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的意思
舍本(hao86.com好工具)逐末
(1) 指做事舍棄根本的部分,卻過多地追求細枝末節(jié),形容輕重倒置。也說“舍本求末”
⒈ 謂舍棄農(nóng)耕,從事工商。古以農(nóng)耕為本,工商為末。后因以“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細微末節(jié)。
引語本《呂氏春秋·上農(nóng)》:“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
晉葛洪《<抱樸子>自敘》:“洪稟性尪羸,兼之多疾,貧無車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游過差,故遂撫筆閑居,守靜蓽門,而無趨從之所。”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序》:“捨本逐末,賢哲所非;日富歲貧,飢寒之漸。故商賈之事,闕而不録。”
王西彥《鄉(xiāng)下朋友》:“他提出許多理論上的論證,說明如果忽略了這一起點,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為舍本逐末。”
《呂氏春秋·上農(nóng)》:“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br />《漢書·食貨志下》:“鑄錢采銅,一歲十萬人不耕……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晉葛洪《抱樸子·勗學(xué)》:“舍本逐末者,謂之勤修庶幾;擁經(jīng)求己者,謂之陸沉迂闊。”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漢平帝一》:“匡衡、貢禹不度德,不相時,舍本逐末。”
《宦?!返谝换兀骸胺胖话阕龉俚娜?,不先去考察他們的程度,卻只嫌著百姓們的程度不合,豈不是舍本逐末么?”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又有一等人,自己親族貧乏,尚不肯周濟分文,到得此輩募緣,偏肯整幾兩價布施,豈不是舍本從末的癡漢!”
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而只重視微末小節(jié)。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序〉:「舍本逐末,賢哲所非?!挂沧鳌干岜臼履埂?/p>
【解釋】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出處】戰(zhàn)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上農(nóng)》:“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zhàn)。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chǎn)約,其產(chǎn)約則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p>
【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nèi)容,那是舍本逐末。
【近義詞】舍近求遠、貪小失大
【反義詞】追本求源、追根求源
【語法】舍本逐末聯(lián)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字義分解
1. 放棄,不要了:舍己為人。舍近求遠。四舍五入。
2. 施舍:舍粥。舍藥。
(1)(名)草木的莖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對):忘~|兵民是勝利之~。
(3)(名)(~兒)本錢;本金:下~兒|夠~兒。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來;原來:~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廠|~校|~國。
(7)(形)現(xiàn)今的:~年|~月。
(8)(動)按照;根據(jù):~著政策辦事。
(9)(名)(~子、~兒)把成沓的紙裝訂在一起而成的東西:書~|戶口~兒。
(10)(名)(~子、~兒)版本:刻~|抄~|稿~。
(11)(名)(~兒)演出的底本:話~|劇~。
(12)(名)封建時代指奏章:修~(擬奏章)。
(13)(名)(~兒)量詞。ɑ)用于書籍簿冊:五~書|兩~兒帳。b)用于戲曲:頭~《西游記》。c)用于一定長度的影片:五~書|兩~兒帳。b)用于戲曲
(1)(動)追趕:~鹿|隨波~流。
(2)(動)驅(qū)逐:~客|~出。
(3)(副)挨著(次序):~次|~個|~句|~年|~日|~條。
(1)(名)東西的梢;盡頭:年~。
(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節(jié)。
(3)(名)最后;終了;末尾:劇~|篇~。
(4)(名)(~子、~兒?。┘毸榈幕虺擅鎯旱臇|西:茶~。
(5)(名)戲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劇歸入老生一類。
最近文章
http://yanglaopt.net/ciyu_view_9839a343ac9839a3/
合作QQ:564591 聯(lián)系郵箱:kefu@hao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