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好工具>組詞>蛇組詞>

    蛇組詞,蛇字組詞,蛇組詞語一年級,蛇組詞2個字

    組詞

    輕松自動在線組詞

    蛇的組詞

    反饋

    蛇字開頭的組詞

    • 1、蛇臍:古注輦國所產(chǎn)的一種花。
    • 2、蛇行:(1)全身伏地,爬行 (2)蜿蜒曲折
    • 3、蛇草:舊謂蛇咬過的有毒的草。
    • 4、蛇羹:1.亦作"蛇羹"。2.用蛇肉所作之羹。
    • 5、蛇年:即巳年。
    • 6、蛇涎:蛇的唾液。
    • 7、蛇足:(1)畫蛇添足。比喻節(jié)外生枝,多此一舉
    • 8、蛇蛭:1.亦作"虵蛭"。2.蝮蛇類毒蛇。
    • 9、蛇杖:手杖;拐杖。
    • 10、蛇蜿:如蛇之蜿蜒。
    • 11、蛇精:傳說蛇化的妖精。
    • 12、蛇蜒:1.泛指蛇類。
    • 13、蛇珠:亦作'虵珠'。 珍珠。比喻卓越的才華。語出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當(dāng)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蛇吐之珠。謂賤物。
    • 14、蛇蟲:蛇和蠹。
    • 15、蛇虺:泛指蛇類。亦用以比喻兇殘狠毒的人。指生女之兆。參見:占虺、“虺蛇、
    • 16、蛇膽:蛇的膽囊??扇胨?。
    • 17、蛇谷:1.傳說中的谷名。
    • 18、蛇甲:1.亦作"虵甲"。2.泛指蛇蟲之類。
    • 19、蛇進(jìn):1.亦作"蛇進(jìn)"。2.喻彎腰前行。
    • 20、蛇矛:亦作'虵矛'。 古兵器名。矛之長者。
    • 21、蛇章:1.古代的有蛇紋的軍旗。
    • 22、蛇角:即骨咄犀。名貴物品??扇胨帺o亦可用作刀柄等。
    • 23、蛇跡:1.舊謂被毒蛇咬過而含有蛇毒的草木。
    • 24、蛇陣:本指古代一種陣法。又稱一字長蛇陣。比喻長的隊(duì)伍。
    • 25、蛇黃:礦物名。即氧化物礦物褐鐵礦的結(jié)核。中醫(yī)用以入藥﹐有安神鎮(zhèn)驚﹑止血定痛之功效。古人以為是生于蛇腹中之物﹐或以為是蛇蟄伏時口含之物。又稱蛇含石。
    • 26、蛇弓:1.亦作"虵弓"。2.弓名。弓形彎曲如蛇﹐故名。
    • 27、蛇紋:1.蛇身的花紋。
    • 28、蛇虹:蛇狀的虹。
    • 29、蛇市:1.亦作"虵市"。2.傳說中鮫人的市集。
    • 30、蛇酒:1.用蛇浸的酒。
    • 31、蛇鳣:1.蛇和黃鱔。
    • 32、蛇蟺:1.亦作"虵蟺"。2.蛇和黃鱔。
    • 33、蛇蜴:1.蛇與蜥蜴。泛指毒蟲。
    • 34、蛇鱔:亦作'蛇鱔'。 蛇與黃鱔。
    • 35、蛇孽:1.蛇的妖孽。
    • 36、蛇蜮:蛇與蜮。比喻禍人者。
    • 37、蛇婆:即海蛇??扇胨?。
    • 38、蛇妖:蛇為妖孽。
    • 39、蛇管:1.?彎卷成螺旋的管子或管子系統(tǒng)。 2.?在蒸餾中用的螺旋式冷凝集管。
    • 40、蛇蛟:蛇與蛟。
    • 41、蛇伸:1.亦作"虵伸"。2.修長舒展貌。
    • 42、蛇山: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城中,和漢陽龜山夾江相對,形勢險(xiǎn)要。由黃鵠山、殷家山、黃龍山、高觀山、大觀山、棋盤山、西山等七山組成。有黃鶴樓、勝象寶塔、岳飛亭、陳友諒墓、長春觀、涌月臺、黃興銅像等名勝古跡。為武漢游覽勝地。
    • 43、蛇鱓:亦作“虵鱓”。蛇與黃鱔。
    • 44、蛇神:傳說中人面蛇身之神。 比喻靈奇的文人。
    • 45、蛇鱗:1.亦作"蛇鱗"。2.蛇魚之屬。3.形似蛇鱗;形似蛇鱗的東西。
    • 46、蛇母:1.傳說漢高祖所斬白蛇之母。
    • 47、蛇竇:1.蛇的洞穴。形容狹窄。
    • 48、蛇祖:1.亦作"虵祖"。2.竹的別名。
    • 49、蛇藨:蛇莓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蛇莓》。
    • 50、蛇形:1.亦作"虵形"。2.如蛇曲折延長的形狀。
