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字開頭的組詞
- 1、血壓:(1)血液施加于血管壁的側(cè)壓力,隨心肌的效能、血容量及粘稠度、年齡和血管壁的狀況而不同,一般用血壓計在撓動脈部位測量,以毫米汞柱為單位
- 2、血液:(1)簡稱“血”。人或高等動物體內(nèi)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液體組織,暗赤或鮮紅色,有腥氣,由血漿、血球、血小板構(gòu)成,對維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 3、血親:(1)基于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親屬
- 4、血本:(1)靠血汗辛苦積蓄的本錢
- 5、血漬:(1)血跡
- 6、血華:指皮膚紅潤的顏色。
- 7、血型:(1)基于紅細(xì)胞表面有無某種抗原可將人血劃分為某一類型,標(biāo)準(zhǔn)的ABO血型系統(tǒng)可將人血分為O、A、B、AB四型
- 8、血泊:(1)流在地上大灘的血
- 9、血跡:(1)血留在物體上的痕跡
- 10、血沉:(1)新鮮的血液放在特制的帶有刻度的玻璃管中,靜置一定時間后,紅血球即從血漿中分離出來而下沉,紅血球下沉的速度叫血球沉降率
- 11、血殷:暗紅。
- 12、血氣:(1)血液與氣息;血的氣味 (2)指血統(tǒng) (3)勇氣或血性
- 13、血緣:(1)人類由生育而自然形成的血統(tǒng)
- 14、血脈:(1)體內(nèi)流動血液的脈絡(luò)
- 15、血統(tǒng):(1)血緣形成的親屬關(guān)系
- 16、血清:(1)血液凝固后,在血漿中除去纖維蛋白分離出的淡黃色透明液體,尤指含有特異性免疫體(如抗毒素或凝集素)的免疫血清(抗菌素血清) (2)纖維蛋白已被除去(如通過血凝或去纖維蛋白法)的血漿
- 17、血防:對血吸蟲病的防治。
- 18、血仇:(1)指有親人被殺害而結(jié)下的仇恨
- 19、血縷:絲縷狀的血。
- 20、血馬:殺馬取血﹐以為祭祀之用。語本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禹乃東巡﹐登衡岳﹐血白馬以祭。"
- 21、血色:(1)身體壯或精神好的膚色或是至少曾經(jīng)在室外正?;顒舆^的膚色
- 22、血毛:指牲畜的血和毛。古代祭祀時用以薦鬼神。
- 23、血光:血的光澤。 見'血光之災(zāi)'。
- 24、血腥:(1)人或其他動物被殺后的血肉,因其有腥臊味,故稱
- 25、血衣:(1)沾滿血跡的衣衫
- 26、血絲:1.凝成絲狀的血或微血管充血現(xiàn)象。 2.指極稀少的血色。 3.指眼白上因毛細(xì)管充血而出現(xiàn)的紅絲。
- 27、血肉:(1)血液和肌肉。指人類軀體。因人體有血與肉,為生命所系,故言
- 28、血怒:謂憤怒已極。人盛怒則熱血上涌﹐故云。
- 29、血庫:(1)采集、貯存和供應(yīng)血液或血漿的醫(yī)療救護(hù)設(shè)備
- 30、血泡:1.即血胞。2.皮膚上充血的泡。3.血的泡沫。
- 31、血案:(1)兇殺案件
- 32、血性:(1)忠義赤誠的性格
- 33、血產(chǎn):指辛辛苦苦創(chuàng)立起來的產(chǎn)業(yè)。
- 34、血虧:(1)即“貧血癥”
- 35、血祥:舊指兵災(zāi)的預(yù)兆。
- 36、血蝠:吸血的蝙蝠,后來用作作吸血鬼。
- 37、血孩:指初生嬰兒。
- 38、血讎:(1)指有親人被殺害而結(jié)下的仇恨
- 39、血漿:(1)血液中的液體部分,區(qū)別于懸浮的物質(zhì)(如細(xì)胞),血漿不同于血清之處是它含有纖維蛋白原
- 40、血債:(1)犯了使人死亡的嚴(yán)重罪行
- 41、血牲:謂殺牲取血。古代用以訂盟或祭祀。
