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字開頭的組詞
- 1、泣涕:1.眼淚。 2.哭泣。
- 2、泣緒:哀傷的情思。
- 3、泣詩:晉王裒字偉元。性純孝。父母歿后,每讀《詩.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語,未嘗不三復(fù)流涕。事見《晉書.孝友傳.王裒》。后遂用為典實(shí)。
- 4、泣嗁:哭泣。
- 5、泣荊:因遺失荊釵而哭泣。比喻留戀舊物。
- 6、泣辜:1.泣罪。2.泛指帝王憐恤罪人。
- 7、泣淚:眼淚。 流淚。
- 8、泣麟:《公羊傳?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麇而角者’。
- 9、泣玉:《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xiàn)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xiàn)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后以"泣玉"指因懷才不遇而悲泣。
- 10、泣別:流淚告別。
- 11、泣訴:(1)哭著控訴 (2)哭著訴說悲傷之事
- 12、泣魚:《戰(zhàn)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duì)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duì)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魚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以"泣魚"比喻因失寵和被遺棄而悲傷。
- 13、泣顏:哀傷的臉色。
- 14、泣珠:指神話傳說中鮫人流淚成珠。亦指鮫人流淚所成之珠。舊題漢郭憲《洞冥記》卷二:"﹝吠勒國人﹞乘象入海底取寶﹐宿于鮫人之舍﹐得淚珠﹐則鮫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晉張華《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jī)﹐其眼能泣珠。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后用為蠻夷之民受恩施報(bào)之典實(shí)。
- 15、泣岐:指戰(zhàn)國·楊朱臨歧路而哭泣之事。事出《淮南子?說林訓(xùn)》:“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li>
- 16、泣罪:指大禹因哀憐罪人而哭泣。語本漢劉向《說苑.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 17、泣路:《晉書.阮籍傳》:"﹝阮籍﹞時(shí)率意獨(dú)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后遂用為典實(shí)。
- 18、泣愬:見"泣訴"。
- 19、泣露:謂滴露。
- 20、泣竹:相傳三國吳孟宗以孝著稱。其母嗜筍,冬天無筍,孟宗到竹林中哀嘆悲泣,竹筍為之出。事見《三國志.吳志.孫晧傳》裴松之注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后遂用為至孝的典實(shí)。
- 21、泣血:1.無聲痛哭,淚如血涌。一說,淚盡血出。形容極度悲傷。 2.指因極度悲痛而無聲哭泣時(shí)流出的眼淚。
- 22、泣杖:相傳漢韓伯俞因過受母笞打時(shí),感到母親年老力衰,笞打無力,因而哭泣。事見漢劉向《說苑.建本》。后以"泣杖"為盡孝之典型。
- 23、泣哭:哭泣。
- 24、泣啼:哭泣。
- 25、泣告:悲痛、悲傷地告訴大家。此句往往用于家庭失去親人時(shí),用發(fā)喪的通知。
- 26、泣筍臺(tái):相傳三國吳孟宗泣竹之處。
- 27、泣鬼神:使鬼神為之感泣。極言感人之深。
- 28、泣岐路:指戰(zhàn)國·楊朱臨歧路而哭泣之事。事出《淮南子?說林訓(xùn)》:“楊子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li>
- 29、泣前魚:《戰(zhàn)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duì)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duì)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魚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四海之內(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以"泣前魚"比喻因失寵和被遺棄而悲傷。
- 30、泣紅亭:蒙古文長(zhǎng)篇小說。清代尹湛納希作。二十回。為《一層樓》的續(xù)書。描寫賁璞玉與三位表姐歷盡波折,終于喜結(jié)良緣的故事,頗具浪漫色彩。
- 31、泣向隅: 泣向隅,是漢語詞匯,出自漢·劉向《說苑·貴德》。
- 32、泣銅駝: 典源《晉書·索靖?jìng)鳌罚骸熬赣邢茸R(shí)遠(yuǎn)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huì)見汝在荊棘中耳!’”1釋義銅駝指用銅鑄制的駱駝,古代常被置于皇宮門外。形容國土淪陷后殘破的景象。
泣字中間的組詞
- 1、礎(chǔ)泣而雨:柱子的基石泣濕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見到一點(diǎn)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fā)展方向。
