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字開頭的組詞
- 1、令媛:猶令愛。
- 2、令嬡:(1)稱對方的女兒的敬辭。也作“令嬡”
- 3、令堂:(1)稱對方母親的敬詞
- 4、令人:(1)使人
- 5、令尹:古代官名。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所設,為最高官職,掌軍政大權(quán)。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執(zhí)政官名,相當于宰相。2.泛稱縣﹑府等地方行政長官。
- 6、令閫:古代稱婦女所居內(nèi)室為閫。后因以"令閫"敬稱他人的妻室。
- 7、令淑:謂德行善美。
- 8、令主:賢德的君主。
- 9、令妹:1.猶言賢妹。 2.尊稱對方之妹。
- 10、令攸:猶言賢妻。
- 11、令達:謂高雅而通達。
- 12、令妻:謂德行美善的妻子。 敬稱對方的妻子。
- 13、令顯:美好而顯著。
- 14、令芳:美好芳香。
- 15、令名:(1)好名聲
- 16、令狐:(1)古地名,在今山西臨猗縣一帶 (2)復姓
- 17、令錫:指皇帝對臣屬的封贈賞賜。
- 18、令正:(1)舊時以嫡妻為正室,“令正”為尊稱對方的嫡妻
- 19、令婦:指賢淑的媳婦。
- 20、令公:對中書令的尊稱。中唐以后,節(jié)度使多加中書令,使用漸濫。
- 21、令支:春秋時山戎屬國。其地約在今河北灤縣﹑遷安間。公元前六六四年為齊恒公所滅。
- 22、令問:令聞,美好的聲名。問,通"聞"。
- 23、令氣:美好的氣度﹑情操。
- 24、令嗣:指才德美好的兒子。 用為稱對方兒子的敬詞。
- 25、令甲:1.第一道詔令;法令的第一篇。后用為法令的通稱。
- 26、令儀:謂整肅威儀。 指美好的儀容﹑風范。 盛美的典禮。
- 27、令丙:第三道詔令;法令的第三篇。
- 28、令終:謂保持善名而死。 謂盡天年而壽終。 指事情完美地終結(jié)。
- 29、令圖:善謀;遠大的謀略。
- 30、令尊:(1)稱對方父親的敬詞
- 31、令姿:美麗的姿容。 指美好的形態(tài)﹑形象。
- 32、令年:吉祥的年份。
- 33、令緒:偉大的事業(yè)或業(yè)績。
- 34、令草:萱草的別稱。夏秋間開小花甚密,色金黃。舊時傳說孕婦佩之即生男,故美稱之。
- 35、令旦:猶吉日。
- 36、令范:1.可為楷模的美德。2.指良好的典范。
- 37、令俜:(1)孤單;孤獨
- 38、令猷:1.遠大的志向﹑抱負。2.美好的業(yè)績。3.指好的規(guī)章﹑制度。
- 39、令愛:(1)稱對方的女兒的敬辭。也作“令嬡”
- 40、令月:1.吉月。 2.指夏歷二月。
- 41、令辰:吉利的時辰。一晝夜自子至亥為十二辰。 指吉日。
- 42、令似:即令嗣。似,通"嗣"。
- 43、令子:猶言佳兒,賢郎。多用于稱美他人之子。
- 44、令牌:舊指道士進行迷信活動時發(fā)令的木牌。
- 45、令眾:1.號令示眾。
- 46、令胤:指德行美好的后嗣。
- 47、令史:官名。漢代蘭臺尚書屬官,居郎之下,掌文書事務,歷代因之。隋唐以后,成為三省﹑六部及御史臺低級事務員之稱,位卑秩下,不參官品。至明代遂廢。見《通典.職官四》。 宋元以來官府中胥吏的通稱。
- 48、令才:1.亦作"令材"。出眾的才華。2.杰出的人才。
- 49、令合:1.賢惠的妻子。2.用以敬稱對方的妻妾。
- 50、令軌:良好的法度﹑制度。
- 51、令鼓:一種小鼓,飲宴時有節(jié)奏地敲擊,以行酒令。
- 52、令約:禁令和條約。
- 53、令旗:古代用來發(fā)布命令的旗子。也稱為「令箭」。
- 54、令章:1.好文章。2.指辭令文章。3.指酒令。4.令曲的樂章。亦泛指樂曲。
- 55、令質(zhì):美好的品質(zhì)。
- 56、令序:猶佳節(jié)。
- 57、令聲:1.美好的名聲。