- 42、血膏:血和脂肪。比喻百姓的生命和用血汗換來的勞動果實。
- 43、血洗:(1)像用血洗過一樣,形容極其殘酷的屠殺
- 44、血懇:極其誠摯的懇求。
- 45、血貲:猶血本。
- 46、血國:喻指蚊蟲吸食的血源。語出漢揚雄《法言.淵騫》。
- 47、血羹:用禽﹑畜的血做成的羹。
- 48、血紅:(1)鮮紅
- 49、血祭:(1)殺牲取血以祭神,是古代吉禮的一種
- 50、血忱:猶血誠。
- 51、血卦:1.指《周易》八卦中的坎卦。
- 52、血指:手指出血。謂不善其事。
- 53、血姑:道教稱人體中作祟為害的"三尸"神之一。
- 54、血枯:中醫(yī)病名。
- 55、血腫:(1)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出,聚集在軟組織內(nèi),使局部出現(xiàn)腫脹
- 56、血場:指戰(zhàn)場。
- 57、血族:(1)構(gòu)成同一血緣的一個整體的家族或種族
- 58、血余:指人的頭發(fā)。
- 59、血坑:1.指流血的傷口。
- 60、血管:(1)血液流通的管道
- 61、血溝:1.條狀的流血傷口。
- 62、血痕:血的痕跡。 指血淚的痕跡。 喻指悲慘苦難的往事。
- 63、血潮:1.血的浪潮。形容流血犧牲之多。2.指激動時體內(nèi)上涌的熱血。
- 64、血污:(1)血在身體或衣物上形成的污痕
- 65、血泣:猶泣血。
- 66、血賬:(1)血債
- 67、血暈:[xiěyùn]:受傷后皮膚未破,呈紅紫色。[xuèyùn]:受傷的地方?jīng)]有破損,而呈現(xiàn)紅暈狀態(tài)。
- 68、血赤:猶赤誠。
- 69、血虛:中醫(yī)指體內(nèi)血分虧損。
- 70、血津:皮膚破損后滲出的少量的血。
- 71、血花:(1)飛濺的鮮血
- 72、血輪:血球的舊稱。亦泛指血液。
- 73、血斑:血的斑點。
- 74、血蔭:1.亦作"血蔭"。2.指血液瘀結(jié)而隱約顯現(xiàn)的印痕。
- 75、血旗:指紅旗。
- 76、血竇:(1)某些棘皮動物體內(nèi)沿著消化道的兩個主腔隙
- 77、血汗:(1)血和汗,比喻辛勤的勞動
- 78、血崩:(1)中醫(yī)指不在月經(jīng)期而突然陰道大量出血
- 79、血象:(1)由血球計數(shù)、血色素測定以及其他各種化學(xué)和物理試驗所表示的血液的狀況和性質(zhì) (2)血液檢查所見的系統(tǒng)報告
- 80、血泥:1.血肉凝成的糊狀物。
- 81、血經(jīng):1.指用血抄寫的經(jīng)書。 2.指月經(jīng)。
- 82、血浸:1.鮮血浸漬。2.指血紅色的斑點。
- 83、血地:指祖祖輩輩生活勞動的地方;老家。
- 84、血疾:指便血﹑吐血﹑咳血等出血的疾病。
- 85、血艷:指色彩鮮紅。
- 86、血蹤:亦作“血蹤”。猶血跡。見“血蹤”。
- 87、血髓:1.血液和骨髓。2.比喻人們耗盡血汗和生命而得到的財富。
- 88、血屬:1.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屬。2.有血的動物。亦指人。
- 89、血茹:謂吃魚肉之類葷腥食物。
- 90、血食:1.謂受享祭品。古代殺牲取血以祭,故稱。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 3.謂吃魚肉之類葷腥食物。
- 91、血勇:猶言血氣之勇。古人以為生自血液的勇氣。
- 92、血栓:(1)在活體心血管內(nèi)流動著的血液凝固或某些成分凝集形成的固體塊
- 93、血書:(1)為了表示有極大的仇恨冤屈或決心而用自己的血寫成的遺書、訴狀、決心書等
- 94、血癌:(1)白血病
- 95、血胞:本指胎兒。引申指嬰孩。
- 96、血疏:封建時代﹐為向皇帝申訴而刺血寫成的奏疏。
- 97、血系:1.即血統(tǒng)。
- 98、血誠:猶赤誠。謂極其真誠的心意。
