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秦觀被貶后所寫的詞《如夢令》,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心情?
小編今天要說的這一首詞是秦觀被貶后所寫的《如夢令》,以景寓情,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心情?
宋詞史上,蘇軾和秦觀是一對很有意思的師徒,老師蘇軾是豪放派詞人,徒弟秦觀卻是婉約派的詞人,據(jù)野史記載蘇軾的妹妹蘇小妹幼時曾三戲秦觀,最后還嫁給秦觀,秦觀也就是蘇軾的妹夫了。根據(jù)詩人生平記載,蘇軾天生樂觀,一生中多次遭受貶謫,可無論被貶何地,他到哪里總是能結交新的朋友,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意新的美食,我們知道歷史流傳下來的東坡肉,便是蘇軾發(fā)明的美食,而他的徒弟秦觀,在遭受貶謫后,卻不如蘇軾一樣樂觀。
秦觀幼時便聰穎多慧,學識淵博,成人之后,只身前往拜謁蘇軾門下,經(jīng)蘇軾舉薦入仕途,前半生仕途順利,后來遭到貶黜。他的詞多是表達自己的遠大抱負,后期主要由于被貶遠地,思念家鄉(xiāng)為主。他在詞作上名望可能不及師父蘇軾厲害,但秦觀有一首詞就盡顯他的功底很深厚,便是這首《如夢令》。
如夢令
宋:秦觀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結合這首詞的背景,當時詞人秦觀被朝廷貶到遙遠的荒地,而且是一貶再貶,一次比一次荒涼偏僻,全詩雖是寫春日美景,卻處處透漏著詩人的凄涼心情。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描寫了一幅入眼前便是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一片春景的景象。此時歡快的鶯鳥正在用嘴啄泥筑巢,燕子從平靜的湖面上飛過,尾巴處的翅膀點動湖面蕩起微微波浪,仿佛湖面起了綠色的皺紋,到處都透露著一片美麗祥和的春景。
然而詞的第二句“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話鋒一轉,寫到詩人自身。在這句詞中反透露著凄涼,詞人手執(zhí)玉笙,手尖冰徹,玉笙也冰涼,這種情況下吹出的調(diào)子自然不會溫暖如春,反而更增凄涼,而且玉笙聲仿佛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冰涼。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詞人拿人和河邊的綠楊柳樹做對比,側面突出了詞人此時因遭受貶黜,身邊沒有一個朋友親人的陪伴,自己不能照顧好自己,在這荒涼的地方,飽受心里的折磨而變得形體消瘦,都有楊柳般弱不禁風的架勢。
一般詞人都是以楊柳比如女子,如說一個女子有扶風弱柳之姿。可一個大爺們用柳樹自比,卻是突出詞人對于被貶的事情遭受的打擊之大,也許這與詞人的性格特點有關,詞人很難從中樂觀起來,終日悶悶不樂,十分憂愁。
整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以景寓情,表達了詞人遭受貶謫后的郁悶孤苦之情。尤其最后6字十分經(jīng)典,將詩人的愁悶寄于其中,令人隨之嘆息。
與“秦觀被貶后所寫的詞《如夢令》,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心情?”相關的文章
?納蘭性德的驚艷之作《如夢令》,這首詩的特點在哪呢?
納蘭性德的驚艷之作《如夢令》,這首詩的特點在哪呢?
納蘭性德,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納蘭容若,清朝滿洲正黃旗,其父是康熙年間大學士——明珠。他是清朝一位著名的詞人,他的詞多以風格哀婉,韻格極高的詞風著稱,有些像北宋時期的花間詞風格,但是納蘭的詞更勝一籌,后人評其為“清初第一國手”!
納蘭性德的一生雖然短暫,只活了31歲,但是他卻十一年的時間用心守護著他所愛的人。納蘭性德的很多詞均是關于令他自己纏綿悱惻的愛情的,比如之前我們?yōu)榇蠹医榻B的那句著名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帶給多少戀人以慰藉!
