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好工具>組詞>德組詞>

    德組詞,德字組詞,德組詞語一年級,德組詞2個字

    組詞

    輕松自動在線組詞

    德的組詞

    反饋

    德字開頭的組詞

    • 1、德治: 古代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張為政以德,強(qiáng)調(diào)道德和道德教化在治國中的作用。 指通過倡導(dǎo)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行為規(guī)范來治理國家和社會。
    • 2、德號:施行恩德的號令。
    • 3、德人:有德的人。指德操高尚者。明代初期對高級官員母﹑妻的封號。
    • 4、德能:德行和才能。
    • 5、德器:1.道德修養(yǎng)與才識度量。2.指有道德修養(yǎng)與才識度量的人。
    • 6、德運:王朝的氣運。帝祚。
    • 7、德句:形容詞的舊稱。
    • 8、德行:[déxíng]:(名)道德和品行。[déxing]:譏諷人的話,表示看不起他的儀容、舉止、行為、作風(fēng)等:看他那~,不會有什么出息。也作德性。
    • 9、德精:指德星。
    • 10、德經(jīng):道德的法則,標(biāo)準(zhǔn)。
    • 11、德守:道德操守。
    • 12、德柄:指舊時以謙恭為德柄。語本《易.系辭下》:"謙,德之柄也。"孔穎達(dá)疏:"言為德之時以謙為用,若行德不用謙,則德不施用。是謙為德之柄,猶斧刃以柯柄為用也。"高亨注:"謙虛始能執(zhí)德。"
    • 13、德履:猶德行。
    • 14、德機(jī):1.亦作"德幾"。2.猶生機(jī)。
    • 15、德功:婦德與婦功。舊指婦女應(yīng)有的貞順品德和紡織﹑縫紉﹑刺繡等手藝。
    • 16、德士:宋溫州人林靈素,少從浮屠學(xué),苦其師打罵,改當(dāng)?shù)朗俊:笠苑叫g(shù)為宋徽宗所寵,"欲廢釋氏以逞前憾",請改僧為德士?;兆诓杉{其建議,遂于宣和元年正月下詔廢佛。
    • 17、德素:猶德性,德行。
    • 18、德類:猶言道德準(zhǔn)則。
    • 19、德憲:謂美善之法。
    • 20、德虐:謂賞罰。《國語.越語下》:"德虐之行,因以為常。"韋昭注:"德,有所懐柔及爵賞也;虐,有所斬伐及黜奪也。"一說謂救活人與殺死人。
    • 21、德馨:(1)馨:散布很遠(yuǎn)的香氣。品德高尚
    • 22、德華:仁德的光輝。
    • 23、德懋:謂在德行上勉力。
    • 24、德隅:猶言德行方正。語本《詩.大雅.抑》:"抑抑威儀,維德之隅。"毛傳:"抑抑,密也;隅,廉也。"鄭玄箋:"人密審于威儀抑抑然,是其德必嚴(yán)正也。"
    • 25、德壽:1.見"德壽宮"。2.宋高宗趙構(gòu)的代稱。
    • 26、德范:道德風(fēng)范。
    • 27、德碑:即德政碑。
    • 28、德性:(1)道德品性 (2)同“德行”(déxíng)
    • 29、德佑:(1)宋恭帝年號(1275—1276)
    • 30、德藝:德行與才能。
    • 31、德澤:(1)恩澤,恩惠
    • 32、德厚:猶仁厚。 謂德澤深厚。參見'德厚流光'。
    • 33、德潤:猶德澤。
    • 34、德意:布施恩德的心意。
    • 35、德星:古以景星﹑歲星等為德星,認(rèn)為國有道有福或有賢人出現(xiàn),則德星現(xiàn)。 喻指賢士。
    • 36、德庸:猶功德,功用。
    • 37、德育:(1)道德教育的簡稱
    • 38、德綏:謂以恩德安撫。
    • 39、德言:1.德教;合乎仁德的言論。2.指婦德,婦言。參見"德言容功"。
    • 40、德庇:德澤恩惠的庇蔭。
    • 41、德本:道德的根本。古代以孝為德本。
    • 42、德聲:1.仁德的聲譽(yù)。古代多用以稱頌官吏治政。2.指美好的聲譽(yù)。3.合乎仁德的言談。
    • 43、德輝:亦作'德輝'。 仁德的光輝。
    • 44、德牧:鳥名。 狗的品種。
    • 45、德況:猶德賜。謂施恩德。
    • 46、德化:(1)舊指以道德感化人
    • 47、德問:道德聲譽(yù)。問,聞,名聲。
    • 48、德齒:指賢德而年高的人。語出《孟子.公孫丑下》:"天下有達(dá)尊三:爵一;齒一;德一。朝廷莫如爵;鄉(xiāng)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
    • 49、德便:猶言惠予方便。舊時對人有所請求時的用語。
    • 50、德稱:賢德的聲譽(yù)。
    • 51、德鄰:《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何晏集解:'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為伴。
    • 52、德刑:恩澤與刑罰。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叛而伐之,服而舍之,德﹑刑成矣。伐叛,刑也;柔服,德也。二者立矣。"
    • 53、德譽(yù):美好的聲譽(yù)。
    • 54、德法:儒家謂合乎仁德的禮法。
    • 55、德賜:猶恩賜。
    • 56、德選:謂以德行為標(biāo)準(zhǔn)選用人才。
    • 57、德宇:德澤恩惠的庇蔭。猶氣度、器量。
    • 58、德云:佛經(jīng)中人名。善財童子所參的五十三知識之一。
    • 59、德令:施恩德的政令。
    • 60、德表:1.謂有德的表現(xiàn)。2.道德表率。
    • 61、德基:1.德行的根本。語本《詩.大雅.抑》:"溫溫恭人,維德之基。"2.宋高宗(趙構(gòu))的字。
    • 62、德海:佛教語。謂功德宏大如海。
