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 一家何啻十朱輪,諸父雙飛秉大鈞。
      曾脫素衣參幕客, 卻為精舍讀書人。
      離筵雒水侵杯色,征路函關(guān)向晚塵。
      今日山公舊賓主,知君不負(fù)帝城春。
    • 早入八元數(shù),嘗承三接恩。
      飛鳴天上路,鎮(zhèn)壓海西門。
      清望寰中許,高情物外存。
      時(shí)來誠不讓,歸去每形言。
      洛下思招隱,江干厭作藩。
      按經(jīng)修道具,依樣買山村。
      開鑿隨人化,幽陰為律暄。
      遠(yuǎn)移難得樹,立變舊荒園。
      絕塞通潛徑,平泉占上原。
      煙霞遙在想,簿領(lǐng)益為繁。
      丹禁虛東閤,蒼生望北轅。
      徒令雙白鶴,五里自翩翻。
    • 昔日慵工記姓名,遠(yuǎn)勞辛苦寫西京。
      近來漸有臨池興,為報(bào)元常欲抗行。
    • 清晨登天壇,半路逢陰晦。
      疾行穿雨過,卻立視云背。
      白日照其上,風(fēng)雷走于內(nèi)。
      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蛟龍露鬐鬣,神鬼含變態(tài)。
      萬狀互生滅,百音以繁會(huì)。
      俯觀群動(dòng)靜,始覺天宇大。
      山頂自晶明,人間已滂沛。
      豁然重昏斂,渙若春冰潰。
      反照入松門,瀑流飛縞帶。
      遙光泛物色,馀韻吟天籟。
      洞府撞仙鐘,村墟起夕靄。
      卻見山下侶,已如迷世代。
      問我何處來,我來云雨外。
    • 一辭溫室樹,幾見武昌柳。
      荀謝年何少,韋平望已久。
      種松夾石道,紆組臨沙阜。
      目覽帝王州,心存股肱守。
      葉動(dòng)驚彩翰,波澄見赪首。
      晉宋齊梁都,千山萬江口。
      煙散隋宮出,濤來海門吼。
      風(fēng)俗太伯馀,衣冠永嘉后。
      江長天作限,山固壤無朽。
      自古稱佳麗,非賢誰奄有。
      八元邦族盛,萬石門風(fēng)厚。
      天柱揭東溟,文星照北斗。
      高亭一騁望,舉酒共為壽。
      因賦詠懷詩,遠(yuǎn)寄同心友。
      禁中晨夜直,江左東西偶。
      將手握兵符,儒腰盤貴綬。
      頒條風(fēng)有自,立事言無茍。
      農(nóng)野聞讓耕,軍人不使酒。
      用材當(dāng)構(gòu)廈,知道寧窺牖。
      誰謂青云高,鵬飛終背負(fù)。
    • 開元天子萬事足,唯惜當(dāng)時(shí)光景促。
      三鄉(xiāng)陌上望仙山, 歸作霓裳羽衣曲。
      仙心從此在瑤池,三清八景相追隨。
      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間空有秋風(fēng)詞。
    • 長安銅雀鳴,秋稼與云平。
      玉燭調(diào)寒暑,金風(fēng)報(bào)順成。
      川原呈上瑞,恩澤賜閑行。
      欲反重城掩,猶聞歌吹聲。
    • 韋公八十馀,位至六尚書。
      五福唯無富,一生誰得如。
      桂枝攀最久,蘭省出仍初。
      海內(nèi)時(shí)流盡,何人動(dòng)素車。
    • 蘇州刺史例能詩,西掖今來替左司。
      二八城門開道路, 五千兵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騎過虹橋劍戟隨。
