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字開頭的組詞
- 1、句讀:(1)中國古代文章中沒有標點符號,誦讀時稱文句中停頓的地方,語氣已經完的叫“句”,沒有完的叫“讀”,由讀者用圈(句號)和點(逗號)來標記 (2)連稱句讀時,句是語意完整的一小段,讀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 2、句驪:亦作'句麗'。 古國名。在今朝鮮境內。
- 3、句子:(1)詞和詞組由句法構成的、能夠表達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 (2)冷言冷語
- 4、句號:(1)用來標示陳述句的結束的標點符號——中文用“?!?,外文用“.”
- 5、句指:恭謹貌。
- 6、句稽:查考;核算。
- 7、句圜:屈曲連環(huán)。
- 8、句考:檢查,考核。
- 9、句結:暗中串通結合。
- 10、句履:履名。
- 11、句臚:陳述;傳語。
- 12、句校:查考校核。
- 13、句計:查考計算。
- 14、句屨:古代鞋的一種。鞋端飾有絳制之鼻?!洞蟠鞫Y記·哀公問》:"然則今夫章甫﹑句屨,紳帶搢笏者,此皆賢乎?"《荀子·哀公》"句屨"作"絇屨"。王先謙集解:"王肅云:'絇,謂屨頭有拘飾也。'鄭康成云:'絇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參閱《周禮·天官·屨人》賈公彥疏。一說"句"通"矩"。句屨為方頭之鞋。
- 15、句集:糾集;召集。
- 16、句留:逗留;停留。
- 17、句眼:1.亦稱"句中眼"。2.指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
- 18、句贅:多余、無用的詞句,多指文章廢話連篇、不簡煉。
- 19、句吳:國名,指吳國。
- 20、句己:鉤己。謂星體去而復來,環(huán)行如鉤,又成'己'字狀。
- 21、句爪:尖利鉤形的爪。借指猛禽。
- 22、句辀:鉤辀。鷓鴣鳴叫聲。亦泛指鳥鳴。
- 23、句身:佛教語。謂能詮釋眾義而決定其究竟。多法聚積為身。
- 24、句調:文句的語調。
- 25、句闌:1.亦作"句攔"。亦作"句闌"。2.欄干。3.宋元伎樂演劇的場所。因四周有欄干圍場,故名。
- 26、句卒:古代越國軍陣名。
- 27、句型:句子的結構類型。根據(jù)構成句子的語詞的不同類別、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漢語的句子類型可分為主謂句、非主謂句、被動句、倒裝句、兼語句、連動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 28、句限:謂句子之內。
- 29、句嬰:古代傳說國名。
- 30、句押:拘捕扣押。
- 31、句攔:1.亦作"句攔"。亦作"句闌"。2.欄干。3.宋元伎樂演劇的場所。因四周有欄干圍場,故名。
- 32、句偈:佛經唱詞的句子。
- 33、句絕:指文詞語意已盡處。
- 34、句陳:1.星名。2.六壬(陰陽五行)占術中的十二神將之一。
- 35、句欘:古代削木之器。
- 36、句解:逐句解釋。
- 37、句律:句子的格式和規(guī)律。
- 38、句決:1.漢代烏桓婦女的首飾。2.舊時執(zhí)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制,各地判處死刑的案件,須申報刑部轉奏皇帝決定,凡經皇帝朱筆畫鉤者,即照原擬罪名處決,謂之句決。
- 39、句式:句子的結構形式。
- 40、句盾:即鉤盾。官署名。
- 41、句管:猶管理。
- 42、句枉:曲枝。
- 43、句欄:1.亦作"句攔"。亦作"句闌"。2.欄干。3.宋元伎樂演劇的場所。因四周有欄干圍場,故名。
- 44、句繩:即鉤繩。正曲直的工具。
- 45、句廉:指堤岸曲折不平處。
- 46、句當:辦理;掌管。
- 47、句勒:1.用線條畫出輪廓。2.用簡約的文字描寫事物的大致情況。
- 48、句引:引誘。
- 49、句芒: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木神、春神。