納蘭詞頗類似北宋花間婉約名家,后更有納蘭詞集《飲水詞》流傳于世。從原來的“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變成了“家家爭唱飲水詞”,當時納蘭性德一有新的詞作問世,便傳遍街頭巷尾。
納蘭性德所作之詞很多,比如《虞美人》、《夢江南》等,其中《如夢令》是納蘭最擅長做的詞牌之一。說到《如夢令》,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的是李清照的兩首《如夢令》:
一首為《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一首為《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可是,除了這兩首,能夠成為經(jīng)典鮮見紙上,其實蘇軾蘇東坡和秦觀秦少游都有過該詞牌的作品,雖然也屬佳作,但還是少了些許李清照詞中的意境和驚艷。
可是,驚艷之作不是沒有,比如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一首納蘭性德的《如夢令》。此詞名為《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的一首高明這作,僅用33個字就寫出了一場絕美的夢中重逢。他在寫這首詞的時候是康熙二十一年,此時的納蘭已被封為三等御前侍衛(wèi),伴隨康熙出巡北行,一天夜里輾轉反側多時才得以入睡,夢中與那位“佳人”相逢,醒來就寫下了這首詞。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
首句講明了“相逢”的時間和地點:在圍著欄桿的金井邊,落花滿階的暮春時節(jié),經(jīng)過一夜的風雨侵襲,滿階已經(jīng)落滿了花瓣。首句給整首詞營造了一種“冷”的氛圍,也奠定了詞的基調(diào)——凄婉絕美。
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這一句則是與戀人相逢的場景。在這樣一個春雨過后的清晨,落滿花瓣的金井邊上“我”和她驀然相逢,“我”對她一見鐘情,即使這樣,“我”也沒能明白她那迷離的眼波背后所暗藏的心事。
從首句能夠看得出來,這樣的相逢是沒有經(jīng)過相約的偶遇。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如夢令》的特點就是如果剛開始留有疑問,一般會在最后的十個字中得到答案,接下來則是對答案揭曉的時刻。
誰能明白呢?誰能明白呢?從此以后,無論是在何時何地,無論是在簟席上徹夜難眠的時候,還是獨對孤燈、獨自院中徘徊之際,我都會想念她。
可是,她的內(nèi)心為什么會憂愁呢?是否是和自己一樣在思念彼此,還是在宮中受了欺負,誰又能知道呢?在這場春雨后的重逢中,彼此誰也沒有說話,只有通過眼神就能交流,但卻足以讓納蘭在孤燈下思之成狂。
有人則據(jù)此猜測這是寫給...
查看詳情>>與“?納蘭性德的驚艷之作《如夢令》,這首詩的特點在哪呢?”相關的文章
納蘭性德的一首愛情詞《如夢令》,他寫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納蘭性德的一首愛情詞《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他寫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納蘭性德也是一位多情之人,關于他的愛情故事民間有許多的版本,特別是他的初戀,有很多的評論家認為納蘭性德的初戀是府中的丫環(huán),出身名門貴族的納蘭性德與普通人一樣,他愛得深沉,也愛得轟轟烈烈,還與府中的丫環(huán)相戀,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不過這段戀情并沒有結果,最終還是無疾而終。這是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他的初戀是丫環(huán)。
還有另一個版本那就是與表妹,據(jù)說他有過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兩個人郎才女貌,可是這段戀情同樣沒有結果,后來表妹入宮,成為了康熙的妃子?,F(xiàn)在的影視劇采用的是這一說法,還拍成了電視劇。納蘭性德還一度入宮去見表妹,這很顯然是一種想象,皇宮并不是誰都可以進,所以說這一說法,不太靠譜,有杜撰的成分,只是后人一種美好的想象。
我個人更傾向于丫環(huán)一說,納蘭性德是一個很浪漫的人,盡管他是富家公子,但是對待愛情,他也是和普通人一樣,只要遇到了心愛的姑娘,那也是會怦然心動,最終展現(xiàn)追求。所以丫環(huán)說比較靠譜一些,這也是比較合理的說法,至少與丫環(huán)接觸的多,兩個人走得近,最終相戀也是有可能。
納蘭性德的初戀雖然是轟轟烈烈,但是并沒有結果,這也就成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畢竟人生中第一段愛情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都是記憶猶新,終生難以忘懷,而納蘭性德又是一位多情之人,自然是會時刻想起。他在多年以后,還寫下了《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一詞,無非是在訴說相思之苦,把自己對于愛情的堅守,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在這首詞描寫得淋漓盡致。
