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字開頭的組詞
- 1、志愿:(1)志氣與心愿 (2)自告奮勇;甘愿
- 2、志氣:[zhìqì]:(名)①進取的決心和勇氣。②骨氣;氣節(jié)。
- 3、志向:指關于立身行事的意圖和決心。參見:志向
- 4、志壙:1.謂作墓志銘。志銘埋于壙中﹐故稱。
- 5、志望:心愿;志向。
- 6、志治:1.謂志慮清晰。
- 7、志讬:猶寄興。
- 8、志喜:1.謂表示喜悅。清張問陶有《重陽京兆榜發(fā)志喜》詩。
- 9、志榦:器識才具。
- 10、志量:志向和抱負。
- 11、志力:心智才力。
- 12、志文:即墓志銘。
- 13、志抱:1.志向抱負。
- 14、志士:(1)有遠大志向和高尚節(jié)操的人
- 15、志局:志氣器量。
- 16、志微:微弱。《禮記·樂記》:"志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禮記中》:"'志'亦'微'也。'志'與'職'古字通。《說文》:職,記微也。"孫希旦集解:"愚謂志微,《漢書·樂志》作'纖微'是也。纖微,謂樂音纖細而微眇也。"一說:"志微,意細也。"見鄭玄注。
- 17、志人:指守志隱逸之士。
- 18、志乘:志書。
- 19、志好:1.志趣好尚。
- 20、志學:(1)《論語·為政》指人十五歲的代稱;專心求學
- 21、志鄉(xiāng):指關于立身行事的意圖和決心。參見:志鄉(xiāng)
- 22、志誠:誠實;用情專一。
- 23、志托:猶寄興。
- 24、志惠:1.以詩文對惠贈物品表示感謝。
- 25、志傳:1.撰述傳記一類文字。
- 26、志性:性情。
- 27、志義:1.猶志節(jié)。2.意義。
- 28、志識:思想意識;見解。
- 29、志趨:1.小步行走。2.猶志趣。
- 30、志致:1.猶志向,志趣。
- 31、志格:志向操守。
- 32、志表:1.墓表﹐墓碑。
- 33、志銘:即墓志銘。
- 34、志略:1.猶抱負。2.指才略。
- 35、志功:指動機與效果。
- 36、志樁:1.刻上尺度的木樁。用以測量水位之高低。
- 37、志欲:欲念。
- 38、志畫:1.猶謀略。
- 39、志晦:猶隱晦。
- 40、志尚:志向;理想。
- 41、志石:即墓志。放在墓中刻有死者傳記的石碑。
- 42、志節(jié):志向和節(jié)操。
- 43、志況:猶志趣。
- 44、志膽:志氣膽略。
- 45、志業(yè):志向與事業(yè)。 專心其職業(yè)。志,通'識'。
- 46、志矢:練習用的箭,無鏃。
- 47、志心:心氣。 專心;誠心。
- 48、志贅:1.痣和疣。志﹐通"痣"。
- 49、志思:情志,懷抱。
- 50、志念:心意;思想。
- 51、志怪:記述怪異之事。古典小說的一類。盛于魏晉﹑南北朝。
- 52、志古:1.謂篤信古道。語本《孔子家語.五儀》:"生今之世,志古之道。"
- 53、志圖:志向抱負。
- 54、志干:器識才具。
- 55、志行:(1)志向和操行
- 56、志書:記事之書。后指記載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跡﹑人物﹑物產(chǎn)﹑風俗等的書。志,通'識'。 指正史中記載典章制度的篇章。
- 57、志度:氣度。
- 58、志情:1.心情。
- 59、志願:(1)志氣與心愿 (2)自告奮勇;甘愿
- 60、志意:思想;精神。 意愿。 猶意志。
- 61、志異:記載奇異之事。
- 62、志操:志向節(jié)操。
- 63、志事:抱負。
- 64、志概:節(jié)操。亦作“志概”。
- 65、志道:有志于道。語出《論語.里仁》:'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把道理記在心里。志,通'識'。
- 66、志名:1.根據(jù)事物特征而命之名。
- 67、志認:1.識認。
- 68、志慮:1.精神;思想。2.指志愿。
- 69、志公:尊稱南朝梁高僧寶志(一作"保志")。
- 70、志介:1.志氣與節(jié)操。
- 71、志計:1.心計;謀劃。
- 72、志狀:1.墓志和行狀。
- 73、志鳥:精衛(wèi)鳥的別名。
