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詩傳情,亦可言志,還可說理。詩中不僅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有激勵人心的勵志,也有警醒世人的哲理。古人喜歡游山玩水,在遍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會有人生的豁然開朗,于是就會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

    杜甫登泰山,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王之渙登鸛雀樓,遂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蓖醢彩秋w來峰,也曾寫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留下了,對人生的感悟也留給了后人。讀詩,就是在與古人對話。心境不同,同樣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情懷不同,表達的道理自然也不同。

    蘇軾是古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詩人,他處處不順,可是他從未喪失過對生活的信心;無論生活多么糟糕,蘇軾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放棄過。蘇軾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北宋最了不起的文學家。蘇軾的詞首首經(jīng)典,而他的詩也充滿哲理,比如這首《題西林壁》就被編入了小學教材,成為了人人會背的經(jīng)典之作。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背誦并默寫全文的小詩,曾經(jīng)難倒了無數(shù)少年兒童,從前不想學,如今卻牢牢地印在了腦子里。這首詩描寫的就是蘇軾游覽廬山后,看著山中之景,想到的人生哲理。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從黃州被調(diào)到汝州,路過九江時,與友人游覽了廬山。廬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喜愛的風景名山,關(guān)于廬山最著名的一首詩當屬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不過李白單純寫的是景色“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種夸張的描寫是李白特有的浪漫情懷。而蘇軾寫廬山,除了景色,更多了哲理,細細品來,頗有深意。

    西林,是廬山上的西林寺。廬山景色秀美,蘇軾一連玩了數(shù)天,這里的山水已經(jīng)看遍了,不過似乎還未看盡,于是蘇軾寫了:“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寫景之句可謂十分巧妙,看似寫景,實則寫的是理。

    蘇軾經(jīng)過了橫、側(cè)、遠、近、高、低不同角度對廬山的觀看,才發(fā)現(xiàn)了廬山真正的奧秘,當處于不同的角度的時候,看到的廬山是不一樣的,因此很難看清廬山的全貌,于是,蘇軾得出了一個看似普通實則又深刻的偉大哲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敝哉J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啊!

    所謂“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看山觀景也是同理,身在山中,又怎么能看清山的全貌呢?人總是受主觀意識的影響,看問題存在偏差,很難對事物進行全面的認識,只有跳出事物本身來認識事物,才能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知。就像生活中,我們替別人分析問題時,總是頭腦清晰分析得十分清楚,但是到了自己的問題需要解決時,卻往往焦頭爛額,毫無頭緒了。

    所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擺脫主觀成見,才能擺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主觀偏見,才能不被主觀意識影響,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認識事物的真相。想要“不在此山中”需要的是足夠的知識和清晰的頭腦,還有置身事外的豁達,只有站在旁觀者的位置,才不會被擾亂視線,才能真正認識到“廬山真面目”?!额}西林壁》中的道理你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