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菩薩蠻

    發(fā)布時間:2020-07-07
    1、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原文及翻譯加注釋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原文及翻譯

    這首詞選擇的時間是一個暮色蒼茫、煙云暖曖的黃昏,季節(jié)是秋冬之交。

    原文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譯文

    遠(yuǎn)處舒展的樹林煙霧漾瀠,好像紡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觸目傷心的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過了長亭接著短亭。

    注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抖抨栯s編》說:“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為菩薩蠻,當(dāng)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 詞。”后來,《菩薩蠻》便成了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但據(jù)《教坊記》 載開元年間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詩·小雅·車舝》:“依彼平林,有集維鷮?!?毛 傳:“平林,林木之在平地者也。”

    漠漠:迷蒙貌。煙如織:暮煙濃密。

    傷心:極甚之辭。愁苦、歡快均可言傷心。此處極言暮山之青。

    暝色:夜色。

    玉階:玉砌的臺階。這里泛指華美潔凈的臺階。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等候。謝眺《秋夜》詩:“夜夜空佇立。”

    歸:一作“回”。

    長亭更短亭:古代設(shè)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云:“十里五里,長亭短亭?!闭f明當(dāng)時每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案币蛔鳌斑B”。

    賞析

    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這首詞選擇的時間是一個暮色蒼茫、煙云暖曖的黃昏,季節(jié)是秋冬之交。開頭兩句為遠(yuǎn)景,“平林漠漠煙如織”便傳達出一種空寞惆悵的情緒,它起到籠罩全篇的作用。如煙如織,扯也扯不開,割也割不斷。就連那遠(yuǎn)處碧綠的山色也使人著惱,叫人傷感。這似乎是靜態(tài)的寫生,是一種冷色的畫面,但靜態(tài)之中又夾雜著主觀的感受,給人一種潛在的騷動感,撩人意緒。接著,這種騷動感由潛在到表面化了?!瓣陨本錇榻埃靡弧叭搿弊钟蛇h(yuǎn)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yuǎn)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了“有人樓上愁”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一個“入”字使整個畫面波動起來,由遠(yuǎn)及近、由潛在到表面化??雌饋硎强陀^景物感染了其人,實際上是此人內(nèi)心感受在不斷深化。至“有人樓上愁”句,這個由客觀到主觀、由物到人的過渡完成了。這個“愁”字把整個上片惆悵空寞的情緒全部綰結(jié)在一起,同時又自然地過渡到下片。承上啟下,臻于絕妙。

    下片立足于主觀的感受上。在暮靄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階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翱铡币彩巧掀串嫷木拔锔腥鞠碌谋厝唤Y(jié)果。主觀情緒并不是孤立存在著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

    查看詳情>>
    2

    菩薩蠻課件優(yōu)選

    菩薩蠻課件

    菩薩蠻課件【篇1】

    辛棄疾此首《菩薩蠻》,用極高明之比興藝術(shù),寫極深沉之愛國情思,無愧為詞中瑰寶。

    詞題“書江西造口壁”,起寫郁孤臺與清江。造口一名皂口 ,在江西萬安縣西南六十里(《萬安縣志 》)。詞中的郁孤臺在贛州城西北角(《嘉靖贛州府志圖 》),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shù)丈”得名?!疤评蠲銥轵荩蹿M州)剌史時,登臨北望,慨然曰:‘余雖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闕一也。’改郁孤為望闕?!保ā斗捷泟儆[》)清江即贛江。章、貢二水抱贛州城而流 ,至郁孤臺下匯為贛江北流,經(jīng)造口、萬安、太和、吉州(治廬陵,今吉安)、隆興府(即洪州,今南昌市 ),入鄱陽湖注入長江。