《如夢令.正是轆轤金井》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如夢令》這一詞牌很多的大詞人都寫過,其中最經(jīng)典的要數(shù)李清照的那幾首,納蘭性德也正是模仿了李清照的文風,從而在這首詞訴說相思之苦,把自己的一片深情,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這首詞處處充滿了憂愁,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愛人不在身邊,早已是沒有了音信,彼此此生再也不可能相見,可是納蘭性德依舊還是在思念著戀人。
一位富家公子愛上丫環(huán),這樣的愛情自然是不可能會有結果,古代不像我們今天,可以自由戀愛,只要你單身與任何人都可以談戀愛,但是古代不行,講究的是門當戶對,特別是大家族里的富家公子,他們的愛情是沒有得選擇,父母一定是會娶有一定地位的人家,一個小小的丫環(huán)根本不在考慮的范圍。
那這首詞也是比較好理解,通篇寫得生動有趣,同時又有著淡淡的憂傷,井臺邊響起了打水的聲音,經(jīng)過了一夜的風雨,那地面上落滿了殘花,天氣也還有一些寒冷。我們正是在這里相逢,彼此一見鐘情,看著她迷人的眼神,我已經(jīng)是看上了她,這可能就是愛情。心事有誰明白?心事有誰明白?從此之后心里有她,孤枕難眠,在夜里不停地想念著她。
納蘭性德的愛情詞寫得感人肺腑,每一句都很深情,讀來讓人感慨萬千,而他正是愛得轟轟烈烈。但是他的初戀又是沒有結果,最終初戀...
查看詳情>>與“納蘭性德的一首愛情詞《如夢令》,他寫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相關的文章
李清照的詩詞精選十首《如夢令》,簡簡單單的詞,卻找到了最本真的自我
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夜深人靜獨處時,觸景生情時,經(jīng)歷困苦時,甚至是開心快樂時,我們會不自覺的陷入回憶?;貞浝锏墓獠士偸俏覀兇┻^時光的隧道,到過去找尋自己的影子。哪怕只是最平常的小事,躺在青草綿綿處的白日夢,都讓人忍不住去回憶那時的美好與歡喜。讓我們來品讀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看看那畫面般美好的生活場景。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告訴我們她還是孩童時,再一次去溪亭游玩的時候,因為玩得太過投入開心,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回家的路。前兩句"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僅僅兩句就告訴了我們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結果是什么。沉醉于玩耍之中,這不就是我們小時候切身經(jīng)歷和感受的事情嗎?我們小時候與小伙伴們一同玩耍,興致勃勃的樣子是不是立刻就浮現(xiàn)出來?小孩子都貪玩,將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玩耍之中。本就沒有什么時間概念的我們,興致一來,便什么都拋之腦后了。忘了回家的路,也忘記了那香噴噴的飯菜。爸媽不扯著嗓子喊幾遍或者"逮"回家,是不會記得回家這件事的。
一直玩到了興致消耗殆盡才決定要坐著小舟回家,卻不料在那藕花叢中迷了方向,反而一不小心駛入了藕花池子的最深處,被層層綠色和粉色寶貝。這不就是一副絕美的面嗎?伴著夕陽灑下的落日前的那最為動人的金紅色光輝,柔和的光照在每個孩童的臉上,溫柔至極。孩童開心的笑臉在柔和的余暉的照耀下更加紅潤可愛,充滿童真,不由得讓人嘴角上揚。誤打誤撞進入了藕花池深處不正是孩童調(diào)皮不識路的生動體現(xiàn)嗎?這紅黃綠粉想融合的畫面讓人只讀詞,便已融入這向往的生活。
最后,迷了路的孩童,要一起劃出這綠色迷宮。一起使著勁,努著力,為了此刻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劃槳。在他們的齊心協(xié)力之下,小舟迅速向前駛進,加油聲,吶喊聲,嬉笑聲,還有漿的劃水聲,把躲在荷葉底下休息覓食的鷗鷺嚇得趕緊四處逃命。
每一句詞都是一個清新活潑的畫面,靜靜的文字卻讓人讀之傾心于里面的熱鬧場面。一首簡簡單單的詞,不僅讓你身臨其境不能置身事外,還讓你聞到了藕花香,看到了色彩紛呈的自然畫面,找到了最本真的自我。這便是李清照詞的厲害之處。
與“李清照的詩詞精選十首《如夢令》,簡簡單單的詞,卻找到了最本真的自我”相關的文章
李清照的詞作品《如夢令》的靈感來源與韓偓?為什么這么說
李清照是中華文化詩詞界最為著名的女文學家。李清照的婚姻和愛情還有李清照的思想觀念,更是甚至于李清照的家庭背景,還有李清照的個人心情都在我們的知識文化里源遠流長。我們都渴望從李清照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探究她的喜與樂,悲與苦,還有李清照詩詞里的剛與柔,都是我們津津樂道的談資。
讀過《如夢令》后,突然覺得少女李清照的心中偶像肯定有韓偓這個人。這首詞就是從韓偓的里脫胎而出的,只是長江后浪推前浪,把那前浪早就拍死在沙灘上了。韓偓是誰呢?李清照這首詞又是如何從他的詩里脫胎而出的呢?
