的環(huán)境和身份,沒有了往日雕欄玉砌的相府,不再穿宰相的蟒服玉帶,而今只有水邊的茅屋,身上的粗布短衫。如此差距的變化之下,詞中卻無甚波動,只一個“閑”字表示詞人此刻淡泊寧靜、閑雅從容,已然適應(yīng)了現(xiàn)在的村野情趣。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fēng)”卻又不免發(fā)出對花紅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既有對時光飛逝的惋惜,也有壯志未酬的憂愁,對國家民生的關(guān)心和憂慮。

    下闕卻再一轉(zhuǎn),“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寫景敘事之間,表達出現(xiàn)在生活雖安逸卻依舊心念國家。但此時自己并非官身,已然沒資格談?wù)撜?,所以末句再一轉(zhuǎn):“何物最關(guān)情,黃鸝三兩聲”,自問自答之語表達出詞人此時寄情于花香鳥語的閑情逸趣,寫的含蓄而意味悠長。

    整首詞語言樸素平易,風(fēng)格淡雅安逸而含蓄深沉,既寫出了隱居村間的閑情野趣,也表達出了自己的襟懷心志。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以集句之法,將前人詩句信手拈來,變詩為詞,且如此渾然天成、意趣盎然,可見王安石才學(xué)之富。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出自劉禹錫《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

    花是去年紅:出自殷益《看牡丹》“發(fā)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梢梢新月偃:出自韓愈《南溪始泛》“點點暮雨飄,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來晚:出自方棫《失題》“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涼”。

    黃鸝三兩聲:出自郭祥正《題山居詩》“謝家莊上無多景,只有黃鸝三兩聲”


    查看詳情>>
    10、

    王安石的經(jīng)典名詩《浪淘沙令》,可謂豪氣無比

    王安石
    王安石的詩

    “拗相公”王安石在歷史上可謂是鼎鼎有名!王安石不僅自身才華過人,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且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其所主持的王安石變法可以說是超越時代的變革。雖說王安石變法因種種原因而告失敗,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古代,人們對改革、變法等等諱莫如深,但凡有變革舊制度的舉動,必然遭到舊勢力的反對。因而變法極為艱難。王安石變法也不例外,早在宋仁宗時期,王安石就曾上萬言書陳述變法改革的必要,但未得到重視。后來宋英宗時,王安石同樣沒有得到重用。直到宋神宗即位,力圖改革弊端,恰逢神宗的老師韓維推薦王安石。此時王安石才如龍遇風(fēng)云,大展所長,開始實行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

    據(jù)說,宋神宗曾召見王安石促膝長談,神宗說希望能像做到唐太宗一樣,而王安石卻說不僅要像唐太宗,還要做到堯舜湯武。神宗說,明君要有賢臣良相輔佐。王安石卻始終談?wù)搱蛩礈?,并大論古時的賢相伊尹、呂尚??梢娖鋬?nèi)心以伊呂為榜樣,其志不凡。

    而以下這首王安石所作的宋詞正是體現(xiàn)了其內(nèi)心以伊呂為榜樣的變法之志,可謂豪氣無比:

    浪淘沙令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dāng)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fēng)虎云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

    這首詞整篇都詠懷史事,鑒史喻今,以表其變法圖強、建功立業(yè)之志。開篇“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寫出了古時賢相伊尹、呂尚的一生遭際過窮困潦倒和飛黃騰達。伊尹原本只是一個傭耕努力,呂尚則是晚年困頓,后句“一為釣叟一耕傭”正是言此?!叭羰巩?dāng)時身不遇,老了英雄”一句則提出假設(shè),假如當(dāng)時這二人沒有商湯和周武王,只怕英雄終歸會老死田間,無人得知。

    上闋寫伊呂窮困之時,下闋則說伊呂與商湯、周武王相遇之后!“湯武偶相逢,風(fēng)虎云龍”,一個“偶”字點出二人獲遇的偶然性,一旦受用,便“風(fēng)虎云龍”,王圖霸業(yè)“只在談笑中”!末兩句“如今千載后,誰與爭功”更是對伊呂之功績高度贊揚,也暗含王安石內(nèi)心的志向:大丈夫當(dāng)如伊呂!

    伊呂之功,青史不朽,但詞人整篇詠懷伊呂史事,卻對伊呂之“遇”做了一番假設(shè),可見王安石內(nèi)心是驕傲于自身才華,只嘆從前不“遇”明主,而今得宋神宗信任,王安石頗有效法伊呂之志,大增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在古代朝堂之上,能有變法改革之心,已可見其才能與勇氣。王安石變法也確如開天辟地之舉,惜乎部分新法不切當(dāng)時實際,又有小人貪吏攀附蒙蔽,以致王安石變法不僅受到朝廷舊勢力的反對,也引起百姓怨聲載道,終致功敗垂成。

    伊呂遇湯武而成就功業(yè),王安石遇宋神宗卻功敗垂成,是非曲折,已然非一首宋詞能夠說的清了!可惜可嘆!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