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好工具>組詞>衣組詞>

    衣組詞,衣字組詞,衣組詞語(yǔ)一年級(jí),衣組詞2個(gè)字

    組詞

    輕松自動(dòng)在線組詞

    衣的組詞

    反饋

    衣字開頭的組詞

    • 1、衣服:(1)衣裳服飾。今泛指身上穿的各種衣裳服裝
    • 2、衣裳:(1)衣服的通稱
    • 3、衣缽:(1)原指佛教中師父?jìng)魇诮o徒弟的袈裟和缽,后泛指?jìng)魇谙聛?lái)的思想、學(xué)問(wèn)、技能等
    • 4、衣衿:(1)衣服當(dāng)胸前的部分
    • 5、衣襂:1.衣衫。
    • 6、衣著:(1)指身上的穿戴;服裝的式樣;穿戴的方式
    • 7、衣衾:衣服與被子。 指裝殮死者的衣服與單被。
    • 8、衣襆:衣裳包裹。
    • 9、衣幍:1.便衣與便帽。
    • 10、衣眥:1.指交領(lǐng)。
    • 11、衣帢:1.便衣與便帽。
    • 12、衣柜:(1)存放衣服用的立式柜 (2)存放或收藏衣服的壁櫥
    • 13、衣圭:1.古代的一種衣飾。在裳之右旁,另用一幅布帛對(duì)角裁開,綴于右后衽之上,使之鉤而向前,謂之"衣圭"。
    • 14、衣飾:(1)衣著和裝飾
    • 15、衣庫(kù):貯藏衣物的府庫(kù);堆存大批衣物的處所。
    • 16、衣囊:盛衣服的包裹或口袋。
    • 17、衣箱:(1)盛衣服的箱子
    • 18、衣饟:衣服糧餉。
    • 19、衣冠:(1)衣服和禮帽 (2)服飾 (3)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 20、衣裓:衣襟。亦指僧衣。 佛教徒掛在肩上的長(zhǎng)方形布袋,用作拭手和盛物。 一種盛花之器。
    • 21、衣分:(1)子棉上纖維的重量與子棉重量的比,通常用百分率來(lái)表示,是評(píng)定棉花品種優(yōu)劣的一條重要標(biāo)準(zhǔn)
    • 22、衣裙:下裳。泛指衣和裙。
    • 23、衣褃:腋下的衣縫。指掛肩或腰身。
    • 24、衣章:1.袞衣上的花紋。
    • 25、衣覆:1.猶覆蓋。
    • 26、衣物:(1)指衣服和器物
    • 27、衣食:(1)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種基本生活資料
    • 28、衣領(lǐng):(1)連在衣服上或分開的帶形物,它有各種形狀和大小,用以裝飾衣服的領(lǐng)口
    • 29、衣架:(1)用以掛放衣服的架子
    • 30、衣紐:衣扣。
    • 31、衣襟:(1)衣服當(dāng)胸前的部分
    • 32、衣幘:1.衣服與頭巾。
    • 33、衣袍:袍子,長(zhǎng)外衣。 泛指衣服。 古代指覆蓋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 34、衣馬:穿著輕暖的皮袍,坐著由肥馬駕的車。
    • 35、衣靠:1.指武俠所穿的密扣緊袖束腰衣裝。
    • 36、衣補(bǔ):縫補(bǔ)衣被。
    • 37、衣繡:穿錦繡衣裳。謂顯貴。
    • 38、衣裘:夏衣冬裘。 專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 39、衣桁:猶衣架,掛衣服的橫木。
    • 40、衣褐:泛指粗布衣服。
    • 41、衣兜:(1)口袋,衣服上的袋子 (2)衣服上的口袋。也叫“衣袋”
    • 42、衣錦:穿錦繡衣裳。謂顯貴。
    • 43、衣蛾:(1)幾種小黃色或淺黃衣蛾,它的幼蟲吃有機(jī)物質(zhì)(如毛織品、毛皮或皮革)
    • 44、衣裾:(1)衣服的前后襟
    • 45、衣車:1.古代貴族婦女所乘的一種前面開門后面用帷幕遮蔽的車子??膳P息,亦兼載衣服?!夺屆屲嚒?"衣車,前戶。所以載衣服之車也。"王先謙疏證補(bǔ)引孫詒讓曰:"衣車前戶者,對(duì)輜車后戶也?!墩f(shuō)文.車部》云:'輜,軿車,前衣車后也。'漢時(shí)輜車﹑軿車﹑衣車三者制度蓋略相類,故《蒼頡篇》云:'軿,衣車也。'明其形大同,惟以前后衣蔽及開戶,微有區(qū)別。蓋軿車四面有衣蔽,故此下文云:'軿車,軿,屏也。四面屏蔽,婦人所乘牛車也。'衣車則后有衣蔽而前開戶,可以啟閉。輜車則前有衣蔽,后開戶。故劉云:'衣車,前戶。'而許君又以'軿車,前衣車后'釋輜車也。蘇輿曰:'定九年《傳》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孔疏引賈逵云:'蔥靈,衣車也。'……《漢書.霍光傳》:'﹝昌邑王﹞略女子,載之衣車。'則衣車亦婦人所乘,故有蔥與靈,亦為隱蔽形容之用,又兼載衣服可臥息也。"一說(shuō)泛指有帷幕遮蔽的車子。2.衣服與車子。3.方言。指縫紉機(jī)。