      若共吳王斗百草,不如應(yīng)是欠西施。
    • 薝卜林中黃土堆,羅襦繡黛已成灰。
      芳魂雖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開。
      幡蓋向風(fēng)疑舞袖,鏡燈臨曉似妝臺(tái)。
      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云應(yīng)往來。
    • 分憂馀刃又從公,白羽胡床嘯詠中。
      彩筆諭戎矜倚馬, 華堂留客看驚鴻。
      渚宮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幾叢。
      若問騷人何處所,門臨寒水落江楓。
    • 彩仗神旗獵曉風(fēng),雞人一唱鼓蓬蓬。
      銅壺漏水何時(shí)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 翔鸞闕底謝皇恩,纓上滄浪舊水痕。
      疏傅揮金忽相憶,遠(yuǎn)擎長句與招魂。
    •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
      君問二妃何處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diǎn)點(diǎn)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shí)。
    • 蠻語鉤輈音,蠻衣斑斕布。
      熏貍掘沙鼠,時(shí)節(jié)祠盤瓠。
      忽逢乘馬客,恍若驚麏顧。
      腰斧上高山,意行無舊路。
    • 寂寂重寂寂,病夫臥秋齋。
      夜蛩思幽壁,槁葉鳴空階。
      南國異氣候,火旻尚昏霾。
      瘴煙跕飛羽,沴氣傷百骸。
      昨聞凱歌旋,飲至酒如淮。
      無戰(zhàn)陋丹水,垂仁輕槁街。
      清廟既策勛,圓丘俟燔柴。
      車書一以混,幽遠(yuǎn)靡不懷。
      逐客憔悴久,故鄉(xiāng)云雨乖。
      禽魚各有化,予欲問齊諧。
    • 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熔金。
      孤輪徐轉(zhuǎn)光不定, 游氣濛濛隔寒鏡。
      是時(shí)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陽樓頭暮角絕,蕩漾已過君山東。
      山城蒼蒼夜寂寂, 水月逶迤繞城白。
      蕩槳巴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羌笛。
      勢(shì)高夜久陰力全,金氣肅肅開星躔。
      浮云野馬歸四裔, 遙望星斗當(dāng)中天。
      天雞相呼曙霞出,斂影含光讓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閑,夜來清景非人間。
    • 洛城無事足杯盤,風(fēng)雪相和歲欲闌。
      樹上因依見寒鳥, 坐中收拾盡閑官。
      笙歌要請(qǐng)頻何爽,笑語忘機(jī)拙更歡。
      遙想兔園今日會(huì),瓊林滿眼映旂竿。
    • 毛羽斒斕白纻裁,馬前擎出不驚猜。
      輕拋一點(diǎn)入云去, 喝殺三聲掠地來。
      綠玉觜攢雞腦破,玄金爪擘兔心開。
      都緣解搦生靈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 庾令樓中初見時(shí),武昌春柳似腰肢。