    • 63、德信:恩德與威信。
    • 64、德操:(1)道德修養(yǎng)
    • 65、德茂:謂道德美盛。
    • 66、德色:(1)自以為對別人有恩德而流露出來的神色
    • 67、德念:謂對先圣仁德的懷念。
    • 68、德宿:即德星。
    • 69、德容:1.敬辭。有道者的儀容。2.指女子的德行與容貌。
    • 70、德全:德行完備。
    • 71、德施:德澤恩施。
    • 72、德音:1.善言?!对姟ぺL(fēng)·谷風(fēng)》:“德音莫違,及爾同死?!编嵭{:“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焙笠嘤靡詫e人言辭的敬稱?!段簳ぷ跉J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yǎng)之以風(fēng)味,惠之以德音。”唐韓愈《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說豫大慶?!?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語、教令。《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fā)之,德音以揚(yáng)之?!?3.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唐宋,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于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漢桓寬《鹽鐵論·詔圣》:“高皇帝時,天下初定,發(fā)德音,行一切之令,權(quán)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碧瓢拙右住抖帕贳拧吩姡骸鞍茁榧埳蠒乱?,京畿盡放今年稅。”宋曾鞏《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嘉祐八年四月至治平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yīng)蟲蝗、水旱、災(zāi)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稅賦,及蠲免欠負(fù),并具實數(shù),供報當(dāng)院?!薄镀缴嚼溲唷返谑兀骸皡s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統(tǒng)音樂?!抖Y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5.好名聲。《詩·豳風(fēng)·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朱熹集傳:“德音,猶令聞也?!薄对姟ば⊙拧つ仙接信_》:“樂只君子,德音不已?!睍x葛洪《<抱樸子外篇>自敘》:“高勛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明何景明《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li>
    • 73、德業(yè):德行與功業(yè)。
    • 74、德心:仁善之心。
    • 75、德望:德行與聲望。指有德行聲望的人。
    • 76、德薄:德行淺薄。
    • 77、德友:指以道德相交的朋友。
    • 78、德門:有德之家。
    • 79、德教:1.道德教化。2.指德育。
    • 80、德元:謂德行居于首位,為道德方面的楷模。
    • 81、德禮:道德與禮教。
    • 82、德語:(1)主要在德國、奧地利及瑞士的部分地區(qū)講的西部日耳曼語
    • 83、德幾:1.見"德機(jī)"。2.猶德惠。
    • 84、德風(fēng):君子為政之德為德風(fēng)。
    • 85、德輶:德輕得象羽毛一樣。謂施行仁德并不困難,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 86、德車:指古代帝王所乘五路(輅)中的玉﹑金﹑象﹑木四路(輅)。路,車。
    • 87、德政:(1)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績
    • 88、德量:道德涵養(yǎng)和氣量。
    • 89、德惠:德澤恩惠。
    • 90、德度:1.道德法則。2.道德氣度。
    • 91、德威:謂以德行威。 恩德與威權(quán)。
    • 92、德藩:語出晉左思《魏都賦》:"長世字甿者,以道德為藩,不以襲險為屏也。"謂以道德為守身的藩籬。亦借指守德之人。
    • 93、德道:得道,獲道。德,通'得'。
    • 94、德讓:《國語.周語下》:"昔史佚有言'動莫若敬,居莫若儉,德莫若讓,事莫若咨'……居儉動敬,德讓事咨,而能避怨,以為卿佐,其有不興乎!"本謂為人的品德應(yīng)謙讓。后即指禮讓。
    • 95、德祚:猶福祚。
    • 96、德體:德之體性。
    • 97、德慧:道德智慧。
    • 98、德耀:亦作'德耀'。 漢梁鴻妻孟光的字。初,夫婦耕織于霸陵山中,后隨夫至吳地,鴻貧困為人傭工,每歸,光為具食,舉案齊眉,恭敬盡禮。事見《后漢書.逸民傳.梁鴻》。后為賢妻的典范。
    • 99、德曜:亦作'德耀'。 漢梁鴻妻孟光的字。初,夫婦耕織于霸陵山中,后隨夫至吳地,鴻貧困為人傭工,每歸,光為具食,舉案齊眉,恭敬盡禮。事見《后漢書.逸民傳.梁鴻》。后為賢妻的典范。
    • 100、德舉:猶善行,美善的措施。謂以賢德為標(biāo)準(zhǔn)薦舉人才。

    德字中間的組詞

    • 1、道德經(jīng):(1)書名,即《老子》,我國古代重要的哲學(xué)著作