    • 46、衣折:1.衣服的褶裥。
    • 47、衣冕:袞衣和冠冕。古代帝王與上公的禮服和禮冠。
    • 48、衣祿:猶俸祿。 衣食福分。
    • 49、衣衽:1.指衣裳前幅的下邊。
    • 50、衣篋:藏衣服的小箱。
    • 51、衣橐:1.衣囊。
    • 52、衣襋:1.衣領(lǐng)。
    • 53、衣盋:1.指師傳的學(xué)問(wèn)﹑技能等。盋,同"缽"。
    • 54、衣纓:1.衣冠簪纓。古代仕宦的服裝。2.借指官宦世家。
    • 55、衣褧:1.見(jiàn)"衣錦褧衣"。
    • 56、衣絳:1.衣帶。
    • 57、衣岔:1.衣服兩旁開衩的地方。
    • 58、衣褶:衣服的褶裥。
    • 59、衣棱:衣角。
    • 60、衣衫:(1)單衣;衣服
    • 61、衣牌:舊時(shí)上海錢業(yè)市場(chǎng)用語(yǔ)。銀元一元兌換銅元的行市。因最初由估衣業(yè)掛牌開岀,故稱。
    • 62、衣篝:即衣熏籠。
    • 63、衣缽:(1)原指佛教中師父?jìng)魇诮o徒弟的袈裟和缽,后泛指?jìng)魇谙聛?lái)的思想、學(xué)問(wèn)、技能等
    • 64、衣彩:相傳老萊子行年七十,父母猶在,常身穿"五色彩褊襕衣,弄鶵鳥于親側(cè)"。事見(jiàn)《初學(xué)記》卷十七引《孝子傳》。后遂用作典故,稱孝養(yǎng)父母為"衣彩"。
    • 65、衣奩:衣箱。
    • 66、衣綬:1.朝服與佩綬。
    • 67、衣甲:1.鎧甲。
    • 68、衣工:1.制衣工匠。
    • 69、衣單:袈裟和度牒。
    • 70、衣履:(1)衣服和鞋,泛指衣著
    • 71、衣料:(1)適宜做衣服的成品紡織品;尤指毛料或精紡毛織物 (2)夠做一件衣服(如一女裙)的一段紡織品的長(zhǎng)度
    • 72、衣裝:1.?隨身的衣服及行裝。 2.?衣著,衣飾。
    • 73、衣被:1.衣服和被褥。 2.單指衣服。 3.指裝殮死者的衣服與單被。 4.穿衣蓋被;給人穿衣蓋被。 5.比喻養(yǎng)護(hù),加惠。 6.引申為包含。 7.比喻蒙受恩澤,得益。
    • 74、衣櫥:(1)存放或收藏衣服的櫥柜或壁櫥
    • 75、衣匳:衣箱。
    • 76、衣胞:(1)在分娩胎兒之后,由子宮排出的胎盤和胎膜
    • 77、衣廩:1.見(jiàn)"衣稟"。
    • 78、衣稟:1.亦作"衣廩"。2.指朝廷或官府所賜給的衣服糧食。亦泛指生活供給。
    • 79、衣袪:1.衣服的袖口。亦泛指衣袖。
    • 80、衣帶:束衣的帶子。 衣與帶。亦代稱衣著,裝束。 見(jiàn)'衣帶水'。
    • 81、衣袂:1.衣袖。2.借指衣衫。
    • 82、衣魚:1.即蠹魚。2.紫服和魚袋。唐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官位不及者,帝命賜紫服,同時(shí)賜魚袋,以為恩寵。
    • 83、衣幞:衣裳包裹。
    • 84、衣貌:衣著外貌。
    • 85、衣薪:用柴草包裹尸體。語(yǔ)出《易.系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wú)數(shù)。"孔穎達(dá)疏:"而棺槨自殷已后,則夏已前棺槨未具也。"
    • 86、衣巾:衣服和佩巾。語(yǔ)本《詩(shī).鄭風(fēng).出其東門》:'縞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 衣服和頭巾。 指裝殮死者的衣服與單被。 指青領(lǐng)衣和方巾。明清時(shí)的秀才服式。 借指秀才的資格和待遇。
    • 87、衣格:存放衣物的框格家具。
    • 88、衣盂:1.衣食器具。
    • 89、衣笥:1.盛衣服的竹器。
    • 90、衣頂:清代標(biāo)志功名等級(jí)的衣服和頂戴。亦借指功名。
    • 91、衣簪:衣冠簪纓,古代仕宦的服裝。常借指官吏與世家大族。
    • 92、衣藻:亦稱“單衣藻”。綠藻門,衣藻科。藻體為單細(xì)胞,球形或卵形,前端有兩條等長(zhǎng)的鞭毛,能游動(dòng)。
    • 93、衣帛:指精美的絲綢服裝。
    • 94、衣包:(1)舊時(shí)祭奠時(shí)燒給死者的用紙做的衣服和裝著紙錢的紙袋
    • 95、衣鉤:(1)金屬或其他堅(jiān)韌材料做成或彎成的曲線形或彎角,用以鉤住衣服
    • 96、衣擺:解釋為衣服的下邊沿。