- 99、血臉:猶紅臉。指不講情面的臉色。
- 100、血軀:1.指有生命的軀體。
血字中間的組詞
- 1、紅血球:紅血細(xì)胞。血球的一種。比白血球小,紅色,無細(xì)胞核,含血紅蛋白,產(chǎn)生于紅骨髓中。健康人每一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450萬--500萬個。其作用是輸送氧氣到各組織,并把二氧化碳帶到肺泡內(nèi)。
- 2、高血壓:(1)動脈血壓的異常升高
- 3、敗血癥:致病細(xì)菌或霉菌侵入血液循環(huán),引起嚴(yán)重全身癥狀的疾病。
- 4、混血兒:(1)不同種族父母的后裔;尤指美洲印第安人和白人的后裔 (2)其祖先屬于兩個以上種族的人
- 5、白血病:(1)癥狀為身體組織中白細(xì)胞數(shù)異常增加,而循環(huán)血液中白細(xì)胞數(shù)可有或無相應(yīng)的增加,紅血球減少,脾臟腫大,眩暈的病癥,俗稱“血癌”
- 6、鳳血石:即雞血石。昌化石的一種。
- 7、高血壓:(1)動脈血壓的異常升高
- 8、凝血酶:(1)一種由凝血酶前體(血漿中的必要成分)形成的蛋白質(zhì)水解酶,催化纖維蛋白元變成纖維蛋白而促使血液凝固。用于毛細(xì)血管出血的局部止血以及外科手術(shù)后組織愈合
- 9、汗血馬:古代西域駿馬名。流汗如血,故稱。后多以指駿馬。
- 10、龍血樹:樹木名。常綠喬木。高可達(dá)二十米。產(chǎn)于熱帶。樹干分泌的紅色樹脂是提煉中藥血竭的原料。
- 11、鵲血弓:指良弓。
- 12、壞血病:(1)由于飲食中缺乏抗壞血酸引起的疾病,以牙齦出血、牙齒松動以及皮膚及粘膜出血傾向為特征
- 13、雞血酒:1.亦作"雞血酒"。2.殺雞瀝血入酒中﹐稱之為雞血酒。結(jié)盟者依次喝飲﹐表示永遠(yuǎn)信守盟約。古代往往有此儀式﹐今尚存其遺俗。
- 14、壞血病:(1)由于飲食中缺乏抗壞血酸引起的疾病,以牙齦出血、牙齒松動以及皮膚及粘膜出血傾向為特征
- 15、低血壓:(1)血壓異常低下的狀態(tài)
- 16、敗血病:(1)毒性微生物從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寒戰(zhàn)、發(fā)熱、衰竭,并往往引起各器官繼發(fā)性膿腫形成的病癥——亦稱“敗血癥”
- 17、膿血債:指受杖責(zé)的痛苦。
- 18、汗血駒:即汗血馬。
- 19、干血漿:液體血漿在低溫和真空的條件下,經(jīng)過干燥而制成的淡黃色粉末。供輸血用,優(yōu)點是便于攜帶,容易保存。
- 20、干血癆:中醫(yī)指婦女閉經(jīng)﹑身體瘦弱﹑皮膚干枯﹑面色暗黑等癥狀。
- 21、黃血鹽:無機(jī)化合物。淺黃色晶體,溶于水,與鐵鹽溶液反應(yīng)生成普魯士藍(lán)沉淀。在化學(xué)分析中用作試劑,也用于制造顏料及作淬火劑等。
- 22、屙血事:壞良心的事。
- 23、低血糖:(1)血糖波度低于每百毫升血液50毫克的病癥
- 24、不血食:指因為無后嗣或國家滅亡而絕祀。古代祭祀用牲,謂血食。
- 25、紅血球:紅血細(xì)胞。血球的一種。比白血球小,紅色,無細(xì)胞核,含血紅蛋白,產(chǎn)生于紅骨髓中。健康人每一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450萬--500萬個。其作用是輸送氧氣到各組織,并把二氧化碳帶到肺泡內(nèi)。
- 26、雞血石:產(chǎn)于浙江·昌化的一種石頭。有紅色斑點,為珍貴的印章材料。徐珂《清稗類鈔?礦物?昌化雞血石》:“昌化縣距城百余里十二都山中產(chǎn)圖書石,紅點若朱砂,世所謂雞血石者是也,亦有青紫如玳瑁者,頗可愛玩。然近數(shù)十年來求石質(zhì)明活而斑鮮若雞血者,一方印章,價值數(shù)十金,亦尟不可得也。”
- 27、干血勞:同“干血癆”。
- 28、高血糖:(1)血糖過高