    • 51、蛇蝮:1.即蝮蛇。
    • 52、蛇龍:1.亦作"蛇龍"。2.蛇與龍。傳說為造成洪水者。3.比喻盤繞屈曲的樹枝。
    • 53、蛇鬼:1.蛇化的鬼魅。
    • 54、蛇豕:長蛇封豕。比喻貪殘害人者。語出《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晉杜預(yù)注:"言吳貪害如蛇豕。"
    • 55、蛇脂:1.亦作"虵脂"。2.蛇的脂肪。比喻人的心力。
    • 56、蛇鼠:1.蛇與鼠。2.喻失意者。
    • 57、蛇銜:1.亦作"蛇銜"。2.即蛇含。3.謂蛇銜珠報(bào)恩。典出《淮南子.覽冥訓(xùn)》"隋侯之珠"漢高誘注:"隋侯見大蛇傷斷﹐以藥傅之﹐后蛇于江中銜大珠以報(bào)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明月珠也。"
    • 58、蛇變:1.蛇妖災(zāi)異。2.《文選.潘岳》:"忽蛇變而龍攄﹐雄霸上而高驤。"李善注:"蛇化為龍﹐不變其文﹐家化為國﹐不變其姓。"后以"蛇變"比喻帝王的興起。
    • 59、蛇瘡:1.指蛇咬之傷。
    • 60、蛇蝎:(1)比喻狠毒的人 (2)比喻狠毒
    • 61、蛇穿:1.比喻匍伏穿行。
    • 62、蛇床:1.亦作"虵床"。2.見"蛇床"。
    • 63、蛇伏:1.像蛇一樣身體貼地爬行。
    • 64、蛇筋:蛇蛻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蛇蛻》。
    • 65、蛇莓:多年生匍匐草本。
    • 66、蛇禍:1.亦作"蛇禍"。2.謂由蛇引起的災(zāi)禍。
    • 67、蛇蚹:1.亦作"虵蚹"。2.蛇脫下的皮。蚹﹐蛇腹下的橫鱗。3.有斷紋的古琴。其紋與蛇蛻腹下之紋相似﹐故稱。
    • 68、蛇蟠:1.蛇盤曲。2.像蛇盤曲貌。3.軍陣名。
    • 69、蛇蚓:1.蛇與蚯蚓。2.比喻書寫的文字。
    • 70、蛇醫(yī):1.亦作"蛇醫(yī)"。2.蠑螈的別名。3.指專治蛇咬傷的醫(yī)生。
    • 71、蛇人:1.以弄蛇為業(yè)的人。
    • 72、蛇毒:蛇的毒汁。
    • 73、蛇藍(lán):1.曲節(jié)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曲節(jié)草》。
    • 74、蛇巫:1.神話中的山名。
    • 75、蛇退:1.如蛇之倒退而行。常用以喻險(xiǎn)地難行。
    • 76、蛇勢:1.形容彎曲起伏之狀。
    • 77、蛇師:蠑螈的別名。
    • 78、蛇瘴:1.即瘭瘡。
    • 79、蛇解:蛇脫皮。
    • 80、蛇委:1.綿延曲折貌。2.從容自得貌。
    • 81、蛇魔:妖魔。
    • 82、蛇藥:1.治蛇咬傷的藥。
    • 83、蛇門:門名。戰(zhàn)國春申君在吳地所造。
    • 84、蛇蛇:1.淺薄而自大貌。蛇﹐通"訑"。
    • 85、蛇柳:1.指如蛇曲伸的垂柳條。
    • 86、蛇米:1.蛇床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蛇床》。參見"蛇床"。
    • 87、蛇蟊:蛇與蟊。泛指毒蟲。
    • 88、蛇書:如蛇狀的一種書法。
    • 89、蛇蠱:1.傳說聚百蟲合置器中﹐經(jīng)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僅存蛇者稱蛇蠱﹐極毒﹐可殺人。
    • 90、蛇含:1.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莖傾臥。全株有伏毛。葉多為五小葉組成的掌狀復(fù)葉。小花黃色﹐成聚傘花序。中藥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化痰之功效。主治蛇蟲咬傷﹑癰腫﹑潰瘍等癥。又稱蛇銜。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蛇含》。2.見"蛇含石"。
    • 91、蛇靈:謂靈蛇之珠。比喻卓越的才能。
