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歐陽修七言詩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1

    歐陽修的一首七言詩《晚泊岳陽》,雖然句句寫景,但景中自有情韻

    歐陽修七言詩
    歐陽修的詞集
    歐陽修的詩

    《晚泊岳陽》是北宋詩人歐陽修的一首七言古詩,寫于詩人被貶夷陵途中。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歐陽修眼中的洞庭夜景,也隱含了歐陽修因觸景而生的思鄉(xiāng)之情。雖然這首詩不是很被大家所熟悉,但句句寫景,景景關情,其獨到的情韻令人回味無窮。

    《晚泊岳陽》

    宋:歐陽修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天色已晚,距離夷陵還很遠,只好把舟系在江邊,獨臥舟中,聽那從岳陽城里傳來的鐘聲。首聯(lián),歐陽修點染了停舟的地點及周圍的氛圍。意境上則化用了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和張繼的寒寂不同的是,歐陽修更多的是有一種作為面對人生風雨時的從容不迫。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頷聯(lián)兩句描寫了歐陽修于空曠的江面上的所見,江面的空闊或許映照了歐陽修的渺小孤獨,好在還有那有情有義的月亮相伴。明月和空曠的江面或許歷來能過引起詩人為它寫下傳世的篇章,或許詩人此刻也想到了張若虛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或許是白居易的“繞船明月江水寒”。但面對“云水蒼?!钡拇蠼瑲W陽修也情不自禁發(fā)出了“路在何方”的疑問和嘆惋。

    緊接著頸聯(lián)兩句描繪了月下的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梢姷仍娙讼胂笸旰?,把注意力放在現(xiàn)實時,時間已是夜深月上,呈現(xiàn)給詩人的就是一片“江月弄清輝”的美景。但在這里有代表詩人高潔的本心寓意,正面提醒自己要堅守超拔脫俗的人生志趣。漁歌和晚鐘的互相融合,在浩渺的江面上彌漫,引人入勝。

    “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尾聯(lián)兩句則是抒發(fā)了歐陽修內心的情緒。當歐陽修聽到歸舟晚唱時,在這漫長而寂寞的人生旅途中,便獲得了一絲心靈的慰藉,并陶醉于其中,可惜輕舟短楫,疾去如飛,還沒有好好聽完這一闕歌聲,就已經遠去,岳陽城的一切也都消逝不見,這里反映了歐陽修曠達、孤寂的矛盾心境。

    綜觀歐陽修的這首詩,雖然句句寫景,但景中自有情韻,抒發(fā)了詩人旅中思歸的縷縷情思。整首詩語句讀起來平易流暢,情意卻深婉曲折,難怪方植在《昭昧詹言》中說:“歐公情韻幽折,往反詠唱,令人低徊欲絕,一唱三嘆而有遺音,如啖橄欖,時有余味”。


    查看詳情>>
    2、

    歐陽修的著名七言詩《黃溪夜泊》,一起看看歐陽修的曠達

    歐陽修七言詩
    歐陽修的詞集
    歐陽修的詩

    縱觀古代詩歌史,詩人大都有著高遠的政治理想,但他們卻敗給了現(xiàn)實,最終落得貶謫之苦。以宋代為例,歐陽修、蘇軾就是其中代表。同時,他們也是在詩詞中苦極自嘲,抒發(fā)曠達的代表。尤其是蘇軾,更是將曠達的宋調發(fā)展到了極致。

    小編今天便向大家分享一首歐陽修的經典詩作《黃溪夜泊》,和大家來一起看看歐陽修詩中的曠達?!饵S溪夜泊》是歐陽修被貶夷陵時路過黃溪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主要通過對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歐陽修無辜被貶的深沉感慨。并在最后兩句中一吐心中曠達豪邁之氣,是此類詩的千古佳作。

    《黃溪夜泊》

    宋代:歐陽修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

    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

    殊鄉(xiāng)況復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

    首聯(lián)“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兩句,歐陽修先是表露了自己的貶謫之恨。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楚國人一直喜歡登山臨水來抒發(fā)心中的愁恨。我才剛到黃溪,便覺得愁腸百結、煩悶難忍?!冻o·九辯》中有“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之說。歐陽修心中的愁恨,自然是因為遭受無辜貶謫導致。

