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陶淵明的代表作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1、

    陶淵明代表作《飲酒》賞析,陶淵明和謝靈運各自側(cè)重那種類型的詩?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有名的詩人和文學(xué)家。上過中學(xué)的朋友,對陶淵明寫的一首散文應(yīng)該都不陌生,那就是有名的《桃花源記》。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虛構(gòu)了一個寧靜祥和,自由平等的理想世界。而陶淵明的詩,比起他的散文來,也毫不遜色。其中最有名的詩,是他寫的一組題為《飲酒》的詩,共計二十首,為大家所熟知的是這組詩的第五首《飲酒 結(jié)廬在人境》: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首句“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結(jié)廬,用普通話說就是“蓋房子”,在這里是居住的意思。車馬喧,原意是人喊馬嘶的喧囂聲,在這里引申為人與人之間,迎來送往,客套應(yīng)酬之類的活動。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雖然居住在嘈雜的人世間,但是我這里卻沒有人世間的,不厭其煩的無聊的應(yīng)酬。“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边@句話其實是回答上一句話,既然居住在人世間,怎能少得了人來且去的應(yīng)酬呢?“問君何能爾”,是作者的自問自答,為啥能做到呢?“心遠地自偏”,你的志向比一般人高遠,自然也就覺得自己住的偏遠了。這句話和“心靜自然涼”,有異曲同工之妙。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边@一句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千古傳誦的佳句。內(nèi)容淺顯易懂?!吧綒馊障?,飛鳥相與還?!睂懓硇沱惖木吧?。最后一句有一定的哲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泵鎸χ饲榇司埃X得這里邊蘊含著某些大道理,可是自己又一時說不上了,好像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說到這里,大家也許明白了,其實這是一首典型的“田園詩”。因此后人也稱陶淵明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謝靈運,南北朝時期的有名的詩人、文學(xué)家。謝靈運的詩,主要以山水為主。幾乎在他的每一首詩中,都或明或暗地描寫了山、水、石、草等這些自然景觀。在詩中極盡描寫山水景物,以及園林的美景。把這些景物寫得栩栩如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的筆下,似乎都有了靈氣,賦予它們?nèi)祟惖那楦小?/strong>

    詩中很多佳句被人們所熟知,比如《過始寧墅》中的“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再如《登江中孤嶼》中的“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以及《登池上樓》中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和《過白岸亭》中的“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都是帶有“山水詩”特色的佳句。

    正因為謝靈運寫了那么多優(yōu)美的“山水詩”,所以后人稱之為“一代山水詩的鼻祖”,把他尊為山水詩的創(chuàng)始人,就不足為奇了。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陶淵明和謝靈運,都寫過山水田園詩,而陶淵明側(cè)重寫田園詩,而謝靈運側(cè)重山水詩,所以說,陶淵明是“中國田園詩第一人”,而謝靈運是山水詩的創(chuàng)始人。

    查看詳情>>
    2

    陶淵明著名的代表作《桃花源記》寫了什么?表達了詩人對什么的向往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不但讀來甚美,還反映了東晉的社會現(xiàn)象,在一個污濁的世界里,陶淵明為大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自給自足的理想境界,如“世界大同說”一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是這種思想提前了一點,與后來的“世界大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桃花源記(節(jié)選)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通過對桃花源地方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陶淵明作詩,擅長白描,文體省凈,語出自然。他筆下的散文《桃花源記》,也具有這樣的藝術(shù)風格。全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像小說一樣描述溪行捕魚、桃源仙境和重尋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異”、“欲窮”四個相承續(xù)的詞語生動揭示出了武陵漁人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忘”字寫其一心捕魚,無意計路程遠近,又暗示其所行已遠。“忽逢”與“甚異”相照應(yīng),既寫其意外見到桃花林的驚異神情,又突出桃花林的絕美?!胺疾蒗r美,落英繽紛”兩句,乃寫景妙筆,色彩絢麗,景色優(yōu)美。