- 58、令書:指太子所下的書面命令。與皇帝詔書相別。
- 59、令式:章程;程式。
- 60、令善:謂才德美好。
- 61、令居:古地名。西漢置縣,晉廢。前涼復置,旋廢。治所在今甘肅永登西北,地當湟水流域通向河西走廊的要沖。
- 62、令録:宋代指縣令﹑錄事參軍一級的地方官吏。
- 63、令盆:擲骰子用的盆。一種賭具,可擲骰以行令,故稱。
- 64、令準:良好的典范。
- 65、令績:美盛的業(yè)績。
- 66、令星:零星。零碎。
- 67、令慧:猶聰慧。
- 68、令室:猶賢妻。
- 69、令則:指美好而合于禮法規(guī)范的品德。
- 70、令弟:(1)尊稱對方的弟弟
- 71、令票:指通過關(guān)卡的憑證。
- 72、令匹:好配偶。
- 73、令顏:美麗的容顏。
- 74、令上:美好卓越。
- 75、令舍:縣令的官舍。
- 76、令酒:行酒令前,由主令者先飲一杯,謂之"令酒"。
- 77、令威:即丁令威。傳說中的神仙名。
- 78、令箴:指帝王規(guī)戒臣下的詔令。
- 79、令格:令﹑格均為古代律法,因以'令格'泛指國家的法令或規(guī)章。
- 80、令音:1.和善的語音。2.善言,美好的言辭。
- 81、令箭:(1)古時軍中傳令用的小旗,竿上加箭頭 (2)上司的指示
- 82、令利:清楚,明白。
- 83、令美:猶美好。
- 84、令親:(1)尊稱對方的雙親,對他人親戚的尊稱
- 85、令狀:(1)用于強行一種權(quán)力的文件 (2)合法當局授權(quán)某人做某事的令狀或命令書
- 86、令疵:即令支。
- 87、令母:賢德的母親。
- 88、令乙:第二道詔令;法令的第二篇。
- 89、令稱:1.美好的名稱﹑稱號。2.好名聲。
- 90、令飭:(書)(動)上級命令下級(舊時多用于公文):~查辦。
- 91、令誕:舊指皇后生日。
- 92、令曲:即小令。指短調(diào)的詞。
- 93、令邦:黃鼠的別名。
- 94、令王:1.賢明的天子。2.對有王爵者的美稱。
- 95、令器:優(yōu)秀的人才。
- 96、令辟:賢明的帝王。
- 97、令節(jié):(1)佳節(jié),如元旦、春節(jié)等。也指最佳時節(jié) (2)高風亮節(jié)
- 98、令旨:指帝王的命令。 宋﹑元時指太子的命令。 金代曾以皇太后之命為'令旨'。
- 99、令君:魏晉間對尚書令的敬稱。后亦以稱位居樞要的大臣。 對縣令的尊稱。
- 100、令色:和悅的容色。 偽善﹑諂媚的臉色。 美麗的姿容。
令字中間的組詞
- 1、夏令時:又稱“經(jīng)濟時”或“日光節(jié)約時”。法定時的一種。在夏季,由于晝長夜短,為充分利用日光,把時鐘適當撥快;到秋季,再撥回。1908年由英國人威利特提出。1916年后,德國、奧地利、荷蘭及丹麥等國相繼采用。中國也曾采用過。
- 2、雷令劍:即雷氏劍。
- 3、不令支:即令支。古國名。其地約在今河北省·灤縣、遷安縣間。
- 4、吉令令:象聲詞。
- 5、書令史:1.古代佐理案牘的官吏。晉﹑南朝宋有內(nèi)臺書令史,九品。隋諸省府寺各有令史﹑書令史﹑書吏之屬。參閱《宋書.百官志下》﹑《通典.職官四》。
- 6、荀令香:《太平御覽》卷七○三引晉習鑿齒《襄陽記》:'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按,荀令君即荀彧,字文若,為侍中,守尚書令。傳說他曾得異香,用以熏衣,馀香三日不散。后以'荀令香'指奇香異芳。
- 7、楊令公:對北宋名將楊業(yè)的譽稱。
- 8、白令海:太平洋最北端的邊緣海。面積226萬平方千米。多風暴和霧,結(jié)冰期長達6-7個月。魚產(chǎn)豐富,多鮭、比目魚等。北部大陸架有石油和天然氣。
- 9、唱令家:以賣唱為謀生手段的伶人。
- 10、陶令巾:陶潛的軟帽?!端螘[逸傳.陶潛》﹕'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后因以為文人放誕閑適之典。