- 2、飲泣吞聲:淚流入口,哭不出聲。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開發(fā)泄。
- 3、鬼泣神嚎:形容哭叫悲慘凄厲。 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 4、鮫人泣珠:典出《洞冥記》:“﹝吠勒國人﹞乘象入海底取寶,宿于鮫人之舍,得淚珠,則鮫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焙笠浴磅o人泣珠”謂神話傳說中的鮫人能流出淚珠化作珍珠。
- 5、鑠景泣金:1.謂消除陰影﹐熔化金屬。
- 6、鳳凰泣血:傳說中鳳凰是富貴不死之鳥,可以浴火涅盤,可以重生。但是只要鳳凰流淚,那就失去了重生的機(jī)會(huì)。只能在世間忍受六道的輪回之苦。鳳凰泣血是不吉利的象征。一個(gè)形象化的說法,通常用于形容某個(gè)非常悲傷或極其不幸的情景。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一直被視為吉祥和幸運(yùn)的象征,而它泣血?jiǎng)t代表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這個(gè)比喻可以用來形容某個(gè)人或事物所經(jīng)歷的巨大困難、痛苦或?yàn)?zāi)難,表達(dá)其處境之悲涼和無奈。
- 7、黯然泣下: 由于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而眼淚流下來(哭泣)。
- 8、魯女泣荊:比喻留戀舊物,勾起對(duì)往事的緬懷。
- 9、傾城泣別: 離別的眼淚都到了可以使城傾倒。
- 10、杜鵑泣血:《蜀王本紀(jì)》
- 11、哭岐泣練:指人的本質(zhì)原本相同,只是由于受外來因素的影響而出現(xiàn)了差異。
泣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啜泣:(1)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 2、抽泣:(1)抽搭著哭泣
- 3、沬泣:以淚水洗臉。形容淚流滿面。
- 4、詐泣:假哭。
- 5、巷泣:猶巷哭。
- 6、攬泣:1.揮淚。
- 7、呱泣:1.指嬰兒啼哭。
- 8、感泣:1.感動(dòng)得下淚。
- 9、號(hào)泣:號(hào)咷大哭。
- 10、涕泣:(1)哭泣;流淚
- 11、泫泣:流淚。
- 12、麟泣:《孔叢子.記問》:"子曰:'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龍,先為之祥,今宗周將滅,天下無主,孰為來哉。'遂泣曰:'予之于人﹐猶麟之于獸也,麟出而死,吾道窮矣。'"后因以"麟泣"為不祥之兆的出典。
- 13、垂泣:1.無聲而流淚。2.指低聲哭。
- 14、隕泣:涕零哭泣。
- 15、抿泣:揩拭眼淚。
- 16、歔泣:嘆息哭泣。
- 17、祖泣:1.祭奠哭泣。
- 18、歌泣:歌亦泣;可歌可泣。
- 19、咽泣:小聲哭,泣訴(哭著控訴)
- 20、卞泣:卞和之泣。卞和得玉璞以獻(xiàn)楚王,楚王以為詐,砍其雙腳,卞和抱其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傷。
- 21、哀泣:悲傷地哭泣。
- 22、承泣:1.穴位名。在目下七分目胞陷中,上承瞳子之處。見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jīng)》卷三。2.馬目下的旋毛。
- 23、哭泣:(1)有聲稱哭,無聲稱泣;泛指小聲地哭
- 24、啼泣:(1)啼哭;哭泣
- 25、慟泣:悲痛哭泣。
- 26、血泣:猶泣血。
- 27、愁泣:憂慮哭泣。
- 28、丹泣:血淚。
- 29、灑泣:揮淚。
- 30、暗泣:暗中哭泣。
- 31、雪泣:1.揩拭眼淚。
- 32、屑泣:猶屑涕。
- 33、殞泣:猶殞涕。
- 34、悲泣:(1)悲傷地哭泣
- 35、絮泣:謂哭泣不停。
- 36、漣泣:涕泣。
- 37、飲泣:(1)淚流滿面,極度悲哀
- 38、沾泣:指哭泣。
- 39、掩泣:(1)掩面而哭
- 40、環(huán)泣:1.圍聚著哭泣。
- 41、雨泣:淚下如雨。語本《詩.邶風(fēng).燕燕》﹕'瞻望勿及﹐泣涕如雨。' 猶雨淋。
- 42、瀝泣:流淚。
- 43、俯泣:俯首而泣。
- 44、頹泣:頹唐涕泣。
- 45、孺泣:對(duì)父母的哀悼哭泣。
- 46、銜泣:強(qiáng)忍著不使淚水淌出來。
- 47、嗟泣:嗟嘆悲泣。
- 48、天泣:謂無云而雨。
- 49、遺泣:落淚。
- 50、余泣:指后人的哀傷。
- 51、頽泣:頹唐涕泣。
- 52、傷泣:傷心哭泣。
- 53、鬼夜泣:傳說倉頡造字時(shí)鬼怕為書文所劾﹐因而夜哭。
- 54、枯魚泣:喻身陷絕境。
- 55、楊朱泣:在歧路悲泣。 指臨歧感傷之淚。
- 56、牛衣泣:牛衣:用草或麻編成的給牛御寒、遮雨的東西。睡在牛衣里,相對(duì)著哭泣。比喻夫妻共守貧寒。亦形容寒士貧居困厄的凄涼之態(tài)。
- 57、新亭泣:1.見"新亭淚"。
- 58、長(zhǎng)門泣: 據(jù)傳西漢武帝時(shí),皇后陳阿嬌被貶至長(zhǎng)門宮(漢代長(zhǎng)安別宮之一,在長(zhǎng)安城南。原是館陶公主獻(xiàn)給漢武帝的一所園林),終日以淚洗面,遂輾轉(zhuǎn)想出一法,命一個(gè)心腹內(nèi)監(jiān),攜了黃金千斤,向大文士司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賦,請(qǐng)他寫自己深居長(zhǎng)門的閨怨。司馬相如遂作《長(zhǎng)門賦》,訴說一深宮永巷女子愁悶悲思,寫得委宛凄楚。后“遂復(fù)得親幸”。后用“長(zhǎng)門泣”為典,喻失寵后的凄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