    • 2、杜德機(jī):1.謂閉塞生機(jī)。
    • 3、道德臘:道教五齋祭日之一。指農(nóng)歷七月七日。
    • 4、奧德賽:希臘荷馬所作的敘事詩。敘述奧狄秀斯(Odyssees)于特洛伊戰(zhàn)役(TroyWar)后,渡海返鄉(xiāng)時觸怒風(fēng)神,以致飄流十年,經(jīng)歷種種困苦,終抵故鄉(xiāng)的故事,為古希臘著名史詩。
    • 5、道德經(jīng):(1)書名,即《老子》,我國古代重要的哲學(xué)著作
    • 6、功德錢:1.佛教徒替人誦經(jīng)或做法事的工錢。2.泛指捐贈給僧寺尼庵的錢。3.稱賄買衙役的錢。
    • 7、麟德殿:唐代宮殿名。
    • 8、八德池:佛教稱西方極樂世界的浴池,池中有八功德水。
    • 9、廣德王:東海海神的封號。參見"廣利王"。
    • 10、彭德懷:(1898-1974)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湖南湘潭人。1916年入湘軍當(dāng)兵。1923年畢業(yè)于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平江起義。歷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軍軍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紅一方面軍司令員、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先鋒軍司令員、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西北野戰(zhàn)軍和第一野戰(zhàn)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參與創(chuàng)建湘鄂贛革命根據(jù)地,開辟華北抗日根據(jù)地,指揮百團(tuán)大戰(zhàn)和保衛(wèi)延安等戰(zhàn)役,并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建國后,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委、國務(wù)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9年在廬山會議和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遭到錯誤批判,被免去國防部長職務(wù)?!拔幕蟾锩敝性獾絿?yán)重迫害,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予以平反昭雪,恢復(fù)名譽(yù)。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著有《彭德懷自述》。
    • 11、功德水:即八功德水。佛教謂西方極樂世界中,處處皆有七妙寶池,八功德水彌滿其中。其水澄凈﹑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飲時除饑渴,能增益種種殊勝善根。
    • 12、弼德院:1.官署名。1911年(宣統(tǒng)三年)仿日本樞密院設(shè)立,為顧問國務(wù)的機(jī)關(guān)。設(shè)院長﹑副院長各一人,顧問大臣三十二人。成立未幾,清朝即亡,實際上并未發(fā)生任何作用。
    • 13、功德主:佛教中稱進(jìn)行布施的人。
    • 14、麟德歷:唐高宗麟德二年頒行的歷書。
    • 15、襃德侯:漢卓茂的爵號。
    • 16、頌德碑:《后漢書.竇章傳》:"貴人早卒,帝追思之無已,詔史官樹碑頌德。"后因稱歌頌功德的碑刻為頌德碑。
    • 17、龍德拘:膽神之名。
    • 18、景德鎮(zhèn):(1)江西省地級市。位于江西東北部,面積3235平方公里,人口50萬,為中國著名瓷都,已有近千年的燒瓷史
    • 19、建德鄉(xiāng):即建德國。
    • 20、福德田:為修福德而施舍作公眾墳?zāi)沟耐恋亍?/li>
    • 21、承德市:在河北省東北部、灤河支流武烈河(熱河)沿岸,京承、錦承兩鐵路終點。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清代稱熱河、承德,民國時曾為熱河省省會。1945年設(shè)市,人口396萬(1995年)。名勝古跡有避暑山莊和外八廟。
    • 22、馮德英:(1935-)作家。山東乳山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開始創(chuàng)作。曾任中國作協(xié)山東分會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等。
    • 23、明德門:隋大興城和唐長安城南城門之一。在啟夏門和安化門之間,是城中唯一有五個門洞的城門。門洞各寬5米,深18.5米。遺址在今陜西西安楊家村。
    • 24、曼德琳:弦樂器,有四對金屬弦。
    • 25、哥德堡:瑞典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人口  萬 年 。地處運河網(wǎng)中。有造船、汽車、木材等工業(yè)。北歐大商港,港口終年不凍。
    • 26、七德舞:唐舞名。唐初有《秦王破陣樂曲》,至貞觀七年太宗制《破陣樂舞圖》,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詞,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七件事。
    • 27、仁德堂:明皇宮堂名。
