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字開頭的組詞
- 1、舞劇:(1)主要用舞蹈來表現(xiàn)情節(jié)的戲劇
- 2、舞動:1.?其內(nèi)涵包括各種姿態(tài)和節(jié)奏的揮舞、搖擺、頓蹴、跳躍、旋轉(zhuǎn)…,常泛指正在跳舞時的狀態(tài)。 2.?指上肢的舞蹈動作或手持道具的動作。
- 3、舞鐃:古樂器。漢舞鐃形制上圓下方﹑下作疏欞,內(nèi)含銅丸,稱為舌,舞動有聲。參閱宋呂大臨《博古圖.漢舞鐃圖》。
- 4、舞蹈:1.?一般有音樂伴奏的、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藝術(shù)形式。 2.?跳舞。 3.?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時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勢,是一種禮節(jié)。
- 5、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
- 6、舞曲:(1)為舞蹈伴奏的樂曲,有鮮明的節(jié)奏
- 7、舞譜:(1)對舞蹈作的書面記錄
- 8、舞頭:領(lǐng)舞者。與"舞末"相對。
- 9、舞場:(1)專供人跳交際舞的營業(yè)性場所
- 10、舞手:耍弄手段。
- 11、舞詠:舞蹈歌詠。
- 12、舞佾:古代儀禮之一。多人縱橫排成行列的舞蹈。
- 13、舞技:(1)舞蹈技藝
- 14、舞妓:以歌舞娛人的妓女。
- 15、舞雩:(1)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在現(xiàn)在曲阜縣東。古代求雨祭天,設(shè)壇命女巫為舞,故稱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種祭祀
- 16、舞悅:歡欣雀躍。
- 17、舞弊:(1)做違法亂紀的事,使用欺騙的手段
- 18、舞雞:1.斗雞之戲。2.指聞雞起舞。用晉祖逖﹑劉琨事。謂志士及時奮發(fā)。
- 19、舞藝:(1)指舞蹈者專業(yè)技術(shù)及藝術(shù)水準的高低優(yōu)劣
- 20、舞旋:1.古代一種回旋的舞蹈。2.耍弄;折騰。
- 21、舞羽:古代一種樂舞。手執(zhí)翟雉的尾羽而舞蹈。
- 22、舞伴:1.?舞蹈中的搭擋和伙伴。常指雙人舞或交際舞中的雙方。需要二者動作協(xié)調(diào)、配合默契。 2.?舞會上陪同跳舞的人。
- 23、舞局:舞會。
- 24、舞迷:(1)指對跳舞或觀賞舞蹈沉醉入迷的人
- 25、舞鞾:亦作'舞鞾'。 舞蹈者所穿之靴。
- 26、舞勺:未成童者學(xué)習(xí)勺舞。
- 27、舞輪:古代一種雜技。用車輪等在手中拋弄。
- 28、舞抃:亦作'舞忭'。 飛舞跳躍。 喜極而拍手跳躍。
- 29、舞筵:舞蹈時鋪地用的席子或地毯。
- 30、舞智:1.亦作"舞知"。2.玩弄智巧;弄小聰明。
- 31、舞夏:即舞羽。
- 32、舞館:舞蹈的場所。
- 33、舞忭:亦作'舞忭'。 飛舞跳躍。 喜極而拍手跳躍。
- 34、舞草:即虞美人草。
- 35、舞劇:(1)主要用舞蹈來表現(xiàn)情節(jié)的戲劇
- 36、舞天:古代東方部族祭天之舞。
- 37、舞靴:亦作'舞鞾'。 舞蹈者所穿之靴。
- 38、舞姿:(1)指舞蹈者舞動時的姿態(tài)
- 39、舞師:古官名。職掌儀禮中的舞蹈。
- 40、舞操:伴舞的琴曲。
- 41、舞象:1.學(xué)象舞。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學(xué)。 2.會舞蹈的象。
- 42、舞干:《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七旬,有苗格。"后遂以"舞干"指文德感化。