    “郁孤臺下清江水。”起筆橫絕。由于漢字形、聲、義具體可感之特質(zhì),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獨立之感,郁孤臺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臺。詞人調(diào)動此三字打頭陣,顯然有滿腔磅礴之激憤 ,勢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筆也。進而寫出臺下之清江水?!度f安縣志》云:“贛水入萬安境,初落平廣,奔激響溜 ?!睂懗龃艘唤ち?,詞境遂從百余里外之郁孤臺,順勢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詞境之核心也。故又縱筆寫出:“中間多少行人淚。”行人淚三字,直點造口當(dāng)年事。詞人身臨隆v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國脈如縷之危,憤金兵之猖狂,羞國恥之未雪,乃將滿懷之悲憤,化為此悲涼之句。在詞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為行人流不盡之傷心淚。行人淚意蘊深廣,不必專言隆v。在建炎年間四海南奔之際,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無數(shù)傷心淚啊。由此想來,便覺隆v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無疑此一江行人淚中,也有詞人之悲淚啊。“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遍L安指汴京,西北望猶言直北望。詞人因回想隆v被追而念及神州陸沉,獨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猶杜老之獨立夔州仰望長安。抬望眼,遙望長安,境界頓時無限高遠(yuǎn)。然而,可惜有無數(shù)青山重重遮攔,望不見也,境界遂一變而為具有封閉式之意味,頓挫極有力。歇拍雖暗用李勉登郁孤臺望闕之故事,卻寫出自己之滿懷忠憤。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壁M江北流,此言東流,詞人寫胸懷,正不必拘泥。無數(shù)青山雖可遮住長安,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東流。換頭是寫眼前景,若言有寄托,則似難以指實。若言無寄托,則遮不住與畢竟二語,又明顯帶有感情色彩。周濟云:“借水怨山。”可謂具眼。此詞句句不離山水。試體味“遮不住”三字,將青山周匝圍堵之感一筆推去,“畢竟”二字更見深沉有力。返觀上闋,清江水既為行人淚之象喻,則東流去之江水如有所喻,當(dāng)喻祖國一方。無數(shù)青山,詞人既嘆其遮住長安,更道出其遮不住東流,則其所喻當(dāng)指敵人。在詞人潛意識中,當(dāng)并指投降派?!皷|流去”三字尤可體味?!渡袝?禹貢》云:“江漢朝宗于海?!痹谥袊幕瘋鹘y(tǒng)中,江河行地與日月經(jīng)天同為“天行健”之體現(xiàn),故“君子以自強不息”(《息?系辭》)。杜甫《長江二首》云:“朝宗人共挹,盜賊爾誰尊?”“浩浩終不息,乃知...

    查看詳情>>
    3、

    納蘭性德的邊塞詩《菩薩蠻》,既讓人體感難捱,又讓人無限回味

    納蘭性德最著名的詞
    納蘭性德的詞
    納蘭性德的詩

    今天小編要講一個不一樣的納蘭性德,我們都讀過他的愛情詩,其實他還有邊塞詩。下面小編就說說納蘭性德的邊塞詩《菩薩蠻》。

    《菩薩蠻·白日驚飚冬已半》

    清朝納蘭性德

    白日驚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燒痕空極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長安,客心愁未闌。

    納蘭性德的仕途,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塞外的行程上。自23歲正式踏入仕途,他的職業(yè)圈定在天子侍衛(wèi)這個角色。23歲任三等侍衛(wèi),28歲升二等侍衛(wèi),30歲升一等侍衛(wèi)。這是清朝五官的品級,正一品侍衛(wèi)是武職正三品,主要由滿清上三旗中的子弟擔(dān)任。而納蘭性德的品級尤其高,是御前侍衛(wèi)。雖然常常可以看到皇帝,以維護皇帝的安全為自己的責(zé)任。但實際上這一個職位并不能太多的施展自己的抱負(fù)。它通常是有嚴(yán)密的制度和強化的責(zé)任心。

    這既是皇帝籠絡(luò)貴族子弟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安全的內(nèi)圍化,以貴族子弟保護皇帝安全,福禍共擔(dān),同仇敵愾。

    納蘭性德在這個職位上,做了7年之久。對于正常的從仕途上想有所作為的人來講,這7年并不算長。而且塞外風(fēng)雪磨礪,康熙又委任納蘭性德出使梭龍,委以軍事和政治的重任,如果納蘭性德天假以年,或會有更大的委任。又或者,隨著人到中年,納蘭性德的詞風(fēng),會從清曠輕靈轉(zhuǎn)入更加雄渾的境界。

    清朝由于詞壇寂寞,文網(wǎng)苛刻,所以詩人詞人都出得少,更遑論塞外詩詞。納蘭性德是不多的,以真摯的眼和心,寫下大量塞外詩詞的詩人。雖然吳兆騫背后是稱為滿清唯一的塞外詩人,當(dāng)納蘭性德占據(jù)著詞壇高端的位置,所以納蘭性德的塞外詩詞,更加為人所知。

    雖然納蘭性德以情詞見長,以細(xì)膩悱惻之筆,描寫了情感的深邃和迷離。但實際他的塞外詩詞,洗練清俊,景致開闊,比情詩更加清遠(yuǎn)寫實,每有情景好句,有男兒本色,所以我更喜歡。

    “白日驚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鴉亂?!庇性娫~作“驚飚掠地冬將半”,我認(rèn)為這兩句都是納蘭的親作,”驚飚掠地冬將半,是世人剛寫詞時的一種親身體感“,康熙21年的11月,納蘭性德28歲,秋天初始梭龍,從冰天雪地的黑龍江,回到北京,來回三個月,而11月份正在回程。領(lǐng)受著塞外征程的風(fēng)霜雨雪。而讓詩人最為感受的是巨大的風(fēng),席地卷天,掠地二字,人馬不穩(wěn),行行如逆。