- 50、句曲:彎曲。 山名。在今江蘇省句容縣東南。相傳漢茅盈與其弟固﹑衷修道于此,故又稱茅山。上有蓬壺﹑玉柱﹑華陽三洞,道家以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
- 51、句法:1.?語法的一部分,它根據(jù)被研究語言的固定用法論述表語、修飾語和其他詞的關系。 2.?句子的結構方式;表示其在句子中相互關系的詞形式的排列。
- 52、句度:猶句讀。
- 53、句剝:1.搜刮。2.亦作"句駁"。查核批駁。
- 54、句駁:1.搜刮。2.亦作"句駁"。查核批駁。
- 55、句龍:1.人名。相傳為共工之子,能平水土,后世祀為后土之神。2.復姓。宋有句龍如淵。見《宋史》本傳。
- 56、句望:人名。傳為舜的曾祖。參閱《史記.三代世表》。 地名。
- 57、句脈:詩歌語句的脈絡。指詩句的節(jié)奏單位與意義單位的關系。
- 58、句逗:(1)中國古代文章中沒有標點符號,誦讀時稱文句中停頓的地方,語氣已經完的叫“句”,沒有完的叫“讀”,由讀者用圈(句號)和點(逗號)來標記 (2)連稱句逗時,句是語意完整的一小段,讀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 59、句投:句讀。
- 60、句就:古代羌族的別種。
- 61、句斷:1.謂點斷句子。2.指句讀,句法。
- 62、句倨:彎曲;曲折。
- 63、句會:核算。
- 64、句烈:古代土地面積單位。
- 65、句格:句子的格式。
- 66、句矩:猶規(guī)矩。
- 67、句弓:彎曲而不能遠射的劣質弓。
- 68、句星:1.星名。即鉤星。九星如鉤狀。2.星名。即鉤陳星。在紫微垣內。
- 69、句追:拘捕查究。
- 70、句點:召集選派。
- 71、句戟:即鉤戟。古代兵器。
- 72、句注:山名。在今山西代縣北,為古代九塞之一。
- 73、句索:猶搜尋,搜索。
- 74、句麗:亦作'句麗'。 古國名。在今朝鮮境內。
- 75、句萌:草木初生的嫩芽﹑幼苗。拳曲者稱為"句",有芒而直者稱為"萌",合稱"句萌"。語本《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fā)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鄭玄注:"句,屈生者。芒而直曰萌。"
- 76、句圖:題有詩句的畫圖。
- 77、句股:1.數(shù)學名詞。古稱直角三角形夾直角的兩條邊,短邊為句。長邊為股。又稱立竿測太陽高度時的標竿為股,日影為句。2.代稱數(shù)學。
- 78、句除:刪除;刪改。
- 79、句兵:兵器,戈戟之屬。
- 80、句抹:謂去掉文辭中的某些字句。
- 81、句檢:考察。唐官吏考績,有四善二十七最的名目。其十七為"句檢之最"。
- 82、句無:地名。在今浙江省諸暨縣。
- 83、句群:前后銜接連貫有一個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組句子。
- 84、句襟:圓領衣。
- 85、句類:即按照句子的語氣劃分。
- 86、句段:不同長度的語言單位組合稱為“句段”
- 87、句駮:1.搜刮。2.亦作"句駁"。查核批駁。
- 88、句柄:指程序設計。 指Windows編程。
- 89、句中眼:1.亦稱"句中眼"。2.指詩句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
- 90、句容器:唐五代句容縣所鑄造的金屬器物。
- 91、句孑戟:古代武器名。
- 92、句文錦:有曲紋的織錦。
句字中間的組詞
- 1、高句麗:國名。東晉以后據(jù)有今遼寧省南部、朝鮮北部等地,為唐高宗所滅。
- 2、麥句姜:天名精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天名精》。
- 3、一句鐘:舊稱一點鐘。
- 4、當句對:詩文對偶體式的一種。一句中自成對偶。
- 5、拗句格:指格律詩中間兩聯(lián)中有不依常格的詩。
- 6、一句話:指用一句話概括。謂只要說一句話就能辦到。今常以“一句話”為慨然應允之辭。如:“這件事要請你大力協(xié)助?!保ù穑耙痪湓?!”