- 43、舞鳳:舊傳國家太平,君王仁慈,則鳳凰來儀。因以“舞鳳”為文教昌明之典。中書省有鳳凰池之譽,因以“舞鳳”為中書省任職者的美稱。山名。三國·龐統(tǒng)號鳳雛,曾為耒陽令。因以“舞鳳”為稱美縣尹之典。
- 44、舞絙:雜技的一種。即走索。
- 45、舞席:舞蹈時用以鋪地的席子。
- 46、舞扇:舞者所執(zhí)的團扇。
- 47、舞馬:令馬按節(jié)拍舞蹈。亦指馬之能舞者。南朝宋孝武帝大明間,河南獻舞馬,謝莊有《舞馬賦》﹑《舞馬歌》。見《宋書.謝莊傳》。
- 48、舞廳:(1)備有跳舞設(shè)施的公共大廳 (2)舞場
- 49、舞法:謂歪曲法律條文以營私作弊。
- 50、舞末:宋代舞曲的一種終結(jié)形式。
- 51、舞會:(1)跳交誼舞等的集會
- 52、舞綴:意思是指舞樂。
- 53、舞女:(1)指以伴人跳交際舞為職業(yè)的女子 (2)表演舞蹈供人娛樂的女子
- 54、舞商:舞蹈著的商羊。指下雨的預(yù)兆。
- 55、舞獸:《書.舜典》:"夔曰:'于!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謂百獸隨樂起舞。后用于歌頌君王圣明。
- 56、舞躍:拜舞歡躍。
- 57、舞文:見“舞文弄法”。
- 58、舞弄:(1)戲弄 (2)揮舞耍弄 (3)〈方〉弄;搞
- 59、舞知:1.亦作"舞知"。2.玩弄智巧;弄小聰明。
- 60、舞臺:1.?供表演的的臺子。 2.?比喻進行某種活動的場所。
- 61、舞判:謂扮作判官或鍾馗舞蹈。
- 62、舞碼:指一個或一組完整的成品舞蹈。
- 63、舞姬:1.日本語,古代泛指跳舞為業(yè)之人。 2.日本SUNRISE公司制作的動畫。 3.芭蕾舞劇。 4.川端康成著小說。 5.森鷗外著短篇小說。 6.日本油畫。 7.201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8.洛天依,樂正綾演唱的歌曲。 9.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總社發(fā)行書籍。
- 64、舞步:舞步就是指舞蹈的步子,通常方便人記憶,以練好整套的舞
- 65、舞語:1;有音樂伴奏的、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的藝術(shù)形式2;跳舞,街舞3;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時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勢,是一種禮節(jié)。
- 66、舞雪:形容雪飄舞的狀態(tài)。
- 67、舞榭: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為歌舞娛樂而設(shè)立的堂或樓臺。泛指歌舞場所。
- 68、舞池:(1)舞廳中供跳交際舞用的地方,比休息的地方略低
- 69、舞鐘馗:1.謂扮作鍾馗舞蹈。參見"舞判"。2.一種裝有機關(guān)的木制捕鼠器。
舞字中間的組詞
- 1、歌舞劇:(1)用歌舞的形式表演出來的戲劇
- 2、樂舞生:明·清舉行郊社之祭及祀孔典禮中的樂生和舞生的合稱。
- 3、鼓舞伎:舞樂名。
- 4、秦舞陽:人名。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燕國的武士,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
- 5、軟舞曲:唐代一種舞蹈的樂曲。
- 6、佾舞生:清代朝廷及文廟舉行慶祀活動時充任樂舞的童生,文的執(zhí)羽箭,武的執(zhí)干戚,合樂作舞。又叫“樂舞生”,簡稱“佾生”。
- 7、倒舞伎:表演倒立雜技的藝人。