    那么“白日驚飚冬已半”,要么就是過幾天的回望,要么就是后來站在歷史高度的回憶。他回憶那幾天的情形,并沒有下雪,是大白天的狂風(fēng),卷地而來。這個中間添加了白日二字,更顯出白天邊地冬天的鮮明,一邊是藍天白日,一邊是狂風(fēng)走雪。

    “解鞍正值昏鴉亂。”有人算過納蘭性德的每日行程,約每天200里。朝行暮宿,雖然有驛站接待,冰雪苦寒之地,真是人疲馬倦,夕陽西下,看得見蒼茫的樹木,萬鴉投林。

    那么在北方的晴朗的冬天的傍晚,納蘭性德在驛站小憩,他看到了什么呢?

    “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贝藭r北方的江水已經(jīng)封凍,黃昏里反射出暮色余光,茫茫一片,那感覺,是一片憂愁。這句話也只有在晴天暮色里,才能感受到長河冰雪的反光,那些細(xì)碎的反光,在暮色里,生出的...

    查看詳情>>
    4

    周邦彥的一首詞《菩薩蠻·梅雪》,盡管通篇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是每一句都是經(jīng)典

    周邦彥千古名句
    周邦彥的詞
    周邦彥的詞作名篇

    周邦彥的一首詞《菩薩蠻·梅雪》,盡管通篇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是每一句都是經(jīng)典,每一句都很傷感。

    現(xiàn)在人們只要提起北宋的詞人,相信大部分的人會第一時間想到歐陽修、范仲淹、蘇軾、黃庭堅、王安石、秦觀、柳永等人,反而會忽略掉周邦彥,其實他的詞才最正統(tǒng),并且還獨創(chuàng)了很多的詞牌,為此影響了后世很多的詞人,尤其是像李清照、辛棄疾、陸游、楊萬里等人,那都是極為欣賞周邦彥,所以說人們想要學(xué)習(xí)填詞的話,必須是要去讀周邦彥的作品,要以他的為作品為學(xué)習(xí)對象。

    李清照對于周邦彥就有過極高的評價,他在《詞論》里對于蘇軾的詞,其實是持批評的態(tài)度,認(rèn)為他的作品不像詩,也不像詞,只不過是短句而已;當(dāng)然這是才女對于詞的看法,并不是說他就否定了蘇軾的才華(我個人是最欣賞蘇軾);所以她更推崇的是周邦彥,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周邦彥的詞自成一派,風(fēng)格多樣,各種不同的題材,譬如這首《菩薩蠻·梅雪》,那就是一首很感人的作品,整首詩風(fēng)格獨特,字里行間充滿了憂愁,從而營造出了一種孤獨之感,僅僅是開篇的第一句那就無比孤獨,讀來令人感慨萬千,直到結(jié)尾的最后一句,更是直擊人心。

    《菩薩蠻·梅雪》

    銀河宛轉(zhuǎn)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何處是歸舟。夕陽江上樓。天憎梅浪發(fā)。故下封枝雪。深院卷簾看。應(yīng)憐江上寒。

    周邦彥、字美成,號清真居士,今天浙江杭州人氏,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和音樂家;他不僅詞寫得好,另外在音樂方面,也是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才華,盡管他的名氣好像不如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詞人,但是不得不說,現(xiàn)在只要提起宋詞,周邦彥是繞不過去,畢竟他對于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這周邦彥首詞是寫于初入大學(xué)之時,當(dāng)時他遠(yuǎn)離故鄉(xiāng),一個人獨自去到了京城,身邊沒有一個親人,過著極為悲苦的生活,從而也是讓他傷感不已,自然而然就會感動孤獨,所以信手拈來寫下了這么一首感傷之作,使得里面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特別是那那種孤獨之感,更是呼之欲出。

    孤獨是人生的常態(tài),每個人去到了陌生的地方,沒有朋友,也沒有親人,這個時候自然而然會孤獨,而周邦彥正是把自己心理的變化,還有對于事物的看法,全部寫進了作品中;上片短短的幾句就營造出了一種孤獨之感,河水曲折,河水又是彎彎,飛鷺更是雙雙對對,在那碧綠的波上回旋。不知道什么地方才有他乘坐的歸舟?在這夕陽西下的余暉里,我一個人獨坐在這江邊的樓上,面對于眼前的美景,卻是陷入了沉思。

    然而到了下片,周邦彥又是進一步地描寫了心里的變化,還有周圍的風(fēng)景,通過這樣的一種描寫,也是突出了這首詞的主題,使得這首詞更具有說服力,同時也更加的孤獨;現(xiàn)在連上天都憎恨梅花,開得也是太多也太茂盛了,用大雪封蓋梅花的枝頭。在那幽靜的深宮大院里,卷起窗簾看外面的風(fēng)景,這個時候真是痛惜正在寒江上歸來的那條船。

    周邦彥的詞清新脫俗,情感豐富,用詞也是極為講究,在這首《菩薩蠻·梅雪》一詞中,作者通過心理的變化,還有對于周圍事物的描寫,把那種孤獨之感,還有憂愁表達得淋漓盡致。我們從這...

