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名)我國古代西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hao86.com民族。
名詞
中國古代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名 。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為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東一帶
僰【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音匐。《禮·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註》僰,偪也,使之偪寄於荒遠也。
又《說文》犍爲蠻夷也?!短锶瓿伞ぱ揍杓o聞》僰人在漢爲犍爲郡,在唐爲于矢部,蓋南詔東鄙也。《揚雄·長楊賦》羌僰東馳?!墩f文》作僰。從人棘聲。或作。
說文解字
僰【卷八】【人部】
犍爲蠻夷。從人棘聲。蒲北切
說文解字注
(僰)楗爲蠻夷也。楗各本作犍。今依漢碑從木。司馬相如傳曰。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文穎曰。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爲牂柯、楗爲二郡。按楗爲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爲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按記文僰字、鄭不以爲西南夷。故易爲棘。經(jīng)傳之棘多訓亟也。故曰棘之言逼。使與寄字一例。釋文云。棘又作僰。於此知記本作僰。鄭易爲棘也。唐初本已誤。從人。棘聲。蒲北切。一部。
僰的方言集匯
◎ 粵語:baak6 bok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pet7 [海陸豐腔] pet7 [臺灣四縣腔] pet7
◎ 潮州話:頗英4(碧)
僰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