    頷聯(lián)“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兩句,歐陽修從大處落筆,以壯闊的自然景觀來渲染他的愁恨。即放眼望去,莽莽蒼蒼的樹木被煙云終日籠罩,整個三峽看上去都顯得陰霾沉沉。明月的清輝則照在平曠的原野上,不時傳來猿猴的悲鳴。“暗”和“哀”,既是對景色的形象描繪,也是對歐陽修謫居他鄉(xiāng)的愁苦之情的表達,極為貼切傳神。

    頸聯(lián)“殊鄉(xiāng)況復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即謫居他鄉(xiāng),又逢歲暮年關,叫人心驚。要想得到安慰,適合借酒消愁。這兩句詩說明了歐陽修遭受貶謫之苦,已經是經年累月。且以往也都是強顏作歡,借酒澆愁,來暫時寬慰自己的內心。詩到這里,歐陽修依然還是在抒發(fā)自己遭受貶謫所帶來的愁恨。

    但尾聯(lián)“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兩句,歐陽修卻是筆鋒一轉,化悲情為曠達之語。說遇到了美麗的山光水色,不妨就高聲長吟。如果不是遭受貶謫,我又有什么機會來看這祖國大好河山呢?寥寥十余字,一股曠達豪邁之氣便迸發(fā)而出。

    綜觀歐陽修的這首詩,氣象闊大,意境蒼涼,但最后兩句卻是曠達至極,令人拍案叫絕。而歐陽修身為蘇軾的老師,或許蘇軾后來常結合自己多舛經歷,在詩歌作品中作曠達之語,便是受到了他的影響。不管怎么說,歐陽修這首千古佳作,寫于其被貶夷陵之時,寫于他人生挫折之時,所表達出來的曠達,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查看詳情>>
    3、

    歐陽修經典的七言詩《荷葉》賞析,詩人描繪了怎樣一幅畫?

    歐陽修七言詩
    歐陽修的詞集
    歐陽修的詩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詩歌題材多種多樣。不過任何一種題材,都不會只有一位詩人所涉及。所以如何就同一種題材,還能寫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就非常考驗詩人的藝術功力了。以“荷葉”為例,唐代詩人李白、杜甫、李商隱等都有涉及。如王昌齡的“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故對宋代詩人來說,就“荷葉”這個普遍性的題材,再寫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詩,按理說就很難得了。不過事實證明,有人珠玉在前,反而更能激發(fā)后人的創(chuàng)作能力。如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周邦彥的“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

    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荷葉》,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經典詩作。它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與其他詩作相比較而言,它的奇特之處,便在于前兩句平淡無奇,后兩句化腐朽為神奇。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歐陽修的這首《荷葉》吧!

    《荷葉》歐陽修

    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

    誰于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

    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詩的前兩句“池面風來波瀲瀲,波間露下葉田田”,是如何平淡無奇的?它的意思是說,池面上清風吹佛,波光粼粼;密密相連的荷葉上還滾動著晶瑩的露珠。由此可見,歐陽修這兩句詩主要是為了總覽全池,攝取全景。

    “波瀲瀲”是為了襯托后面的“葉田田”。但它的境界卻不如楊萬里筆下的“接天蓮葉無窮碧”那樣闊大。并且這里的露珠,也沒有周邦彥詞中所說的“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那樣奇妙。所以總的來說,歐陽修這首詩的前兩句,就要顯得普普通通了。然后,接下來我們便來看歐陽修的這首詩,后兩句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

    “誰于水面張青蓋?罩卻紅妝唱采蓮”,它是歐陽修對池中荷葉的特寫,意思是說,是誰在水面上撐起綠色的大傘?傘下的紅妝少女正在唱著動人的《采蓮曲》。在這里,歐陽修先是設下了一個奇妙的問句,來表達自己的驚喜發(fā)現(xiàn),即池塘中高高挺起的荷葉,就像是綠色的大傘一樣,可謂化平淡為奇特,化腐朽為神奇。

    其次,更為神奇的還是最后一句“罩卻紅妝唱采蓮”。歐陽修由物及人,由如綠傘一樣的荷葉,聯(lián)想到在它下面的紅妝少女,正自由自在地唱著《采蓮曲》。這是歐陽修這首詩的點睛之筆,詩到此處,境界全出。另外,既然有采蓮女,肯定也有她們所要采的“紅蓮”。所以一幅動人的采蓮少女圖便緩緩鋪展了開來。