    查看詳情>>
    5、

    韋莊的《菩薩蠻.其二》詞句?解讀,韋莊的詩詞風(fēng)格是怎樣的?

    韋莊代表作
    韋莊最有名的詞
    韋莊的詩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這句話出自韋莊的《菩薩蠻.其二》,因此,想要真正解讀這句話,我們就從這首詞的詞句解讀開始出發(fā)吧。韋莊的詩詞風(fēng)格是怎樣的?

    《菩薩蠻.其二》全文如下: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詞創(chuàng)作于韋莊晚年寄居于蜀地之時,是為了回憶自己曾在江南避亂的生活。彼時,黃巢起義之后,大唐分崩離析,各地藩鎮(zhèn)混戰(zhàn),此時的詩人韋莊不得不在江南避亂十余年,難以回到故土中原。

    知道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我們來解讀一下此詞。

    首句,“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strong>

    在這句話中,“游人”就是指詞人自己,因為游人想要回到家鄉(xiāng),而其他人勸告道,江南風(fēng)景很好,你應(yīng)該在江南老去,何必回到家鄉(xiāng)呢?其中“江南好”與“江南老”都是出自旁人之口,而未必是詞人內(nèi)心認(rèn)可的想法。

    因而,首句這句話說明了當(dāng)時詞人內(nèi)心是渴望回到家鄉(xiāng)的。

    接下來是詞的中間兩句,“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這兩句話可以譯為春天的江水比江南的天空還要澄澈,臥在畫船之中聆聽者外面的雨聲,漸漸的進入了自己的夢鄉(xiāng)。當(dāng)壚賣酒的女子像月亮一樣美麗,舉手之間,漏出潔白如霜的手腕。

    這兩句話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江南景象圖,在這幅圖中,動靜皆宜,人景皆美。

    透過這兩句話,我們能看出詞人對江南美景的一種喜愛,但是,結(jié)合下一句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其是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strong>

    這是全詞的最后一句,這句話看似是對上面兩句的承接,因為江南風(fēng)景美麗,所以離開江南還鄉(xiāng)必定是肝腸寸斷。

    但是,在這句詞中,“莫還鄉(xiāng)”的前提是“未老”,意思是在年齡的時候,可以不換線,但是等到年老的時候一定要回到家鄉(xiāng),否則即使在美麗的江南也依舊會痛苦萬分。

    總的來說,最后一句,也就是“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边@一句明為順承,實為反跌,表達出詞人渴望回家卻有家難回的悲哀與愁苦。

    而全詞,明為寫景,實則就是表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愁苦郁悶之情,美麗的江南景色不過是詞人的心里安慰罷了,只有回到家鄉(xiāng),才能使自己心情真正的愉悅。

    韋莊的詩詞風(fēng)格是怎樣的?

    韋莊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唐代為官,而第二階段則是在西蜀“委身偽朝”,而同樣的,韋莊一生創(chuàng)作也有兩個時期,前期以詩為主,后期則以詞為主。

    接下來,我們先簡單聊一聊韋莊的詩有哪些風(fēng)格特點。

    韋莊的詩有三個創(chuàng)作時期,一是早年在虢州村居時所寫的田園風(fēng)光詩,一是中年游蕩江湖時所寫的漂泊詩,以及晚年居蜀時所寫的感傷閑適詩。

    不同的時期階段,不同的詩作題材,唯一相同的就是他的詩風(fēng)多以平易清麗為主。

    “韋莊為詩學(xué)白居易,《浣花集》十卷,皆詩風(fēng)平易”

    而韋莊的詩所表達的內(nèi)容主要有對戰(zhàn)時老百姓的關(guān)懷,對各地“軍閥”的譴責(zé)以及自我心境的描寫。

    聊完韋莊的詩風(fēng),我們來重點聊一聊他的詞風(fēng)。

    韋莊的詞主要作于他流落江南的那...