李清照的時代能讀的書估計也不多,而且,古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此,那時的讀書人要想學詩詞必得秉承這一宗旨,李清照顯然不止讀了三百首唐詩。從她詩詞的風格和用典來看,她比較中意的還是李商隱、韓偓、李煜這等言情派詩人,韓偓的《香奩集》估計就曾一度是她的枕邊書。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懶起》
韓偓
百舌喚朝眠,春心動幾般。枕痕霞黯澹,淚粉玉闌珊?;\繡香煙歇,屏山燭焰殘。暖嫌羅襪窄,瘦覺錦衣寬。昨夜三更雨,臨明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
有仔細觀察過這兩首詩的小伙伴們,是否會發(fā)現(xiàn)李清照的靈感來源或多或少地取決于唐代詩人韓偓的詞匯里的一片葉和一朵花之間李清照領悟著文學底蘊的內(nèi)涵,然后加之轉化為自己生活的詩詞匯。
韓偓的《懶起》主要風格是閨中的香奩體,在描述閨閣生活中體現(xiàn)自己的情感。但是兩相對比之間,我們可以看到李清照的詩詞似乎更勝一籌,因為李清照的語言更為通俗,描白易懂,而且可以看出李清照的詩詞中透發(fā)著自身的氣質(zhì)和書香門第的高雅。讓我們在讀詩詞的同時,感受到幻想中的氛圍是在一個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中,一幅幅美妙的畫面呈現(xiàn)于自己的腦海。
李清照的詩詞當中表現(xiàn)自己的傷感,傷感于昨天的風雨打落了海棠花,傷心于那些海棠花是否還如當初那般的多,雖然李清照詞匯傷感,但是在李清照的詞中依然用最為清新浪漫的語句去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
很多人會羨慕才華橫溢的人,擁有天賦異稟的才能,但是盡管天賦異稟的人學習能力比普通人還要厲害,領悟力也超于凡人,但是他們對于自身的知識基礎積累應依然樂此不疲,我們這身為普通人,對于詩詞的理解和領悟依然需要不斷的跟進,才能讓自身的氣質(zhì)和文學素養(yǎng)更加深沉。
生活,也許要經(jīng)過淚水的彩繪,才能變得更加豐富。她仍然是那沉醉的芳香,四溢著一種真實。把自己的心凝成一粒純粹的淚水,為一個愛人,裝進心里,放入夢里。把自己浸泡一生的愛,拿出來款待了那個人。但在她心中,那是一種索取。不敗的青春,因為詞語,長成深情的訴說。情感在詞語中蕩漾,怒放的傷感,褪色的容顏,不老的詩情。生命中到底有多少次圓缺,可以讓她看見也許,所有的一切,終將在慢慢失去的時候,被塵埃漸漸隱沒。但她用一次次的付出,亮麗了她的人生。雨水如織,織...
