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名)草木的莖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對):忘~|兵民是勝利之~。
(3)(名)(~兒)本錢;本金:下~兒|夠~兒。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來;【hao86.com好工具】原來:~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廠|~校|~國。
(7)(形)現(xiàn)今的:~年|~月。
(8)(動)按照;根據(jù):~著政策辦事。
(9)(名)(~子、~兒)把成沓的紙裝訂在一起而成的東西:書~|戶口~兒。
(10)(名)(~子、~兒)版本:刻~|抄~|稿~。
(11)(名)(~兒)演出的底本:話~|劇~。
(12)(名)封建時(shí)代指奏章:修~(擬奏章)。
(13)(名)(~兒)量詞。ɑ)用于書籍簿冊:五~書|兩~兒帳。b)用于戲曲:頭~《西游記》。c)用于一定長度的影片:五~書|兩~兒帳。b)用于戲曲
名詞
(1) (指事。小篆字形,從“木”,下面的一橫是加上的符號,指明樹根之所在。本義: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莖干)
(2) 同本義
本,木下曰本。——《說文》
本實(shí)先撥。——《詩·大雅·蕩》
木水之有本原。——《左傳·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復(fù)生。——《國語·晉語》
是歲,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莖九穗?!墩摵狻ぜ?yàn)》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唐·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3)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4) 本宗族
本支百世?!对姟ご笱拧の耐酢?/p>
幾房的本家大約已經(jīng)搬走了?!斞浮秴群啊?/p>
(5) 又如:本宗(猶祖籍;本宗族);本種(自己的種族)
(6) 事物的根基或主體
君子務(wù)本?!墩撜Z·學(xué)而》
今背本而趨末?!獫h· 賈誼《論積貯疏》
然墨之道,兼愛為本。——馬中錫《中山狼傳》
(7) 又如:治本(從根本上加以處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8) 母金,本錢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9) 又如:虧本(損失本錢);本鈿(方言。本錢);本銀(本錢,資本)
(10) 根源,本源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抖Y記·大學(xué)》
蓋亦反其本矣?!睹献印ち夯萃跎稀?/p>
為是者有本有原?!啤?韓愈《原毀》
人窮則反本?!妒酚洝でZ生列傳》
(11)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緣(佛教語。由來,緣起);本由(根由)
(12) 古代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今毆民而歸之農(nóng),皆著于本。——漢· 賈誼《論積貯疏》
(13) 又如:本富(指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致富);本穡(猶稼穡);本農(nóng)(農(nóng)業(yè)。古以農(nóng)為本);本業(yè)(指農(nóng)業(yè))
(14) 底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巍?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15) 又如:本文;稿本;腳本;話本;劇本;歌本
(16) 奏章 。如:本章(官員呈給皇帝的文書、奏折);本奏(即奏本)
(17) 書冊,本子 。如:本子(書本)
若止印三二本?!巍?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18)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節(jié)本;合裝本。亦指作為根據(jù)的事物
亦先有所本?!淘唷秷D畫》
形容詞
(1) 原來的;本來的
此之謂失其本心?!睹献印?/p>
(2) 又如:本處(原籍);本貫(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3) 基礎(chǔ)的,基本的 。如:本紀(jì)(根本綱紀(jì));本根(根本)
動詞
(1) 執(zhí)掌,統(tǒng)轄 。如:本司(分管事務(wù)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轄的地方);本兵(執(zhí)掌兵權(quán);本部軍隊(duì))
(2) 推究,推原
抑本其成敗之跡?!巍?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3)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代詞
(1)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本姓曹?!?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2) 又如:本里(自己的鄉(xiāng)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鄉(xiāng),本市,本埠,本省,本隊(duì)
(3) 現(xiàn)今的 。如:本日(當(dāng)天);本月(現(xiàn)時(shí)所在的月份;當(dāng)月)
(4) 這,那
用芽者自從本說?!巍?沈括《夢溪筆談》
(5)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這項(xiàng)法律);本處(此地,此處)
量詞
(1) 用于書籍簿冊。如:一本書;一本回憶錄
(2) 用于植物。株;棵
一邊種幾本大芭蕉?!都t樓夢》
(3) 又如:二十本蔥
副詞
原先,本來
臣本布衣。——諸葛亮《出師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湯問》
自言本是京城女?!啤?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本【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畫:5畫,部外筆畫:1畫
〔古文〕楍?《唐韻》《正韻》布忖切《集韻》《韻會》補(bǔ)袞切,
奔上聲。《說文》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栋喙獭の鞫假x》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又《玉篇》始也。
又《廣韻》舊也,下也。《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稜栄拧め屍魇琛疯鼙疽?,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又《左傳註》豫爲(wèi)後地曰張本。
又《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又《集韻》《類篇》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yù)曰本走。
又葉方典切,音匾?!栋噫兼ァF素賦》調(diào)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說文解字
本【卷六】【木部】
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楍,古文。布忖切〖注〗徐鍇曰:“一,記其處也。本末朱皆同義?!?〖注〗?、,亦古文本。
說文解字注
(本)木下曰本。從木。從丅。此篆各本作本。解云從木、一在其下。今依六書故所引唐本正。本末皆於形得義。其形一從木丄。一從木丅。而意卽在是。全書如此者多矣。一記其處之說。非物形也。大雅以本奏爲(wèi)奔走。假借也。布忖切。十三部。
本為謎底的謎語
本字組詞造句
本的方言集匯
◎ 粵語:bun2
◎ 客家話:[梅縣腔] bun3 [寶安腔] bun3 [客英字典] bun3 [海陸豐腔] bun3 [東莞腔] bun3 [陸豐腔] bun3 [客語拼音字匯] bun3 [臺灣四縣腔] bun3 [沙頭角腔] bun3
◎ 潮州話:bung2(púng) [饒平、揭陽、潮陽]beng2(pń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