    查看詳情>>
    6

    溫庭筠的經(jīng)典代表作《菩薩蠻》解析,看閨閣女子怎樣梳妝打扮

    溫庭筠代表作
    溫庭筠的菩薩蠻
    溫庭筠經(jīng)典詩詞

    唐代婦女面妝之重是歷代少有的,除了以白粉施面、胭脂涂頰、口脂涂唇外,還在臉上飾以額黃、花鈿與面靨等手法 。而且,對穿著也很講究,將唐代婦女們求妍尚麗的容美情趣展露無遺 。她們不僅喜愛打扮,也很會妝扮……

    詞興起于晚唐五代戰(zhàn)爭頻仍之際,起初只是在歌筵酒席之間,寫給歌女們唱的歌詞。后來因為詩人和文人的參與,使得詞的內(nèi)容豐富起來,成為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重要的文學(xué)形式之一 。我們都知道中晚唐時期是個宦官專權(quán)、藩鎮(zhèn)割據(jù)、朝廷黨爭激烈的年代,大多數(shù)的知識分子都空懷壯志而報國無門 。于是他們借著寫歌詞以排遣心中難解的幽抑怨悱之情。

    其中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于詞曲寫作的文人 。這些詞曲多數(shù)是描寫日常生活身邊的瑣事、愛情的煩惱、間逸的寂寥,忠實地反映了平民百姓真實的生活面貌 。而溫庭筠不僅創(chuàng)作量大,又能“逐弦歌之音”創(chuàng)作的曲調(diào),更擅長于刻畫各種精美的物象,為后世留下了豐富精彩的篇章 。

    借著溫庭筠詞曲的描述,我們得以了解當(dāng)時婦女們的服飾裝扮,配上傳世的繪畫作品以及出土的文物數(shù)據(jù),一幅唐代婦女的鮮活形象宛在眼前。

    溫庭筠有一首《菩薩蠻》,描寫的是一位閨中女子從起床、梳洗、畫眉、簪花、照鏡、著裝的整個過程,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女子注重外在修飾的風(fēng)貌 。其內(nèi)容如下: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01小山重疊金明滅 ——富麗堂皇的發(fā)飾與發(fā)髻

    唐代婦女喜愛梳高髻,發(fā)髻的形式多而復(fù)雜,流行于中晚唐的就有叢髻、墮馬發(fā)髻、鬧掃妝髻等樣式。在注重發(fā)髻造形美的同時,婦女們對面頰兩側(cè)的發(fā)髪也十分重視,并加以修飾 。最常使用的手法是整理成薄如蟬翼的「蟬鬢」,也稱云鬢或薄鬢 。晩唐流行的拋家髻,就是從蟬髻發(fā)展出來的,實際的例子可見于西安鮮于庭誨墓出土的唐三彩陶俑的發(fā)式 。

    除了變化多端的發(fā)髻外,婦女的發(fā)飾、發(fā)梳種類也多不勝舉 。有的花釵是一式二件,圖案相同,方向相反,以便左右對稱插戴 。而所謂的「金步揺」是指帶有下垂配飾的花釵,當(dāng)使用人在步行中,下垂的珠串和金鏈跟著步伐的前進會不停的揺擺,展露出撩人動感的姿態(tài) 。

    至于髪梳,往往使用不同的金、銀、犀、玉、牙等材料做成,插入發(fā)髻上,漏出半月形的梳背,梳背在發(fā)絲間隱隱約約閃爍,這就是溫詞里“小山重疊金明滅”的情景 。

    從傳為唐張萱繪,宋徽宗趙佶臨摩的,《搗練圖》,畫中婦女梳的發(fā)髻與插的發(fā)梳,式樣就要好多種,在敦煌莫高窟的晚唐壁畫中,亦可見頭發(fā)上插入發(fā)梳的婦女形象。將烏黑的秀發(fā)綰出漂亮的造型,配上耀眼的發(fā)飾點綴,流露出絢麗迷人的風(fēng)采,反映了唐代婦女們高貴尚華的審美觀。

    02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多彩多姿的面部化妝

    唐代婦女面妝之重是歷代少有的,除了以白粉施面、胭脂涂頰、口脂涂唇外,還在臉上飾以額黃、花鈿與面靨等手法 。而且,對穿著也很講究,將唐代婦女們求妍尚麗的容美情趣展露無遺 ...

    查看詳情>>
    7、

    溫庭筠的著名詩詞《菩薩蠻》賞析,詞中詩人描寫了什么?

    溫庭筠代表作
    溫庭筠的菩薩蠻
    溫庭筠經(jīng)典詩詞

    溫庭筠擅長寫詞,由于他的作品被大量選入《花間集》,后人把這種描寫旅愁閨怨、合歡離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的作品統(tǒng)稱為“花間詞派”。溫庭筠有一首代表作《菩薩蠻》把女子相思之情刻畫得細(xì)膩深刻,成為他的代表作?!捌兴_蠻”是詞牌,始創(chuàng)于唐代,原本是教坊中的名曲,傳說和西域羅摩國女子華麗的裝飾有關(guān)。早期的各種《菩薩蠻》作品,都和女子有關(guān)。直到北宋后期,才被拓展出更多的內(nèi)涵。

    《菩薩蠻·杏花含露團香雪》

    溫庭筠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玉鉤賽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guān)情,鏡中蟬鬢輕。