      相逢相笑盡如夢(mèng),為雨為云今不知。
      鄂渚濛濛煙雨微,女郎魂逐暮云歸。
      只應(yīng)長在漢陽渡,化作鴛鴦一只飛。
    • 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 隱幾支頤對(duì)落暉,故人書信到柴扉。
      周南留滯商山老,星象如今屬少微。
    • 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
      無端陌上狂風(fēng)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 楊柳郁青青,竹枝無限情。
      同郎一回顧,聽唱紇那聲。
      踏曲興無窮,調(diào)同詞不同。
      愿郎千萬壽,長作主人翁。
    • 高檣起行色,促柱動(dòng)離聲。
      欲問江深淺,應(yīng)如遠(yuǎn)別情。
    • 前者匆匆襆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
      南宮舊吏來相問,何處淹留白發(fā)生。
    • 新詞宛轉(zhuǎn)遞相傳,振袖傾鬟風(fēng)露前。
      月落烏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鈿。
    • 胡塵昔起薊北門,河南地屬平盧軍。
      貂裘代馬繞東岳, 嶧陽孤桐削為角。
      地形十二虜意驕,恩澤含容歷四朝。
      魯人皆解帶弓箭,齊人不復(fù)聞簫韶。
      今朝天子圣神武, 手握玄符平九土。
      初哀狂童襲故事,文告不來方振怒。
      去秋詔下誅東平,官軍四合猶嬰城。
      春來群烏噪且驚, 氣如壞山墮其庭。
      牙門大將有劉生,夜半射落欃槍星。
      帳中虜血流滿地,門外三軍舞連臂。
      驛騎函首過黃河, 城中無賊天氣和。
      朝廷侍郎來慰撫,耕夫滿野行人歌。
      泰山沉寇六十年,旅祭不享生愁煙。
      今逢圣君欲封禪, 神使陰兵來助戰(zhàn)。
      妖氣掃盡河水清,日觀杲杲卿云見。
      開元皇帝東封時(shí),百神受職爭奔馳。
      千鈞猛簴順流下, 洪波涵淡浮熊羆。
      侍臣燕公秉文筆,玉檢告天無愧詞。
      當(dāng)今睿孫承圣祖,岳神望幸河宗舞。
      青門大道屬車塵, 共待葳蕤翠華舉。
    • 書信來天外,瓊瑤滿匣中。
      衣冠南渡遠(yuǎn),旌節(jié)北門雄。
      鶴唳華亭月,馬嘶榆塞風(fēng)。
      山川幾千里,惟有兩心同。
    • 文昌星象盡東來,油幕朱門次第開。
      且上新樓看風(fēng)月,會(huì)乘云雨一時(shí)回。
    • 潯陽江色潮添滿,彭蠡秋聲雁送來。
      南望廬山千萬仞,共夸新出棟梁材。
    • 有事九龍廟,潔齋梵王祠。
      玉簫何時(shí)絕,碧樹空涼飔. 吏散埃壒息,月高庭宇宜。
      重城肅穆閉,澗水潺湲時(shí)。
      人稀夜復(fù)閑,慮靜境亦隨。
      緬懷斷鰲足,凝想乘鸞姿。
      朱明盛農(nóng)節(jié),膏澤方愆期。
      瞻言五靈瑞,能救百谷萎。
      咿喔晨雞鳴,闌干斗柄垂。
      修容謁神像,注意陳正詞。
      驚飆起泓泉,若調(diào)雷雨師。
      黑煙聳鱗甲,灑液如棼絲。
      豐隆震天衢,列缺揮火旗。
      炎空忽凄緊,高溜懸綆縻。
      生物已滂沛,濕云稍離披。
      丹霞啟南陸,白水含東菑。
      熙熙飛走適,藹藹草樹滋。