    • 97、衣帽間:(1)專設(shè)有存物柜的房間;尤指設(shè)有供運(yùn)動(dòng)員個(gè)人單獨(dú)存放衣服和專用設(shè)備的柜櫥并供更換運(yùn)動(dòng)服的房間 (2)供客人臨時(shí)存放衣帽的房間
    • 98、衣冠冢:(1)沒(méi)有尸骨,只埋著死者的衣冠的墳?zāi)?/li>
    • 99、衣熏籠:熏衣服的竹籠。
    • 100、衣食業(yè):指維持生活的職業(yè)。

    衣字中間的組詞

    • 1、白衣道:1.清代民間秘密社團(tuán)之一。也名在理教。為白蓮教支派。相傳為明遺民楊來(lái)如在山東創(chuàng)立﹐奉南海大師觀世音菩薩為教祖。入教者須穿白衣以供奉白衣大士﹐故稱。
    • 2、連衣裙:上衣和裙子連在一起的女裝。
    • 3、白衣酒:1.白衣人所送之酒。
    • 4、傳衣缽:謂傳授佛法。衣,袈裟;缽,食具。佛教禪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缽相傳,作為傳法的信證,六祖以后不再傳。后亦泛稱師徒傳授繼承。
    • 5、嫁衣裳:1.出嫁時(shí)的衣裳。
    • 6、白衣冠:(1)吊喪的冠服
    • 7、搗衣石:捶洗衣服時(shí)用的石頭。 陜西省勉縣舊褒城縣境有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傳為東漢張魯女搗衣所用之石。又荊州秭歸縣境古有屈原宅﹐亦有搗衣石。
    • 8、吃衣飯:1.亦作"吃衣飯"。2.謂營(yíng)業(yè),做買賣。
    • 9、錦衣衛(wèi):(1)明代護(hù)衛(wèi)皇宮親軍。明太祖時(shí)始設(shè),權(quán)力極廣、兼理偵察、逮捕、審訊之事。也是明代的一個(gè)特務(wù)機(jī)構(gòu)
    • 10、成衣鋪:縫制衣服的店鋪。
    • 11、小衣襟:見(jiàn)“小襟”。
    • 12、奉衣巾:猶奉巾櫛。
    • 13、黑衣郎:據(jù)唐·張讀《宣室志》卷八載:洛陽(yáng)·崇讓里·李氏宅有怪異,無(wú)人居。
    • 14、短衣幫:(1)舊時(shí)勞動(dòng)人民穿短衣,故短衣幫指勞動(dòng)人民
    • 15、紅衣炮:明代稱西洋制大炮。
    • 16、絳衣娘:荔枝的別名。
    • 17、青衣讖:謂帝王被俘﹑受辱的預(yù)兆。
    • 18、白衣士:1.指尚未做官的讀書人。
    • 19、裁衣日:指適宜于裁制衣服的黃道吉日。舊時(shí)迷信,以為兇日制衣則有禍,吉日制衣則有福。
    • 20、打衣糧:謂分發(fā)衣服﹑糧食給士兵。
    • 21、浣衣局:明代犯罪女子服役洗衣處。
    • 22、白衣人:1.南朝宋檀道鸞《續(xù)晉陽(yáng)秋.恭帝》:"王宏為江州刺史﹐陶潛九月九日無(wú)酒﹐于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cè)。未幾﹐望見(jiàn)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歸。"后因以為重陽(yáng)故事。亦用作朋友贈(zèng)酒或飲酒﹑詠菊等典故。2.舊指平民。
    • 23、曝衣樓:皇宮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處。
    • 24、草衣士:指隱遁不仕之人。
    • 25、烏衣巷:詩(shī)篇名。唐代劉禹錫作。烏衣巷,在今江蘇南京,是東晉士族名門的聚居區(qū)。全文為:“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yáng)斜。舊時(shí)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借燕子棲息處的變遷,寫出昔日豪門世族的衰落,是唐代詠史懷古詩(shī)中的名篇。
    • 26、化衣塵:指所蒙受的使衣著變色的塵土。多形容仕途奔波之苦。語(yǔ)出晉·陸機(jī)《為顧彥先贈(zèng)婦》詩(shī)之一:“辭家遠(yuǎn)行游,悠悠三千里。
    • 27、青衣神:即蠶叢氏。教民蠶桑﹐民尊之為神。
    • 28、鐵衣郎:指戰(zhàn)士。
    • 29、繡衣吏:1.見(jiàn)"繡衣直指"。
    • 30、牛衣淚:1.見(jiàn)"牛衣對(duì)泣"。
    • 31、布衣交:謂不拘身分地位高低的朋友。因布衣一般為平民所服,亦指貧賤之交。
    • 32、掛衣冠:猶掛冠。
    • 33、授衣假:1.指唐國(guó)學(xué)每年九月的假期。 2.謂制備寒衣。古代以九月為授衣之時(shí)。
    • 34、麻衣相:見(jiàn)“麻衣相法”。
    • 35、洗衣粉:(1)用于洗滌衣物的粉狀或顆粒狀化學(xué)洗滌劑