    • 28、功德天:即吉祥天女。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命運﹑財富女神。最早見于《梨俱吠陀》。佛教將此神列為護(hù)法天神,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門天之妹,有大功德于眾,故稱"功德天"。又傳說功德天能使人增益財寶,黑暗女能使人耗盡財富,二女為姐妹,常不相離。
    • 29、有德者:(1)有好品德的人
    • 30、建德國:1.亦稱"建德"。2.《莊子》中虛構(gòu)的無為而治的理想國。
    • 31、通德門:東漢時為表彰鄭玄之德在其故鄉(xiāng)所造之門。故址在今山東省高密縣西北。
    • 32、宣德郎:官名。隋置,為散官。唐沿用。宋政和四年以為與宣德門名相同,曾改稱宣教郎。明﹑清仍為散官。
    • 33、福德綿:艾的別名。
    • 34、馬德里:(1)西班牙首都。為歐洲地勢最高的都城,人口315萬
    • 35、宣德窯:明宣德年間于江西景德鎮(zhèn)所設(shè)的官窯。所選瓷器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參閱清朱琰《陶說》。
    • 36、文德殿:宋代宮殿名。
    • 37、宣德爐:明朝宣德年間鑄造的銅質(zhì)香爐。省稱"宣爐"。由于銅經(jīng)過精煉,又加進(jìn)一些金銀等貴重金屬,色澤極為美觀,成為明代一種著名的美術(shù)工藝品。爐,也寫作"爐"。
    • 38、福德舍:即福舍。
    • 39、宣德門:北宋京城宮門名。
    • 40、武德舞:雅舞名。多用于宗廟祭禮。
    • 41、進(jìn)德冠:唐時賞賜寵臣之冠。
    • 42、文德班:宋代稱文武京官每日赴文德殿立班。
    • 43、功德田:佛教謂佛法僧。
    • 44、女德班: 2014年9月21日,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這16個字,被形容為學(xué)堂倡導(dǎo)的“女德”四項基本原則。目前這類女德班正在全國遍地開花:從北京、山東、河北一直綿延到陜西、廣東和海南。1。
    • 45、景德窯: 歷史上的景德窯,位于在今景德鎮(zhèn),故名。
    • 46、公德心:注重公眾利益的精神與態(tài)度。
    • 47、坎德拉:(1)發(fā)光強(qiáng)度的國際制單位,定義為在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和鉑凝固溫度(約1773°C)下垂直于黑體的60萬分之一平方米的表面上的發(fā)光強(qiáng)度
    • 48、孟德爾:奧地利遺傳學(xué)家孟德爾根據(jù)豌豆雜交實驗的結(jié)果所提出的遺傳學(xué)定律。包括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前者指一對相對性狀分離后,在不同的個體中表現(xiàn)出來,在子二代中出現(xiàn)3∶1的比例。后者指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分離后,又隨機(jī)組合,在子二代出現(xiàn)9∶3∶3∶1的比例。
    • 49、安德麥: 魔獸世界地精首都,很多玩家誤以為安德麥?zhǔn)且蛔鶏u嶼。
    • 50、宣德窰:明宣德年間于江西景德鎮(zhèn)所設(shè)的官窯。所選瓷器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參閱清朱琰《陶說》。
    • 51、道德法: 道德法的思是對道德法的尊敬之情。
    • 52、李德裕: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饒,小字臺郎,趙郡贊皇(今河北省贊皇縣)人。
    • 53、明德園: 中山大學(xué)東校區(qū)四大宿舍樓群之首。
    • 54、美德亞: 未來佛名,巴利語Metteyya的音譯,乃此賢劫中的第五位佛陀。
    • 55、舍德處: 見真空。
    • 56、詹德利:詹德利(Gendry),是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中的角色。
    • 57、新德里:新德里(英語:NewDelhi),印度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yè)中心。
    • 58、貢德人: 南亞印度少數(shù)民族。
    • 59、綏德漢: 高大、剽悍、英俊頗有陽剛之氣綏德的漢子。
    • 60、桑德爾: 黑暗騎士桑德爾是前第九使徒巴卡爾創(chuàng)造的最強(qiáng)的兩個騎士之一,同時也是召喚師的專屬召喚獸。
    • 61、曼德勒:曼德勒(Mandalay),是緬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緬甸中南部的內(nèi)陸,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jīng)建都的地方(如蒲甘城、阿瓦城),也是華僑大量聚集的城市。
    • 62、敖德薩:敖德薩(Odessa),在烏克蘭南部位于德涅斯特河流入黑海的??跂|北30公里處,是烏克蘭共和國第四大城市,敖德薩州首府。
    • 63、沈德潛:沈德潛(1673年12月24日—1769年10月6日),字碻(què)士,號歸愚,江蘇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 64、干德符: 運氣學(xué)術(shù)語。
    • 65、張德培:張德培(1972-)美籍華裔網(wǎng)球運動員。十五歲時越級參賽,獲全美青少年網(wǎng)球賽十八歲組總冠軍。身材矮小,但步法靈活,斗志頑強(qiáng)。1989年獲法國網(wǎng)球公開賽冠軍,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大滿貫賽事冠軍。