- 8、歌舞伎:日本所獨有的一種戲劇。
- 9、鼓舞曲:樂曲名。
- 10、圓舞曲:(1)主要為音樂會演出用的3/4拍的器樂、交響樂或聲樂的樂曲
- 11、歌舞戲:把樂曲﹑歌舞和敘事結(jié)合在一起﹐表演一個故事的戲劇。又稱歌舞劇。
- 12、歌舞劇:(1)用歌舞的形式表演出來的戲劇
- 13、歌舞人: 供養(yǎng)之西、北二供養(yǎng)菩薩。
- 14、歌舞廳: 營業(yè)性的供人唱歌跳舞的場所。
- 15、跳舞毯:跳舞毯是一項有氧運動。
- 16、民間舞蹈:民間舞蹈(folkdance)起源于人類勞動生活,它是由人民群眾自創(chuàng)自演,表現(xiàn)一個民族或地區(qū)的文化傳統(tǒng)、生活習(xí)俗及人們精神風(fēng)貌的群眾性舞蹈活動,所以也稱為“土風(fēng)舞”。
- 17、冰上舞蹈:體育運動項目之一?;踊囊环N。由一男一女在冰上合作進行步法和姿態(tài)表演。包括規(guī)定舞、定型舞和自由舞三種。
- 18、查手舞腳:1.形容驚慌失措的樣子。查,扎煞,張開。
- 19、古典舞蹈:具有典范意義和古雅風(fēng)格的傳統(tǒng)舞蹈。大多在民間舞蹈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歷代藝術(shù)家的提煉、加工和創(chuàng)造而逐漸形成。具有整套的規(guī)范性技藝和嚴謹?shù)某淌?。世界許多民族和地區(qū)都有各具獨特風(fēng)格的古典舞蹈。中國的古典舞蹈大多保存在戲曲藝術(shù)中。
- 20、跳跳舞舞:且行且舞。形容手舞足蹈,高興的樣子。
- 21、舞舞爪爪:手舞足蹈的樣子。
- 22、風(fēng)乎舞雩:到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風(fēng):吹風(fēng),乘涼。名詞活用作動詞。舞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shè)有壇,在今山東曲阜縣南?!蚌А笔枪糯鸀榍笥甓e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時要伴以音樂和舞蹈,故稱“舞雩”。
- 23、輕舞飛揚:輕盈地起舞,讓裙角在清風(fēng)中飛揚。
- 24、諷刺舞蹈: 用夸張幽默的手法譏刺嘲諷被否定的人和事的舞蹈。
- 25、望月舞雪:形容明月當空,大雪紛飛,風(fēng)急雪舞的場景。是一種意境描寫。
- 26、唯舞獨尊:音樂作品。
- 27、鏡框舞臺:鏡框舞臺,室內(nèi)劇場較多使用的舞臺。
- 28、隨風(fēng)舞動: 跟隨著風(fēng)的吹動而舞動。
- 29、鶴舞白沙: 鶴在水邊的沙灘上舞動,鶴:代表長壽,水:代表時間流逝。象征曠達無為的人生態(tài)度,自可延年期頤。
- 30、以舞相屬:指真?zhèn)位騼?yōu)劣混雜在一起。
- 31、放克舞蹈: 熱愛街舞的狂熱者們的天堂。
- 32、選舞徵歌:征招歌伎。
- 33、羌族舞蹈: 羌族普遍信仰萬物有靈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他們在祭祀時以舞蹈娛神。
- 34、輕舞飄揚:可以形容美女的頭發(fā),或在空中飄的輕物質(zhì)。
- 35、鳳舞龍翔: 猶言龍飛鳳舞,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后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 36、春節(jié)舞龍: 春節(jié)舞龍又稱舞龍、龍燈舞,是中國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民俗娛樂活動。
- 37、殉私舞弊: 徇:曲從;舞:舞弄,?;?。為了私人關(guān)系而用欺騙的方法做違法亂紀的事。