    第二段先以數(shù)語描述發(fā)現(xiàn)仙境的經(jīng)過。“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點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此地定非尋常去處。及至通過小口狹道寫到“豁然開朗”,又有了些柳暗花明的韻致。進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將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鳴犬吠諸景一一寫來,后由遠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來種作、衣著裝束,以及怡然自樂的生活。最后寫桃源人見到漁人的情景,由“大驚”而“問所從來”,由熱情款待到臨別叮囑,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第三段先寫漁人返回途中“處處志之”,暗示其有意再來。“詣太守,說如此”,寫其違背了桃源人“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叮囑。太守遣人隨往的“不復(fù)得路”和劉子驥的規(guī)往不果,都既明寫仙境難尋,又暗寫桃源人不愿“外人”重來。對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尋訪無著也就不再問津了。

    而陶淵明自己,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這樣的桃源仙境的追求。在《桃花源詩》的結(jié)尾處,他就剖露了“愿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愿。陶淵明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總而言之,陶淵明的創(chuàng)作在當時背景下,完全反映了人們渴望和平與安定,過上一種有秩序生活的向往,正因為生活艱難,秩序缺失,所以這些東西才顯得彌足珍貴。陶淵明自己本人也是個農(nóng)民,生活曾經(jīng)一度窮困,深知農(nóng)民的不易與艱難,他的桃花源記實際上是代表底層普通百姓的一種發(fā)聲。


    查看詳情>>
    3、

    陶淵明代表作歸園田居·其三詩句解讀,陶淵明的幽默在哪里?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東晉的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在古代眾多文人中,他算得上是徹底的隱士。年輕時的陶淵明,曾懷雄心壯志,也希望在仕途中有一番作為。但當時東晉的官場黑暗腐朽,這使得陶淵明一時無法適應(yīng),也根本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后來,就因那句“不為五斗米折腰”,徹底斷絕了他與官場的一切聯(lián)系。一時間,陶淵明從一介官員變成了徹底的農(nóng)民,這是他的選擇,但他也從未后悔,恬靜而優(yōu)美的田園生活是陶淵明向往已久的。從此他歸隱田園,曾被稱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的作品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大多是田園生活題材,表面平淡樸素,實則富含趣味。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一首陶淵明的佳作。讓我們先睹為快!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首詩最近火了一陣,開篇就是“種豆南山下”,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草盛豆苗稀”。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然后有一個網(wǎng)紅教授,他是這樣解讀這首詩的:

    “陶淵明這個人呀,寫詩很幽默,但是你要認真讀,才能讀出來他幽默在哪里。他第一句寫的很隆重“種豆南山下”,結(jié)果后邊突然來一句“草盛豆苗稀”,這是種了個鬼田?我要是種田種成這樣,絕對不寫詩!”

    這種風格的解讀被戲稱為“泥石流”風格,不過我個人還是非常這種解讀呢,他讓原本高高在上的古詩文變得接地氣了,少了距離感,就好學(xué)的多。

    這首詩我們平常的分析,都是有著很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少不了還要夸一下陶淵明躬耕勞動,親力親為的勤奮。

    戴建業(yè)教授的解讀,并沒有錯過這些精華,卻換用了一種更容易被接受的“調(diào)性”,這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的。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早晨起來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著鋤頭回家歇息。這一句講自己的能干,太陽還沒亮,我就起床去地里除草了,到了晚上月亮升上來,才扛著鋤頭從地里回家。

    農(nóng)業(yè)社會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陶淵明這里就成了“起的比豬早,睡得比狗晚”,可見還是足夠勤奮的。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狹窄的山徑草木叢生,夜露沾濕了我的衣。

    第四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希望不違背我歸耕田園的心意。亮點來了,陶淵明沒有直抒胸臆的表達志向,而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衣服打濕了就打濕了,無所謂,只要不讓我違背自己的愿望就可以了。

    語氣很淡,但其中的氣魄和勇氣足夠驚世駭俗。在真理和現(xiàn)實之間,陶淵明選擇了執(zhí)著的追求真理和美,也就意味著在制度森嚴的古代,在倫理能“殺人”的封建王朝,他選擇了與社會決裂。

    正是這樣的氣魄,使陶淵明這個名字,在后世逐漸神化,成為一段名為“出走”的傳奇故事。

    這是陶淵明用自嘲幽默的方式,來表達他豁達情懷。豆苗稀疏無所謂,明天也一樣。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從“帶月荷鋤歸”可以看得出來,微笑著把代表積極心態(tài)的“月亮”帶回來家。尤其是最后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是一種俏皮的說法,...