    • 92、蛇影:(1)杯弓蛇影。把酒杯中的弓影當(dāng)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驚自怕
    • 93、蛇脊:比喻蜿蜒的山脊。
    • 94、蛇茄:(1)一種茄子,果實(shí)為長圓柱形,末端卷曲
    • 95、蛇魚:鰻鱺魚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鰻鱺魚》。
    • 96、蛇粟:蛇床的別稱。
    • 97、蛇杯:見“蛇影杯弓”。
    • 98、蛇符:蛇蛻的別名。
    • 99、蛇拳:(1)拳術(shù)的一種,以模仿蛇的運(yùn)動形象,融進(jìn)技擊為主要特點(diǎn)
    • 100、蛇蛻:蛇所脫下的表皮,作筒狀薄膜,半透明,有光澤。中醫(yī)用以入藥,可治驚風(fēng)、抽搐、癲癇等。

    蛇字中間的組詞

    • 1、蚺蛇膽:1.亦作"蚦蛇膽"。2.見"蚺蛇膽"。
    • 2、靈蛇珠:相傳春秋時隋侯出行﹐見大蛇被傷中斷﹐使人以藥傅之﹐蛇乃能走。歲馀﹐蛇銜明珠以報(bào)之﹐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事見晉干寶《搜神記》卷二十。后以"靈蛇珠"喻錦繡文才。
    • 3、龍蛇蟠:喻豪杰之士隱伏待時。
    • 4、龍蛇陣:兵陣名。
    • 5、蚺蛇藤:1.縛蚺蛇用的藤。
    • 6、龍蛇年:舊指兇歲。
    • 7、龍蛇火:指寒食節(jié)灶火。舊時為悼念春秋·晉·介子推于寒食禁火。
    • 8、長蛇陣:(1)古代戰(zhàn)術(shù)用語,指作戰(zhàn)隊(duì)伍排列成長蛇一樣的陣容
    • 9、畫蛇足
    • 10、靈蛇髻:1.一種樣式新穎﹑不斷變化的發(fā)髻。
    • 11、水蛇腰:指細(xì)長而腰部略彎的身材。多形容女子。
    • 12、三蛇羹:廣東名菜。以三種毒蛇肉制成的羹。
    • 13、呷蛇龜:龜?shù)囊环N,能吃蛇。又名攝龜。
    • 14、馬蛇菜:方言。馬齒莧。
    • 15、龍蛇歌:古歌名。
    • 16、食蛇鼠:鼠之一種。能吃蛇。
    • 17、大蛇薙: 全名為“里百八式大蛇薙”。
    • 18、白蛇傳:戲曲傳統(tǒng)劇目。敘蛇仙白娘子(白素貞)與許仙結(jié)為夫妻,法海和尚幾次從中破壞,最后白被法海鎮(zhèn)壓在雷峰塔下。白娘子故事,宋代已在民間略具雛形,明代話本《白娘子永鎮(zhèn)雷峰塔》(載《警世通言》)已與今本基本相同,明清有傳奇劇本《雷峰塔》,彈詞有《義妖傳》。近代許多劇種有此劇目,整理本多表現(xiàn)反封建的主題思想。
    • 19、天蛇頭: 病名。即手中指或其他手指頭所生結(jié)毒,焮腫赤痛,或劇烈跳痛。
    • 20、壁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驚擾。
    • 21、龍蛇之詩:見“龍蛇之章”。
    • 22、杯弓蛇影:(1)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怪神第九》記載,應(yīng)郴請杜宣飲酒,掛在墻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擾
    • 23、捕蛇者說: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記述永州(今湖南零陵)蔣某以捕蛇為業(yè),雖有生命危險(xiǎn),但因捕蛇無賦稅征收之苦,仍自愿繼續(xù)下去。揭露了封建社會橫征暴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發(fā)出了“賦斂之毒,有甚是蛇”的感慨。
    • 24、丈八蛇矛:矛名,古代兵器。
    • 25、蛇子蛇孫:比喻盤曲似小蛇的松枝。
    • 26、委委蛇蛇:見“委委佗佗”。
    • 27、斗折蛇行: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 28、鯨吞蛇噬:像鯨魚和蛇一樣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 29、龍蛇之章:即龍蛇歌。亦作:龍蛇之詩
