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導(dǎo)航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孟郊的詩很多人都熟悉,也許你從未寫過詩,甚至不懂平仄對仗,但是一定聽過這幾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還有“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痹趺礃樱拖翊蟀自?,朗朗上口。
可是我們不要誤會了,孟郊的大部分詩其實都隱晦難懂,甚至還以生僻深奧、尋奇求險為人詬病。之所以如此,還是與他的身世有關(guān)。孟郊幾次參加科考都名落孫山,一直到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五十歲時才在溧陽擔(dān)任一個小小的縣尉,抱負不得施展,孟郊便浪跡山林,吟詩度日,以致公務(wù)多廢,后來干脆辭官回家。
下面介紹孟郊的這首小詩,也比較通俗易懂,但是卻寫法獨特,構(gòu)思新穎,值得一讀。詩文如下:
古別離
孟郊
欲別牽郎衣,郎今到何處?
不恨歸來遲,莫向臨邛去!
女主人公牽著丈夫的衣服,嬌柔地問:“郎今到何處”?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fā)現(xiàn),為何丈夫要走,不說保重、注意身體等等話語,還問到什么地方去,似乎很令人費解。
其實這就是作者用心思量的結(jié)果,如果寫的太直白就不是詩歌,太晦澀也不流行??梢娺@是女主人公明知故問,用疑問去點醒丈夫,不要在外面就想不起家了。作者把讀者的疑問一直留到最后,原來“臨邛”就是漢朝司馬相如在旅行中,與卓文君相識相戀之處。
當(dāng)然這里的臨邛不是專指原來的地方,只是作者用的一個典故,用以借喻男子覓得新歡之處。由此我們終于知道,女主人原來是擔(dān)心這個,所以她用了一個語氣溫柔又音量很大的“莫”字。她的擔(dān)心當(dāng)然不是多余,到了這樣的地方,對于她來說真是可怕啊。再回想詩人的第二句,“郎今到何處”,看似問得多余,實際卻寫得巧妙。
女主人公之所以要“牽郎衣”,主要是為了使“欲別”將行的丈夫能暫停片刻,聽她訴說自己的心里話;同時從她急切、嬌憨的動作中,也流露出女主人公對丈夫的依戀之情,以及彼此間深愛的那種感覺。若不是如此,丈夫離別,女人也無需關(guān)心,甚至盼望他早走早好。
詩人用這種迂回曲折、欲進先退的筆觸,細膩地刻畫出女主人憂慮不安的心理,同時第三句“不恨歸來遲”,也顯示了其堅貞、隱忍的品格。詩人真是用心良苦,所以蘇軾評價孟郊是“詩從肺腑出,出則愁肺腑”。
讀完全詩,我們終于很佩服孟郊的構(gòu)思技巧,短短幾句不僅交代時間(送別時)、地點(應(yīng)該在自家)、人物、事件(送別),還有故事的起源和懸念。到底丈夫是如何回答,結(jié)局又如何,有興趣的讀者會思考,作者若繼續(xù)寫下去,反而是索然無味。
所以一首詩的藝術(shù)構(gòu)思很重要,精巧的藝術(shù)構(gòu)思有時決定著創(chuàng)作的成敗。這首詩寫女子的癡情,是詩歌中很常見的主題,如何不雷同,又能脫穎而出,自然就要細心考量。孟郊應(yīng)該很用心去寫詩,可以用他的另一首《怨詩》來證明。
怨詩
孟郊
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在這首詩中,孟郊似乎存心要與前人爭個高下,想到了這樣一個更為奇特的構(gòu)思。相思之情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古代沒有化學(xué)試劑,可女子卻想出了一個如此匪夷所思的方法。她嚴(yán)肅而又天真地說:把我們兩個人的眼淚,各自滴在芙蓉池中,瞧瞧美麗的花兒會被誰的淚水浸死。
仿佛誰的淚更多,誰的淚更苦澀,蓮花就將“今年為誰死”,相思之情誰更深也就測出來了??此坪苌岛芴煺?,若不是真的癡心,又如何想的出來,讀者不得不佩服孟郊奇絕的想象力。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