    • 36、簑衣裙:草編的下衣。
    • 37、穿衣鏡:(1)用來(lái)修整衣冠、端正儀表的大鏡子
    • 38、牛衣泣:牛衣:用草或麻編成的給牛御寒、遮雨的東西。睡在牛衣里,相對(duì)著哭泣。比喻夫妻共守貧寒。亦形容寒士貧居困厄的凄涼之態(tài)。
    • 39、青衣夢(mèng):《南史.宋紀(jì)上.武帝》﹕"﹝帝﹞后伐荻新洲見(jiàn)大蛇長(zhǎng)數(shù)丈﹐射之﹐傷。明日復(fù)至洲﹐里聞?dòng)需凭事暕o往覘之﹐見(jiàn)童子數(shù)人皆青衣﹐于榛中搗藥。問(wèn)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散傅之。'帝曰﹕'王神何不殺之?'答曰﹕'劉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帝叱之﹐皆散﹐仍收藥而反。"后遂以"青衣夢(mèng)"指劉裕所創(chuàng)帝業(yè)。
    • 40、纈衣簾:結(jié)彩之簾。
    • 41、畫衣冠:傳說(shuō)上古有象刑,即以異常的衣著象征五刑表示懲誡。犯人穿著特殊標(biāo)志的衣冠代替刑罰,稱為'畫衣冠'。
    • 42、雪衣女:1.白鸚鵡。
    • 43、雪衣娘:即雪衣女。
    • 44、白衣會(huì):1.昴星為著名之星團(tuán)。其星氣如云非云﹐似煙非煙﹐望之如白氣﹐故稱。后世星象家附會(huì)成為有兇災(zāi)之征兆。2.謂帝室有喪﹐公卿素服而朝。3.指民間集會(huì)。
    • 45、孝衣裳:見(jiàn)"孝衣"。
    • 46、蓑衣裙:草編的下衣。
    • 47、白衣相:1.亦作"白衣卿相"。
    • 48、緑衣郎:1.古代低級(jí)官員官服為綠色。后泛指地位卑微的官員。2.指新科進(jìn)士。
    • 49、朱衣郎:指年輕的官員。
    • 50、黃衣夫:宮廷仆役。衣黃,故稱。
    • 51、垂衣裳:謂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禮。后用以稱頌帝王無(wú)為而治。
    • 52、牛衣客:1.指貧寒之士。
    • 53、脂衣柰:蘋果的一種。
    • 54、更衣曲:唐新樂(lè)府名,劉禹錫作。以漢平陽(yáng)公主家歌者衛(wèi)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立為皇后事為題材。參閱《樂(lè)府詩(shī)集.新樂(lè)府辭五.更衣曲》。
    • 55、青衣人:差役﹐皂隸。
    • 56、壓衣刀:護(hù)身刀;匕首。
    • 57、金衣丹:1.橘實(shí)的美稱。
    • 58、大衣服:古代會(huì)客時(shí)穿的長(zhǎng)衣。
    • 59、蟆衣草:1.亦作"蟇衣草"。2.車前草的別名。
    • 60、青衣魚:1.妾魚的異名。又稱鳑魮魚。游江河間﹐常一﹑二相隨﹐猶如青衣婢女﹐故稱。
    • 61、朱衣吏:古代貴戚﹑大臣外出的前導(dǎo)之吏,著朱衣。
    • 62、浣衣里:晉·嵇紹安葬處。
    • 63、緑衣人:指郵遞員。郵務(wù)人員的制服為綠色,故名??蚂`《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張舊報(bào)》:“這些稿件的來(lái)歷,有的通過(guò)黨的渠道,有的似乎是魚書遙遞,不遠(yuǎn)千里,由綠衣人輾轉(zhuǎn)送來(lái)的?!?/li>
    • 64、授衣月:指農(nóng)歷九月。
    • 65、御衣黃:牡丹花名。因其色如君王袍服之色,故稱。
    • 66、洗衣機(jī):(1)洗滌衣物的機(jī)器
    • 67、朱衣鳥:鳥名。
    • 68、游衣冠:漢代制度,每月初一將高帝的衣冠從陵墓的宮殿中移到祭祀高帝的宗廟里去,謂之"游衣冠"。
    • 69、胞衣地:埋胞衣的地方。猶言出生地。
    • 70、連衣裙:上衣和裙子連在一起的女裝。
    • 71、麻衣仙:即麻衣道者。
    • 72、更衣室:(1)適于個(gè)人換衣服的房間 (2)設(shè)有供運(yùn)動(dòng)員個(gè)人單獨(dú)存放衣服和專用設(shè)備的柜櫥并供更換運(yùn)動(dòng)服的房間
    • 73、朱衣官:穿紅色官服的官員。