      浮光動(dòng)宮觀,遠(yuǎn)思盈川坻。
      吳公敏于政,謝守工為詩。
      商山有病客,言賀舒龐眉。
    • 世業(yè)嵩山隱,云深無四鄰。
      藥爐燒姹女,酒甕貯賢人。
      晚日華陰霧,秋風(fēng)函谷塵。
      送君從此去,鈴閣少談賓。
    • 月露發(fā)光彩,此時(shí)方見秋。
      夜涼金氣應(yīng),天靜火星流。
      蛩響偏依井,螢飛直過樓。
      相知盡白首,清景復(fù)追游。
    • 建節(jié)東行是舊游,歡聲喜氣滿吳州。
      郡人重得黃丞相, 童子爭迎郭細(xì)侯。
      詔下初辭溫室樹,夢(mèng)中先到景陽樓。
      自憐不識(shí)平津閣,遙望旌旗汝水頭。
    • 朝服歸來晝錦榮,登科記上更無兄。
      壽觴每使曾孫獻(xiàn), 勝境長攜眾妓行。
      矍鑠據(jù)鞍時(shí)騁健,殷勤把酒尚多情。
      凌寒卻向山陰去,衣繡郎君雪里行。
    • 漢家旄節(jié)付雄才,百越南溟統(tǒng)外臺(tái)。
      身在絳紗傳六藝, 腰懸青綬亞三臺(tái)。
      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
      聞道楚氛猶未滅,終須旌旆掃云雷。
    • 仙署棣華春,當(dāng)時(shí)已絕倫。
      今朝丹闕下,更入白眉人。
      重振高陽族,分居要路津。
      一門科第足,五府辟書頻。
      鷙鳥得秋氣,法星懸火旻.圣朝寰海靜,所至不埋輪。
    •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會(huì)待休車騎,相隨出罻羅。
    • 玉兒已逐金镮葬,翠羽先隨秋草萎。
      唯見芙蓉含曉露,數(shù)行紅淚滴清池。
    • 賈客無定游,所游唯利并。
      眩俗雜良苦,乘時(shí)取重輕。
      心計(jì)析秋毫,搖鉤侔懸衡。
      錐刀既無棄,轉(zhuǎn)化日已盈。
      邀福禱波神,施財(cái)游化城。
      妻約雕金釧,女垂貫珠纓。
      高貲比封君,奇貨通幸卿。
      趨時(shí)鷙鳥思,藏鏹盤龍形。
      大艑浮通川,高樓次旗亭。
      行止皆有樂,關(guān)梁自無征。
      農(nóng)夫何為者,辛苦事寒耕。
    • 宮漏夜丁丁,千門閉霜月。
      華堂列紅燭,絲管靜中發(fā)。
      歌眉低有思,舞體輕無骨。
      主人啟酡顏,酣暢浹肌發(fā)。
      猶思城外客,阡陌不可越。
      春意日夕深,此歡無斷絕。
    • 昨來樓上迎春處,今日登樓又送歸。
      蘭蕊殘妝含露泣, 柳條長袖向風(fēng)揮。
      佳人對(duì)鏡容顏改,楚客臨江心事違。
      萬古至今同此恨,無如一醉盡忘機(jī)。
    • 前年曾見兩鬟時(shí),今日驚吟悼妓詩。
      鳳管學(xué)成知有籍, 龍媒欲換嘆無期。
      空廊月照常行地,后院花開舊折枝。
      寂寞魚山青草里,何人更立智瓊祠。
    • 官曹崇重難頻入,第宅清閑且獨(dú)行。
      階蟻相逢如偶語, 園蜂速去恐違程。
      人于紅藥惟看色,鶯到垂楊不惜聲。
      東洛池臺(tái)怨拋擲,移文非久會(huì)應(yīng)成。
    • 旌節(jié)下朝臺(tái),分圭從北回。
      城頭鶴立處,驛樹鳳棲來。
      舊路芳?jí)m在,新恩馹騎催。
      里閭風(fēng)偃草,鼓舞抃成雷。
      吏散山禽囀,庭香夏蕊開。