- 7、每句韻:古詩的韻法之一,又名全韻詩,即一首詩中每句末字皆押韻。
- 8、甜句兒:甜言。
- 9、就句對:1.舊體詩文句法名。謂在一句中自成對仗。
- 10、隔句對:1.詩體格式之一。謂隔句對偶。亦稱扇面對。
- 11、章句學:1.漢儒所創(chuàng)的一種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所重在于解釋篇章字句﹐而不在闡發(fā)大義。
- 12、下句麗:古國名。即高句麗。王莽當政時,令嚴尤擊高句麗,斬其侯騶,并改高句麗為下句麗。見《后漢書.東夷傳》。
- 13、章句儒:指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14、四句教: 亦即明朝哲學家王陽明(王守仁)晚年所述的“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一般視此四句為王對其大半生學術思想的概括性論述。
- 15、識句義: 云:識句義者:謂總了別色等境事,故名為識。即于色等六種境中,由眼等根,伴助而起現(xiàn)在作用,唯總分別色等境事,說名為識。
- 16、造句黨:近日在天涯、貓撲、網易、新浪等等一線論壇由于媽媽簡單的一句關于五一是否回家的問話——“媽媽說,眼睛渴了就是艱難的撥通11個鍵聽聽那頭兒子說:媽,我五一回家?!辈⒁l(fā)上萬網友參與分享自己的夢想,自己的渴望,隨后各種娛樂事件遭受惡搞,然后被瘋狂傳播,大量的造句被網友ps惡搞,然后被瘋狂傳播,“造句黨”一族迅速成為網絡新一族。
- 17、三句詩: 一首之中共有三句的詩。
- 18、多句對: 修辭方法“多句對”的定義及舉例。
- 19、畫句號:《畫句號》是獨炫創(chuàng)作的網絡小說,發(fā)表于小說閱讀網。
- 20、點句式: 點句式點斷句讀的形式。
- 21、集句聯(lián): 就對聯(lián)的創(chuàng)作手法而言,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為自撰聯(lián),另一種就是集句聯(lián)。集句聯(lián)(jíjùlián)是一種特殊的創(chuàng)作手法?!凹痹谶@里做“聚集”、“集合”解。集句聯(lián)的范圍很廣,可以集詩、集詞、集駢文、集碑、集帖、集宗教經典,甚至連成語、白話、俗語,也可集。
- 22、隔句體: 隔句體按照唐代“近體詩(格律詩)”詩律正體,律詩要求一聯(lián)內對句與出句相對(平仄相對,詞性相當,句式相同),如果頷聯(lián)與首聯(lián)作隔句對,即為一種變體,謂之隔句體。
- 23、鸕鶿句當:指利用他人掠取東西而歸為己有的事。
- 24、章句之徒:指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25、高句麗人: 高句麗(西漢初年-668年)為扶余人所建。
- 26、句句在理:在理會Zàilǐhuì幫會的一種,原是清初創(chuàng)立的一個反清秘密組織,有戒律,如不準吸煙、喝酒等
- 27、句句箴言:箴言:規(guī)勸的話。句句箴言:每一句都是規(guī)勸的話。
- 28、警句主義:簡潔而含義深刻動人的句子
- 29、四句分別:佛教專有名詞,即以肯定、否定、復肯定及復否定等四句以類別諸法的形式。
- 30、一句道斷:僅用一句話即將所有言語道盡,且可斷言其真髓,而當下決斷罪過。
- 31、章句之學: 章句之學是漢儒所創(chuàng)的一種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所重在于解釋篇章字句。
句字結尾的組詞
- 1、絕句:1.詩體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稱五絕,七字者稱七絕。亦有每句六字者?;蛴闷巾崳蛴秘祈?。絕句有近體絕句和古體絕句兩種。近體絕句始于唐,產生于律詩之后,蓋截律詩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體絕句實為最簡短之古詩,產生于律詩之前,《玉臺新詠》已載有《古絕句》。唐以后詩人所作古體絕句一般即稱古風。2.指截去上下文的斷句。3.猶斷句。謂根據(jù)文意讀斷句逗。
- 2、德句:形容詞的舊稱。
- 3、迥句:1.佳句,絕妙之句。
- 4、雋句:1.意味深長的語句。
- 5、單句:(1)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 6、詞句:(1)詞和句子;字句 (2)措辭
