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清江引·春思原文及翻譯帶注釋
《清江引·春思》,元代張可久的散曲·小令。這首曲真切地抒寫了思婦盼歸無望、借酒澆愁的心緒,蘊含著深沉的思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江引·春思原文譯文及古曲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清江引·春思》原文
元代:張可久
黃鶯亂啼門外柳,雨細清明后。能消幾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黃鶯在門外柳樹梢啼唱,清明過后細雨紛紛飄零。還能再有多少天呢,春天就要過去了,春日里害相思,人兒憔悴消瘦。梨花小窗里,佳人正借酒消愁。
注釋
⑴門外柳:暗寓見柳傷別。古人每每以折柳指代友人或情人送別。
⑵雨細清明:化用杜牧《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句意。
⑶能消: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能消,能禁受。
⑷又是相思瘦:意指相思之苦讓人憔悴消瘦。作者《慶宣和·春思》:“一架殘紅褪舞裙,總是傷春。不似年時鏡中人,瘦損,瘦損!”可與此句互相參照。
賞析
這支有名的小令,是寫思婦在春殘雨細的時候,想到韶華易逝,游子未歸,因而借酒澆愁,去打發(fā)那好天良夜。
曲的前兩句,都不著痕跡地化用了唐人的詩句?!包S鶯亂啼門外柳”,是寫思婦,是從金昌緒的“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春怨》的詩意點染出來的。意思是說,她正想在那里“尋夢”,讓那千種情思、萬般繾綣在夢里得到滿足,可那“不作美”的黃鶯,好像故意為難似的在門外亂啼,使人不能成眠,無法在夢里補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失去了的甜蜜。“雨細清明后”,是寫行人,是思婦魂牽夢縈的對象,是從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薄肚迕鳌返木湟庵袧饪s出來的。妙在思婦被黃鶯喚起,不是埋怨行人誤了歸期,而是關心游子在陰雨泥濘的道路上黯然魂消的苦況,這就進一步深化了曲的意境。作者在這里引用唐人的詩句,有撮鹽入水之妙。
“能消幾日春”二句,是雙承上面兩句的曲意,即不但思婦禁受不起幾番風雨,就是那天涯游子也同樣受不了離愁的折磨了。這句話也是從辛棄疾的“要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的詞意中點化出來,借春意闌珊來襯托自己的哀怨的悵然無限的相思,令人憔悴,令人瘦損,長此下去,如何是好呢?這里著一“又”字,說明這樣的兩地相思,已經(jīng)不是破題兒第一遭了。這跟作者的“總是傷春,不似年時鏡中人,瘦損!瘦損!”《慶宣和·春思》乃同一機杼。這支小曲之所以自然而不雕琢,典雅而不堆垛,正是作者博搜精粹,蓄之胸中,自然吐屬不凡,下筆如有神助。
曲的頭部和腹部,寫得如此婉麗清新,結語須是愈加精彩,愈著精神,才能收到“余音繞梁”的藝術效果。所以“詩頭曲尾”,古人是極為重視的。王驥德說:“末句更得一極俊語收之,方妙”《曲律·論尾聲》。曲論家之所以不憚其煩,來總結曲的末句的藝術經(jīng)驗,說明它是關系到曲的成敗的。這“梨花小窗人病酒”,就是俊語,就結得響亮,饒有余味。它既照應了前文的“清明后”和“幾日春”,也概括了“相思瘦”的種種原因...
查看詳情>>春思原文及翻譯(含注釋)
《春思》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新題樂府詩。此詩寫一位出征軍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戰(zhàn)爭早日勝利的盼望,表現(xiàn)思婦的思邊之苦及其對愛情的堅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白《春思》原文、注釋、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譯文
燕地小草剛像絲絨一般柔軟纖細,秦地的桑葉早已茂密得壓彎了樹枝。
當你懷念家園盼望歸家之日時,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腸百結。
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要吹進羅帳激起我的愁思呢?
注釋
1、燕草: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指燕地的草。征夫所在之地。
2、秦:今陜西,燕地寒冷,草木遲生于較暖的秦地。
3、羅幃:絲織的簾帳。
4、秦桑:秦地的桑樹。思婦所居之處。
5、懷歸:想家。
6、妾:古代婦女自稱。
賞析
舊時俗話說:“見多情易厭,見少情易變?!边@首詩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貴之處在于闊別而情愈深,跡疏而心不移。詩的最后兩句是:“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詩人捕捉了思婦在春風吹入閨房,掀動羅帳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動,表現(xiàn)了她忠于所愛、堅貞不二的高尚情操。從藝術上說,這兩句讓多情的思婦對著無情的春風發(fā)話,又仿佛是無理的,但用來表現(xiàn)獨守春閨的特定環(huán)境中的思婦的情態(tài),又令人感到真實可信。春風撩人,春思纏綿,申斥春風,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無理而妙是古典詩歌中一個常見的藝術特征。從李白的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所謂無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違背常理、常情的描寫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現(xiàn)了各種復雜的感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春思》是李白描摹思婦心理的詩作中著名的一首。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