    • 74、烏衣國(guó):1.神話中的燕子之國(guó)。宋張敦頤《六朝事跡.烏衣巷》:"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為業(yè)。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見(jiàn)一翁一嫗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烏衣國(guó)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xì)w,復(fù)乘云軒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棲于梁上……來(lái)春,燕又飛來(lái)榭身上,有詩(shī)云:'昔日相逢冥數(shù)合,如今暌遠(yuǎn)是生離。來(lái)春縱有相思字,三月天南無(wú)雁飛。'"宋戴復(fù)古《燕》詩(shī):"聞?wù)f烏衣國(guó),低連海上村。"金龐鑄《田器之燕子圖》詩(shī):"烏衣之國(guó)定何許,一雙燕子能飛來(lái)。"后因以之為男女結(jié)合之地的典實(shí)。
    • 75、搗衣砧: 木質(zhì),形狀為棒球棒狀,長(zhǎng)約30~35公分不等。多為楊樹木。用于洗衣,搗衣把衣服中的水分及污物敲打出。
    • 76、擺衣裳: 將洗過(guò)的衣裳在水中擺蕩揉洗1的意思。
    • 77、地衣癭: 地衣體上的一種粒狀物。
    • 78、估衣行: 出售舊衣或做工粗糙的店鋪。
    • 79、正衣冠: 主要是按照為民務(wù)實(shí)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視缺點(diǎn)和不足,嚴(yán)明黨的紀(jì)律特別是政治紀(jì)律,敢于觸及思想、正視矛盾和問(wèn)題,從自己做起,從現(xiàn)在改起,端正行為,自覺(jué)把黨性修養(yǎng)正一正、把黨員義務(wù)理一理、把黨紀(jì)國(guó)法緊一緊,保持共產(chǎn)黨人良好形象。
    • 80、洗衣店:(1)替人洗衣的商店
    • 81、擣衣石:1.捶洗衣服時(shí)用的石頭。2.陜西省勉縣舊褒城縣境有女郎山﹐山下有大石﹐相傳為東漢張魯女搗衣所用之石。又荊州秭歸縣境古有屈原宅﹐亦有搗衣石。
    • 82、地衣門: 屬植物界Regnumvegetabile低等植物中的地衣類地衣門:是植物界中最特殊的類型,具有獨(dú)特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生理、遺傳等特征。固把地衣看成獨(dú)立的門,約2萬(wàn)5千余種。
    • 83、深衣制: 深衣屬于漢服,古時(shí)上下通行之衣為深衣,代表時(shí)代特征的服裝亦為深衣,深衣實(shí)可為古服之特征。
    • 84、白衣沒(méi): 唐大中時(shí)南詔部隊(duì)名。
    • 85、黑衣郞:據(jù)唐張讀《宣室志》卷八載:洛陽(yáng)崇讓里李氏宅有怪異,無(wú)人居。開元中,有王長(zhǎng)史購(gòu)之以為家。一夕,聞哀嘯聲,見(jiàn)有黑衣人立幾上,長(zhǎng)史弟射之,嗥叫跳屋而逸。后長(zhǎng)史召工修房,于重舍內(nèi)得一死猿,有矢貫脅,乃悟黑衣人即所見(jiàn)之猿。后因以“黑衣郎”作猿的別稱。
    • 86、睡衣褲: 兩件式配套或連體式穿著的睡衣。
    • 87、傳衣鉢: 謂傳授佛法。衣,袈裟;缽,食具。佛教禪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缽相傳,作為傳法的信證,六祖以后不再傳。后亦泛稱師徒傳授繼承?!端问贰し顿|(zhì)傳》:“﹝質(zhì)﹞舉進(jìn)士時(shí),和凝以翰林學(xué)士典貢部,覽質(zhì)所試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數(shù)處之。貢闈中謂之‘傳衣鉢’?!彼我挕段飨獏舱Z(yǔ)》卷下引馮當(dāng)世《贈(zèng)彭器資詩(shī)》:“當(dāng)時(shí)已自傳衣鉢,羞媿猶為食肉僧。”
    • 88、釋衣服: “晰名物之殊,辨典禮之異”:大千世界,萬(wàn)物紛呈,其名各異。百姓大眾呼物品而欲究其得名之由。
    • 89、脫衣舞:也稱艷舞,用來(lái)形容各種包含情色和性意味的舞蹈。
    • 90、小衣裳:1.貼身穿的單衣單褲。2.小孩兒穿的衣裳。
    • 91、羽衣甘藍(lán):羽衣甘藍(lán)(學(xué)名:Brassicaoleraceavar.acephalaf.tricolor),二年生草本植物,為結(jié)球甘藍(lán)(卷心菜)的園藝變種。結(jié)構(gòu)和形狀與卷心菜非常相似,區(qū)別在于羽衣甘藍(lán)的中心不會(huì)卷成團(tuán)。栽培一年植株形成蓮座狀葉叢,經(jīng)冬季低溫,于翌年開花、結(jié)實(shí)??偁罨ㄐ蝽斏ㄆ?~5月,蟲媒花,果實(shí)為角果,扁圓形,種子圓球形,褐色,千粒重4克左右。園藝品種形態(tài)多樣,按高度可分高型和矮型;按葉的形態(tài)分皺葉、不皺葉及深裂葉品種;按顏色,邊緣葉有翠綠色、深綠色、灰綠色、黃綠色,中心葉則有純白、淡黃、肉色、玫瑰紅、紫紅等品種。羽衣甘藍(lán)在美國(guó)非常受歡迎,因?yàn)楹}率是10%,維生素A133%,維生素C134%。