- 38、飛舞盤旋: 飛翔飄舞;飛翔盤旋。形容矯健生動,活潑多姿。
- 39、蝶舞蜂喧:形容春天的美麗,生機;也形容人心情的愉快。
- 40、月虹舞伴: 了一下當代青少年的處世心態(tài),希望8090后的朋友們看了這部小說之后,能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家人與朋友。
- 41、翻花舞袖: 練起來兩臂左右上下前后回旋而舞,并且由于身步也隨手翻轉(zhuǎn),類似魚龍穿浪翻花之狀的舞蹈和武術(shù)。
- 42、木下舞琉:16歲女子高中生,因不會打扮被人稱作“毒蘑菇”。
- 43、戲曲舞臺:演出場所隨著歷史的變遷而發(fā)展變化,大約漢代以前的歌舞,伎藝演出都是利用自然地形,觀眾圍觀。
- 44、跳舞黑洞: 相互圍繞對方在軌道上運行的兩個巨型黑洞,在一個遠離銀河系的星系中心部位,觀測到兩個巨型黑洞相互圍繞對方在軌道上運行,頗似兩人跳舞,這兩個黑洞需花費大約100年完成一次互繞過程。
- 45、延安舞會: 延安舞會又稱延安交際舞是由美國記者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傳授,史沫特萊于1937年1月底來到延安。
- 46、瑞云舞臺: 紹興文戲女班。
- 47、回風(fēng)舞雪: 回風(fēng)舞雪意思雪花隨風(fēng)輕逸飄舞的樣子,形容女子身姿柔美蹁躚的樣子。
- 48、小步舞曲:小步舞曲(Minuet)是一種起源于西歐民間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國宮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較小而得名。
舞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飄舞:(1)在風(fēng)中舞動
- 2、趙舞:1.相傳古代趙國女子善舞,后因以指美妙的舞蹈。2.指趙飛燕所作舞。
- 3、鼓舞:(1)鼓動;激發(fā)
- 4、鶴舞:1.亦作"鶴儛"。2.《韓非子.十過》:"平公曰:'寡人之所好者,音也,愿試聽之。'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于郎門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后即以"鶴舞"形容優(yōu)美的舞姿。3.比喻大雪飛舞。
- 5、跳舞:(1)通常伴隨音樂按照有節(jié)奏的步伐而移動,或者單獨一個人,或者帶一個舞伴,或者以集體形式
- 6、鐸舞:1.漢代舞曲名。舞人持鐸隨曲而舞。隋時舞猶存﹐舞者不執(zhí)鐸。唐代鐸舞列入清商樂中。
- 7、拜舞:跪拜與舞蹈。古代朝拜的禮節(jié)。
- 8、蚌舞:(1)俗稱蚌燈,秧歌隊中常見的舞蹈節(jié)目,一般由兩個人配合表演,男的扮漁翁,女的身背由竹篾扎成的大蚌殼,扮蚌殼精,表演漁翁捉蚌的故事
- 9、忭舞:高興得手舞足蹈。
- 10、蝶舞:比喻蕩子之流嫖妓。
- 11、綢舞:(1)以彩綢作為道具的舞蹈,舞者單手或雙手持彩綢起舞,在空間構(gòu)成各種線條花紋,美妙多變
- 12、樂舞:(1)有音樂伴奏的舞蹈
- 13、帗舞:周代舞名。用于祭祀社稷。因舞者執(zhí)帗,故名。
- 14、飛舞:(1)在空中飛著舞動
- 15、騫舞:飛舞。騫,通"鶱"。
- 16、后舞:即大豫舞。
- 17、萬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鳥羽和樂器。亦泛指舞蹈。
- 18、謌舞:1.唱歌跳舞。
- 19、慢舞:1.節(jié)奏舒緩﹑輕盈的舞蹈。
- 20、旄舞:周代六種小舞之一。舞者執(zhí)旄牛尾以指揮。
- 21、小舞:古人幼小時學(xué)習(xí)的各種舞蹈的統(tǒng)稱。 猶漫舞。謂聊且舞之。