    • 66、侯德榜:侯德榜(1890-1974)化學(xué)家。字致本,福建閩侯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xué)博士。曾任塘沽永利堿廠和南京永利硫酸銨廠總工程師兼廠長、永利化學(xué)工業(yè)公司總經(jīng)理。建國后,任中國化工學(xué)會理事長、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化學(xué)工業(yè)部副部長等職。中科院學(xué)部委員。1939年提出新的聯(lián)合制堿法。著有《堿的制造》、《制堿》和《制堿工學(xué)》。
    • 67、道德修養(yǎng):個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鍛煉,以及由此達(dá)到的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會和階級中,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有不同的目的、內(nèi)容和途徑。
    • 68、莫德格瑪:(1941-)舞蹈家。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盟右后旗人。蒙古族。女。1956年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歌舞團(tuán)任舞蹈演員。1962年入東方歌舞團(tuán)。同年在第八屆世界青年學(xué)生和平與友誼聯(lián)歡節(jié)上,以《盅碗舞》獲金質(zhì)獎?wù)?。舞蹈作品有《單鼓舞》、《湖畔晨曦》等?/li>
    • 69、火德星君:1.傳說中的火神名。
    • 70、道德哲學(xué):即“倫理學(xué)” 頁 。
    • 71、奧德修斯:希臘神話中的英雄。羅馬神話中稱為尤利西斯。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獻(xiàn)木馬計,使希臘軍獲勝。離開特洛伊后在海上漂流十年,歷盡艱險,曾制服獨眼巨神和魔女等。返回故里后,又殺死向妻子求婚者,合家始得團(tuán)聚。荷馬曾以他的戰(zhàn)后經(jīng)歷創(chuàng)作《奧德修記》。
    • 72、八功德水:佛教語。謂西方極樂世界浴池中具有八種功德之水。八種功德為: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凈,六不臭,七不損喉,八不傷腹。
    • 73、道德關(guān)系:在一定社會經(jīng)濟(jì)基礎(chǔ)上,通過相應(yīng)的道德活動所體現(xiàn)的人們之間特殊利益的關(guān)系。廣泛存在于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集體與集體之間的關(guān)系中,遍及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它的維系依靠社會輿論、宣傳教育和個人自覺,以至必要的自我節(jié)制和自我犧牲。
    • 74、福德星君:即財神。
    • 75、奧德修紀(jì):一譯《奧德賽》。古希臘史詩。相傳為荷馬所作。主要取材于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zhàn)爭后的一段奇異經(jīng)歷,并穿插許多神話和傳說。
    • 76、道德規(guī)范:(1)人們在道德生活中應(yīng)當(dāng)遵循的行為準(zhǔn)則
    • 77、道德品質(zhì):一也稱“德性”,簡稱“品德”。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比較穩(wěn)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 78、河清德頌:即《河清頌》。
    • 79、道德理想:指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會道德狀況。是個人和社會道德的最高境界。它一方面體現(xiàn)理想的社會道德狀況,另方面這種理想的社會道德又通過一定社會或階級的理想人物及其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體現(xiàn)出來,是兩者的統(tǒng)一。
    • 80、道德觀念:指善與惡、榮與辱、正義與非正義等觀念。是道德意識最基本的形式。對人們的道德行為起指導(dǎo)作用。
    • 81、道德行為: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道德意義并能對此進(jìn)行道德評價的行為。與“非道德行為”相對。包括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兩大類。不同時代、民族、社會和階級對這兩類行為有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一般來說,道德的行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反之則為不道德行為。
    • 82、道德意識:人們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論體系的總稱??蓞^(qū)分為個體道德意識和群體道德意識。兩者的統(tǒng)一,即表現(xiàn)為人們共同承認(rèn)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道德意識受一定的經(jīng)濟(jì)關(guān)系和階級利益的制約。