    綜觀歐陽修的這首詩,由面到點,層次分明,畫面感很強。尤其是碧綠如傘的荷葉與紅妝少女,以及“紅蓮”的交相輝映。再加上采蓮少女的優(yōu)美樂章,聲色俱備,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說這是歐陽修最奇的一首詩,前兩句平淡無奇,后兩句化腐朽為神奇。


    查看詳情>>
    4

    歐陽修的七言詩《玉樓春》賞析,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

    歐陽修七言詩
    歐陽修的詞集
    歐陽修的詩

    歐陽修的宋詞雖然大多數(shù)歸于婉約詞之列,但是在其中透露著豪放詞的因子。所以也才能夠啟發(fā)學生蘇軾,并最終在蘇軾的手中完成了豪放詞的蛻變。

    仔細來看,歐陽修的宋詞作品內容風格也比較有限,大多數(shù)不脫離傷春悲秋,離別相思。而他在人生離別當中抒發(fā)的對聚散無常的感慨,賦予了這些詩詞更加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今天來看還是很有韻味的。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這首宋詞就是宋代歐陽修的《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是上片最后14個字?!叭松允怯星榘V,此恨不關風與月”,意思就是說人生的多愁善感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情結和風花雪月、生離死別并無太大直接的關系。

    這是一首離別宋詞,在離別的傷感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歐陽修直面自己性格中的傷感,直面自己與生俱來的多愁善感?!白鹎皵M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詩詞的一開始就是離別的酒宴,還未離開就打算討論著什么時候能夠歸來,把歸期說定。但是還沒有開口,相伴的佳人已經是無語流淚。有美麗的容顏,但是卻擋不住離別的傷悲。

    何等歡樂的場面,但是這送別之人卻何等的傷感。以樂景寫哀情,賦予詩詞本身更強大的表現(xiàn)張力。“人生自是有情癡”,多愁善感的人生是上天注定的,和樓頭的清風、中天的明月毫不相干。其實這些原本都是無情之物,只不過在有情人的眼中,這些都帶上了傷感的色彩。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面對離別,不需要再用演奏新的離別歌曲了,僅僅是唱過的這一首就已經讓人柔腸寸斷。

    最后在婉約的離別傷痛之中生出幾分?豪壯之語?!爸表毧幢M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此時一定要將這洛陽城的牡丹“看盡”,因為當初我們共有的春風很快就會消失不見,唯有如此才能減輕我們離別酒席上的傷感,才能夠不會帶著遺憾離開。

    歐陽修這首詩詞明明有非常深重的離別惆悵,但是在結尾當中,卻出現(xiàn)了豪興的品格。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及歐詞此數(shù)句時,乃謂其“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而這種追求自然而然的也影響了蘇軾對宋詞的審美和創(chuàng)作,并最終幫助蘇軾讓宋詞風格為之一變。


    查看詳情>>
    5、

    歐陽修的一首著名七言詩《玉樓春》賞析,詩人如何描寫相思之苦的?

    歐陽修七言詩
    歐陽修的詞集
    歐陽修的詩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你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唐代的詩人,還是宋代的詞人,都逃不過一個情字,也正因為他們嘗盡了相思之苦,才能為后世留下許多經典的詩詞作品。無論是李白《秋風詞》中的“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還是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中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亦或是蘇軾《江城子·記夢》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一首首關乎相思的名篇佳句,無不牽動著天下有情人的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便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筆下一首寫盡了相思之苦的經典詞作。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詞是歐陽修早年以代言體(即女性第一人稱方式)形式所寫,它主要表達了一個閨中獨居的女子在愛人離別后的愁緒怨恨。全詞哀怨纏綿,美到令人心碎。

    其實歐陽修很善于把握女子內心的思想感情,往往刻畫得入木三分,不乏名篇佳句。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包括《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中的“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這些都深入細膩地刻畫了女子的思想感情,著力渲染了與心上人離別后的相思之苦。那么這首詞是如何具體表現(xiàn)這種相思之苦的呢?

