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離的意思
若即若離
(1) 像靠近,又像離開。形容對人的態(tài)度保持一定分寸,不遠不近。也形容兩事物間的關系不明確,難以捉摸
⒈ 亦作“若離若即”。 形容人與人之間關系不密切或保持一定的距離。
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大抵總憲戇直凌人,岳岳觥觥,朝士必多未滿,而與和相若離若即,又未嘗不稍歛其鋒棱,一時眾口詆諆,遂有師相門生之謗?!?br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后生在后邊跟隨,若即若離,并不言語?!?/span>
⒉ 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引魯迅《三閑集·匪筆三篇》:“這種拉扯牽連,若即若離的思想,自己也覺得近乎刻薄,--但是,由它去罷,好在‘開審’時總會結帳的?!?br />沙汀《淘金記》二六:“那個早晨怕于承認的若即若離的真像,現(xiàn)在已經(jīng)明確起來?!?br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自來簽上的詩句,多半是若即若離,在似可解與似不可解之間。”
像是接近,又像是不接近。形容態(tài)度不明確。
如:「他對我總是若即若離,使我不太明白他的心意?!?/p>
【解釋】即;湊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
【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里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示例】他的書雖然和《了凡綱鑒》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離,令人不知道講起來應該怎樣拉在一處。(魯迅《彷徨 高老夫子》)
【近義詞】敬而遠之、貌合神離、欲就還推、不即不離、半推半就
【反義詞】親密無間、親如骨肉、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語法】若即若離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態(tài)度不明朗。
字義分解
1.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3. 你,汝:若輩?!案粢郏瑥腿糍x,則何如?”
4. 約計:若干(gān )。若許。
5. 此,如此:“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p>
6. 順從:“曾孫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嘆?!?/p>
8. 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9. 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若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p>
11. 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后,表示事物的狀態(tài):“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1. 〔般若〕見“般3”。
1. 就是:知識即力量。
2. 當時或當?shù)兀杭慈?。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興(
)。3. 就,便:黎明即起。
4. 假如,倘若:即使。即便(
)。即或。即令。5. 靠近:不即不離。
6. 到,開始從事:即位。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e8e943ac98e8e9/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