- 11、命令式:(1)命令的語氣或表達它的一個動詞形式
- 12、丁令威:傳說是漢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見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內(nèi)史春日游山》詩:"道士封君達﹐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歸。"后用以比喻人世的變遷。
- 13、司令塔:旗艦上司令官發(fā)號施令的地方。設于艦只甲板前方最高處。
- 14、命令句:(1)表達祈使意向的句子
- 15、司令部:(1)指揮員發(fā)布號令和履行其指揮職能的地方
- 16、發(fā)令槍:徑賽、游泳比賽等開始時,用來發(fā)出聲音信號的器械,形狀像手槍。
- 17、陶令宅:1.晉詩人陶潛的家宅。后用指隱者居所。
- 18、陶令琴:《晉書.隱逸傳.陶潛》﹕"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后用為典實。
- 19、道令紙:亦作'道令紙'。 一種比較高級的紙,用木材為原料制成,按紙面的有無光澤分為毛道令紙和光道令紙兩種。最初是美國道林 Dowling 公司制造的。
- 20、三令節(jié):唐德宗以農(nóng)歷二月一日為中和節(jié),與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陽合稱三令節(jié)。
- 21、陶令菊:即菊花。因陶淵明愛菊﹐故稱。
- 22、陶令秫:1.高粱。因陶淵明為彭澤令時﹐"公田悉令吏種秫稻"而得"陶令秫"之名。見《宋書.隱逸傳.陶潛》。
- 23、陶令株:1.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乃陶潛之自況﹐后世因以"陶令株"借指柳樹。
- 24、司令員:(1)軍隊干部職務,如軍區(qū)司令員、兵團司令員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各級司令員和同級政治委員均為部隊首長。對部隊的工作共同負責
- 25、時令病:在一定季節(jié)流行的疾病。
- 26、傳令兵:(1)舊時服侍上級軍官傳送他的命令的士兵;亦指勤務兵,衛(wèi)生兵,照看病房或做其他協(xié)助工作的士兵
- 27、先令書:遺書,遺囑。
- 28、脊令原:1.語出《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脊令為水鳥﹐而今在原﹐則失其所。后以"脊令原"指兄弟急難不能相顧。
- 29、夏令營:(1)夏季開設的供集體人員短期休養(yǎng)、娛樂的營地
- 30、時令河: 季節(jié)性的河流,雨季或冰雪融化期有水,其他時期無水或斷續(xù)有水。
- 31、司令官:掌管命令的人。
- 32、冬令時: 冬令時是在冬天使用的標準時間。在使用日光節(jié)約時制的地區(qū),夏天時鐘撥快一小時,冬天再撥回來。這時采用的是標準時間,也就是冬令時。
- 33、傳令鐘:傳令兵chuánlìngbīng舊時服侍上級軍官傳送他的命令的士兵;亦指勤務兵,衛(wèi)生兵,照看病房或做其他協(xié)助工作的士兵。
- 34、應令詩:魏晉以來應皇太子之命而和的詩文
- 35、白令海峽:白令海峽(BeringStrait)位于亞歐大陸最東點的俄羅斯杰日尼奧夫角和美洲大陸最西點的美國威爾士王子角之間,西經(jīng)169°40′,北緯65°35′,約80千米寬,深度在30米-50米之間。
- 36、命令主義: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只憑強迫命令的辦法來推行工作的領(lǐng)導作風。是官僚主義的一種表現(xiàn)。
- 37、荀令傷神:釋義過于傷神。