    • 92、蟒衣玉帶:古代貴官的服飾。
    • 93、曹衣出水:北齊·曹仲達(dá)、唐·吳道子都善畫佛像,曹筆法稠疊,而衣帶緊窄;吳則筆勢(shì)圓轉(zhuǎn),而衣帶飄舉,故后人稱“吳帶當(dāng)風(fēng),曹衣出水”。參閱宋·郭若虛《圖畫見(jiàn)聞志?論曹吳體法》。
    • 94、縞衣白冠:白色衣冠。兇服。
    • 95、黑衣宰相:指南朝·宋釋慧琳。
    • 96、短衣窄袖:1.古代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宋沈括《夢(mèng)溪筆談.故事一》:"中國(guó)衣冠,自北齊以來(lái),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緑短衣,長(zhǎng)靿靴,有鞢?帶,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馳射,短衣長(zhǎng)靿,皆便于涉草。"
    • 97、縞衣綦巾:1.白絹上衣與淺綠色圍裙。古時(shí)女子所服。
    • 98、白衣秀士:指尚未獲取功名的讀書人。
    • 99、布衣黔首:布衣:封建時(shí)代平民的別稱;黔首:戰(zhàn)國(guó)及秦代對(duì)人民的稱謂。古代指一般百姓。
    • 100、褒衣博帶:亦作“裒衣博帶”。

    衣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衲衣:僧衣。 代稱僧人。 道袍。 補(bǔ)綴過(guò)的衣服。泛指破舊衣服。
    • 2、纊衣:充以綿絮之衣。
    • 3、墻衣:1.指生在墻上的苔蘚。
    • 4、搗衣:(1)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將洗過(guò)頭次的臟衣放石板上捶擊,去渾水,再清洗
    • 5、征衣:1.旅人之衣。 2.出征將士之衣。 3.泛指軍服。
    • 6、衩衣:兩側(cè)開衩的長(zhǎng)衣。古人用以稱男子便服,始于唐。
    • 7、脛衣:套褲。
    • 8、蝶衣:1.蝶翅。 2.喻輕盈的花瓣。
    • 9、壽衣:(1)裝殮死者的衣服
    • 10、蓑衣:(1)用棕櫚皮編成的雨衣
    • 11、毳衣:1.古時(shí)天子、大夫的衣服。 2.毛皮制作的衣物。 3.僧人的衣物。
    • 12、蟒衣:1.即蟒袍。
    • 13、萊衣:相傳春秋楚老萊子侍奉雙親至孝,行年七十,猶著五彩衣,為嬰兒戲。后因以'萊衣'指小兒穿的五彩衣或小兒的衣服。著萊衣表示對(duì)雙親的孝養(yǎng)。
    • 14、艾衣:1.古俗,端午日采艾葉合綿制衣,謂服之能祛毒。
    • 15、篝衣:把衣服放在熏籠上烘干或烘暖。
    • 16、布衣:(1)麻布衣服(古時(shí)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 (2)平民百姓
    • 17、褓衣:1.嬰兒衣。
    • 18、襯衣:(1)貼身穿在里面的單衣。也用指襯衫
    • 19、衵衣:內(nèi)衣。
    • 20、遜衣:清代鑾駕儀衛(wèi)鹵簿中抬轎執(zhí)杖的人所穿的衣服。
    • 21、諢衣:寫上淫詞穢語(yǔ)的衣服。
    • 22、鶉衣:(1)補(bǔ)綴的破舊衣衫
    • 23、青衣:(1)黑色的衣服 (2)漢以后卑賤者衣青衣,故稱婢仆、差役等人為青衣 (3)指評(píng)劇角色之一。扮演莊重的中年或青年婦女,因穿青衫而得名
    • 24、蟬衣:比喻解脫、卸除。
    • 25、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 26、鵲衣:黑色衣服。傳說(shuō)中為鬼役所穿,亦指鬼役。
    • 27、赭衣: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稱。 指囚犯,罪人。
    • 28、納衣:1.貧民所穿的粗布衣。納,通"衲"。2.即衲衣。取人棄去之布帛縫衲之僧衣。也稱百衲衣。納,通"衲"。
    • 29、袿衣:古代婦女的上等長(zhǎng)袍。
    • 30、大衣:婦人的禮服。會(huì)客穿的長(zhǎng)衣。亦稱大衣服。較長(zhǎng)的西式外套。佛教徒以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成的法衣,稱“僧伽梨”,譯名“大衣”。見(jiàn)《釋氏要覽?法衣》。亦泛指袈裟。