    查看詳情>>
    4

    陶淵明的古詩代表作《雜詩》賞析,最美好的人和事就在眼前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詩人,而且他也是后世眾多文人的偶像,即使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李白和杜甫,以及蘇軾和王安石等人,那對于推崇至極。其實除了他的詩作好之外,還有就是他身上的那一種精神,作為一位原本普通的詩人,可是他身上有一種值得人尊敬的品格,他一生清心寡欲,不與人同流合污,更是不為五斗米折腰。這么一位鐵骨錚錚的漢子,應(yīng)當說我們從他身上可以學(xué)到很多的東西。

    時至今日,依然有無數(shù)懷念人這位瀟灑不羈的隱者,也喜歡他的不羈情懷,更贊賞其樂而忘憂時留下的經(jīng)典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雖然陶淵明所生活的時代并沒有很大的動亂,可是詩人卻依舊悲憤不已,他并沒有擔任過什么高級的職務(wù),也只不過是做了一百多天的彭澤縣令,由于他看不慣當時的社會風氣,于是一氣之下,回到了老家,開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而他的這種隱居的生活,也是充滿了詩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保蟾乓仓挥邢裉諟Y明這種對人生看得深刻的人,才會有如此悠然的心態(tài)。

    《雜詩》是陶淵明組詩作品《雜詩十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一首雜感詩,正如李善注《文選》所說:“不拘流例,遇物即言”。又如明人黃文煥《陶詩析義》所說:“十二首中愁嘆萬端,第八首專嘆貧困,余則慨嘆老大,屢復(fù)不休,悲憤等于《楚辭》”,可見這首詩主要內(nèi)容便是慨嘆人生之無常,生命之短暫。而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雜詩

    魏晉: 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zhuǎn),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詩文賞析: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四句“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zhuǎn),此已非常身”,即人生在世就像是無根之木、無蒂之花,沒有著落,也沒有根柢,又好像是路上的塵土,風一吹就四處飄散,而經(jīng)受了種種無常的人,早已經(jīng)不是當初的自我了。這四句詩的內(nèi)蘊出自《古詩十九首》:“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也就是慨嘆人生之無常。

    雖然說在我們今天看來,它多少有點消極悲觀的意味,但對于古代特定的社會條件,它卻是整個古代的典型音調(diào)。譬如,唐代詩人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北宋詞人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南宋詞人辛棄疾的“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等,所抒發(fā)的都是人生之無常的慨嘆。

    陶淵明慨嘆人生無常,感喟生命短暫,接下來兩句又加強了這種感覺,“分散逐風轉(zhuǎn),此已非常身?!背I?,指經(jīng)久不變之身。命運變幻莫測,人生漂泊不定,生活就像一個萬花筒,變幻著各種手段改變著人,經(jīng)過一次次風雨的洗禮,遭遇了一次次的打擊,不是變得圓滑就是喜歡沉默,如今的自己早已沒有最初的模樣。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這與后來的俗語“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相似。人的命運也相似,四海之內(nèi)落地即可認做是親人、朋友吧,既而有緣相聚,又能一塊兒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如此意氣相投,不是“兄弟”又是什么?...

    查看詳情>>
    5、

    陶淵明十句經(jīng)典詩詞欣賞,你喜歡哪一句?

    陶淵明的代表作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東晉文學(xué)家,在他身上流傳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他在隱居的生活中,常以田園生活為題材創(chuàng)作詩文作品。今日國學(xué)大講堂為大家整理出了陶淵明十句經(jīng)典詩詞,我們不妨一起欣賞一下。

    1、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于云端。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閑情賦》,這是一首以描寫男女愛情為主題的辭賦。其中,“偕”是一起的意思,而景則是光亮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夕陽帶著余暉一起落下了山,而明月卻早已在云端顯現(xiàn)出了自己的光明。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飲酒》二十首之五。這是陶淵明(潛)的代表作之一。這兩句詩的在南山下采摘菊花,悠閑自得之間,偶一抬頭,見到了南山。寫他的無所羈絆、怡然自得之態(tài),見出詩人超塵脫俗,清高恬淡的生活情趣。