- 22、樂舞:(1)有音樂伴奏的舞蹈
- 23、萊舞:萊衣起舞。表示孝養(yǎng)雙親。
- 24、軟舞:唐代舞蹈的一種,舞姿輕盈柔婉。
- 25、鶱舞:猶飛舞。
- 26、鞞舞:古舞名。舞人執(zhí)鞞鼓于前 或兩旁 導(dǎo)舞,故稱。未詳所起,漢已用于宴享,隋猶存,但已不執(zhí)鞞。舞時有歌,三國時歌詞已散失。
- 27、抃舞:亦作'抃儛'。 拍手而舞。極言歡樂。
- 28、代舞:更迭起舞。
- 29、佾舞:指樂舞。
- 30、挼舞:雙手交叉擺動。
- 31、蹈舞:1.亦作"蹈儛"。2.猶舞蹈。臣下朝賀時對皇帝表示敬意的一種儀節(jié)。
- 32、龠舞:謂文舞。
- 33、柈舞:漢代的舞名。
- 34、健舞:1.唐代教坊樂舞的一類。舞姿剛勁,音樂多用繁弦急管,與軟舞相對而言。
- 35、云舞:1.亦作"云儛"。2.翩翩而舞。3.指輕盈的舞蹈。
- 36、鄭舞:1.亦作"鄭儛"。2.春秋戰(zhàn)國時鄭國的舞蹈。
- 37、盤舞:古代的一種舞蹈。因舞時用盤,故名。
- 38、白舞:唐燕樂舞名。
- 39、妙舞:美妙之舞。
- 40、儺舞:古代舉行大儺儀式時所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為中國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者頭戴面具,手執(zhí)戈盾斧劍等兵器,作驅(qū)趕撲打鬼怪之狀。參閱《后漢書·禮儀志中》、《新唐書·禮樂志六》。
- 41、興舞:起舞。
- 42、柘舞:即柘枝舞。
- 43、人舞:1.古代祭祀等典禮所用的一種不拿道具的舞蹈。2.象人一樣地舞蹈。
- 44、幡舞:晉代舞名。
- 45、翹舞:即《云翹》舞。用于郊祀的一種樂舞。
- 46、六舞:"六舞”,又名"六樂”。分別是黃帝之《云門》、堯之《咸池》、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湯之《大濩》、武王之《大武》。六種樂舞。 六種樂舞。謂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 47、冰舞:亦作"冰上舞蹈"。
- 48、蜂舞:1.亦作"蠭舞"。2.群蜂飛舞。比喻紛然并起。3.蜜蜂用來表達蜜源距離﹑方向和鼓動其他蜜蜂采集的一種舞蹈信號。有表達蜜源距離較遠的擺尾舞和蜜源距離較近的圓舞兩種。亦泛指蜜蜂飛繞盤旋。
- 49、干舞:1.亦作"干儛"。2.古代的一種武舞。舞者執(zhí)干。周代為六"小舞"之一。
- 50、翔舞:翔儛、飛舞。
- 51、蹀舞:謂歌舞時以足跺地打拍子。
- 52、飄舞:(1)在風(fēng)中舞動
- 53、按舞:按樂起舞。
- 54、伴舞:(1)為配合舞蹈中的主角或歌唱者表演而從旁舞蹈 (2)陪別人跳舞
- 55、呼舞:歡呼起舞。極言歡樂。
- 56、龍舞:指舞龍燈。古時用以祈雨,謂用假龍可引真龍來下雨。
- 57、選舞:謂應(yīng)節(jié)而舞。語出《詩.齊風(fēng).猗嗟》:"舞則選兮,射則貫兮。"陳奐傳疏:"選者,正其舞位之謂也……舞位正,則與樂節(jié)相應(yīng)。"
- 58、奏舞:1.行舞﹐獻舞。
- 59、城舞:1.古舞名。
- 60、隊舞:宋代的宮廷舞。
- 61、麗舞:美好的樂舞。
- 62、僛舞:醉舞。
- 63、艷舞:1.妖艷的舞蹈。
- 64、巾舞:原稱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時以巾作道具,故名?!稌x書.樂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云項莊劍舞,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漢高祖,且語項莊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漢王也。今之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隋時牛弘請以《巾舞》和《鞞舞》﹑《鐸舞》﹑《拂舞》并在宴會與雜伎同設(shè),于西涼前奏之。唐時將其曲列入清商樂中。參閱《隋書.音樂志下》﹑《舊唐書.音樂志二》。