- 74、志氣:(1)積極上進或做成某事的決心和勇氣
- 75、志用:猶器識。
- 76、志趣:(1)志向與情趣;心意所向
- 77、志記:1.指史書中的志和記。
- 78、志分:志向和才分。
- 79、志慶:表示慶賀、祝賀。
- 80、志者:“志”是志氣,“者”是人,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奮斗,在風雨中百折不擾勇往前進,在人生的每個驛站上留下一段段不悔的回憶。
- 81、志工:又名義工,為志愿工作者的簡稱。通常是指不求物質(zhì)報酬,出于自由意愿,付出時間及精神,工作去服務社會及他人。
- 82、志哀:(1)表示哀悼
- 83、志應:意思是志趣相應。
- 84、志愿軍:一國或數(shù)國人民自愿參加另一國家的對外戰(zhàn)爭或國內(nèi)戰(zhàn)爭而組成的軍隊。如1936年各國人民為了幫助西班牙人民反擊佛朗哥法西斯軍隊和抵抗德·意法西斯武裝侵略所組成的國際縱隊;1950年中國人民為了援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國侵略、保衛(wèi)祖國所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
- 85、志愿兵:自愿服兵役的士兵。
- 86、志留系:志留系(SilurianSystem)是志留紀時期形成的地層。志留系在波羅的海的哥特蘭島發(fā)育較好,故曾稱哥特蘭系(GotlandianSystem)。
- 87、志愿書:表明志愿的書面憑證。
- 88、志愿者: 自愿為社會公益活動、賽事、會議等服務的人。
志字中間的組詞
- 1、墓志銘:(1)記載死者生平事跡的文字,刻在四方或長方的石頭上,埋在墳墓里
- 2、標志層:已知地質(zhì)年代,并具有特殊性質(zhì)和特征,易于辨認的巖層。如巖石的性質(zhì)、顏色、厚度及所含的化石、雜質(zhì)等特征。常用來進行地層對比。
- 3、標志牌:用文字或符號標明特征,提醒注意的牌子。多置于路側(cè)。
- 4、號志燈:(1)手提的用于鐵道的信號燈、標志燈
- 5、同志哥:1.對年齡大于自己的年輕男同志的親昵稱呼。多流行于南方老革命根據(jù)地。
- 6、方志敏:(1899-1935)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江西弋陽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領導弋陽、橫峰起義,創(chuàng)建贛東北革命根據(jù)地和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十軍。曾任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1934年底率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途中,遭國民黨軍重兵圍攻被捕。在獄中堅貞不屈,寫下《可愛的中國》、《清貧》和《獄中紀實》等著作。1935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義。
- 7、意志力: 指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jù)目的來支配、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xiàn)目的的品質(zhì)。
- 8、有志者: 有志者指有志氣的人,做事情一定會成功。
- 9、心志喜: 一個生理學名詞。指喜為心之志。
- 10、劉志丹:劉志丹(1903年10月4日一1936年4月14日),名景桂,字子丹、志丹。
- 11、同志們: 影片講述的是6個多塞特勞工被驅(qū)逐到澳大利亞,并在1830年組建了史詩般的托爾普德爾蒙難者聯(lián)盟工會……。
- 12、胡志明:胡志明(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