    杏花含著晶瑩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團。在我們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傷心的離別。孤燈搖曳在殘月朦朧中,夢醒時聞曉鶯啼鳴。翠帳還需玉鉤掛起,隔宿的淡妝黛色已輕。夢中情景惹引情思種種,凝眸,鏡中的蟬鬢薄又輕。

    此詞約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間?!镀兴_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dāng)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這首詞描寫的是一位思婦夢醒后的情態(tài)。上闋前三句所寫皆為覺前之事,第四句到下闋則寫覺后起來的活動情態(tài)。全詞只作客觀的描寫,從主人公的生活環(huán)境及行動中體現(xiàn)其深刻隱微的情緒,包蘊層深,體味無盡,顯示了溫詞“深美閎約”的風(fēng)格特點。

    首句以杏花之芳美點明時節(jié),也暗逗思婦致夢之因。春物這樣芳美,獨處閨中的少婦,不禁思緒牽縈而夢魂顛倒。這句寫物色極為清麗?!跋恪焙汀把毙稳菪踊ǖ臍馍弧皥F”字,則花朵叢集的繁密景象宛然。再于前面著上“含露”二字,賦予“香雪”以更清鮮的生氣,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

    次句寫主人公的夢中情節(jié)?!熬G楊陌”是綠楊夾立兩旁的大道,這是夢中的離別之地?!岸唷弊謽O妙,因別事縈心,故頻見夢中,著一“多”字,以見伊人夢魂之顛倒零亂。

    在這300余首的詞作中,溫庭筠所寫的像思婦懷春這樣的詞不在少數(shù)。他的大部分詞或是言辭朦朧,或是思維跳躍,或者是兩者兼有,透過這種有些獨特的寫法,讀詞人如果不稍加以思索,恐怕很難搞清楚詞人究竟想要表達些什么。既然毫無頭緒,那么可以先從劉先生的解說中試著理解一番:一位女子在白天于路邊種著綠楊的地方送別了自己的心上人,因為這種離別的氛圍,她的心情一直都悶悶不樂,回到家以后不知做甚,便早早臥床睡去。

    因為實在思念心上人,所以在夢中又將兩人別離的情境再次重溫。待到她夢醒之時,起床發(fā)現(xiàn)窗外正值破曉,而惱人的就是那不解風(fēng)情的曉鶯,正是它將自己的好夢打擾?!坝胥^賽翠幕,妝淺舊眉薄?!焙芮宄?,寫的是主人公早晨起床后的一系列活動?!百惔淠弧闭f的是起床掛起翠色窗幕,由此可推斷窗外已大亮。“妝淺”意思是淡淡梳妝。“舊眉薄”說的是早前涂抹在眉毛上的黛已經(jīng)變淡了。

    詞人為何要交代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呢?我們都知道,古代女子都十分注重妝扮,婦人晨起都會對鏡梳妝、貼花黃之類。而此時,眼前這位婦人的舊眉已經(jīng)淡去卻還沒有重新描畫,其實...

    查看詳情>>
    8、

    溫庭筠代表作《菩薩蠻》賞析,起兩句為入夢,結(jié)兩句為夢醒

    溫庭筠代表作
    溫庭筠的菩薩蠻
    溫庭筠經(jīng)典詩詞

    此詞約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間。《樂府紀(jì)聞》記載此事云:“令狐綯假溫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jù)此,《菩薩蠻》諸闋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dāng)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菩薩蠻

    作者:溫庭筠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渥右?guī)啼,綠窗殘夢迷。

    樓如白玉,樓外垂柳搖曳,正是暮春時節(jié)。夢中,萋萋的芳草、蕭蕭的馬鳴,閨樓中的思婦,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憶著遠(yuǎn)方的離人。

    羅帳上繡有一雙金色的翡翠鳥,芳香的蠟燭融為滴滴的蠟淚。窗外殘紅飄落、子規(guī)啼血,窗內(nèi)殘夢凄迷、哀思綿綿。空樓相憶,思婦徒盼離人歸來。

    玉樓是樓閣的美稱。裊娜是輕柔嫵媚貌的意思。萋萋指的是草茂盛綿延狀。嘶是鳴叫。畫羅指飾有圖案的羅帳。金翡翠指用金線繡成的翡翠鳥。子規(guī)為杜鵑鳥,啼聲似喚人歸去。綠窗就是綠紗窗。

    本詞描寫思婦縈于思憶而魂牽夢繞之情景。詞人巧妙地截取主人公感情的幾個片斷,寫成這首精艷絕倫的作品。

    這首曲子詞和大多數(shù)關(guān)于田園的詩歌不同,沒有將目光放在野外,而是更多地放在了“家”這個范圍內(nèi)。或許可以用“小院風(fēng)情”來概括。曲子詞大略分為三部分,前兩句是開篇,給讀者一個大致的印象,接下來兩句寫一個女子送別夫君,后面四句寫女子在家中的生活。