- 7、協(xié)句:即協(xié)韻。音韻學用語。
- 8、駢句:(1)指對偶句
- 9、復句:(1)語法術語,指能分成幾個單句的句子。如:花謝了,還有重開的日子;樹禿了,還有重茂的時候;時光流逝,卻永不再來。這三個復句中各有兩個分句
- 10、疊句:(1)在一定間隔(如一段歌曲未尾的副歌)之后重復的歌曲或贊美詩的一部分 (2)詩或歌的疊句;尤指在每節(jié)詩歌后重復的詩句疊句的音樂配曲
- 11、轉句:1.謂詩的轉韻。2.絕句詩的第三句叫轉句。
- 12、棘句:謂語句艱澀。亦形容苦心遣字造句。
- 13、妙句:(1)在戲劇、音樂喜劇、演說、漫畫、幽默故事或廣告中使人頓時領悟要點的句子或短語
- 14、僂句:《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僂句,以卜為信與僭,僭吉。"杜預注:"僂句,所出地名。"后因以"僂句"稱龜。唐劉禹錫《罷郡歸洛陽寄友人》詩:"不見蜘蛛集,頻為僂句欺。"明焦竑《焦氏筆乘續(xù)集.物名》:"僂句之地出,則名曰僂句。"一說古無地名曰"僂句",僂句乃謂龜背之中高而兩旁下。參見清朱彬《經傳考證.春秋左氏傳.昭公二十五年》。
- 15、語句:(1)一個語法上自成體系的單位,它由一個詞或句法上有關連的一組詞構成,表達一種主張、疑問、命令、愿望或感嘆
- 16、倨句:1.亦作"倨佝"。亦作"倨拘"。2.物體彎曲的形狀角度。微曲為倨,甚曲為句。3.指人屈身彎腰的恣態(tài)。
- 17、俳句:(1)以十七個音為一首的一種日本短詩
- 18、拗句:1.格律詩中不合常規(guī)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出現(xiàn)拗句,一般應采取補救的辦法,即在本句或對句的適當位置上改變其他字的平仄安排。如“紅顏棄軒冕”,第三字按格律應該平聲而用了仄聲,就把第四字應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緑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上句第五字該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該仄改為平。拗句經過拗救,就算合律。否則,會出現(xiàn)犯孤平、失黏等毛病。做格律詩舊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口訣,這只是一般的說法。因為在五言格律詩中的第三字和七言格律詩中的第五字的平仄,有的是不能輕易更動的。 2.見“拗句格”。
- 19、對句:原指古代詩文中字數(shù)相同﹑文意相對的句子。魏晉以來﹐文人學士講究聲韻駢儷﹐對句在形式上漸趨格律化。近體詩興起后﹐因稱律詩的中間兩聯(lián) 頷聯(lián)﹑頸聯(lián) 為對句。 指對聯(lián)。
- 20、排句:用對偶句。
- 21、樂句:樂曲的節(jié)拍。
- 22、頻句:1.猶綴列。
- 23、病句:(1)在語法或邏輯上有毛病的句子
- 24、偈句:佛經中的唱頌詞。多指釋家雋永的詩作。
- 25、長句:(1)唐人習慣稱七言古詩為長句
- 26、煉句:(1)用心推敲,使詞句簡潔優(yōu)美
- 27、竄句:1.改易文句。2.鋪張詞句;組織文辭。
- 28、管句:1.見"管勾"。
- 29、宂句:1.亦作"冗句"。2.累贅的文句。
- 30、警句:(1)簡潔而含義深刻動人的句子。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 31、儷句:對偶的句子。
- 32、雄句:1.氣勢雄壯的詩句。
- 33、賭句:謂賽詩。
- 34、短句:(1)能表達完整意思的簡短語句
- 35、費句:謂啰唆無用的文句。
- 36、敲句:推敲詩句。
- 37、冤句:古縣名。一作宛胊或宛句,故城在今山東菏澤市西南。金時因城為黃河所沖毀,縣廢。唐干符二年 公元 年 王仙芝起義軍攻克曹州,縣人黃巢起而響應,爆發(fā)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
- 38、贅句:多余、無用的詞句,多指文章廢話連篇、不簡煉。
- 39、仂句:語法術語。指長句子中包含的短句。舊稱子句,現(xiàn)多稱主謂詞組。