- 13、葉志超:葉志超(?-1901)清末淮軍將領。安徽廬州(今合肥)人。曾任直隸提督。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率軍赴朝。敗逃平壤后,謊報戰(zhàn)績,被任為援朝清軍總指揮。不久又棄糧械軍資潰逃,被革職監(jiān)禁。后獲釋。
- 14、標志燈: 標志燈可以在各種場所和環(huán)境中作路標指示或停電應急時安全疏散、導向指示照明,也是一種可以提供指示作用的燈具。
- 15、賭志氣: 立志的意思。
- 16、聊齋志異:(1)中國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作者蒲松齡。全書約500篇,題材博采前人筆記、民間傳說。構(gòu)思奇特,或借鬼狐精靈寫人類社會,或使幽冥地府和現(xiàn)實生活交融,在離奇怪誕中往往蘊含人生哲理。有些作品暴露封建社會的黑暗,抨擊科舉制度的弊病。多數(shù)作品寫婚姻戀愛故事,反映青年男女沖破封建牢籠的愿望。文體融合傳奇、志怪小說特點,許多篇末附有評論,闡發(fā)主旨。此書已為世界各國人民所接受,出版了30多種文字譯本
- 17、氣得志滿:猶志得意滿。
- 18、赍志以歿:指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19、德意志人:德國的主體民族。另有少數(shù)分布在美、歐等國。約8415萬人(1985年)。講德意志語。多信基督教新教,南部和萊茵地區(qū)的信天主教。主要從事工業(yè),部分務農(nóng)。
- 20、求志達道:指隱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義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是儒家一種理想的人生觀。
- 21、兩宋志傳:長篇小說。傳為明代熊大木作。一百回。前五十回為《南宋志傳》,敘五代晉、漢、周三朝興廢爭戰(zhàn)及宋太祖平定諸國故事。后五十回為《北宋志傳》,主要敘宋初楊家將故事,是前代楊家將故事的集大成之作。
- 22、仁人志士:(1)有德行、有志向、為理想而獻身的人
- 23、人窮志短:(1)人處在貧困艱難之時,容易缺乏進取的志氣
- 24、氣充志驕:謂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 25、有志無時:1.有抱負而時運不濟。
- 26、矢志報國: 矢志:堅定不移;報國:報效祖國;矢志報國指忠誠而堅定地報效祖國。
- 27、意志薄弱: 做事堅持不下來,遇到困難就退縮做什么事都三分鐘熱度。
- 28、意志堅定:意志非常堅強。
- 29、心存志遠: 追求遠大的理想、事業(yè)上的抱負、追求卓越等。
- 30、意志頑強:指性格堅強,不屈不撓。
- 31、意志消沉:決心動搖,情緒低落。
- 32、心善志堅:心地善良,意志堅定的意思。
- 33、有志一同:因為相同的志趣與為人,便視為知己的意思。
- 34、賫志以歿: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同“赍志而歿”。
- 35、新婚志喜:志:祝賀的意思。新婚祝賀喜事。
- 36、逸志不群:指堅守志操,不同流俗。
- 37、唯意志論:唯意志論是主張意志高于理性并且是宇宙的本質(zhì)或本體的哲學學說。
- 38、奇聞志異: 記錄和描寫一些匪夷所思的傳聞和故事。
- 39、薄志弱行:?。捍嗳?,不堅定;弱:懦弱。意志不堅定,行為很懦弱。
- 40、斗志高昂:意態(tài)和氣慨雄健的樣子。
- 41、五志化火:中醫(yī)基礎術(shù)語
- 42、攘夷志士:抗拒異族入侵。
- 43、衆(zhòng)志成城:(1)萬眾一心,像堅固的城堡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大家團結(jié)一致,力量就無比強大
- 44、壯志驕陽: 形容人直至事業(yè)頂峰期。
- 45、大志如鶴:宏偉的計劃,遠大的志向。
- 46、仁人志土:原指仁愛而有節(jié)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xiàn)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yè)出力的人。