- 38、起令隨合:1.指行酒令時,當場指物賦詩﹑即興捏合故事。
- 39、浴蘭令節(jié):即端午節(jié)。
- 40、花腔令鼓:見“花腔鼓”。
- 41、起令隨令:1.指行酒令時,當場指物賦詩﹑即興捏合故事。
- 42、千秋令節(jié):皇后、太子誕辰的敬辭。
- 43、更令明號:意思是重新申明號令。說明賢明君主應當取信于民。
- 44、禁止令行:同“令行禁止”。
- 45、色令智昏: 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智不清。因貪圖美色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 46、遺令敕子: 一首漢朝短文。
- 47、號令三軍:表示命令三軍,通令三軍的意思。
- 48、主令電器: 依據(jù)GB/T2900.18定義,主令電器是用作閉合或斷開控制電路、以發(fā)出指令或作程序控制的開關(guān)電器。
- 49、荀令衣香: 即荀令香。亦以喻雅士風采。
- 50、指令遙控:即由控制端將控制指令通過有線或無線傳輸?shù)姆绞剿偷绞芸貙ο?,使受控對象按控制端的要求動作?/li>
- 51、指令系統(tǒng):指令系統(tǒng)是計算機硬件的語言系統(tǒng),也叫機器語言,指機器所具有的全部指令的集合,它是軟件和硬件的主要界面,反映了計算機所擁有的基本功能。
- 52、律令格式:中國隋唐時期法律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
- 53、順時令詔: 詳見正文。
令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命令:(1)由具有正當權(quán)威或權(quán)利的人所下的特定或日常指示
- 2、指令:(1)指導;號令 (2)舊時公文的一種,是上級對下級呈請的批示 (3)告訴計算機從事某一特殊運算的代碼
- 3、當令:(1)合時令
- 4、貳令:命令的副本。 輔佐正職官員。 縣丞的別稱。
- 5、關(guān)令:1.古代司關(guān)的官員。后人詩文中也專指關(guān)令尹喜。
- 6、下令:(1)下達命令,尤其根據(jù)正式的或強制的法規(guī)的命令 (2)發(fā)布命令
- 7、傳令:(1)下達文件通知和命令
- 8、即令:(1)即便;即使
- 9、弄令:指彈奏令曲。令﹐唐宋雜曲的一種。
- 10、酷令:嚴令。
- 11、勒令:(1)不管對方愿意與否,強令從事
- 12、赤令:指京師所治縣的縣令。
- 13、著令:命令;責成。
- 14、第令:(1)(連)表讓步關(guān)系,可譯為“即使”、“縱使”
- 15、口令:(1)在看不清的時候識別敵我的口頭暗號 (2)戰(zhàn)斗、練兵或做體操時以簡短術(shù)語下達的口頭命令
- 16、禁令:(1)禁止某種活動的法令
- 17、弟令:即使;假使。
- 18、將令:(1)將帥的命令;軍令
- 19、稟令:1.亦作"稟令"。2.猶受命。
- 20、課令:督促命令。
- 21、茶令:1.茶會時的游戲。由一人作令官,令在座者如令行事,失誤者受罰。
- 22、函令:謂用信函下達命令。
- 23、甲令:第一道法令;朝廷頒發(fā)的重要的法令。
- 24、儁令:指美好卓越之才。
- 25、遣令:1.猶指使。
- 26、飭令:(1)上級命令下級(多用于舊時公文) (2)整飭法令;嚴格貫徹命令
- 27、丁令:1.我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之一。 2."丁令威"的省稱。 3.指鶴。
- 28、赦令:(1)舊時君主發(fā)布的減免罪刑或賦役的命令
- 29、寇令:御寇的號令。
- 30、順令:1.遵循教令。2.順從節(jié)令。
- 31、偏令:偏頗的政令。《莊子.田子方》:"典法無更,偏令無出。"一說,偏通"篇",篇令,猶策令。參閱楊樹達《積微居讀書記.莊子拾遺》。