      郡齋堪四望,壁記有三臺(tái)。
      人訝征黃晚,文非吊屈哀。
      一吟梁甫曲,知是臥龍才。
    • 昔別矜年少,今悲喪國華。
      遠(yuǎn)來同社燕,不見早梅花。
    • 禪客學(xué)禪兼學(xué)文,出山初似無心云。
      從風(fēng)卷舒來何處, 繚繞巴山不得去。
      山州古寺好閑居,讀盡龍王宮里書。
      使君灘頭揀石硯,白帝城邊尋野蔬。
      忽然登高心瞥起, 又欲浮杯信流水。
      煙波浩淼魚鳥情,東去三千三百里。
      荊門峽斷無盤渦,湘平漢闊清光多。
      廬山霧開見瀑布, 江西月凈聞漁歌。
      鐘陵八郡多名守,半是西方社中友。
      與師相見便談空,想得高齋獅子吼。
    • 祖帳臨周道,前旌指晉城。
      午橋群吏散,亥字老人迎。
      詩酒同行樂,別離方見情。
      從此洛陽社,吟詠屬書生。
    • 出震清多難,乘時(shí)播大鈞。
      操弦調(diào)六氣,揮翰動(dòng)三辰。
      運(yùn)偶升天日,哀深率土人。
      瑤池?zé)o轍跡,誰見屬車塵。
      鳳翣擁銘旌,威遲異吉行。
      漢儀陳秘器,楚挽咽繁聲。
      駐綍辭清廟,凝笳背直城。
      唯應(yīng)留內(nèi)傳,知是向蓬瀛。
    • 今日油幢引,他年黃紙追。
      同為三楚客,獨(dú)有九霄期。
      宿草恨長在,傷禽飛尚遲。
      武昌應(yīng)已到,新柳映紅旗。
    • 麟臺(tái)少監(jiān)舊仙郎,洛水橋邊墜馬傷。
      塵污腰間青襞綬, 風(fēng)飄掌下紫游韁。
      上車著作應(yīng)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猶賴德全如醉者,不妨吟詠入篇章。
    • 自到山陽不許辭,高齋日夜有佳期。
      管弦正合看書院, 語笑方酣各詠詩。
      銀漢雪晴褰翠幕,清淮月影落金卮。
      洛陽歸客明朝去,容趁城東花發(fā)時(shí)。
    • 鳳池西畔圖書府,玉樹玲瓏景氣閑。
      長聽馀風(fēng)送天樂, 時(shí)登高閣望人寰。
      青山云繞欄干外,紫殿香來步武間。
      曾是先賢翔集地,每看壁記一慚顏。
    • 太華蓮峰降岳靈,兩川棠樹接郊坰.政同兄弟人人樂, 曲奏塤篪處處聽。
      楊葉百穿榮會(huì)府,芝泥五色耀天庭。
      各拋筆硯夸旄鉞,莫遣文星讓將星。
    • 聞君前日獨(dú)庭爭,漢帝偏知白馬生。
      忽領(lǐng)簿書游太學(xué), 寧勞侍從厭承明。
      洛陽本自宜才子,海內(nèi)而今有直聲。
      為謝同僚老博士,范云來歲即公卿。
    • 新秋十日浣朱衣,鈴閣無聲公吏歸。
      風(fēng)韻漸高梧葉動(dòng), 露光初重槿花稀。
      四時(shí)苒苒催容鬢,三爵油油忘是非。
      更報(bào)明朝池上酌,人知太守字玄暉。
    • 祖帳管弦絕,客帆西風(fēng)生。
      回車已不見,猶聽馬嘶聲。
      曉發(fā)柳林戍,遙城聞五鼓。
      憶與故人眠,此時(shí)猶晤語。
    • 離席一揮杯,別愁今尚醉。
      遲遲有情處,卻恨江帆駛。
      夢(mèng)覺疑連榻,舟行忽千里。
      不見黃鶴樓,寒沙雪相似。
    • 新辭將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
      猶念天涯未歸客,瘴云深處守孤城。
    • 南陌東城春草時(shí),相逢何處不依依?