    • 83、道德境界:從人們的道德行為中表現(xiàn)出來的道德覺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取決于人們所處的地位和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如“大公無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顧”、“自私自利”,就是人們對不同道德境界的通俗概括。共產(chǎn)主義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大公無私。
    • 84、道德習(xí)慣:指個人的道德行為中表現(xiàn)出的習(xí)慣方式。具有一定的道德意義,并對他人和社會有利害關(guān)系。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習(xí)慣,克服不良的道德習(xí)慣,是道德教育的任務(wù)之一。
    • 85、伯鸞德耀:漢梁鴻字伯鸞,孟光字德耀。夫婦相敬如賓,貧賤而志不移。舊時作為賢夫婦的典型。 用以代稱賢夫婦。
    • 86、道德天尊:道教“三清”尊神之一,一般指太上老君。
    • 87、道德科學(xué):即“倫理學(xué)”(136頁)。
    • 88、道德評價:依據(jù)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進(jìn)行善惡、榮辱、正當(dāng)或不正當(dāng)?shù)鹊赖聝r值的評論和斷定。通過贊揚(yáng)、褒獎或批評、譴責(zé),激勵人們揚(yáng)善棄惡。
    • 89、積德累仁:積累德行與仁義。
    • 90、道德教育:以陶冶受教者道德理想,并促進(jìn)其道德實踐為目的的教育。
    • 91、道德實踐:即“道德活動”。
    • 92、道德認(rèn)識:對道德現(xiàn)象、道德關(guān)系、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的認(rèn)識。包括道德經(jīng)驗的積累,道德價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論知識的學(xué)習(xí),道德判斷力的提高等。
    • 93、洪德定則: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之一。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必先盡可能分占在同一電子亞層的各個軌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如氮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應(yīng)是:1s2s2p↑↓↑↓↑↑↑而不是:1s[]2s[]2p↑↓↑↓↑↓↑該定則由德國物理學(xué)家洪德提出,故名。 【洪德定則】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之一。指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必先盡可能分占在同一電子亞層的各個軌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如氮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應(yīng)是:1s2s2p↑↓↑↓↑↑↑而不是:1s[]2s[]2p↑↓↑↓↑↓↑該定則由德國物理學(xué)家洪德提出,故名。
    • 94、道德原則:一定社會或階級用以調(diào)整人們之間利益關(guān)系的根本指導(dǎo)原則。是對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關(guān)系的本質(zhì)概括,最集中地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jì)關(guān)系和階級利益的根本要求,表現(xiàn)了道德的社會本質(zhì)和人們行為的基本方向。在中國,通常認(rèn)為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道德體系中的道德原則是集體主義。
    • 95、道德判斷:①對道德現(xiàn)象作出斷定的邏輯思維形式。分評價判斷(如誠實是一種美德)、規(guī)范判斷(如尊重社會公德是公民的義務(wù))和命令判斷(如不準(zhǔn)偷竊)。②判定他人或自己行為善惡的認(rèn)識活動。是人們進(jìn)行道德選擇和道德評價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 96、道德價值:個人行為對于他人和社會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義。無產(chǎn)階級的道德價值觀集中體現(xiàn)在符合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道德原則的行為之中,尤其體現(xiàn)在為維護(hù)社會利益而作出的犧牲精神上。
    • 97、道德活動:也稱“道德實踐”。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指導(dǎo)下有目的的社會活動。包括道德行為、道德評價、道德教育、道德修養(yǎng)和其他具有道德價值并應(yīng)承擔(dān)道德責(zé)任的活動??煞譃閭€人道德活動和社會道德活動兩類。個人道德活動的目的是實現(xiàn)最完美的理想人格,社會道德活動的目的是實現(xiàn)最美好的理想社會。