    • 31、道衣:僧道所穿之服。
    • 32、睡衣:(1)睡覺(jué)或在室內(nèi)休閑時(shí)穿的服裝
    • 33、縞衣:白絹衣裳。 用以比喻潔白的梅花或羽毛。 舊時(shí)居喪或遭其他兇事時(shí)所著的白色衣服。
    • 34、整衣:整理衣裳。表示態(tài)度莊重。
    • 35、夾衣:1.雙層,外層多為家織布,一種紋路很粗的土布,中間不襯墊絮類的衣服。 2.裌衣:有面有里,中間不襯墊絮類的衣服。
    • 36、佛衣:1.即袈裟。佛教禪宗六祖以前皆用為傳法的信物之一。
    • 37、成衣:(1)服裝加工
    • 38、壞衣:即袈裟。僧尼避用五種正色和五種間色,故僧衣皆以壞色染成,因名壞衣。
    • 39、翟衣:是古代中國(guó)、朝鮮后妃命婦的最高禮服,因其衣上繡有翟鳥花紋而得名。
    • 40、羅衣:輕軟絲織品制成的衣服。
    • 41、皓衣:鮮明潔白的衣服。
    • 42、浣衣:亦作'澣衣'。 洗衣。 謂多次洗過(guò)的衣服。指舊衣。亦指穿舊衣。
    • 43、摳衣: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趨時(shí)的動(dòng)作,表示恭敬。
    • 44、蒙衣:1.以巾蒙頭。2.猶披戴。
    • 45、褚衣:綿衣。
    • 46、補(bǔ)衣:打過(guò)補(bǔ)丁的衣服。
    • 47、黲衣:淺黑布做的衣服。
    • 48、腸衣:脫去脂肪晾干的豬腸或羊腸。可用以制香腸﹐或做羽毛球拍的弦。舊時(shí)亦用以做縫合傷口的線。
    • 49、寒衣:(1)冬天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褲等
    • 50、蟣衣:1.生滿虱的衣服。
    • 51、毛衣:(1)機(jī)器或手工編織的毛線上衣
    • 52、戎衣:(1)軍服、戰(zhàn)衣
    • 53、衰衣:?jiǎn)史S?#039;斬衰'﹑'齊衰'之別。 謂服喪。
    • 54、法衣:僧道穿的衣服。
    • 55、魂衣:死者所穿之衣。
    • 56、鞠衣: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九嬪及卿妻亦服之。其色如桑葉始生。
    • 57、撩衣:掀起衣襟。
    • 58、染衣:1.僧人穿著黑色染的緇衣,因以"染衣"指出家為僧。
    • 59、襃衣:1.亦作"褒衣"。亦作"裒衣"。2.賞賜的禮服。3.寬大之衣。
    • 60、惡衣:破舊或粗劣之衣。
    • 61、贅衣:1.猶綴衣。周代主掌衣服之官,天子近臣。
    • 62、地衣:(1)地衣門的許多復(fù)雜葉狀體植物的任何一種,這是一種藻和一種菌在各種固體表面(如巖石、樹皮表面上)的共生體,由一個(gè)分枝的葉狀體組成
    • 63、良衣:1.即裩衣。古代平民百姓穿的一種短褲。
    • 64、配衣:指古代禁軍。
    • 65、紹衣:意思是承繼舊聞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 66、緇衣: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泛指黑色衣服?!对?shī)·鄭風(fēng)》篇名?!对?shī)序》謂系贊美鄭武公父子之詩(shī);一說(shuō)為贊美武公好賢之詩(shī)。僧尼的服裝。引申指佛教。借指僧人。
    • 67、半衣:古代婦女穿的一種短上衣。
    • 68、襜衣:1.遮至膝前的短衣。即圍裙。
    • 69、車衣:遮蓋在車輿上的帷幔。
    • 70、攝衣:1.整飭衣裝。2.提起衣襟。
    • 71、袞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繪有卷龍的禮服。 借指帝王或上公。
    • 72、翚衣:皇后服之一種,素質(zhì)﹑五色﹑以翚雉為領(lǐng)褾。
    • 73、柳衣:出殯時(shí)柩車上覆棺的布帷。
    • 74、棉衣:(1)為了御寒,中間絮上了棉花等保溫材料的衣服
    • 75、被衣:1.把衣服披在肩背上。2.人名。相傳為堯時(shí)高士。
    • 76、氅衣: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風(fēng)寒,其形制不一。
    • 77、冬衣:(1)人們?cè)诙齑┑?、用?lái)防寒的服裝
    • 78、鎧衣:(1)中世紀(jì)穿在鎧甲里面的短上衣,亦指一種有鋼甲的衣服
    • 79、莎衣:蓑衣。莎,通"蓑"。