    3、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歸去來兮辭》。云朵無心飄出山來,鳥兒飛累了就回家。

    4、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五柳先生傳》。不會因為貧困而感到憂慮而悲傷,也不會因為富貴而去奔忙。是不在貧窮中喪失斗志,不在富貴中沾沾自喜。表明了自己堅決與官場決絕、不為五斗米折腰、獨立自主地做人與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歸園田居·其三》。衣服濕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只要我的心愿沒有背離,這樣就足夠了。

    6、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雜詩其一》。回憶起我年少的時候,雖然沒有遇到一些快樂的事情,心中也會充滿著快樂。

    7、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歸去來兮辭》。過去的事已經(jīng)無法挽回,但將來的事還可以補正。雖然誤入歧途,所幸現(xiàn)在有所醒悟,迷途知返為時不晚。此乃詩人自道誤入仕途的后悔之意和對今日退出官場的欣慰之情,于一悔一喜之中,表現(xiàn)了其回歸自然、遠離俗世的高潔志向

    8、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移居二首》之一。這兩句詩的如果有奇妙的文章,就拿出來共同欣賞;在某些地方產(chǎn)生疑難,就共同進行研究分析。這是作者寫他與朋友交往,經(jīng)常在一起談?wù)撛娢?、交流見解之樂?/p>

    9、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移居二首》之一。奇文,指寫得比較得意的文章。疑義,指未明的道理。析,剖析、分析。此寫與同好切磋文章的快樂之情。

    10、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賞析:這句詩出自詩人的名作《歸去來兮辭》。醒悟到過去了的是挽回不了了,也知道未來的還是可以補救的。幸好迷途得還不是太遠,醒悟到今天辭官的決定是對的,而以前為官求祿的決定是錯了。


    查看詳情>>
    6、

    陶淵明三十句經(jīng)典詩句,每一句都是瑰寶

    陶淵明的代表作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jié)”,世人稱之為靖節(jié)先生。他是中國的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jīng)典詩句。據(jù)悉,陶淵明的后人陶勇祥在喜馬拉雅fm上做有聲主播,擁有370多萬粉絲,靠講故事月入百萬,可見也繼承了陶淵明詩意風范。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名族的文化瑰寶,很是值得吟誦與傳承,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陶淵明的經(jīng)典詩句,品一品其中的意蘊。

    (01)、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02)、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03)、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0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5)、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06)、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

    (07)、春秋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

    (08)、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09)、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10)、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11)、雄發(fā)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12)、夏月虛閑,高臥北窗之下;清風颯至,自謂羲皇上人。

    (13)、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4)、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15)、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16)、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17)、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18)、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19)、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qū)。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余??执朔敲?,息駕歸閑居。

    (20)、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

    (21)、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2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23)、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24)、福不虛至,禍不易來

    (25)、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26)、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27)、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

    (28)、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29)、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30)、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yīng)盡便須盡,無復(fù)獨多慮。


    查看詳情>>
    7

    陶淵明的哪些詩負有盛名,讓人向往生活美好

    陶淵明的代表作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最有名的詩有飲酒、歸園田居等。名句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陶淵明最有名的詩

    《歸園田居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飲酒 其十》

    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qū)。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飲酒 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查看詳情>>
    8

    陶淵明的一首詩意境之高,讀過的人終身受益

    陶淵明的代表作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號“五柳先生”,中國第一位田園大詩人,他身上最大的標簽就是“歸隱”。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其中有一首詩最經(jīng)典、最受后世歡迎,此詩境界很高,第一句就點破了人生真諦,而且還寫出了很多現(xiàn)代年輕人的心境!

    這首詩就是《飲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詩《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內(nèi)容如下: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大家是不是對這首詩很熟悉,而且大多數(shù)人都能說出該詩的第一句“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正是由于這首的心境和很多現(xiàn)代年輕人的心境符合,再加上它特別經(jīng)典,所以今天我再和大家講一講!

    我們現(xiàn)在看看作者陶淵明身處什么朝代,他創(chuàng)造這首詩的背景!

    陶淵明是東晉人,而東晉是個亂世,同時期還有五胡十六國,所以老百姓日子并不好過。陶淵明作為一個文人,學(xué)而優(yōu)則仕,成為了東晉官員,但最大的官職只是個小縣令,顯然,陶淵明有點懷才不遇和郁郁不得志!