- 29、止血劑:(1)指縮短凝血時間使停止出血的藥劑
- 30、微血管:又稱毛細(xì)血管。連接在小動脈和小靜脈之間的最細(xì)小的血管。
- 31、白血球:(1)血液中的白細(xì)胞
- 32、菌血癥:菌血癥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長繁殖,只是短暫的一過性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dá)體內(nèi)適宜部位后再進(jìn)行繁殖而致病。
- 33、腦血栓: 病,因腦動脈硬化、血液黏稠度高等原因,腦血管中形成血栓,阻礙血液正常流動。發(fā)病較慢,一般癥狀較輕,有的出現(xiàn)頭部和肢體麻木,嚴(yán)重的出現(xiàn)偏癱和失語。
- 34、清血草: 清血草為蘭科植物,全草入藥,性味:苦,涼。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 35、散血散: 散血散屬中醫(yī)方劑范疇。
- 36、乾血勞: 同“乾血癆”?!缎咽酪鼍墏鳌返诎耸兀骸癌z這丫頭﹞害的是乾血勞,吃汪太醫(yī)藥只是不效?!?/li>
- 37、失血癥: 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皮下無緣無故出血。
- 38、乾血癆: 中醫(yī)指婦女閉經(jīng)、身體瘦弱、皮膚干枯、面色暗黑等癥狀?!镀缏窡簟返诹寤兀骸鞍臣蚁眿D子,如今在家氣的有乾血癆了?!薄缎咽酪鼍墏鳌返诎嘶兀骸耙粋€小丫頭,喚著小青梅,年紀(jì)十六歲了,忽然害起乾血癆來?!?/li>
- 39、乾血漿: 液體血漿在低溫和真空的條件下,經(jīng)過干燥而制成的淡黃色粉末。供輸血用,優(yōu)點是便于攜帶,容易保存。
- 40、高血鈣: 血鈣濃度高于或等于2.75mmol/L(11.0mg/dl,5.5mEq/L)為高鈣血癥。
- 41、平血飲: 一種藥名,主治風(fēng)熱積毒,或發(fā)于頭面,手足熱者,如胭脂色,其熱如火,輕輕著手,痛不可忍。
- 42、端血盆: 云南滇東北方言,端血盆出自殺豬,原意是指宰豬匠宰豬時,另一個人抬個在旁邊接流出來的豬血。
- 43、吸血蟲:比喻壓榨他人獲取不當(dāng)利益的人。
- 44、理血藥: 理血藥凡能調(diào)理血分,治療血分病證的藥物,稱為理血藥,以理血藥物為主組成的方劑,稱為理血方。
- 45、衄血條: 指鼻孔出血,泛指出血。
- 46、破血藥: 是中藥藥方。
- 47、亡血家:有出血病史或出血傾向的人。
- 48、人血七: 人血草,多年生草本。
- 49、直系血親: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guān)系的親屬,即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不論父系或母系﹑子系或女系都是直系血親。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封建社會只以父系或子系為直系血親。
- 50、高血壓病:高血壓是持續(xù)血壓過高的疾病,會引起中風(fēng)、心臟病、血管瘤、腎衰竭等疾病。
- 51、溫血動物: 它們的活動性并不像冷血動物(變溫動物)那樣依賴外界溫度。
- 52、冷血動物:(1)體溫低于大氣溫度的動物 (2)比喻不易動感情的人
- 53、低血糖癥:指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血糖濃度過低所致的綜合征。
- 54、熱血沸騰:(1)比喻激情高漲
- 55、薶血加書:古代訂盟時的一種儀式。宰牲取血,涂血于誓約上,穿坎與之俱埋。
- 56、攮血刀子:1.亦作"攮血刀子"。2.詈詞。挨刀的。