- 65、鼙舞:舞樂名。
- 66、花舞:1.唐代舞名。2.謂落花飛舞。
- 67、羅舞:回旋舞蹈。
- 68、率舞:1.相率而舞。2.表示慶賀升平。
- 69、笙舞:古驃國樂曲名。
- 70、鳴舞:1.鳴叫飛舞。形容歡騰。
- 71、蹲舞:古代中亞民族的一種舞蹈動作。
- 72、野舞:指民間學(xué)舞的人。
- 73、躍舞:1.猶言手舞足蹈。
- 74、三舞:古代朝廷盟會﹑祭祀之三樂舞。(1)周之《萬舞》﹑《夷舞》﹑《翟舞》?!对姡⊙牛溺姟?quot;以雅以南,以鑰不僭"漢鄭玄箋:"雅,萬舞也。萬也,南也,鑰也。三舞不僭,言進退之旅也。"孔穎達疏:"又以為雅樂之《萬舞》,以為南樂之《夷舞》,以為羽鑰之《翟舞》,此三者皆不僭差。"(2)漢以后之《武始》﹑《咸熙》﹑《章斌》。《晉書.樂志上》:"景初元年,尚書奏:考覽三代禮樂遺曲,據(jù)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執(zhí)羽鑰。"《宋書.樂志一》:"臣等思惟,三舞宜有總名,可名《大鈞》之樂。鈞,平也,言大魏三世同功,以至隆平也。"
- 75、兵舞:古代祭祀時的一種舞蹈﹐舞者手執(zhí)干戚等兵器。
- 76、回舞:1.亦作"回儛"。2.盤旋飛舞。
- 77、韶舞:舜時樂舞名。 亦作'韶武'。明代教坊司官職。掌管樂舞。
- 78、楚舞:楚地之舞。
- 79、揮舞:(1)舉起手臂連同手里的東西一起搖晃
- 80、歌舞:(1)合稱歌唱與舞蹈
- 81、愉舞:歡樂地舞蹈。
- 82、步舞:謂踏步起舞。
- 83、扇舞:1.以扇為舞具的舞蹈。如古時南朝梁的鞞扇舞,今時的采茶撲蝶舞等。2.今民族舞蹈中亦有扇舞。
- 84、文舞:古代宮廷雅樂舞蹈之一﹐用于郊廟祭祀。
- 85、象舞:周代摹擬用兵時的擊刺動作,以象征其武功的一種樂舞。
- 86、御舞:茶名。
- 87、圓舞:(1)一種民間舞或宗教儀式舞,成組跳或成對跳,參加者站成一個圓圈按規(guī)定的方向移動
- 88、二舞:指文、武二舞。本為周·文王、武王之樂制,后代帝王亦多沿用。
- 89、獅舞:(1)也叫“獅燈”,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一般由兩人蒙上布制的獅皮表演,有“文獅”、“武獅”之分,文獅以表現(xiàn)獅子的生活神態(tài)為主,武獅主要表現(xiàn)翻滾跌撲等技巧
- 90、忻舞:1.猶言歡欣鼓舞。
- 91、鼠舞:指群鼠銜尾舞動。古人視為逆臣叛君作亂的征兆。語出《漢書?五行志中之上》:“昭帝·元鳳元年九月,燕有黃鼠銜其尾舞王宮端門中。王往視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時燕剌王·旦謀反將死之象也。其月,發(fā)覺伏辜。”
- 92、字舞:運用隊形變化,組成各種字樣的舞蹈。
- 93、斗舞:1.亦作"斗舞"。2.比賽舞蹈。
- 94、皇舞:周代所制定的六種小舞之一。舞者為少年﹐衣帽都飾以羽毛﹐手持五彩羽﹐色如鳳凰﹐用于求雨或祭四方。
- 95、喜舞:欣喜起舞;歡欣鼓舞。
- 96、徧舞:1.亦作"徧儛"。2.指上古六代的所有舞樂。舞,同"儛"。
- 97、招舞:飄舞。
- 98、醉舞:猶狂舞。
- 99、起舞:亦作'起儛'。 起身舞蹈。 '聞雞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時奮發(fā),刻苦磨煉。典出《晉書.祖逖傳》。
- 100、雜舞:古代用于宴會的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