    由于在官場過得很憋屈,陶淵明做出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驚人舉動,直接辭官回鄉(xiāng)了。這首《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就是在陶淵明歸隱后的第12年創(chuàng)作的,此時正是東晉朝廷滅亡的前夕。陶淵明看到了朝廷的昏庸和腐敗,以及士族大家把持朝廷的不利局面,于是做《飲酒》抒發(fā)自己的情懷!

    說完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我們再來細分析一下詩句!

    第一句“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一下子把作者歸隱的境界拔得很高,因為作者歸隱不是一個人獨居在大山,而是和家鄉(xiāng)老百姓打成一片,說明陶淵明并不是因為另類才辭官,而是為了追求自由、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正所謂“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山”就是這個道理!

    哪怕居住在鬧市,陶淵明心中卻沒有車馬的喧囂、不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煩心,因為他有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這種境界和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年輕人很相似,我們都身處喧鬧的大城市,但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還是自己,我們懂自己,更有心中的夢想和牽掛,并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奮斗。

    為什么陶淵明能夠做到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呢?第二句就說明了原因——“心遠地自偏”!這里的”心遠“對于陶淵明來說是遠離朝廷、遠離政治,但是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就是——“淡泊無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人生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在城市打拼,也是非常需要這種“淡泊”和“寧靜”,付出和努力達到了,該來總會來的!

    接著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借助歸隱后的美麗景色表達了陶淵明內(nèi)心的恬靜和平和,一個“悠然”將作者心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當下的我們生活節(jié)奏快,是不是也該抽時間體會一下美景和那份“悠然”呢?

    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進一步升華了作者的感情,因為此情此景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陶淵明想用預(yù)言表達,但不知道怎樣表達了。真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了!

    最...

    查看詳情>>
    9、

    陶淵明的六首田園詩,超脫世俗的意境

    陶淵明的代表作
    陶淵明的詩

    他是田園詩派的開山鼻祖,他的一篇《桃花源記》家喻戶曉,他就是陶淵明,一位偉大的詩人。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能稱得上“偉大”二字的詩人,屈指可數(shù),陶淵明就是其中之一。 陶淵明是一個率真灑脫之人,做官不開心了就辭去,與朋友喝酒,若先醉了,會說“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淵明一生有三大愛好,喝酒、讀書和賞菊。其在《歸去來兮辭》中寫道:“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比ヅ頋勺龉?,會有一塊公田,可以種植糧食,用來釀酒,足見其對酒的喜愛之深。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酒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憂愁了喝酒,高興了也喝酒,送別時喝酒,相聚時喝酒。在很多文學(xué)作品中都有對酒的獨到描寫,如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的“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歐陽修的“遙知湖上一樽酒,能憶天涯萬里人?!钡?。

    今日想與大家分享陶淵明的六首好詩,首首經(jīng)典。

    《飲酒·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是陶淵明的的代表作之一,對于許多人來說并不陌生。詩的開頭四句很耐人回味,身處鬧市,卻沒有被車馬的喧囂所打擾,這是因為“心遠”,內(nèi)心的寧靜,有著出世的念想,這不正印證了古人所說的“大隱隱于市”。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古名句,它寫出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熱愛自然的情趣,尤其是這個“見”字凸顯了詩人無意之舉,無意間,山入眼簾,蘇軾對此句曾說道:“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p>

    《雜詩·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zhuǎn),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的《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這首詩具有很強的哲學(xué)性。詩的前四句感嘆人生之無常,像是路上的塵土,隨風飄轉(zhuǎn),透露著無奈,這種心境與當時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當時戰(zhàn)亂頻繁,人們流離失所,生命無常。 中間四句寫詩人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尋找生活的歡樂。 最后四句我們常常用來做格言,勉勵人要抓緊時機,珍惜光陰。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這首詩是田園詩的代表作之一, 描繪了詩人隱居之后躬耕勞動的情景。詩人在南山下種豆子,可卻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歸,盡管勞作很辛苦,但是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心情很是愉快。

    《形影神三首》

    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贈影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fù)不如茲。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但余平生物,舉目情凄洏。

    我無騰化術(shù),必爾不復(fù)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茍辭。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衛(wèi)生每苦拙。誠愿游昆華,邈然茲道絕。...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