- 57、新鮮血液:比喻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新生力量。
- 58、飲血茹毛:連毛帶血地生食鳥獸。言遠(yuǎn)古時不知熟食。
- 59、嚙血為盟:指咬臂出血,發(fā)誓定盟,以示堅決。
- 60、狗血淋漓:猶言落花流水,一片殘破。
- 61、熱血日報:中國共產(chǎn)黨主辦的第一份日報。1925年6月創(chuàng)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編。是五卅慘案發(fā)生后,中共中央為指導(dǎo)這場反帝運動而出版的機(jī)關(guān)報。同年6月27日被迫???。
- 62、鐵血政策:(1)濫用軍事力量,以代替正常的外交手段
- 63、腥風(fēng)血雨:(1)腥氣隨風(fēng)飄蕩,血濺得像下雨一樣,常用來形容殘酷的屠殺。也稱“血雨腥風(fēng)”
- 64、熱血動物:(1)見“溫血動物”
- 65、鐵血柔情:再強(qiáng)的硬漢也有溫柔體貼的一面。
- 66、血債血償:必須要其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來補(bǔ)償。
- 67、鐵血丹心:鐵血(tiěxuè):武器和鮮血。借指戰(zhàn)爭。
- 68、滿血復(fù)活: 再次健康而充滿活力。原為游戲用語。
- 69、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體內(nèi)瘀血的藥物治療瘀血病證的方法。
- 70、精血誠聚:指的是精聚為髓,精髓化生為血,由于肝腎同源于精血,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也指認(rèn)真學(xué)習(xí),費盡心思,嘔心瀝血地做成了一件事情。也指花費心思和精神所取得的成就。
- 71、見血封喉: 形容毒性極為強(qiáng)烈,一遇到血便(導(dǎo)致中毒之人)窒息。
- 72、嗜血蝙蝠:這是一種特殊的變異蝙蝠,它們對血液有著近乎圖騰的崇拜,哪里有鮮血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周身帶著邪惡的氣息。
- 73、斑斑血跡: 形容留下的血跡很多,有很長一段時間。
- 74、面無血色:指臉色像泥土一樣,形容極端驚恐。比喻失望,或羞愧。
- 75、刀不血刃: 刀不血刃為如果要達(dá)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敵我付出代價,達(dá)到敵我的不占而勝。同:兵不血刃。
- 76、血債血還:對方做出嚴(yán)重的后果,是必須要其付出相應(yīng)的代價來補(bǔ)償。
- 77、易出血區(qū): 指血管易破裂出血的區(qū)域。
- 78、浴血搏殺:浴血奮戰(zhàn)yùxuè-fènzhàn形容艱苦激烈地戰(zhàn)斗
- 79、囓血爲(wèi)盟:謂咬臂出血,發(fā)誓定盟,以示堅決。揆鄭《哀政聞社員》:“楊度初時,倡言排滿,與黃興、劉揆一囓血為盟,圖為刺客,將赫然革命之健者?!?/li>
- 80、熱血男兒:象征著正義,豪情滿懷,關(guān)愛祖國,熱愛人民。
- 81、全血黏度: 指血液流動時,鄰近兩層平行流體層互相位移時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全血黏度是血清黏度、血細(xì)胞比容、紅細(xì)胞變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細(xì)胞流變特性的綜合表現(xiàn)。
- 82、天使血吻: 雪兒是個因愛而生,為情而活的癡情女子,與方維在網(wǎng)絡(luò)從相遇到相愛相知,從虛擬走向現(xiàn)實,他們的愛是否如愿?當(dāng)方維陷入最愛的女人雪兒與前妻之間的兩難境地時,會是怎樣的抉擇?。