    • 98、道德信念:人們對某種道德理想、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在內(nèi)心的確信。是構(gòu)成道德品質(zhì)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形成,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
    • 99、迦布德迦:梵語kapotaka的音譯。鴿子,白鴿。
    • 100、五德終始:戰(zhàn)國末期陰陽家鄒衍的學(xué)說。指水、木、金、火、土五種物質(zhì)德性相生相克和終而復(fù)始的循環(huán)變化,論者并用以推斷自然的命運和王朝興亡的原因。

    德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道德:(1)社會意識形態(tài)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zhǔn)則和規(guī)范 (2)合乎道德的
    • 2、品德:(1)品格德行
    • 3、赤德:指漢朝的氣運。讖緯家謂漢以火德王,故稱。
    • 4、進(jìn)德:1.猶言增進(jìn)道德。2.即進(jìn)德冠。
    • 5、龍德:圣人之德;天子之德。
    • 6、缺德:(1)不顧道義,有損德行。指人做壞事及惡作劇
    • 7、九德:古謂賢人所具備的九種優(yōu)良品格。九德內(nèi)容,說法不一。稱具有九德的人。九功之德。
    • 8、八德:(1)中國封建社會表彰的八種德行,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 9、懿德:(1)美德
    • 10、陰德:(1)指在人世間所做的而在陰間可以記功的好事;陰功
    • 11、坤德:地德。 喻指皇后的功德。
    • 12、恩德:(1)恩惠
    • 13、男德:1.指有德行的男子。 2.網(wǎng)絡(luò)流行語。
    • 14、俷德:背德。
    • 15、厚德:1.大德。 2.深厚的恩德。 3.謂施以厚澤。 4.謂深深地感激。
    • 16、積德:(1)為求福而做好事(迷信)
    • 17、背德:背棄道德或恩德。
    • 18、盛德:(1)崇高的品德 (2)深厚的恩德
    • 19、爍德:盛德;美德。
    • 20、明德:(1)美德
    • 21、共德:1.大德。共﹐通"洪"。
    • 22、懋德:1.勉行大德。2.盛德。
    • 23、忠德:1.忠正有德行。亦謂忠正有德行的人。
    • 24、畯德:有崇高才德的人;有美德的人。畯,通"峻"。
    • 25、亮德:明德。
    • 26、率德:謂遵循前人之德。
    • 27、敗德:敗壞德義;敗壞品德。
    • 28、重德: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 以品德為重。
    • 29、貴德:1.重視德行。2.顯貴而有德行的人。
    • 30、鴻德:盛大的恩德。
    • 31、樂德:指古代音樂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種品德。
    • 32、睿德:皇帝的恩德。
    • 33、爽德:1.失德。
    • 34、育德:培養(yǎng)德性。
    • 35、婦德:謂婦女貞順的德行。為婦女四德之一。 指婦女的德行。
    • 36、慕德:1.向慕德化。
    • 37、馴德:1.猶俊德。圣德﹐大德。2.順從德化。3.美德。
    • 38、誄德:謂累述并表彰死者的德行。
    • 39、損德:1.有損道德的行為。
    • 40、腥德:丑惡的品行。
    • 41、昌德:盛德。
    • 42、壸德:指婦德。
    • 43、修德:1.行善積德。 2.修養(yǎng)德行。
    • 44、拜德:拜謝恩德;禮拜大德。
    • 45、飽德:1.飽受恩德。語出《詩.大雅.既醉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2.謂充滿高尚品德。
    • 46、代德:謂取代舊朝以治天下之德。 戰(zhàn)國﹑秦﹑漢時,盛行'五行代德'之說,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會于皇朝的興亡。'代德'作為改朝換代的一種說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 47、日德:謂太陽照育萬物的德性。舊時用以歌頌帝王之德。
    • 48、私德:個人的恩惠。在私人生活上所表現(xiàn)的道德品質(zhì)。
    • 49、養(yǎng)德:修養(yǎng)無為而治的德性。亦泛指修養(yǎng)德性。
    • 50、遠(yuǎn)德:1.謂德行播及遠(yuǎn)方。2.高尚的德操。
    • 51、雋德:1.才德杰出的人。
    • 52、貍德:謂狐貍之性。參見:貍德
    • 53、配德:1.布施恩德。2.謂德行堪與匹配,尊稱別人之妻。
    • 54、順德:順從道德。 美德。
    • 55、小德:德行節(jié)操之小者。
    • 56、玉德:古謂玉有五德,后常以喻素質(zhì)之美。
    • 57、儲德:1.蘊(yùn)蓄的美德。2.太子的德行。
    • 58、慚德:1.亦作"慚德"。2.因言行有缺失而內(nèi)愧于心。
    • 59、耇德:1.亦作"耉德"。2.年高有德之人。
    • 60、清德:高潔的品德。
    • 61、容德:謂寬容之德。容貌品德。
    • 62、醉德:《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又序:'既醉,太平也。醉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后用為酬謝主人宴飲之辭。
    • 63、齒德:指年齡與德行;年高德劭;指年高德劭的人。
    • 64、戴德:感戴恩德。
    • 65、輔德:謂輔佐德行。