    • 30、猿扳蛇折:極言山路高峻曲折,難以攀登。
    • 31、兩頭蛇數(shù): 如果把自然數(shù)1添加在任意一個自然數(shù)N的首尾兩端,變成兩頭數(shù)字都是1的自然數(shù)1N1,則這個數(shù)就叫做自然數(shù)N的“兩頭蛇數(shù)”,例如:25的兩頭蛇數(shù)是1251,36的兩頭蛇數(shù)是1361,等等。與之相似的神奇的數(shù)還有“中空數(shù)”等。
    • 32、筆走蛇龍:龍蛇被掠走。形容聲勢浩大。
    • 33、蜿蜒蛇行:像蛇爬行一樣彎彎曲曲地向前延伸。
    • 34、蜩腹蛇蚹:比喻陰險(xiǎn)兇惡的人。
    • 35、三蛇九鼠:漢語俗語,出自《五燈會元》卷十九,比喻為害莊稼的東西很多。
    • 36、短小蛇根:短小蛇根為茜草科植物短小蛇根草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37、鯨吞蛇噬:像鯨魚和蛇一樣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蛇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蚺蛇:見“蟒蛇”
    • 2、蟒蛇: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蛇亞目。
    • 3、虺蛇: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
    • 4、蝠蛇:即蝮蛇。
    • 5、毒蛇:(1)體內(nèi)有毒腺的蛇,能使被咬的人畜中毒,如蝮蛇、眼鏡蛇
    • 6、委蛇:(1)見“逶迤”
    • 7、蛟蛇:蛟與蛇。 喻字跡。
    • 8、鱗蛇:巨蟒名。
    • 9、蟲蛇:1.泛指蛇和其他蟲類。2.喻指異族異類的人。3.謂蟲蛇糾曲之狀。比喻曲折鉤連的書法。
    • 10、環(huán)蛇:(1)環(huán)蛇屬(Bungarus)的幾種生有鮮明圈環(huán),雖不愛尋釁但卻極毒的夜行性眼鏡蛇型蛇的任一種,土生于東亞及其附近島嶼上,常出現(xiàn)于耕地和居民點(diǎn)附近,特別愛吃其他種蛇。著名的兩種環(huán)蛇是金環(huán)蛇(B.fasciatus)和銀環(huán)蛇(B.multicinctus),中國南方各省都有
    • 11、蘄蛇:蛇的一種,以產(chǎn)于湖北蘄春(舊蘄州)而得名。又名白花蛇??芍扑?。
    • 12、蚖蛇:亦作'蚖虵'。 土虺蛇。亦泛指毒蛇。 舊說生女之兆。語本《詩.小雅.斯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 13、黃蛇:1.黃色的蛇。2.傳說故事中銅劍所變的蛇。
    • 14、赤蛇:赤色的蛇。古代以為祥瑞之物。
    • 15、丹蛇:赤色的長蛇。古代詩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熱。
    • 16、畫蛇:1.繪畫蛇的形象。2.指墻上的雕弓映照在酒杯中而形成的彎曲的影子。因形似蛇,故稱。多用作武臣臥疾或賦閑之典。
    • 17、青蛇:1.亦作"青虵"。2.青色的蛇。3.古寶劍名。亦泛指劍。
    • 18、杯蛇:亦作"杯弓蛇影"。
    • 19、鉤蛇:1.傳說中的一種鉤食人畜的怪蛇。
    • 20、蟬蛇:鱔魚。蟬﹐通"鱔"。
    • 21、修蛇:1.亦作"修虵"。2.長蛇,大蛇。常比喻壞人。
    • 22、埋蛇:漢劉向《新序.雜事一》:"孫叔敖為嬰兒之時,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叔敖對曰:'聞見兩頭之蛇者死。向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見,殺而埋之矣。'其母曰:'吾聞有陰德者天報(bào)以福,汝不死也。'及長,為楚令尹,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為善行仁愛之典。
    • 23、王蛇:蟒蛇。一種無毒的大蛇。
    • 24、黑蛇:黑色的蛇。 比喻鐵杖。
    • 25、蝰蛇:(1)蝰蛇科一種有毒蛇類,有時也指與之極近緣的響尾蛇科(Crotalidae)的蛇類