- 83、泣血椎心:泣血椎心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qìxuèchuíxīn。
- 84、熱血柔腸:比喻滿腔為正義而獻(xiàn)身的熱情。
- 85、啼血杜鵑: 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 86、黑翼血環(huán): 《魔獸世界大地的裂變》團(tuán)隊副本之一,所在的位置是黑石山山頂處。
- 87、毛細(xì)血管:微血管是指心血管系統(tǒng)的微細(xì)血管,它們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 88、嚙血為盟:謂咬臂出血,發(fā)誓定盟,以示堅決。
- 89、口血未乾:(1)古代會盟時必歃血,因以指新近結(jié)盟
- 90、女人血分:病名。《圣濟(jì)總錄》卷一百五十三“婦人血分篇”:“血分者,經(jīng)水流通之際,寒濕傷其沖任為之中止,氣壅不行,播在皮膚,邪氣相搏,經(jīng)血分而為水,發(fā)為胕腫,故曰血分?!焙喢?。
- 91、吮血劘牙:吮:吸吮;劘:削,切。形容兇狠殘暴地肆虐。
- 92、瀝血剖肝:瀝血剖肝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lìxuèpōugān。
- 93、高血脂癥: 指血脂水平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yán)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
- 94、吸血纖維: 纖維狀的吸血劑,簡介有些還可由血液中除去外源。
- 95、潤血飲子:是一種藥物,主治血槁成噎。
- 96、獻(xiàn)血指標(biāo):手指出血﹐臉上冒汗。形容不善其事的窘態(tài)。
- 97、齧血沁骨:形容極端誠信。
血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溶血:(1)紅細(xì)胞膜破裂溶解、釋出所含有的血紅蛋白,特指某種特殊的溶血素與補(bǔ)體結(jié)合時引起紅細(xì)胞溶解并釋出血紅蛋白的過程 (2)血紅蛋白溶解于血漿所發(fā)生的改變
- 2、補(bǔ)血:1.?補(bǔ)法之一。也稱養(yǎng)血。是治療血虛證的方法。癥見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zāi)垦?、心悸氣短、唇舌色淡、脈細(xì),方用四物湯、當(dāng)歸補(bǔ)血湯。 2.?比喻增添新的力量。
- 3、潛血: 因體內(nèi)某部分出血而出現(xiàn)在糞便或腦脊液中的血液,肉眼看不到,用顯微鏡也不能查出。
- 4、咯血:(1)喉部或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經(jīng)口腔排出
- 5、流血:(1)人或動物的血液從傷口流出 (2)特指負(fù)傷或犧牲
- 6、貧血:(1)人體血液中,紅細(xì)胞數(shù)量和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時,叫做貧血。也指身體局部供血不足
- 7、混血:1.不同血緣關(guān)系者互相結(jié)合婚配。如白種人與黃種人生育后代,或勞役馬與賽跑馬結(jié)合配種。 2.由不同血緣關(guān)系者所生育的后代。
- 8、尿血:(1)病癥名。又名溲血、溺血。指小便紅赤甚至尿出純血
- 9、隱血:(1)又名“潛血”,由于身體內(nèi)某部分出血而在糞便或腦脊液中出現(xiàn)血液,須用化學(xué)試劑或試紙方可測出,用眼或顯微鏡均不能查出
- 10、歃血:(1)古人盟會時,微飲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