查看詳情>>與“李清照的詞作品《如夢令》的靈感來源與韓偓?為什么這么說”相關的文章
讀懂李清照的詞《如夢令》,李清照之才確是世間少有
李清照詩詞太過直白?讀懂“應是綠肥紅瘦”,才知她才華世間少有。
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中,基本都是男性占主導地位。不管是一朝之君還是掌權大臣,甚至在文壇上都鮮少有女性的身影出現(xiàn)。因此,任何一個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女性都會被后世所銘記,其中就包括北宋的大才女李清照。更是有人稱,古代才女分為李清照和其他才女兩類,可見人們對李清照的才氣的認可和贊譽。
李清照是一個難得的受到很多男人贊賞的古代女性,頭號粉絲就是她的丈夫趙明誠?!蹲砘帯肥抢钋逭盏拇碜髦?,當時她將這首詞寄給趙明誠,讓收到信的趙明誠抓耳撓腮了三天三夜,這期間他幾乎完全不見外人,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忘乎所以地寫下五十多首詞作,就是想要超過妻子的這一首詞??上?,文學功力不如妻子的趙明誠最終還是失敗了,一句“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趙明誠任何一句都無法比擬的。
另一個被征服的人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范仲淹的真愛粉王世貞。作為北宋的大文學家和政治家,很多的文人墨客都以范仲淹為榜樣,將其視為真理,不容許別人說范仲淹一句壞話,王世貞更是粉絲里的典型。所以當范仲淹寫了《御街行·秋日懷舊》之后,不少人也紛紛模仿,李清照也仿著寫了一首,名為《一剪梅》。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而對于李清照的仿寫王世貞可謂是推崇備至,甚至第一次放下了對偶像范仲淹的“粉絲濾鏡”,稱范仲淹的原作“類易安而小遜之”,承認范仲淹的詞作比比李清照略遜一籌。對于李清照的詞作,很多人都覺得妙在對意境的渲染。她非常擅長用白描手法來寫詞,雖然很多詞句看上去不慎講究,甚至有很多是非常直白的,但是卻依然瑕不遮瑜。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strong>
不過在《如夢令》里卻能夠感受到李清照煉字之絕妙,這首作品是她早期所作,大約在十六歲前后。詞的內(nèi)容寫的也就是李清照一覺醒來,和自己的兩個丫環(huán)的一段對話。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是其中的“綠肥紅瘦”卻一點也不簡單。按照現(xiàn)在的審美來看,紅配綠實在是再艷俗不過的搭配,但是在古代審美中卻有不同的意境。
以往很多文人描寫花和葉多是將花朵和葉子分開描寫,花朵是“壓枝低”,綠葉則是“葉紛紛”,可李清照卻巧妙地用一個“瘦”字和一個“肥”子簡練生動地描繪出花和葉之間的差異?!熬G肥紅瘦”這四個字千年來也一直備受好評,其中更是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綠葉茂盛花朵凋零的季節(jié)應有的模樣,第二層是指昨夜的雨水堆在葉子上使其變得更為肥厚,而花朵卻因為雨水的打擊變得單薄。
一“肥”一“瘦”兩個字雖然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卻內(nèi)涵豐富。將季節(jié)的變化,一夜的風雨都包含其中,將李清照對春的感慨也暗藏其中,令人讀完便心悅誠服。不得不說,李清照之才確是世間少有。
與“讀懂李清照的詞《如夢令》,李清照之才確是世間少有”相關的文章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詩詞《如夢令》,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李清照水平最高的一首詞,最后四個字令人嘆為觀止!
李清照,我國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是宋朝詞壇的一顆耀眼的明星。李清照以自己獨具一格的詞作,贏得了當時和后世的無數(shù)好評,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的一首詞,便是李清照最為經(jīng)典的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雖然僅有短短六句三十三個字,卻是奠定李清照“才女”地位的一首詞,據(jù)說當時這首詞,一經(jīng)流傳,便轟動朝野。全詞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對人物的心理刻畫的栩栩如生,以對話的方式來推動這首詞的詞意發(fā)展,可謂是獨樹一幟,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非常高,尤其是對最后四個字“綠肥紅瘦”。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痹~的開頭兩句,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因為李清照昨夜喝醉酒了,導致第二天醒來,酒還沒有完全醒。但若是從深處看,這里還有著一層另外的意思,那便是詞人的惜花之情。因為不忍看到第二天海棠花就此凋謝,所以昨夜才會在海棠花下飲了過量的酒,直到第二天還尚有余醉。
接下來詞的三、四兩句,則描寫了李清照惜花心理的真實反映。盡管詞人喝醉了酒,并且清晨還沒有完全醒來,但第一件事就是擔心園中的海棠花,是否被昨夜的那場驟風疏雨所摧殘,因為不忍心親眼目睹,便試著問正在卷簾的侍女,海棠花到底怎么樣了?
