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21歲起義抗金,不久歸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等地方官職。42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雖曾兩度被起用,但一直未被重用。68歲病逝。一生力主抗戰(zhàn)北伐,提出許多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存詞六百多首,詞風慷慨悲壯,有不可一世之慨。
《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瀟湘逢故人①。
揮羽扇,正綸巾,少年鞍馬塵②。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③。
【注釋】
①故人:老朋友,此指張?zhí)幐浮?/p>
②鞍馬塵:指軍事生涯。
③誤身:害了自己。
這首詞大約作于淳熙六年或七年,時辛棄疾任湖南轉(zhuǎn)運副使和安撫使。此詞主要表現(xiàn)作者屢遭排斥、頻繁調(diào)任、無法施展抱負的哀愁。上片寫作者在凄涼的旅途中遇到老朋友的時間和地點,下片寫作者與老朋友回憶青年時代抗金的戰(zhàn)斗生活,傾吐自己目前遠離前線,不能親臨抗金戰(zhàn)場的苦悶。這首詞的特點是寫景與心理狀態(tài)密切關合,用典自然巧妙,語調(diào)低沉,感情凄愴。
《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①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②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③?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辎?,憂愁風雨⑤,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注釋】
①遙岑:遠山,指長江以北淪陷區(qū)的山(所以說它“獻愁供恨”)。
②斷鴻:失了群的孤雁。
③歸未:用提問語表示未歸。
④流年:年光如流。⑤憂愁風雨:憂愁國勢飄搖于風雨中。
這首詞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片說,“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點明報國無路的苦悶。下片說自己不只是懷念鄉(xiāng)土,更不愿意作個人身家打算,憂愁的是國勢飄搖和年光虛度。詞中深刻地表現(xiàn)出了一個愛國志士壯志難申、抑郁悲憤的心情。
《摸魚兒》
更能消①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②,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③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④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注釋】
①消:經(jīng)得起。
②長恨花開早:老是憂慮著花開得太早(就會早落)。
③脈脈:含情貌。
④閑愁:指精神上的苦惱。
此詞作于淳熙六年。作者在此借春意闌珊和美人遭妒來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復雜情感。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fā)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也流露出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丑態(tài)的強烈不滿。
《鷓鴣天》
壯歲旌旗擁萬夫①,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簶,漢箭朝飛金仆姑②。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③。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④。
【注釋】
①擁萬夫:率領上萬名抗金義士。
②金仆姑:箭名。
③髭須:胡須。
④種樹書:研究栽培樹木的書籍。
這是一首愛國英雄的暮年悲歌。大概作者晚年閑居鉛山瓢泉時,因客人與他談起建立功名之事,引起他回想從青年到晚年的經(jīng)歷而作的。上片寫作者年輕時的抗金斗爭,氣勢恢宏;下片寫眼下不受重用虛度光陰的感嘆,悲涼如冰,心傷透骨。雖只有五十余字,卻寫盡了詞人一生的經(jīng)歷和悲憤,可作為一篇簡括而形象的稼軒自傳來品讀。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①水,中間多少行人②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③,山深聞鷓鴣。
【注釋】
①清江:即贛江。
②行人:此指流離失所之人。
③愁余:使我感到憂愁。
作者的這首詞,用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愛國情思。詞的上片寫詞人看著眼前洶涌的清江水,不禁想起當年金兵南下,百姓逃難的場景;下片通過景致的描寫抒發(fā)了詞人內(nèi)心的感情基調(diào)深沉,情感蘊藉。整首詞視野開闊,格調(diào)悲涼,內(nèi)涵深刻,堪稱詞中的瑰寶。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①吹角連營。八百里②分麾下炙③,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④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注釋】
①夢回:夢醒。
②八百里:牛名。
③炙:烤肉。
④的盧:一種烈性的快馬。
這是一首“壯詞”,是作者在與陳亮相互唱和了五首《賀新郎》之后寫的。全詞以雄快酣暢的筆墨,描寫自己想象中的為國殺敵立功、馳騁疆場的戰(zhàn)斗生活和英雄事業(yè)。這是作者平生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對陳亮寄予的巨大希望、熱情支持和鼓勵。
太常引
一輪秋影轉(zhuǎn)金波①,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②: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③,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釋】
①金波:指月光。
②姮娥:即嫦娥,傳說中的月宮仙子。
③婆娑:形容月中桂樹枝葉紛披的樣子。
本篇是辛棄疾在建康(今南京)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所寫,上片寫中秋對月興嘆,抒發(fā)作者事業(yè)無成,歲月虛度的感慨,下片通過幻想乘飛上升,表達詞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光明的向往和對黑暗的憎惡。
《念奴嬌 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①?;⒕猃埍P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②?
卻憶安石風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③?江頭風怒,朝來波浪翻屋。
【注釋】
①千斛:喻愁之多。
②噴霜竹:吹笛。
③杯中綠:謂酒。古代酒多呈青綠色。
金陵為“六代豪華”之地,歷來登臨者多有詠嘆,但不少僅僅流于發(fā)思古之幽情。此詞不然,它是借古諷今而深含國憂之作。全詞采用吊古傷今的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思想。寫景時,寓情于景,感情極其濃郁;抒情時,吊古傷今,筆調(diào)極為深沉悲涼。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