    上闕首句點明主人公及其相似的地點、時間。明月之夜,高樓獨處,最易牽動人的情思。“長相憶”即言明有人憶念思遠(yuǎn)之意。次句從春柳著筆,頓使“玉樓”景象大為豐富,并有點明季節(jié)、加重相思之客觀因素的作用。“柳絲無力”體現(xiàn)出春柳之柔媚,亦象征主人公在長久相思中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接下來的兩句,顯然是思婦因長久憶戀而于神思恍惚中出現(xiàn)的夢境。此詞末句“綠窗殘夢迷”即是為這一情節(jié)而設(shè)的點睛之筆。送君門外,行人遠(yuǎn)去,但見芳草萋萋,惟聞遠(yuǎn)方馬嘶。彼情彼景,夢魂顛倒,于主人公殷切憶戀惝恍迷離之際重現(xiàn)于眼前。

    下闕寫“玉樓”內(nèi)長夜中的具體小細(xì)節(jié)。首兩句寫室內(nèi)物象:只見羅帳重彩而清冷,香燭燃燒而流落堆凝像人的眼淚一樣。從純粹物象描寫中,表明室內(nèi)漫漫長夜空虛寂寥之象?!跋銧T銷成淚”亦暗示長夜將盡。于是,末兩句緊接著寫出臨曉的景象。此時,樓外花落鳥啼,子規(guī)鳥催歸的凄厲啼聲驚破人夢。

    “殘夢迷”貼切描繪出主人公驟然夢斷,夢境猶在眼前,迷離恍惚,乍莫能辨的情態(tài)?!盎洹?、“綠窗”皆為設(shè)色之辭,以使景象更臻鮮美。

    綜觀全詞,起兩句為入夢,結(jié)兩句為夢醒,“門外”兩句為夢中幻景, “畫羅”兩句為夢時襯景,從室外寫到室內(nèi),由夢前寫到夢后,層次分明,脈絡(luò)清晰。作者善于把握感情的每一絲細(xì)微波瀾,以艷詞秀句出之,兼有幽深、精絕之美。

    從溫庭筠開始,到北宋初年的晏殊父子,他們寫的曲子詞大多都是寫閨情、送別等,往往著意于文字的美感和音調(diào),而對具體的思想情緒和主題不太注意。要到南唐后主李煜甚至蘇東坡以后,詞才有了和詩近似的功能,即歌以詠志。所...

    查看詳情>>
    9、

    溫庭筠的《菩薩蠻》和韋莊的《菩薩蠻》賞析,花間派的代表人物

    溫庭筠代表作
    溫庭筠的菩薩蠻
    溫庭筠經(jīng)典詩詞

    晚唐五代時期留下了大量《菩薩蠻》作品,代表人物是“花間派”詞人溫庭筠和韋莊。當(dāng)然這也和統(tǒng)治者極力推崇有很大的聯(lián)系,唐宣宗非常喜歡聽《菩薩蠻》的曲調(diào),經(jīng)常命令宰相令狐绹尋找詩人填詞。溫庭筠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令狐绹常常拿著溫庭筠的代筆稱自己所作,進獻皇帝以博得寵愛。

    一、溫庭筠的《菩薩蠻》

    溫庭筠確立了文人詞好寫女性情事的"艷科"格局,他實際上是將詞的創(chuàng)作開始引向女性生活情事這樣一個較狹窄的"艷科"范圍,這與他的詞多產(chǎn)生在青樓妓館、茶坊酒肆,甚至是為了滿足宮廷皇帝的娛樂需求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目的密切相關(guān)?!痘ㄩg集》開卷所載溫庭筠十四首《菩薩蠻》,一向被視為溫庭筠詞的代表作。這十四首《菩薩蠻》都以表現(xiàn)女性生活情事為內(nèi)容,寫她們的居住、服飾、容顏、體態(tài)、情感、心緒,這是其表現(xiàn)題材的"艷"。以溫庭筠詞的典范之作《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為例: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鰓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詞中所寫女主人公的身份究竟是宮女、閨婦或妓女并不確切,但所寫情事屬于傳統(tǒng)的"閨情"、"閨怨"一類題材則是可以感知的??陀^而論,此詞表面所寫不過是一女子在晨起梳妝之過程、姿容服飾之精美,及其慵懶無聊之心緒、自矜自憐之情懷。

    從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這首典范之作中可見,堪稱《菩薩蠻》中的絕唱,以致于后人從“小山重疊金明滅”取出“重疊金”作為《菩薩蠻》的別名。溫庭筠留存十四首《菩薩蠻》,大多以女性角度抒發(fā)閨怨離愁、相思悲情。