    • 66、公德:(1)有關(guān)社會公眾的安寧和幸福的行為,如不破壞公物 (2)公共品德;公共道德方面的品質(zhì)
    • 67、雞德:雞的德性。指文﹑武﹑勇﹑仁﹑信。
    • 68、口德:說話的道德。謂不出口傷人。
    • 69、六德:1.常出現(xiàn)在儒家典籍中,一般指“智、信、圣、仁、義、忠”。 2.古代使臣的六項守則。 3.大司徒教民的六項道德標(biāo)準(zhǔn)。
    • 70、侔德:謂功德相等。
    • 71、媲德:謂婚配于有德之人。
    • 72、同德: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同德的人?!秶Z?晉語四》:“同姓為兄弟。
    • 73、五德:古代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認(rèn)為歷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順序,交互更替,周而復(fù)始。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溫、良、恭、儉、讓。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東、西、南、北、中五方種的五色谷物。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蟬有文、清、廉、儉、信五德。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智、信、仁、勇、嚴(yán)。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玉有仁、智、義、禮、信五德。
    • 74、孱德:1.謂德行澆薄。
    • 75、誕德:1.謂誕生賢德之人。
    • 76、皇德:1.皇帝的恩德。
    • 77、監(jiān)德:歲星正月晨現(xiàn)于東方,謂之"監(jiān)德"。
    • 78、離德:1.心志不同﹐不一致。
    • 79、隆德:1.高尚其德﹔修德。
    • 80、諭德:1.官名。掌侍從贊諭﹐職比常侍﹐始置于唐﹐至清廢。
    • 81、剛德:剛健之德,陽剛之道。
    • 82、寡德:1.缺少德行的人。亦用為謙詞。2.謂缺少德行。
    • 83、名德:1.名望與德行。2.指有名望德行的人。
    • 84、含德:謂隱匿意旨,秘不宣旨。懷藏道德。
    • 85、茂德:盛德。
    • 86、遂德:成就道德。
    • 87、秉德:保持美德。
    • 88、非德:1.不合道德﹔違背道德。2.指不當(dāng)之賞。
    • 89、合德:猶同德。 漢代美女。趙飛燕之妹。相傳其膚滑體香,性醇粹,善音辭。為卷發(fā),號新髻,為薄眉,號遠(yuǎn)山黛。后為成帝所幸,謂為溫柔鄉(xiāng)。見《趙飛燕外傳》。
    • 90、閫德:1.婦女的德行。2.指婦女給人的恩惠。
    • 91、棐德:1.指不道德的事。棐,同"非"。
    • 92、黃德:五行中的土德。
    • 93、校德:衡量德行。
    • 94、麟德:即麟德殿。
    • 95、年德:年齡德行。
    • 96、饗德:1.向慕有德者。饗,通"向"。
    • 97、刑德:刑罰與教化;刑罰與恩賞。 古人以刑為陰克,以德為陽生,附會五行生克之說。
    • 98、元德:大德。
    • 99、政德:政事和德行。 端正的德行。
    • 100、材德:才與德。
    組詞大全為您提供德組詞,德的組詞,德字怎么組詞,德字能組哪些詞語,找到用德字組詞的組詞,其中德字在開頭的組詞有100個,德字在中間的組詞有100個,德字在結(jié)尾的組詞有100個。
    • 拼音
    • 注音ㄉㄜˊ,
    • 筆劃15
    • 繁體
    • 五筆TFLN
    • 五行

    基本釋義

    〈動〉(形聲。從彳(chì),惪(dé)聲。從“彳”,表示與行走有關(guān)。本義:登高,攀登)同本義德,升也。——《說文》君子德車?!兑住儭酚荼?。按,與剝廬對文。登也,升。君子以順德,亦本字。感激然則德我乎?!蹲髠鳌こ晒辍吠ā暗谩?。取得,獲得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独献印に氖耪隆肥枪视秘敳毁M,民德不勞。——《墨子·節(jié)用上》〈名〉道德,品行德,德行?!镀n惥帯返滦校瑑?nèi)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吨芏Y·地官》注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六三德。正直、剛克、柔克也?!稌ず榉丁?。注:“至德,敏德,孝德也。”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度龂尽ぶT葛亮傳》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盾髯印ね踔啤酚秩纾旱卤?德行淺薄);德望(品德與名譽(yù));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滿布天下);德薄望淺(謙詞。品德低下,名望輕微);德門(能恪遵禮教道德的人家);德譽(yù)(道德聲譽(yù));德馨(道德芳馨);德藝(道德與才藝);德操(道德操行)恩惠;恩德是不敢倍德畔施?!稇?zhàn)國策·秦策》。注:“恩也?!痹覆哐猿贾桓冶兜乱?。——《史記·項羽本紀(jì)》又如:德施(恩惠;恩澤);德惠(德澤恩惠)仁愛;善行。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績);德法(儒家謂合乎仁德的禮法);德厚(仁厚)心意。如:同心同德福百姓之德也。——《禮記·哀公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