- 11、喋血:(1)形容血流遍地,指殺人很多。也作蹀血
- 12、獻(xiàn)血:獻(xiàn)出自身的血液。多供醫(yī)療上輸血之用。
- 13、濺血:1.飛濺的鮮血。2.流血。
- 14、鮮血:(1)鮮紅的血
- 15、毛血:1.動物的毛與血。指祭祀時所用犧牲。2.指鳥獸。3.指人的毛發(fā)與氣血。
- 16、鵲血:南朝·梁·簡文帝《艷歌篇》:“控弦因鵲血,挽彊用牛螉?!焙蠹匆浴谤o血”指良弓。
- 17、腥血:1.泛指葷腥。2.腥氣的血。
- 18、嗜血:謂猛獸貪于血食,后亦用以形容人兇殘成性。
- 19、吮血:指吸出敗血。 野獸﹑毒蟲吸飲人血。常比喻殘害人民,榨取血汗。
- 20、吐血:(1)病證名。指內(nèi)臟出的血從嘴里吐出,無嘔聲,也無咳聲。包括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出血
- 21、猩血:猩猩的血。借指鮮紅色。
- 22、蹀血:(1)流血很多,踏血而行。形容殺人之多
- 23、出血:(1)血液自血管或心臟外流。外出的血液進(jìn)入組織間隙或體腔內(nèi),稱內(nèi)出血,流出體表外,稱外出血 (2)印刷后的書頁或印張在裁切后印刷部分超越一邊或數(shù)邊
- 24、喢血:1.歃血。古時訂盟,口含牲血(一說,用牲血涂于口旁)以告誓神明,謂之歃血。2.喋血。謂踏血而進(jìn)。
- 25、啜血:猶泣血。極其悲痛而無聲的哭泣。
- 26、啑血:(1)形容血流遍地,指殺人很多。也作蹀血
- 27、鵑血:傳說杜鵑啼聲凄苦,晝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來,故稱。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 28、骨血:(1)即骨肉、至親(多指子女等后代)
- 29、黑血:淤血。呈暗黑色,故稱。
- 30、涼血:冷血。形容人的自私﹑冷漠。
- 31、咳血:呼吸道出血由咳嗽咯出。
- 32、葷血:猶葷腥。
- 33、心血:(1)心頭的血 (2)為取得某種利益或結(jié)果而消耗的東西 (3)心思和精力
- 34、噀血:含血而噴。 伸出血紅的舌頭。 形容紫紅色。
- 35、衃血:凝固呈赤黑色的敗血。
- 36、抆血:擦拭血淚。表示極其哀痛。常用于舊時訃文中。列名的親屬有抆血﹑拭淚之別,以示親疏。抆血較拭淚為重。
- 37、敗血:中醫(yī)指敗壞之血。多指溢于血管外,積存于組織間的壞死血液。又叫惡血。
- 38、翣血:即歃血。翣,用同"歃"。
- 39、恨血:謂屈死者的血。語本《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 40、輸血:(1)把健康人的血液輸入病人的血管 (2)比喻給對立者增加力量
- 41、鐵血:1.借指戰(zhàn)爭。 2.具有堅強(qiáng)的意志,不屈的精神的寓意。通常用來形容剛強(qiáng),堅韌不屈不撓的精神或意志。
- 42、遠(yuǎn)血:1.中醫(yī)癥狀名。指便后下血。
- 43、淋血:中醫(yī)病名。患者尿中帶有膿血。
- 44、沬血:以血洗臉。形容血流滿面。
- 45、毆血:1.吐血。
- 46、瘀血:體內(nèi)某部位血液瘀滯;凝滯不流通的血。
- 47、白血:1.白色的血。2.乳汁的別名。
- 48、鞭血:借指戰(zhàn)爭。
- 49、汗血:汗與血。 流汗流血。借指辛勞與奮戰(zhàn)。 汗出如血。 指汗血馬。
- 50、杯血:1.亦作"桮血"。2.一杯血。古代用于歃血定盟。
- 51、操血:猶歃血。
- 52、熱血:(1)比喻甘為正義而獻(xiàn)身的豪情壯志 (2)鮮血
- 53、失血:(1)病癥名。血不循經(jīng)而妄行,如衄血、嘔血、咳血、唾血、便血、尿血等各種出血,總稱失血 (2)由于大量出血而使體內(nèi)血液含量減少