- 47、五志損氣: 人的情志活動異常,過甚或不及都會導致臟腑氣機的失調(diào)而引發(fā)疾病。
- 48、五志過極:過了頭;到了極頂。
- 49、郵票志號:志號是郵票的順序編號,是郵票發(fā)行情況的記錄。
- 50、五志所傷: 五行學說中,五志與五臟有相對應的關系,當五志活動異常時會損傷所主之臟,即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 51、屈志從俗: 1、指抑制意愿遷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
- 52、意志缺乏:表現(xiàn)為對任何活動都缺乏動機、要求,生活處于被動狀態(tài),處處需要別人督促和管理,嚴重時本能的要求也沒有,行為孤僻、退縮。且常伴有情感淡漠和思維貧乏。
- 53、心高志短:沒什么志向,嘴上總是吹著自己將來多么多么的厲害。
- 54、斗志倍增:形容一個人對自己充滿自信和斗爭的氣勢,比喻現(xiàn)在很有奮斗的激情。
- 55、五志所勝:運用五行生克理論,推到得出五志之間的相勝關系,即恐勝喜,憂勝怒,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
- 56、齋志而歿: 謂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57、賫志以沒:指懷抱著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58、君子志道:一方面,立志要高遠,胸襟要開闊;另一方面,基礎要扎實,要循序漸進,逐步通達。
- 59、氣沖志驕:指氣勢沖盈,高傲自大。
志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標志:(1)表明特征,用以識別的記號
- 2、矢志:(1)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決心
- 3、同志:(1)志趣相同;志向相同 (2)指志趣相同的人 (3)為共同理想事業(yè)而奮斗的人,特指同一個政黨的成員 (4)某些國家人民彼此之間的通稱
- 4、遠志:(1)一種遠志屬植物 (2)遠志屬植物的泛稱 (3)用作中藥的遠志或西伯利亞遠志的根,用于安神、祛痰、開竅
- 5、道志:言志;表達情志。
- 6、壙志:墓志
- 7、方志:(1)記述地方情況的史志。有全國性的總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縣制兩類。總志如《山海經(jīng)》、《大清一統(tǒng)志》。以省為單位的方志稱“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鄉(xiāng)鎮(zhèn)、寺觀、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潯志》、《靈隱寺志》。方志分門別類,取材宏富,是研究歷史及歷史地理的重要資料
- 8、末志:卑微的志向。
- 9、游志:1.指放心物外的意向。2.暢達心神。3.謂將注意力投向某一方面。
- 10、雜志:(1)期刊活的定期出版物 (2)雜記
- 11、墓志:(1)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刻。分上下兩層,上層曰蓋,下層曰底,底刻志銘,蓋刻標題
- 12、斗志:(1)斗爭的意志
- 13、明志:表明心志。
- 14、款志:1.亦作"欵志"。2.誠懇的意愿。3.同"款識"。
- 15、慕志:向慕之心。
- 16、勵志:奮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種事業(yè)。
- 17、案志:抑制感情。
- 18、秉志:1.猶持志。
- 19、酬志:1.亦作"酬志"。2.實現(xiàn)志愿。
- 20、心志:(1)志氣;心意
- 21、大志:(1)遠大的志向或理想
- 22、銘志:1.碑文和墓志。 2.刻于墓石的文辭。 3.銘刻志向,將遠大志向銘刻于心,寓意志向堅定,牢記使命,矢志不渝