      桃紅李白皆夸好,須得垂楊相發(fā)揮。
    • 視事畫屏中,自稱三癖翁。
      管弦泛春渚,旌旆拂晴虹。
      酒對(duì)青山月,琴韻白蘋風(fēng)。
      會(huì)書團(tuán)扇上,知君文字工。
    • 寶歷方無限,仙期忽有涯。
      事親崇漢禮,傳圣法殷家。
      晚出芙蓉闕,春歸棠棣華。
      玉輪今日動(dòng),不是畫云車。
      任賢勞夢(mèng)寐,登位富春秋。
      欲遂東人幸,寧虞杞國憂。
      長楊收羽騎,太液泊龍舟。
      惟有衣冠在,年年愴月游。
      講學(xué)金華殿,親耕鉤盾田。
      侍臣容諫獵,方士信求仙。
      虹影俄侵日,龍髯不上天。
      空馀水銀海,長照夜燈前。
    • 把鏡朝猶在,添香夜不歸。
      鴛鴦拂瓦去,鸚鵡透籠飛。
      不逐張公子,即隨劉武威。
      新知正相樂,從此脫青衣。
    • 云外支硎寺,名聲敵虎丘。
      石文留馬跡,峰勢(shì)聳牛頭。
      泉眼潛通海,松門預(yù)帶秋。
      遲回好風(fēng)景,王謝昔曾游。
    • 浮杯萬里過滄溟,遍禮名山適性靈。
      深夜降龍?zhí)端冢? 新秋放鶴野田青。
      身無彼我那懷土,心會(huì)真如不讀經(jīng)。
      為問中華學(xué)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
    • 丞相新家伊水頭,智囊心匠日增修。
      化成池沼無痕跡, 奔走清波不自由。
      臺(tái)上看山徐舉酒,潭中見月慢回舟。
      從來天下推尤物,合屬人間第一流。
    • 越中藹藹繁華地,秦望峰前禹穴西。
      湖草初生邊雁去, 山花半謝杜鵑啼。
      青油晝卷臨高閣,紅旆晴翻繞古堤。
      明日漢庭征舊德,老人爭出若耶溪。
    • 紅旗閱五兵,絳帳領(lǐng)諸生。
      味道輕鼎食,退公猶筆耕。
      青箱傳學(xué)遠(yuǎn),金匱納書成。
      一瞬見前事,九流當(dāng)抗行。
      編蒲曾苦思,垂竹愧無名。
      今日承芳訊,誰言贈(zèng)袞榮。
    • 學(xué)道深山許老人,留名萬代不關(guān)身。
      勸君多買長安酒,南陌東城占取春。
    • 長安百花時(shí),風(fēng)景宜輕薄。
      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
      春風(fēng)連夜動(dòng),微雨凌曉濯。
      紅焰出墻頭,雪光映樓角。
      繁紫韻松竹,遠(yuǎn)黃繞籬落。
      臨路不勝愁,輕煙去何托。
      滿庭蕩魂魄,照廡成丹渥。
      爛熳簇顛狂,飄零勸行樂。
      時(shí)節(jié)易晼晚,清陰覆池閣。
      唯有安石榴,當(dāng)軒慰寂寞。
    • 死且不自覺,其馀安可論。
      昨宵鳳池客,今日雀羅門。
      騎吏塵未息,銘旌風(fēng)已翻。
      平生紅粉愛,惟解哭黃昏。
    • 幾年油幕佐征東,卻泛滄浪狎釣童。
      欹枕醉眠成戲蝶, 抱琴閑望送歸鴻。
      文儒自襲膠西相,倚伏能齊塞上翁。
      更說扁舟動(dòng)鄉(xiāng)思,青菰已熟奈秋風(fēng)。
    • 暫別瑤墀鴛鷺行,彩旗雙引到沅湘。
      城邊流水桃花過, 簾外春風(fēng)杜若香。
      史筆枉將書紙尾,朝纓不稱濯滄浪。
      云臺(tái)公業(yè)家聲在,征詔何時(shí)出建章。
    • 星象承烏翼,蠻陬想犬牙。
      俚人祠竹節(jié),仙洞閉桃花。
      城基歷漢魏,江源自賨巴。
      華表廖王墓,菜地黃瓊家。
      霜輕菊秀晚,石淺水紋斜。
      樵音繞故壘,汲路明寒沙。
      凊風(fēng)稍改葉,盧橘始含葩。
      野橋過驛騎,叢祠發(fā)迥笳。
      跳鱗避舉網(wǎng),倦鳥寄行楂。
      路塵高出樹,山火遠(yuǎn)連霞。
      夕曛轉(zhuǎn)赤岸,浮靄起蒼葭。
      軋軋渡水槳,連連赴林鴉。
      叫閽道非遠(yuǎn),賜環(huán)期自賒。
      孤臣本危涕,喬木在天涯。
    • 散誕人間樂,逍遙地上仙。