- 32、挈令:刻于木板上的法令。挈,通"契"。
- 33、春令:(1)春季 (2)春季里的節(jié)令,也指春節(jié)
- 34、誥令:1.朝廷﹑君上發(fā)布的命令。
- 35、設令:1.假使。2.即使。3.施行號令。
- 36、使令:(1)使喚 (2)供使喚的人
- 37、宗令:清代宗人府的負責長官。掌皇族屬籍等事。詳"宗人府"。
- 38、不令:不善;不肖。沒有命令。不聽從命令。
- 39、定令:1.制定法令。2.固定成文的法令。
- 40、鄨令:1.亦作"鄨靈"。2.傳說中的蜀王開明。
- 41、纏令:1.宋代民間說唱藝術(shù)的一種曲調(diào)。
- 42、韓令:指唐韓愈。愈曾因上疏極論宮市之弊,貶為陽山 今廣東陽山 令,故稱。
- 43、家令:猶家規(guī)。官名。
- 44、靳令:嚴格執(zhí)行法令。
- 45、塞令:古指營塞區(qū)內(nèi)的禁令。
- 46、詭令:1.責令。
- 47、貴令:1.謂出身高貴,材質(zhì)美善。
- 48、月令:(1)農(nóng)歷中某月中的氣候、時令
- 49、棰令:笞刑之法。
- 50、辭令:(1)社交、外交場合中得體的應對言辭;口才
- 51、矯令:1.假托命令。
- 52、向令:假如。參見:向令
- 53、布令:頒布政令;發(fā)布命令。
- 54、德令:施恩德的政令。
- 55、法令:(1)古代為政者所頒行的法規(guī) (2)法律與命令的總稱
- 56、諷令:1.謂婉言勸使。
- 57、司令:(1)負責指揮所屬軍隊的長官
- 58、車令:即車府令。
- 59、叱令:喝令。
- 60、科令:1.法令;律條。
- 61、耍令:唐宋時一種說唱或兼伴舞的民間伎藝。
- 62、鱉令:1.亦作"鱉令"。2.見"鱉靈"。
- 63、柄令:1.權(quán)柄;命令。
- 64、趨令:謂遵行法令。
- 65、冬令:(1)冬季 (2)冬季的氣候
- 66、逆令:違背命令。
- 67、送令:謂輸送貢物及傳遞文書。
- 68、臺令:1.即陵臺令。唐代掌陵寢之官。2.御史臺的規(guī)章。
- 69、陶令:指晉陶潛。陶潛曾任彭澤令﹐故稱。
- 70、縱令:(1)即使——用在偏正復句的偏句,表示假設的讓步,即退一步提出某種情況
- 71、暴令:殘暴的法令。
- 72、舛令:違命。
- 73、待令:等候命令。
- 74、閫令:1.軍令;將令。
- 75、內(nèi)令:王后的命令。
- 76、劭令:完善美好。
- 77、應令:1.響應詔令。2.魏晉以來應皇太子之命而和的詩文。晉王浚有《祖德應令》,南朝梁蕭紀有《和湘東王夜夢應令》,唐賈曾有《奉和春日出苑矚目應令》。參見"應教"。
- 78、條令:(1)用簡明條文規(guī)定的通過命令頒布的關(guān)于軍隊戰(zhàn)斗、生活等的行動準則
- 79、逼令:強迫命令。
- 80、促令:促使。
- 81、誠令:假使﹐如果。
- 82、行令:(1)行酒令 (2)發(fā)布命令
- 83、清令:高潔美好;清新美好。
- 84、誓令:誓約和命令。
- 85、手令:(1)親手寫的命令
- 86、淑令:美麗。
- 87、縣令:(1)官名,舊時一縣的行政長官
- 88、制令:制度法令。
- 89、走令:傳令。
- 90、明令:指帝王的命令。明文宣布的命令。
- 91、治令:猶政令。
- 92、驟令:屢次命令。
- 93、號令:(1)指揮部隊軍事行動的命令和指示的統(tǒng)稱 (2)傳呼命令。古代以傳叫之法發(fā)布命令,故稱號令
- 94、如令:1.從令,遵令。2.假使。
- 95、秀令:1.美善。
- 96、邊令:1.用以保衛(wèi)邊疆的禁令﹑紀律。2.邊地縣份的縣令。
- 97、強令:(1)強制命令
- 98、判令:猶命令。
- 99、首令:首發(fā)號令。
- 100、懸令:1.公布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