- 23、初志:原來的志愿。
- 24、傳志:1.亦作"傳志"。2.文體名。即傳記。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或書籍。
- 25、石志:墓志或墓志銘。
- 26、赍志:懷抱著志愿:赍志以歿。
- 27、郡志:地方志的一種。記錄一郡山川﹑物產(chǎn)﹑人文等情況的書。宋范成大著有《吳郡志》。
- 28、立志:(1)立下志愿,樹定志向
- 29、封志:封緘并加標記。
- 30、冀志:猶冀心。
- 31、精志:至誠的心志。
- 32、昌志:猶壯志。
- 33、碑志:(1)碑文和墓志
- 34、奮志:奮發(fā)的心志。 振奮志氣。
- 35、厲志:激勵意志;磨練意志。
- 36、覃志:猶潛心。
- 37、嘉志:猶美德。
- 38、決志:拿定主意;決心。
- 39、榮志:猶壯志。
- 40、適志:猶言舒適自得。
- 41、亂志:煩亂的心意。
- 42、遂志:實現(xiàn)志愿;滿足愿望。
- 43、瘁志:1.謂苦心勞神﹐一意于某事。
- 44、寸志:微小的心愿。
- 45、烈志:壯志;大志。
- 46、眇志:1.高遠的志節(jié)。
- 47、愜志:稱心;滿意。
- 48、沂志:指知時樂命﹑逍遙自在﹑不求為政的志愿。
- 49、承志:1.迎合意旨。2.繼承大志。
- 50、積志:猶蓄志;夙愿。
- 51、雄志:遠大的志向。
- 52、有志:1.有志向;有志氣。
- 53、遠志:(1)一種遠志屬植物 (2)遠志屬植物的泛稱 (3)用作中藥的遠志或西伯利亞遠志的根,用于安神、祛痰、開竅
- 54、撓志:屈節(jié);違心屈從。
- 55、定志:1.集中意志;專心。2.立志;決意。
- 56、膽志:膽量和意志。
- 57、悍志:勇猛之氣。
- 58、亢志:堅持高尚的志氣。
- 59、快志:1.謂恣意行事。
- 60、猛志:猶壯志。
- 61、命志:謂立志。
- 62、三志:《三國志》的省稱?!度龂尽?,晉陳壽記載三國魏﹑蜀﹑吳歷史的著作。
- 63、剸志:專心一志。
- 64、晚志:晚年的志向。
- 65、用志:猶用心。集中注意力。
- 66、百志:各種志意。
- 67、梵志:指婆羅門,印度古代四個種姓之一。
- 68、高志:高尚﹑清高的志向。
- 69、惑志:1.疑心。2.惑亂之心。
- 70、冥志:靜心。
- 71、日志:(1)日記(多指集體的、屬于工作性質(zhì)的)
- 72、隧志:墓志。
- 73、詠志:謂以詩歌抒發(fā)心志。
- 74、娛志:寄托高尚的志向。
- 75、逞志:快心,稱愿;得逞。
- 76、畜志:立志。
- 77、幼志:幼年時的志向。
- 78、概志:衡量心志。
- 79、行志:(1)任意行事,胡作非為
- 80、狷志:謂狷介之志。
- 81、溺志:謂使心志沉湎其中。
- 82、僻志:1.邪念。
- 83、縣志:(1)專門記載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chǎn)等的志書
- 84、安志:1.茍安之心。2.猶安心。
- 85、國志:1.指晉陳壽所撰的《三國志》。2.泛指國史。
- 86、曼志:遠大的志向。
- 87、退志:指辭官引退之志。
- 88、奪志:(1)強行使人改變原有的志向、志氣
- 89、苦志:1.苦其心志。謂磨練自己的意志。2.猶苦心。
- 90、畔志:猶叛心。
- 91、確志:堅定的志向。
- 92、王志:天子的意向。
- 93、典志:記載典章制度的文章和書籍。古書如《禮記》中的《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史記》八書﹑《漢書》十志﹐及十通﹑會典﹑會要等,均屬典志性質(zhì)。
- 94、放志:放縱心志。
- 95、輔志:輔助思慮。
- 96、情志:1.機體對外界環(huán)境刺激的不同情緒反應。 2.感情志趣。
- 97、詘志:謂曲意遷就。
- 98、存志:1.保全志向。2.寄托志向。
- 99、地志:(1)記載國或區(qū)域的地形、氣候、居民、政治、物產(chǎn)、交通等的變遷的書
- 100、二志:心志不專一;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