    二、韋莊的《菩薩蠻》

    韋莊有五首《菩薩蠻》,這五首《菩薩蠻》是韋莊晚年流寓西蜀期間追憶舊游的作品。其內(nèi)容相關(guān)互聯(lián),章法井然有序,前后呼應(yīng),自成一組。葉嘉瑩認(rèn)為這五首《菩薩蠻》是"入蜀后回憶當(dāng)年舊游之作……韋莊這五首詞中所回憶的更不當(dāng)僅只江南一地,首章"紅樓別夜"則并非江南……亦復(fù)自然可知,是則這五首詞當(dāng)為端己晚年回憶平生舊游之作,其所懷思追憶者原來就不止一人一地一事而已"。在此以《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和《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為例: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此首追憶昔日別離情景。"紅樓別夜",于室內(nèi)留戀時的情景既溫馨又惆悵,于室外分手時的情景既凄涼又纏綿。最令人難忘的一幕是美人用婉轉(zhuǎn)如黃鶯般的琵琶樂聲傾訴依戀之情,表達懷歸之意。一切皆從追憶中寫出,一切又都那樣清晰難忘。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本詞描寫江南美麗如畫的風(fēng)物人情,用以反襯"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的憂時傷亂...

    查看詳情>>
    10、

    溫庭筠的三首代表作《菩薩蠻》,古代女子是怎么打扮自己的?

    溫庭筠代表作
    溫庭筠的菩薩蠻
    溫庭筠經(jīng)典詩詞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太原祁縣(今屬山西)人。唐代詩人、詞人。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內(nèi)容多寫閨情。其詞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聲情,成就在晚唐諸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對詞的發(fā)展影響很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文筆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稱“三十六體”。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其詞今存七十余首,收錄于《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溫庭筠的幾首《菩薩蠻》詞?!镀兴_蠻》是一個佛教禮佛時表演的舞蹈。后入唐朝教坊曲。在唐代,“菩薩”一詞多被用來稱呼美女靚妹。現(xiàn)在要是這樣稱呼美眉,估計肯定被當(dāng)做精神病!后來它變成了詞牌名。據(jù)《唐才子傳》記載:“時宣宗喜歌《菩薩蠻》,绹假其新撰進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蓖硖茣r,唐宣宗很喜歡歌唱《菩薩蠻》,于是令狐绹借溫庭筠的新作進獻給宣宗,還告誡溫庭筠不要把這個秘密泄露出去,可是溫庭筠轉(zhuǎn)頭就把這事告訴給了別人。溫庭筠還多次譏諷令狐绹的短處,所以后來令狐绹逐漸疏遠(yuǎn)了溫庭筠,也不向朝廷引薦溫庭筠,故而溫庭筠累試不第。

    現(xiàn)存溫庭筠筆下的以《菩薩蠻》為詞牌的詞作共有15首(其中一首存疑),這些作品大都是傷懷望歸之作,其中以《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最為著名,這首詞已經(jīng)介紹過了,所以我們再挑選一些其他的《菩薩蠻》詞來賞析。

    唐代女子在化妝上還是比較講究的,每個階段的時尚潮流也不同。在溫庭筠筆下,我們能夠看到他用細(xì)膩的筆觸描繪了女子們的妝容打扮。

    一、剪人勝、戴玉釵

    溫庭筠在《菩薩蠻·水精簾里頗黎枕》中寫到了農(nóng)歷正月初七女子戴人勝的習(xí)俗

    水精簾里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fēng)。

    詞所寫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輕女子。上闋寫她居處的環(huán)境,借助景物的烘托委婉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下闋描述她的穿戴打扮,通過幾個細(xì)節(jié)勾勒了人物的形貌,合起來是一幅玲瓏明麗的女子懷春圖。

    這首詞中的閨中女子,她睡在水晶簾里面的頗黎枕(玻璃枕)上,屋子里暖暖的,香爐里還燒著香,她蓋的錦被繡著鴛鴦圖案,恐怕是一場春夢剛醒。詞的第一幕聚焦的是室內(nèi)的場景,而第二幕則轉(zhuǎn)向了戶外。正是初春時節(jié),江邊的柳樹已經(jīng)長出了新芽,輕輕拂動的柳枝就像團團輕煙,大雁從只留殘月的夜空下緩緩飛過。

    接著,我們發(fā)現(xiàn)鏡頭一轉(zhuǎn),詞人的視線又回到了屋里,寫到這位女子穿著淺淡藕合色的絲綢羅衣,纖纖細(xì)手握著剪刀,參參差差地剪出人勝,佩戴在頭上。人勝是什么呢?《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fēng),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花勝。古代有風(fēng)俗,在人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七日)這一天,人們會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貼在屏風(fēng)上或者戴在頭...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