- 40、從句:(1)包含一個限定動詞,但不構成一個完整的句子的一組詞,它在所屬的長句中,或作為一個名詞,一個副詞,一個形容詞,或者包含從屬于它的一個或更多的從句,或被這個或這些從句所修飾,或和另一相等的從句相結合
- 41、點句:點斷句讀。
- 42、練句:1.錘煉文句。
- 43、得句:謂詩人覓得佳句。
- 44、分句:語法上指復句里劃分出來的相當于單句的部分。分句和分句之間一般有停頓,在書面上用逗號或者分號表示。分句和分句在意義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常用一些關聯(lián)詞語(連詞、有關聯(lián)作用的副詞或詞組)來連接,如:天晴了,雪也化了。參看〖復句〗。
- 45、筆句:文句。
- 46、弊句:拙劣的文句。
- 47、集句:謂輯前人詩句以成篇什。輯取前人文句。
- 48、聯(lián)句:(1)舊時做詩的一種方式,每人或多人各做一句或數(shù)句,相聯(lián)成篇。多用于宴席及朋友間酬應
- 49、偶句:對偶的句子。
- 50、新句:1.詩文中清新優(yōu)美的語句。
- 51、飛句:飛書。
- 52、鏤句:雕琢文句。
- 53、迭句:1.語意對應﹑句式相同的句子重疊應用。2.文字相同的句子重疊應用。
- 54、省句:1.言簡意賅的句子。
- 55、出句:格律詩的單數(shù)句。
- 56、活句:1.佛教禪宗指含意深刻,非從言外之意深參而不能了悟的語句。2.宋人論詩時亦用以指含蓄生動而有深意的句子。
- 57、落句:律詩的尾聯(lián)句子。
- 58、筌句:謂作律詩先得一聯(lián)﹐更思一聯(lián)配之。
- 59、散句:指不押韻或不對偶的詩文句或句式靈活而富有變化的句子,長短不一,自由活潑,生動感人。
- 60、韻句:有韻律的文句。
- 61、冷句:1.謂意境幽冷的詩句。2.猶冷言冷語。
- 62、束句:詩文的結尾語句。
- 63、題句:1.謂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圖寫上一句(或幾句)話以表示自己想法。2.指題寫的字句。
- 64、須句:亦作'須胊'。 春秋時古國名。在今山東省東平縣東南?!蹲髠鳎夜荒辍?'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杜預注:'須句在東平須昌縣西北。'《公羊傳.僖公二十二年》:'春﹐公伐邾婁﹐取須胊。'何休注:'胊﹐其俱反?!蹲笫稀纷?#039;句'。'唐之鄆州﹐屬古須句國。后因以借指鄆州。
- 65、齒句:指說唱。
- 66、過句:詩文寫作中承上啟下的過渡性句子。
- 67、例句:(1)用于解釋、證明的代表性語句
- 68、連句:1.謂連綴文句。2.即聯(lián)句。
- 69、青句:1.見"青絇"。
- 70、文句:(1)文章的詞句 (2)從一個句號到另一個句號之間的話;指非常勻稱的有幾個從句的句子
- 71、的句:1.確切不移的語句。
- 72、秀句:1.優(yōu)美的文句。
- 73、只句:1.一句話﹔個別文句。
- 74、檢句:見“檢勾”。
- 75、累句:病句。
- 76、標句:謂撰寫詞句。
- 77、禪句:佛教談禪之偈語﹑文句。
- 78、襯句:(1)曲詞中在曲律規(guī)定的字數(shù)之外,為了補充語氣、增加感情色彩的需要而增加的句子
- 79、捷句:即絕句。
- 80、結句:1.詩文的結尾句子。2.指發(fā)言的結束語。
- 81、篇句:猶章句。
- 82、雪句:1.詠雪的詩句。
- 83、淡句:指平淡乏味的詩文。
- 84、造句:(1)用詞語組織句子
- 85、章句:(1)古籍的分章分段和語句停頓 (2)分析古文的章節(jié)和句讀
- 86、余句:留傳下來的文句。
- 87、怨句:1.諷喻的詩句。2.指抒寫哀怨的詩詞。
- 88、片句:1.簡短的語句。
- 89、媵句:詩文中承接起句的句子。
- 90、豪句:豪放的詩文。
- 91、四句:1.指近體詩中的絕句。因一首四句,故稱。2.指佛經中的偈。因四句合為一偈,故稱。
- 92、單句:(1)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
- 93、捶句:錘煉文句。
- 94、臚句:1.猶臚傳。
- 95、險句:指用詞艱澀和句法奇特的詩句。
- 96、諧句:風趣的語句。
- 97、比句:指核對檢查(簿籍)。
- 98、發(fā)句:指律詩第一﹑二兩句。
- 99、騷句:猶詩句。
- 100、賞句:欣賞詩文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