    • 80、血衣:(1)沾滿血跡的衣衫
    • 81、短衣:(1)指帶短下擺或短后擺的緊身上衣
    • 82、面衣:1.古人服飾,用以遮蔽臉面。2.指死者的蓋面布。
    • 83、容衣:1.帝王生前的衣冠,陳設(shè)以供人祭奠。又稱魂衣。亦指帝后的壽衣。2.猶內(nèi)衣。
    • 84、褶衣:夾衣。
    • 85、操衣:制服。
    • 86、彩衣:《藝文類聚》卷二十引《列女傳》:'昔楚老萊子孝養(yǎng)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shī)施o常著五色斑斕衣﹐為親取飲。'后因以'彩衣'指孝養(yǎng)父母。 指戲曲表演的服裝。
    • 87、行衣:1.出行所穿的服裝。2.指穿行衣的人。
    • 88、暖衣:指冬衣。舊時(shí)婚禮中,男家送與新娘在結(jié)婚日穿著的衣服。
    • 89、瓦衣:生長(zhǎng)在屋瓦陰處的苔蘚類植物。中藥屋游的別名。
    • 90、遞衣:謂輪流穿一件衣服。
    • 91、弓衣:裝弓的袋。
    • 92、護(hù)衣:梳洗時(shí)披在衣服上的外罩。
    • 93、宂衣:粗劣的衣服。
    • 94、色衣:1.彩色的衣服。對(duì)"素服"(孝服)而言。
    • 95、紩衣:縫補(bǔ)之衣。
    • 96、纻衣:苧麻所織之衣。
    • 97、禪衣:僧衣。
    • 98、裳衣:裳與衣。亦泛指衣服。
    • 99、襌衣:1.單層的衣服。
    • 100、攬衣:1.亦作"擥衣"。2.提起衣衫。
    組詞大全為您提供衣組詞,衣的組詞,衣字怎么組詞,衣字能組哪些詞語(yǔ),找到用衣字組詞的組詞,其中衣字在開頭的組詞有100個(gè),衣字在中間的組詞有100個(gè),衣字在結(jié)尾的組詞有100個(gè)。
    • 拼音yī,yì
    • 注音ㄧ,
    • 筆劃6
    • 繁體
    • 五筆YEU
    • 五行

    基本釋義

    衣〈動(dòng)〉穿衣許子必織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許子衣褐。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韓非子·五蠹》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帶。喻高官厚祿,榮華富貴);衣帛(穿絲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遮蓋;包扎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兑住は缔o下》裂裳衣瘡?!谠抖翁疽菔聽睢酚秩纾阂卤缓?nèi)(給全國(guó)都帶來(lái)好處);衣飾(掩飾);衣覆(覆蓋)依靠。后作“依”另見(jiàn)yī衣〈名〉(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領(lǐng)口,兩旁象袖筒,底下象兩襟左右相覆,為上衣形?!耙隆笔菨h字的一個(gè)部首。從“衣”的字與衣服有關(guān)。本義:上衣)同本義衣,所以蔽體者也。上曰衣,下曰裳?!墩f(shuō)文》一戎衣。——《書·武城》。傳:“服也?!北任乙隆!对?shī)·周南·葛覃》東方未明,顛倒衣裳?!对?shī)·齊風(fēng)·東方未明》綠衣黃裳?!对?shī)·邶風(fēng)·綠衣》荀九家乾為衣。——《易·說(shuō)卦》夜披衣坐?!啤だ畛读銈鳌放弦?。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褲(上衣與褲子)服裝的通稱。合上衣下裳而言豈曰無(wú)衣,與子同袍?!对?shī)·秦風(fēng)·無(wú)衣》無(wú)衣無(wú)褐?!对?shī)·邶風(fēng)·七月》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禮記》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帶(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體);衣巾寄學(xué)(以士子的身份就學(xué));衣襖(軍服);衣飯(借指謀生的職業(yè)、技能)器物的外罩。如:衣甲(鎧甲);衣車(前后有遮蔽的車子);弓衣;劍衣;衣袍(古代指覆蓋在棺材外面的布罩)指胞衣。如:衣胞符藥(用胎盤做成的藥物);衣包(胞衣,胎盤和胎膜)涂層。如:糖衣;防護(hù)衣膜,薄軟柔韌的片、張或?qū)?。如:花生衣另?jiàn)yì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