一個“試”字,可以說將詞人關心花事卻又害怕聽到花落的矛盾心理,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當聽到“海棠依舊”的回答后,詞人內(nèi)心又疑惑了,經(jīng)過昨夜的“雨疏風驟”之后,園中“海棠”怎會“依舊”呢?因此,便順理成章的引出了結尾兩句詞。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蹦憧芍?,你可知道,這個時節(jié)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結尾兩句既像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詞人自己的自言自語??傊?,這句對白,寫出了本該道不明的,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是傳神之筆。
最后四個字“綠肥紅瘦”,更是李清照這首詞的點睛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用“綠”代替葉,“紅”代替花,這是顏色上的對比;而“肥”特指雨后的葉子因補充了水分而顯得茂盛肥大,“瘦”則是形容被雨摧殘后,凋謝稀少的花朵,這是兩種自然狀態(tài)的對比。
可以說非常平凡的四個字,經(jīng)過李清照這么一搭配,就顯得色彩非常鮮明,非常生動形象。此外,“紅瘦”又可以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綠肥”則象征著綠葉成蔭的盛夏的來臨。綜觀這種概括性極強的語言,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當然每個人觀點不一樣,你覺得李清照的那首詞寫得最好呢?
與“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詩詞《如夢令》,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相關的文章
好一首《如夢令》!道出婉約詞人李清照的惜春情懷
前段時間一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可你知道嗎?電視劇的這個名字就來自李清照的《如夢令》詞,而李清照這首膾炙人口的《如夢令》,竟然“偷”用了詩人韓偓的《懶起》詩,而韓偓則是李商隱的外甥。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的詞調(diào)源于五代后唐莊宗李存勖的《憶仙姿》,后蘇軾改名為《如夢令》。而千古《如夢令》中最好的,無疑就是李清照的這首。尤其一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不知收獲了多少贊美之詞,甚至到了天下稱之的地步。它既顯示了李清照非凡奇絕的想象,又不失自然清新的格調(diào),真可謂獨具匠心,人工天巧。
早晨起來,因為昨晚吃了酒,頭還是有些暈。詞人慵懶地靠在床上,看著侍女卷起門簾。她突然想到,睡覺前又是刮風、又是下雨的,也不知道院里開得正好的海棠花怎樣了?會不會受到風雨的摧殘呢?于是她就問了一句。侍女把頭探出去看了看,然后回答道,還好,還好,海棠花還開著好好的呢!聽了侍女的回答,詞人嘆了一口氣說,唉!你知道什么呀?經(jīng)過一夜的風雨,海棠花一定是“綠肥紅瘦”的了!
這“綠肥紅瘦”當然是指海棠花的葉子在雨水的滋潤、沖刷下,更加翠綠濃密,而紅色的海棠花朵,卻凋零的差不多了。
詞人此時還沒有起床,她并沒有親眼看到海棠花的樣子,可她卻斷定海棠凋謝了很多,這是詞人把自己的主觀感受移植到了海棠花身上,她是感嘆自己“一朝春盡紅顏老”呢!
晚唐詩人韓偓的《懶起》,里面有這么幾句: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陣寒。
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
韓偓是李商隱妻姐的兒子,少年天才,李商隱贊他“十歲裁詩走馬成”,“雛鳳清于老鳳聲”。
李清照的詞與韓偓的原詩比起來,語言更加新巧別致,情緒更加起伏錯落。韓偓的詩“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花是花,我是我,意境雖美,卻情意平乏;而李清照的“知否?知否?應試綠肥紅瘦”,一個“應”字,點出了詞人看重的不是實景,而是心情。她雖然沒有親眼看到海棠花,卻將心比心地想:那么柔弱的花兒,怎經(jīng)受得住一夜的風雨呢?而一個“瘦”字,更道出了詞人和花的心心相通。在詞人的眼里,花瘦就是人瘦,人瘦又憐惜花瘦,而花兒正是詞人自己呀,在她心里,自己就是那經(jīng)受風雨的海棠花呀!
這種意境正如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說的:“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但在這首詞里,李清照更加霸道。她連“觀”這個過程都省了,她已經(jīng)超越了王國維所說的境界。因為她根本無需去看,她的心就是花的心。她不是要把“我”強加于物,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纖細洞察力,讓“我”和花兒之間的那個障礙物——“簾”,在心靈交匯當中不復存在了。
這就是婉約詞人李清照的惜春情懷。
與“好一首《如夢令》!道出婉約詞人李清照的惜春情懷”相關的文章
搜索更多內(nèi)容
推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