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梔子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先秦時期作為黃色染料廣泛應用在服裝上。漢代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有“鮮支黃礫”之句,鮮支即梔子;《漢書》記載漢有梔茜園,《晉書》記載:“晉有華林園種梔子,今諸宮有秋梔子”,這些都說明梔子我國園林栽培歷史悠久。

    梔子花六瓣平鋪,更有重臺,花色潔白無瑕,花香清新馥郁,沁人心脾,從春天到初夏,次第開放,花期長,花香持久,即可觀葉觀形又可觀花品香,歷來受到文人墨客的喜愛,成為詩詞歌賦的常詠之物,也促就了一首首優(yōu)美的詩詞,千古流傳。

    《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

    唐:劉禹錫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

    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

    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

    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

    這首詩是劉禹錫(772年—842年)和令狐楚(766年-837年)關(guān)于梔子花的和詩,有些解釋認為令狐相公指的是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绹(795年-879年),然而在唐代,尊稱“相公”指的是宰相,令狐绹在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才起任宰相,而此時劉禹錫已經(jīng)作古,因此不可能是令狐绹。

    而是令狐楚在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拜相,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而且劉禹錫和令狐楚有多首詩詞交往,不少有官職尊稱,比如山南令狐仆射、鄆州令狐相公、天平令狐相公、太原令狐相公、宣武令狐相公、留守令狐相公等,都和令狐楚歷年任職相同,而且令狐楚和劉禹錫年齡相仿,二人交往頻繁,相和詩詞極多,令狐楚的文集碑文皆由劉禹錫撰寫,比如《唐故相國贈司空令狐公集序》、《東都留守令狐楚家廟碑》等等,因此可以斷定,這首詩的令狐相公為令狐楚。

    令狐楚才思俊麗,能文工詩,長于絕句,尤善四六駢文,其詩“宏毅闊遠”,常與劉禹錫、白居易等人唱和,史稱“于奏制令尤善,每一篇成,人皆傳諷”,可惜其詠嘆梔子花的原詩沒有流傳下來,只能看到劉禹錫的和詩。

    下面我們就來賞析一下劉禹錫的梔子花詩。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蜀國”指的是四川,“越桃”指的是梔子。從內(nèi)容來看,此詩為相和令狐楚的詩,因此分析創(chuàng)作時間當為令狐楚開成元年(836年)任職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時所作。梔子花開為初夏,此時四川春天的花已經(jīng)凋零,因此才有“花已盡”一說。

    “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保碍倶洹眰髡f中的仙樹,“玉京”指的是天帝居住的宮殿。詩人用傳說中的白色仙樹形容梔子花的潔白高雅,超凡脫俗,用上天宮殿特有的香氣來形容梔子花的濃郁芬芳。

    “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同心”指的是相知交心,相同追求,共同愛好。同心在古代有多重意思,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朝時期的另一首著名的詠嘆梔子花的詩詞,那就是南朝(梁)著名女詩人劉令嫻的《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兩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guān)人?!薄⒘顙故侵娙藙⑿⒕b的三妹,也是南北朝著名的女詩人,因為此首詩是寫給另一位女子謝娘的,于是被好事者認為是古代最早描寫“同性戀”的詩歌,就是因為其中的“同心”一詞,其實這只不過是嘩眾取寵、穿鑿附會之舉罷了。

    同心可以做多種解釋,劉令嫻只不過是表達了相互知心的意思,同這首劉禹錫相和令狐楚的意思相同,如果按照那些人的邏輯,豈不是古稀之年的劉令二人相戀?簡直是無稽之談?!這是題外話。此句的大意為:二人相知相交,友情深后,興趣相投,我們就欣賞梔子花的花朵,“那憂別葉催”具有雙關(guān)之意,表面意思是不用對別的葉片的生長催花落而產(chǎn)生憂愁,其實是說明他人是挑撥不了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的,我們永遠是知心摯交。

    “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佳人”在這里并非指的美人,而是君子賢士,屈原的《楚辭·九章·悲回風》有:“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統(tǒng)世而自貺。”,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攜佳人兮不能忘?!?,這些詩句中的“佳人”都是指的是高風亮節(jié)的君子風采。此句大意是:如果想吟詩作賦,詠嘆君子高雅的氣度,不必等到寒梅盛開,看到梔子花如此潔白芬芳就完全可以了。

    劉禹錫的這首梔子花詩,運用比喻手法,通過對梔子花的花期、花色、花形、花香進行象形描寫,尤其是對其超凡脫俗和香氣四溢的特點進行了熱情贊美和謳歌,形神具備,惟妙惟肖,并采用雙關(guān)手法,寓情于花,借用梔子花的同心之意,來表達兩人相交知心的深厚真摯的友情,同時用梔子花贊美令狐楚的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

    劉禹錫和了這首梔子花詩詞不久,在開成二年(837年),令狐楚在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上溘然而逝,后來劉禹錫為之文集作序以及撰寫碑文,盡了知心朋友的義務,而這首詩,不但是古代詠嘆梔子花的絕佳詩詞,也算是二人友情的最好見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