    • 26、斷蛇:斬蛇。指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事。劍名。
    • 27、龜蛇:龜和蛇。古人常將此二物繪于旗上,以為能消災(zāi)避害。神名。即玄武。龜山和蛇山的并稱。在今湖北省·武漢市。
    • 28、弓蛇:漢應(yīng)劭的祖父應(yīng)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詣見主簿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惡之,酒后便胸腹痛切,多方醫(yī)治不愈。郴知其事,于故處設(shè)酒,杯中復(fù)有蛇。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即愈。事見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后因以"弓蛇"指人對事物的錯覺。
    • 29、鐵蛇:1.比喻鐵鞭。
    • 30、奔蛇:1.傳說中一種能飛的蛇。2.形容曲折。
    • 31、蝦蛇:1.水母的別名。
    • 32、髯蛇:《淮南子?精神訓(xùn)》:“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嶺南所產(chǎn)大蛇??扇胨帯?/li>
    • 33、蠕蛇:1.亦作"蝡蛇"。2.傳說中的蛇名。
    • 34、烹蛇:晉陶潛《搜神后記》卷十載:元嘉中,廣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見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湯始熱,便聞林中如風(fēng)雨聲。須臾,有一蛇大十圍,長四五丈,徑來湯中銜卵去,三人無幾皆死。后因以"烹蛇"為典,謂其事會招來禍殃。
    • 35、鹽蛇:方言。壁虎的別稱。
    • 36、石蛇:1.修堰時用若干竹籠置石,投水中以遏流,其形蜿蜒如蛇,因稱。2.一種化石。
    • 37、毆蛇:1.春秋魯國地名。在今山東省寧陽縣東北。
    • 38、鳴蛇:1.見"鳴蛇"。
    • 39、雙蛇:1.《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許曼》﹕"曼少傳峻學(xué)?;傅蹠r﹐隴西太守馮緄始拜郡﹐開綬笥﹐有兩赤蛇分南北走。緄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歲之后﹐君當(dāng)為邊將﹐官有東名﹐當(dāng)東北行三千里。復(fù)五年﹐更為大將軍﹐南征。'"后以"雙蛇"指結(jié)印鈕的兩根綬帶。
    • 40、逶蛇:(1)蜿蜒曲折;拐來拐去
    • 41、飛蛇:傳說中會飛的蛇。
    • 42、龍蛇:(1)比喻非常的人物
    • 43、白蛇:亦作'白虵'。 白色的蛇。 劍名。
    • 44、巴蛇:古代傳說中的大蛇。
    • 45、射蛇:指南朝宋武帝劉裕稱帝前射傷蛇王的傳說。
    • 46、蜲蛇:1.亦作"蜲"。2.形容歌聲回旋曲折。3.形容舞步邪行﹑曲行。4.形容山川綿延曲折。5.形容龍蛇等曲折前進(jìn)。6.神話傳說中的蛇名。傳說見之者可以成霸業(yè)。
    • 47、靈蛇:見'靈蛇'。
    • 48、脩蛇:亦作'修虵'。 長蛇,大蛇。常比喻壞人。
    • 49、疑蛇:1.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載﹐杜宣飲于上司應(yīng)郴家﹐"北壁有懸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杜甚惡之﹐但不敢不飲。回家即病﹐久治不愈。應(yīng)知之﹐即招杜"于故處設(shè)酒﹐杯中故復(fù)有蛇"。經(jīng)應(yīng)說明﹐杜意遂釋﹐病頓愈。亦見《晉書.樂廣傳》﹐謂樂宴客事。后以"疑蛇"謂因疑慮而引起的誤解。
    • 50、騰蛇:亦作“騰虵”。傳說中一種能飛的蛇。星名。舊時相面的人稱口角的直紋為騰蛇。《漢書·周勃傳》“從理入口,此餓死法也”清王先謙補(bǔ)注:“《麻衣神異賦》云:‘法令入口,鄧通餓死野人家,騰蛇鎖脣,梁武饑亡臺城上。’注:‘法令者,口邊紋也。騰蛇,即法令紋也。