      詩家登逸品,釋氏悟真筌。
      制誥留臺(tái)閣,歌詞入管弦。
      處身于木雁,任世變桑田。
      吏隱情兼遂,儒玄道兩全。
      八關(guān)齋適罷,三雅興尤偏。
      文墨中年舊,松筠晚歲堅(jiān)。
      魚書曾替代,香火有因緣。
      欲向醉鄉(xiāng)去,猶為色界牽。
      好吹楊柳曲,為我舞金鈿。
    • 清江悠悠王氣沉,六朝遺事何處尋。
      宮墻隱嶙圍野澤,鸛鶂夜鳴秋色深。
    • 天下能歌御史娘,花前葉底奉君王。
      九重深處無人見,分付新聲與順郎。
    • 綠野扶風(fēng)道,黃塵馬嵬驛。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shí)。
      軍家誅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
      低回轉(zhuǎn)美目,風(fēng)日為無暉。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屬車塵已遠(yuǎn),里巷來窺覷。
      共愛宿妝妍,君王畫眉處。
      履綦無復(fù)有,履組光未滅。
      不見巖畔人,空見凌波襪。
      郵童愛蹤跡,私手解鞶結(jié)。
      傳看千萬眼,縷絕香不歇。
      指環(huán)照骨明,首飾敵連城。
      將入咸陽市,猶得賈胡驚。
    • 流水繞雙島,碧溪相并深。
      浮花擁曲處,遠(yuǎn)影落中心。
      閑鷺久獨(dú)立,曝龜驚復(fù)沉。
      蘋風(fēng)有時(shí)起,滿谷簫韶音。
    • 相門才子稱華簪,持節(jié)東行捧德音。
      身帶霜威辭鳳闕, 口傳天語到雞林。
      煙開鰲背千尋碧,日浴鯨波萬頃金。
      想見扶桑受恩處,一時(shí)西拜盡傾心。
    • 翔鸞闕下謝恩初,通籍由來在石渠。
      暫入南宮判祥瑞, 還歸內(nèi)殿閱圖書。
      故人猶在三江外,同病凡經(jīng)二紀(jì)馀。
      今日薦君嗟久滯,不惟文體似相如。
    • 吳郡魚書下紫宸,長安廄吏送朱輪。
      二南風(fēng)化承遺愛, 八詠聲名躡后塵。
      梁氏夫妻為寄客,陸家兄弟是州民。
      江城春日追游處,共憶東歸舊主人。
    • 近郭看殊境,獨(dú)游常鮮歡。
      逢君駐緇錫,觀貌稱林巒。
      湖滿景方霽,野香春未闌。
      愛泉移席近,聞石輟棋看。
      風(fēng)止松猶韻,花繁露未干。
      橋形出樹曲,巖影落池寒。
      別路千嶂里,詩情暮云端。
      他年買山處,似此得隳官。
    •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今日好南風(fēng),商旅相催發(fā)。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 少年為別日,隋宮楊柳陰。
      白首相逢處,巴江煙浪深。
      使星上三蜀,春雨沾衣襟。
      王程促速意,夜語殷勤心。
      卻歸天上去,遺我云間音。
    • 十年江海守,旦夕有歸心。
      及此西還日,空成東武吟。
      花間數(shù)杯酒,月下一張琴。
      聞?wù)f功名事,依前惜寸陰。
    • 年年曲江望,花發(fā)即經(jīng)過。
      未飲心先醉,臨風(fēng)思倍多。
      三春看又盡,兩地欲如何。
      日望長安道,空成勞者歌。
    • 柳動(dòng)御溝清,威遲堤上行。
      城隅日未過,山色雨初晴。
      鶯避傳呼起,花臨府署明。
      簿書盈幾案,要自有高情。
    • 小臺(tái)堪遠(yuǎn)望,獨(dú)上清秋時(shí)。
      有酒無人勸,看山只自知。
      幽禽囀新竹,孤蓮落靜池。
      高門勿遽掩,好客無前期。
    • 獨(dú)宿望海樓,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閉戶,山月方出嶺。
      碧池涵劍彩,寶剎搖星影。
      卻憶郡齋中,虛眠此時(shí)景。
    • 鳳樓南面控三條,拜表郎官早渡橋。
