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
迅雷不及掩耳的意思
迅雷不及掩耳
(1) 雷聲驟響,來不及捂住haO86.com耳朵。比喻事情發(fā)生得過于突然,使人防不勝防
⒈ 比喻動(dòng)作或事件突然而來,不及防備。
引《晉書·石勒載記上》:“出其不意,直沖末柸帳,敵必震惶,計(jì)不及設(shè),所謂迅雷不及掩耳?!?br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陳侍御奏折》:“迅雷不及掩耳,最為制勝要訣,亦何至一敗之后,絶口不言兵。”
鄒韜奮《經(jīng)歷》四一:“我們對(duì)于這種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都有些氣憤,雖則我們都很鎮(zhèn)定?!?/span>
雷聲突然響起,令人來不及掩住耳朵。比喻行動(dòng)迅速,令人防備不及?!斗馍裱萘x.第九十三回》:「然后以得勝之兵,掩諸侯之后,出其不意,彼前后受敵,一戰(zhàn)乃成擒耳。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此誠不出世之功也。」也作「疾雷不及塞耳」、「疾雷不及掩耳」。
【解釋】雷聲來得非???,連捂耳朵都來不及。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出處】《晉書 石勒載記上》:“出其不意,直沖末抷帳,敵必震惶,計(jì)不及設(shè),所謂迅雷不及掩耳?!?/p>
【示例】因此我給他個(gè)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襲擊,一口把他吃掉,是完全有可能的。(曲波《林海雪原》二九)
【近義詞】出其不意
【反義詞】蝸行牛步
【語法】迅雷不及掩耳主謂式;作定語、分句;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字義分解
(形)迅速:~捷|~猛。
1. ?由于下雨時(shí)帶異性電的兩塊云相接,空中閃電發(fā)出的強(qiáng)大的聲音:雷電。雷鳴。雷動(dòng)。雷雨。雷霆。雷厲風(fēng)行。
2. ?軍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雷。魚雷。布雷。掃雷。雷管。
3. ?〔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國安徽省望江縣。現(xiàn)用于成語“不敢越雷雷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圍。
4. ?姓。
1. 副詞。
2. 用在動(dòng)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xué)無術(shù)。不速之客。
3. 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問:他現(xiàn)在身體好不?
1. ?從后頭跟上:來得及。趕不及。
2. ?達(dá)到:及格。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jìn)士)。普及。過猶不及。
3. ?趁著,乘:及時(shí)。及早。及鋒而試。
4. ?連詞,和,跟:陽光、空氣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以及。
(1)(動(dòng))遮蓋;掩蔽:~口而笑|~人耳目|~著懷(上衣遮蓋著胸膛而不扣鈕扣)。
(2)(動(dòng))關(guān);合:~卷|虛~著房門。
(3)(動(dòng))〈方〉關(guān)門或合上箱蓋等物時(shí)被夾?。?span>手被門~了一下。
(4)(動(dòng))〈書〉乘人不備(襲擊、捕捉):~殺|~捕。
(1)(名)人和某些動(dòng)物的聽覺器官:~朵。
(2)(名)形狀像耳朵的東西:木~。
(3)(形)位置在兩旁的:~房。
(4)文言助詞;罷了:技止此~。
與迅雷不及掩耳相關(guān)的成語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f2f2743ac9f2f27/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