    • 51、錫蛇:1.銀蛇的別名。中醫(yī)用為解毒藥。
    • 52、蜴蛇:1.南方產(chǎn)的一種小蛇??扇胨帯?/li>
    • 53、蟠蛇:1.亦作"蟠蛇"。2.盤曲的蛇。
    • 54、象蛇:古代傳說中的鳥名。一體而具雌雄。
    • 55、熊蛇:謂生男或生女。
    • 56、五蛇:喻指春秋時輔佐晉文公的狐偃、趙衰、魏武子、司空季子、介子推五臣。
    • 57、竹蛇:1.即竹根蛇。
    • 58、斗蛇:典出《左傳.莊公十四年》:"初,內(nèi)蛇與外蛇斗于鄭南門中,內(nèi)蛇死。六年而厲公入。"后遂以"斗蛇"喻國家內(nèi)亂。
    • 59、握蛇:見“握靈蛇之珠”。
    • 60、水蛇:生活于水中的蛇。
    • 61、蛐蛇:方言。即蛐蟮。
    • 62、天蛇:1.星名﹐即騰蛇星。2.毒蟲名。
    • 63、遺蛇:1.同"逶迤"。2.斜行;曲折前進(jìn)。
    • 64、睡蛇:喻煩惱困擾﹑心緒不寧的精神狀態(tài)。
    • 65、玄蛇:一種大蟒。
    • 66、蝮蛇:也叫草上飛、土公蛇。爬行動物。頭三角形,背灰褐色,兩側(cè)各有一行黑褐色圓斑。有毒牙。生活在山野或平原,捕食老鼠和其他小動物。
    • 67、緑蛇:1.亦作"緑虵"。2.綠色的蛇。傳說中有一種靈蛇為綠色。漢末甄后入魏宮,宮庭有一綠蛇,口中恒有赤珠若梧子,不傷人。后每梳妝,蛇則盤結(jié)為髻形于前。后異之,因效而為髻,巧奪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髻。見《說郛》卷三一引《采蘭雜志》。3.古代傳說中的駿馬名。
    • 68、銀蛇:蛇類之一種。 比喻蜿蜒的雪山。
    • 69、神蛇:1.亦作"神虵"。2.具有靈性的蛇。古代神話﹑傳說認(rèn)為蛇有靈性,能自身斷而復(fù)續(xù),且能興云致雨,故以神稱之。
    • 70、盤蛇:盤繞曲折貌。
    • 71、蛇蛇:1.淺薄而自大貌。蛇﹐通"訑"。
    • 72、驚蛇:喻筆墨飛舞。
    • 73、素蛇:白蛇。特指漢高祖斬白蛇起義的白帝子。
    • 74、斬蛇:漢劉邦起事前曾醉行澤中﹐遇大蛇當(dāng)?shù)扩o乃拔劍斬之。見《史記.高祖本紀(jì)》。后用以為典。
    • 75、海蛇:爬行動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體細(xì)長,后端及尾側(cè)扁。體黃色或橄欖色,全身具黑色環(huán)帶55-80個。主要以魚為食。肉可食并可入藥,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 76、化蛇:古神話中的怪嘼。
    • 77、長蛇: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名。泛指大蛇。喻指貪殘兇暴者。參見“封豕長蛇”。古雜戲的一種。指長江。
    • 78、螣蛇:(1)也作“騰蛇”。古書上說的能飛的蛇
    • 79、金蛇:亦作'金虵'。 金制的蛇。 蛇類之一種。體色金黃﹐故稱。 比喻雷電之光。
    • 80、珥蛇:文明史以前的中國先民,他們的科學(xué)技術(shù)水平實(shí)在不高,當(dāng)時還沒有發(fā)明出剪子等特制的工具來處理自己的頭發(fā)。
    • 81、四蛇: 佛教語。佛家把地、水、火、風(fēng)喻為四條毒蛇。
    • 82、朋蛇:兇殘的異獸的雛形。
    • 83、文蛇:1.文彩斑爛的大蛇。
    • 84、盲蛇:盲蛇,又稱鉤盲蛇,為臺灣地區(qū)所產(chǎn)蛇類中體形最小,體長不超過20公分,呈圓筒狀,形似蚯蚓,故又稱"蚯蚓蛇"。頭小呈半圓形,與頸不易區(qū)分,眼睛極小且退化成感光眼點(diǎn)呈黑點(diǎn)狀。鼻鱗有一溝將鼻鱗分成前后兩半。體鱗20列。尾部短而呈鈍形。全身大致為黑褐色或褐色。
    • 85、響尾蛇:(1)新大陸許多種響尾蛇的任一種,尾部末端具一串角質(zhì)的聯(lián)鎖環(huán),當(dāng)擺動時,發(fā)出一種尖的卡啦音響