    《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

    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首先,詞的開篇兩句“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即自從與你分別以后,我就不知道你離我是遠還是近,只知道滿目都是凄涼之景,心中有著說不盡的苦悶。從這兩句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女主人公之所以會有相思之苦,便是因為不知道心上人的行蹤,所以才會觸景而生凄涼、苦悶之感。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她應該是被拋棄了。

    所以才有了接下來的兩句“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即越走越遠也斷了書信,你音訊全無我又該去哪里找你?這里的三個“漸”字用得極其工妙,它將女主人公對心上人的相思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就像是她想要追尋他的腳步,卻因魚不傳書而沒有方向。如此一來,她自然就沉浸在了音訊全無的無窮相思之苦和哀怨之中了。

    對于這首詞的上片,其實很好理解。它就像我們今天被喜歡的人拉黑了,刪掉了所有的聯(lián)系方式,但你始終無法釋懷,想要找到對方卻苦于沒有途徑。于是就陷入到了欲求無路、欲訴無門的那種失戀的痛苦當中。歐陽修這首詞中的女主人公便是如此。然后,我們接著看詞的下片,即歐陽修開始刻畫這位閨中女子在失去心上人后的內心世界。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即夜深了,風吹著竹葉的聲音不停,千聲萬聲都是別愁離恨。正如張先在《臨江仙》中所說:“自古傷心惟遠別,登山臨水遲留。暮塵衰草一番秋,尋常景物,到此盡成愁”。很顯然,在女主人公的眼中尋常的景物都會觸動她的別愁離恨,加深她的相思之苦。這一葉葉,一聲聲,也就都成了她的訴苦之聲。

    最后兩句“故欹(yǐ)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即我斜倚著孤...

    查看詳情>>
    6、

    歐陽修一首經典七言詩《畫眉鳥》賞析,詩中的黃鸝鳥有什么不同?

    歐陽修七言詩
    歐陽修的詞集
    歐陽修的詩

    我國古代詩人大多數(shù)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歷。他們既善于總結人生遭遇中的各種經驗,又善于從客觀事物中找到規(guī)律。因此在傳統(tǒng)詩歌中,極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較為深刻的哲理。這就是我國古代詩歌中所謂的“哲理詩”。

    譬如,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朱熹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這些名篇佳句無不是在詩的形象中,包含了對自然、社會、人生等方面發(fā)人深思的哲理意味。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畫眉鳥》,便是一首蘊含哲理的詩作。

    《畫眉鳥》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的內容便集中在對畫眉鳥的描寫上。不過同樣是寫鳥,歐陽修這里與王維“陰陰夏木囀黃鸝”中自由自在的黃鸝鳥又不同,他著重刻畫的是養(yǎng)在鳥籠中不自由的畫眉鳥。這首詩發(fā)人深思的哲理意味便體現(xiàn)在這點上。

    《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它主要是透過畫眉鳥的生活習性來刻畫它自由自在的形象。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畫眉鳥在山花紅紫的山林里,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隨心所欲地飛翔著、鳴叫著,叫聲婉轉而富于變化。

    我們知道畫眉鳥的活動地,主要就是在山丘的灌木叢和村落附近的灌叢或矮樹林中。平時最常做的事,也就是在灌叢中穿飛和棲息,不時地到樹枝間跳躍、飛翔。且畫眉鳥極善鳴唱,鳴聲婉轉動聽,幾乎從早到晚唱個不停??梢姎W陽修這兩句詩是高度概括了畫眉鳥的生活習性,以及凸顯了歐陽修觀察的細膩。

    然后,詩的后兩句“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即現(xiàn)在才知道,養(yǎng)在籠中的畫眉鳥,它的鳴叫聲遠遠沒有當初在林間那樣美妙。結合前兩句,歐陽修這里是運用對比手法,來突出自由生活對畫眉鳥的重要性。而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里表面上在寫鳥,實際上是在寫歐陽修自己。

    眾所周知,一入宦海,可以說就身不由己。所以詩中籠子里面的畫眉鳥,其實就是身在宦海的歐陽修,它表達的是一種迫切希望歸隱山林,不再受到世俗羈絆的心。即陶淵明詩中所說的“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所以歐陽修在自己晚年,也就是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退居潁州。

    我們說自由是天地間一切生靈所共同向往的,因此這首既寫了鳥兒的境遇,也寫了人處境悲嘆的詩,除了有歐陽修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之情,也包含了對禁錮鳥兒(人才)的憎惡與否定。我們向自然界生靈索取精神給養(yǎng)的同時,也應該為它們營造一個健康、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總的來說,歐陽修蘊含哲理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后卻發(fā)人深思。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