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動)淤積:大雨過后;院子里~了一層泥。
(2)(形)淤積起來的:~泥|~土。
(3)(名)淤積的泥沙;淤泥:河~|hAo86.com溝~。
(4)(動)(血液)不流通:~血。
名詞
(1) (形聲。從水,於(
)聲。本義:水中沉淀的泥沙)(2) 同本義
春夏干燥, 少水時也, 故使河流遲, 貯淤而稍淺。 ——《漢書》
(3) 又如:淤灘(淤泥形成的灘地);引淤肥田
(4) 泥沙沖積成的地帶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宋· 蘇軾《河復》
動詞
(1) 將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陽武縣民 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戶言。”田沙堿瘠薄,乞淤溉…以助興修?!端问贰ず忧尽?/p>
(2) 又如:淤田(用水將淤泥引入農(nóng)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3) 滯塞,不流通
淤,淀滓濁泥也?!墩f文》。字亦作“閼”。
渠成而用溉注填閼之水?!稘h書·溝洫志》。注:“閼,讀與淤同…填閼,謂壅泥也?!?/p>
(4) 又如:淤涌(淤塞的水流); 淤停(水淤積不流); 淤閼(堵塞。水流不通)
淤【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依據(jù)切,音飫?!墩f文》澱滓濁泥也?!队衿匪心嗖??!抖藕V·論都賦》畎瀆潤淤。
又《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於。義同。
又《集韻》或從土作。通作閼?!锻ㄨa》秦鑿涇水爲渠,注塡閼之水?!都[曰》閼,依據(jù)反?;蜃?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e5c5c2a999791d9edadd9af0e2853d22.png" alt="??" class="lm_img" />。通作淤。
又與飫通?!恶R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对]》淤與飫同。
說文解字
淤【卷十一】【水部】
澱滓,濁泥。從水於聲。依據(jù)切
說文解字注
(淤)澱滓濁泥也。方言。水中可居爲洲。三輔謂之淤。其引伸之義也。從水。於聲。依據(jù)切。五部。
淤的方言集匯
◎ 粵語:jyu1 jyu2 jyu3
◎ 客家話:[臺灣四縣腔] wu1 ji2 [梅縣腔] j1 [海陸豐腔] wu1 ri2 [東莞腔] ji1 [寶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vu1 [客語拼音字匯] yi1
◎ 潮州話:余3(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