    • 86、畫篋蛇:語本《大涅盤經(jīng).德五品》:"觀身如篋,地水火風(fēng),四大毒蛇。"謂人身由"四大"假合而成,如四大毒蛇共居一篋。后因以"畫篋蛇"喻虛幻易壞的人身。
    • 87、黃頷蛇:蛇名。
    • 88、地土蛇:指給強(qiáng)盜作眼線的人。
    • 89、黃喉蛇:1.見"黃頷蛇"。
    • 90、爛死蛇:比喻糾纏在身的累贅。
    • 91、酒中蛇: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載:杜宣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痛切,多方醫(yī)治不愈。后知杯中之蛇為壁上赤弩照于杯中之影,病遂愈。《晉書.樂廣傳》亦有類似記述。后用"酒中蛇"為因疑慮而引起疾病之典實(shí)。
    • 92、烏梢蛇:1.一種無毒蛇,長可達(dá)二米余,背面前半部黃色,后半部黑色,腹面灰黑色??扇胨帲温楸冤p等多種疾病。
    • 93、越王蛇:兩頭蛇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兩頭蛇》。
    • 94、褰鼻蛇:1.白花蛇的別名。
    • 95、赤縺蛇:1.蛇的其中一種。背部黑綠色,有赤色條紋和斑點(diǎn),無毒,但性兇猛。 2.比喻邪惡的人。
    • 96、有足蛇:指蜥蜴。
    • 97、恒山蛇:即常山蛇。古代傳說指首尾相應(yīng)之蛇,常用以喻首尾相應(yīng)的陣法。
    • 98、桑根蛇:赤練蛇的別稱。
    • 99、赤練蛇:1.蛇的其中一種。背部黑綠色,有赤色條紋和斑點(diǎn),無毒,但性兇猛。 2.比喻邪惡的人。
    • 100、響尾蛇:(1)新大陸許多種響尾蛇的任一種,尾部末端具一串角質(zhì)的聯(lián)鎖環(huán),當(dāng)擺動時,發(fā)出一種尖的卡啦音響
    組詞大全為您提供蛇組詞,蛇的組詞,蛇字怎么組詞,蛇字能組哪些詞語,找到用蛇字組詞的組詞,其中蛇字在開頭的組詞有100個,蛇字在中間的組詞有37個,蛇字在結(jié)尾的組詞有100個。
    • 拼音shé,yí
    • 注音ㄕㄜˊ,ㄧˊ,
    • 筆劃11
    • 繁體
    • 五筆JPXN
    • 五行

    基本釋義

    蛇〈名〉(形聲。從蟲,它聲。本寫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義:一種爬行動物)同本義蛇,它或從蟲。——《說文》蛇乘龍。——《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虛危之星?!睘轵掣ゴ?,為蛇將若何?——《國語·吳語》。注:“虺小蛇大也。龍蛇之孽。——《洪紀(jì)·五行志》。注:“蛇龍之類也?!饼埵灼渲猩呓?。——《儀禮·鄉(xiāng)射禮記》維虺維蛇?!对姟ば⊙拧に垢伞酚乐葜爱a(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啤ち谠恫渡哒哒f》又如:蛇豕(比喻貪婪殘暴的人);蛇虺(喻指陰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東西一般地吞食);蛇蛻(蛇所脫下的皮);蛇解(即蛇脫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動隱秘);蛇行鼠步(形容膽小謹(jǐn)慎);蛇盤鬼附(比喻相互勾結(jié));蛇蟠蚓結(jié)(比喻互相勾結(jié));蛇心佛口(喻指假冒偽善、內(nèi)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報(bào)(自述感恩圖報(bào)的詞語。即視己為蛇、雀而報(bào)恩)象征國君、君子等有蛇自泉宮出,入于國,如先君之?dāng)?shù)?!蹲髠鳌肥ぶ唬涞刂У摹八取?。如:蛇年(即巳年)〈形〉形狀像蛇的;似蛇狀的。如:蛇弓(弓名);蛇丹(中醫(yī)病名。皮膚上潮紅皰疹簇集,形成帶狀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狀如蛇的長矛)另見yí蛇——見“委蛇”(wēiyí)另見sh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