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在浪漫的詩人筆下,往往會(huì)有很多富有哲理和智慧的佳句。他們借用禪理,反映自己悟道修行的生活,或是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品性和心境。這類詩被稱作禪理詩,讀來富有情趣靈動(dòng)之感,更能從中讀到詩人淡泊、出世的情懷。其中代表當(dāng)然是唐朝詩人王維了,他不僅是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還參禪悟道,他的詩畫中充滿禪意,故又被稱為“詩佛”。由唐至宋,又出了個(gè)蘇東坡,更是全才。東坡一生飄零,自然會(huì)生出許多感慨,加之他的才干,稍一潤(rùn)色,就形成了具有東坡特色的禪理詩。

    他還曾盛贊王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笨梢娺@倆人如果生活在同一時(shí)代,一定會(huì)有惺惺相惜之感吧。

    《終南別業(yè)》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dú)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shí)。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是描寫王維退隱山林后怡然自得的閑適情趣。

    說自己中年以后,因?yàn)閰拹核资蓝欧?,一個(gè)“頗”字,就足以體現(xiàn)出其虔誠(chéng)的心態(tài)。

    山林中的生活愜意無比,每當(dāng)興致來臨,就獨(dú)自在山中閑游,那種快意只有詩人自己能夠體會(huì)。

    一個(gè)“獨(dú)”、一個(gè)“空”,讀來隱約有些孤單落寞,但這又何嘗不是王維所追求的情致呢?

    不知不覺中,王維走到了水的盡頭,已無路可走。那便不如在水邊坐下,看天上的云起云涌。

    山林、流水、白云,都是王維興致的源泉。

    路既然盡了,那就要有坦然面對(duì)的坦蕩,白云變幻無窮、飄忽不定又綿綿不絕,只有坐看云起,才能體會(huì)最悠閑自在的境界。

    在一行、一坐、一看之際,王維已經(jīng)悟道。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dòng)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跟《終南別業(yè)》大概創(chuàng)作于同一時(shí)期,都體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

    大概是因?yàn)樯街袠淠痉笔?,掩蓋了人們的活動(dòng)痕跡,所以王維說這是空山,倒別有一番世外桃源的味道,在初秋傍晚的世外桃源中,新雨初霽、萬物一新,真是絕妙。

    此時(shí)天氣已晚,一輪明月照耀在青松之間,清澈的山泉潺潺流于山石之上,一幅幽靜清明的自然美景突現(xiàn)眼前。想必這月下的屹立的青松和石上清潔的泉水,就是王維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吧。

    竹林里傳來了姑娘們洗完衣服歸來的陣陣歡笑,順?biāo)碌臐O舟劃破了荷塘的寧靜,在青松、清泉、翠竹、蓮葉中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也反映出了王維厭惡官場(chǎng)、追求安靜生活的理想。

    山林生活自然要比朝堂中的爭(zhēng)斗來得純潔,所以才會(huì)在最后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東坡這首詩講了一個(gè)絕妙的道理:

    如果琴聲發(fā)自于琴本身,那么把琴放在親匣里為什么聽不到聲音?

    如果親聲發(fā)自于手指上,那么為什么不能直接在手指上聽到聲音?

    這首詩寫得活潑有趣,是蘇東坡講道理的方法——用一個(gè)簡(jiǎn)單的比喻,觸及到難以言喻的哲理,從而引發(fā)人們的思考。

    一問一答間,說明演奏樂器,僅靠絕世好琴或高明技巧是不行的。

    猶如世間的一切,都是客觀和主觀條件相輔相成的。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鴻爪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jì)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zhǎng)人困蹇驢嘶。

    這算得上是東坡最負(fù)盛名的一首詩了。

    前四句連發(fā)感嘆,說人生在世,處處漂泊,偶然留下一些東西,那是什么呢?

    我看就像是四處紛飛的鴻雁,而然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

    這是偶然的事,因?yàn)轼櫻銝|飛西飛,本就沒有定處。

    人生漫漫無常,所到之處、所遭受的際遇,諸如我們當(dāng)年在澠池墻上的題字,都不過是鴻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

    鴻雁留下了爪印就飛走了,我們留下了題字也都離開了,因?yàn)檫@里并非終點(diǎn),想通了這一點(diǎn),以自然的態(tài)度去面對(duì)將來的人生,就可以少卻很多煩惱和傷感。

    這首詩是東坡對(duì)子由的勉勵(lì),也是對(duì)后人的勉勵(l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