      清洛曉光鋪碧簟, 上陽霜葉剪紅綃。
      省門簪組初成列,云路鴛鸞想退朝。
      寄謝殷勤九天侶,搶榆水擊各逍遙。
    • 寶書翻譯學(xué)初成,振錫如飛白足輕。
      彭澤因家凡幾世, 靈山預(yù)會(huì)是前生。
      傳燈已悟無為理,濡露猶懷罔極情。
      從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瓔。
    • 十萬天兵貂錦衣,晉城風(fēng)日斗生輝。
      行臺(tái)仆射深恩重, 從事中郎舊路歸。
      疊鼓蹙成汾水浪,閃旗驚斷塞鴻飛。
      邊庭自此無烽火,擁節(jié)還來坐紫微。
    • 凄涼同到故人居,門枕寒流古木疏。
      向秀心中嗟棟宇, 蕭何身后散圖書。
      本營歸計(jì)非無意,唯算生涯尚有馀。
      忽憶前言更惆悵,丁寧相約速懸車。
    • 永日無人事,芳園任興行。
      陶廬樹可愛,潘宅雨新晴。
      傅粉瑯玕節(jié),熏香菡萏莖。
      榴花裙色好,桐子藥丸成。
      柳蠹枝偏亞,??杖~再生。
      睢盱欲斗雀,索漠不言鶯。
      動(dòng)植隨四氣,飛沉含五情。
      搶榆與水擊,小大強(qiáng)為名。
    • 漢郡三十六,郁林東南遙。
      人倫選清臣,天外頒詔條。
      桂水步秋浪,火山凌霧朝。
      分圻辨風(fēng)物,入境聞謳謠。
      莎岸見長亭,煙林隔麗譙。
      日落舟益駛,川平旗自飄。
      珠浦遠(yuǎn)明滅,金沙晴動(dòng)搖。
      一吟道中作,離思懸層霄。
    • 玉人紫綬相輝映,卻要霜須一兩莖。
      其奈無成空老去,每臨明鏡若為情。
    • 謫居愁寂似幽棲,百草當(dāng)門茅舍低。
      夜獵將軍忽相訪,鷓鴣驚起繞籬啼。
    • 悠悠飛走情,同樂在陽和。
      歲中三百日,??诛L(fēng)雨多。
      天人信遐遠(yuǎn),時(shí)節(jié)易蹉跎。
      洞房有明燭,無乃酣且歌。
    劉禹錫 [唐朝]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mèng)得,漢族,中國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1],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2],其先中山靖王劉勝[3],晚年自號(hào)廬山人。劉禹錫為貞元九年(793)進(jìn)士。初在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jié)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gè)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tuán)。后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劉禹錫的最后一任是太子賓客,故后世題他的詩文集為《劉賓客集》[4]。白居易贊其“彭城劉夢(mèng)得,詩豪者也”[5],故劉禹錫又譽(yù)為中唐“詩豪”之稱,是中唐杰出的文學(xué)家、政治家、哲學(xué)家、詩人和散文家。劉禹錫與白居易并稱“劉白”。與柳宗元并稱“劉柳”。彭城劉夢(mèng)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dāng)者。又言其詩在處應(yīng)有神物護(hù)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會(huì)昌時(shí),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zèng)戶部尚書。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古詩大全

    hao86網(wǎng)古詩為您帶來劉禹錫的詩,劉禹錫代表作,劉禹錫的名詩,劉禹錫的詩句,劉禹錫的詩全集,劉禹錫簡介

    http://yanglaopt.net/shici_alist_140/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