- 54、溲血:尿血;便血。
- 55、淤血:[yūxuè]:(名)凝聚不流通的血液。[yūxiě]:因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機(jī)體的器官或組織內(nèi)血液淤積。另見yūxuè。
- 56、衉血:咯血﹐嘔血。
- 57、膿血:膿和血的混合物。
- 58、畜血:淤血。
- 59、膋血:猶濃血。
- 60、止血:(1)局部應(yīng)用能止住滲血的 (2)治療各種出血癥。據(jù)出血的原因和機(jī)理,治療上可分清熱止血、祛瘀止血、補(bǔ)氣止血等
- 61、惡血:指婦女產(chǎn)后胞宮內(nèi)遺留的馀血。
- 62、懇血:1.猶赤誠。
- 63、嘔血:(1)吐血。食管、胃、腸等消化器官出血經(jīng)口腔排出
- 64、補(bǔ)血:補(bǔ)血bǔxuè(1)比喻增添新的力量(2)補(bǔ)法之一。也稱養(yǎng)血。是治療血虛證的方法。癥見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zāi)垦?、心悸氣短、唇舌色淡、脈細(xì),方用四物湯、當(dāng)歸補(bǔ)血湯
- 65、含血:1.含有血液。形容人類或其他動物。2.猶吮血。吮吸傷口的瘀血。形容愛撫將士。
- 66、腦血:1.腦汁;腦筋。
- 67、筋血:精力與血汗。
- 68、瀝血:刺破皮膚使滴血以發(fā)誓。滴血以示竭誠。流血。滴血以作祭祀。
- 69、涉血:形容血流遍地,流血多。
- 70、沫血:謂水面上的泡沫像血一樣。
- 71、貧血:(1)人體血液中,紅細(xì)胞數(shù)量和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時,叫做貧血。也指身體局部供血不足
- 72、浴血:(1)全身血染,形容激戰(zhàn)
- 73、歐血:吐血。
- 74、飲血:1.喝血。2.指喝血酒。3.血淚滿面,流入口中。形容極度悲憤。
- 75、眥血:1.眼眶瞪裂而出的血。猶血淚。
- 76、充血:(1)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
- 77、吃血:1.亦作"吃血"。2.飲血酒。舊時苗族訂盟儀式。
- 78、膏血:(1)人的脂血。比喻用血汗換來的財富
- 79、收血:止血。
- 80、啼血:(1)傳說杜鵑總要啼到口里出血才止,所以用“啼血”指杜鵑啼得悲苦
- 81、刺血: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種苦行。
- 82、涕血:猶泣血。
- 83、龍血:指死于戰(zhàn)爭者之血。 龍血樹樹干分泌的紅色樹脂。參見'龍血樹'。
- 84、滯血:1.淤積的血液。
- 85、活血:(1)使血脈運行通暢
- 86、精血:精氣和血液。
- 87、漉血:流血,灑血。
- 88、熏血:葷腥。
- 89、郁血:由于管腔受阻或管外受壓等原因,血液郁積于靜脈內(nèi)。
- 90、抽血: 原指從血管中抽取血液。比喻抽調(diào)資金或人員。
- 91、郊血:古天子祭社稷儀式之一。即以牛馬之血獻(xiàn)于尸座前。
- 92、陰血:即血液。在內(nèi)為陰﹐血在膚內(nèi)﹐故稱。 猶血統(tǒng)。
- 93、碧血:(1)為正義死難而流的血,烈士的血
- 94、死血:瘀血。
- 95、渫血:血流遍地。
- 96、肝血:比喻赤誠之心。
- 97、驗血:(1)血液試驗法(如測定某一感染的來源和性質(zhì))
- 98、唼血:(1)即歃血
- 99、滴血:舊時用血辨別親屬真?zhèn)沃ā?jù)說至親之血,共滴水中則相凝合,驗尸時,以生者之血滴死者骨上則滲入。 指杜鵑的啼鳴。相傳杜鵑啼至滴血乃止。
- 100、瘞血:1.見"瘞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