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開頭的組詞
- 1、五福:五種幸福。神名。賜福之神。
- 2、五谷:(1)指糧食,五谷即稻、黍、稷、麥、豆
- 3、五官:(1)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臉部器官
- 4、五湖:古代吳·越地區(qū)湖泊。其說不一:江南五大湖的總稱。指洞庭湖。近代稱華中、華東五大著名湖泊。即洞庭湖、鄱陽湖、巢湖、洪澤湖和太湖。春秋末越國大夫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亡吳國,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于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后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 5、五鬼:指智窮、學(xué)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種窮鬼。指同時狼狽為奸的五個人。星命家所稱的惡煞之一。取象于二十八宿中鬼宿的第五星。
- 6、五蠹:散文篇名。載于《韓非子》。文中以學(xué)者(戰(zhàn)國末的儒家)、言談?wù)?縱橫家)、帶劍者(俠客)、患御者(依附權(quán)貴逃避戰(zhàn)爭或勞役的人)、工商之民為五蠹”,認為必須將其清除,國家才能免于衰落、滅亡,并提出了重視耕戰(zhàn)之士以富國強兵的觀點。體現(xiàn)了法家的治國原則。
- 7、五岳:(1)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 8、五行:[wǔháng]:行業(yè)五行屬性的分類,每一種行業(yè)根據(jù)自己主要的經(jīng)營項目,都能找出屬于自己的行業(yè)五行。[wǔxíng]:通常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zhì)。
- 9、五味:(1)泛指各種味道(五味即甜、酸、苦、辣、咸)
- 10、五彩:五色彩衣。亦特指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娛親所穿的彩衣。
- 11、五音:(1)中國五聲音階上的五個級,相當于現(xiàn)行簡譜上的1、2、3、5、6。唐代以來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時候叫宮、商、角、徵(zhǐ)、羽 (2)音韻學(xué)上指五類聲母的五類發(fā)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齒音和唇音
- 12、五常:(1)指仁、義、禮、智、信 (2)五倫。封建宗法社會以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 (3)五行
- 13、五蘊:(1)佛教指人的色、受、想、行、識五種剎那變化的成分,由這五種成分的暫時結(jié)合而形成了個我
- 14、五經(jīng):(1)五部儒家經(jīng)書,即易、書、詩、禮、春秋
- 15、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 16、五七:人死后三十五天。舊時喪禮,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經(jīng),有頭七、三七、五七等。約計數(shù)目之詞。
- 17、五倫:(1)封建禮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倫理關(guān)系
- 18、五例:指《春秋》在行文上隱寓褒貶的五種體例。即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見晉·杜預(yù)《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
- 19、五保:(1)我國農(nóng)村對無勞動能力、生活無保障的成員實行的社會保險,即保吃、保穿、保燒(燃料)、保教(兒童和少年)、保葬五個方面
- 20、五香:木名。即青木香。指茴香、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等五種調(diào)味香料。指都梁、郁金、丘隆、附子、安息五種香料。陰歷四月八日釋迦誕辰用以溶水浴佛。
- 21、五戊: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古時以此為春社、秋社之日。
- 22、五辛:五種辛味的蔬菜,也稱五葷。佛教僧侶按戒律不許吃五辛。指五辛菜。
- 23、五更:(1)舊時把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指第五更
- 24、五欲: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謂財欲、色欲、飲食欲、名欲、睡眠欲。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
- 25、五胡:晉武帝死后,晉室內(nèi)亂,北方少數(shù)民族匈奴族的劉淵及沮渠氏·赫連氏,羯族·石氏,鮮卑族·慕容氏及禿發(fā)氏·乞伏氏,氐族·苻氏·呂氏,羌族·姚氏,相繼在中原稱帝,史稱“五胡”。
- 26、五老:神話傳說中的五星之精。宋·杜衍、馮平、王渙、畢世長、朱貫等五位老人的合稱。見“五老峰”。
- 27、五痔:五種痔瘡。
- 28、五毒:(1)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
- 29、五賊:道教謂命、物、時、功、神為五賊。指五種有害禾稼的東西。五種自傷致疾之事。
- 30、五純:宋·元時擲錢賭博的用語。古錢以字多的一面稱字,字少的一面稱和。將六個錢擲出,等滾動停止,五個或六個錢全是字或和的,叫做五純或六純。
- 31、五儁:晉薛兼、紀瞻、閔鴻、顧榮、賀循五人的合稱。
- 32、五狄:古代對居于我國北方的五個少數(shù)民族的合稱。
- 33、五心:猶言內(nèi)心,心思。
- 34、五菜:五種蔬菜。指葵、韭、藿、薤、蔥。
- 35、五鎮(zhèn):即五岳。指五岳以外的東鎮(zhèn)青州·沂山,西鎮(zhèn)雍州·吳山,中鎮(zhèn)冀州·霍山,南鎮(zhèn)揚州·會稽山,北鎮(zhèn)幽州·醫(yī)巫閭山。
- 36、五緉:見“五兩”。
- 37、五德:古代陰陽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認為歷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順序,交互更替,周而復(fù)始。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溫、良、恭、儉、讓。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東、西、南、北、中五方種的五色谷物。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蟬有文、清、廉、儉、信五德。指人的五種品德。謂智、信、仁、勇、嚴。比喻物的五種特征。古謂玉有仁、智、義、禮、信五德。
- 38、五勞:中醫(yī)學(xué)名詞。指久視、久臥、久坐、久立、久行五種過勞致病因素。中醫(yī)學(xué)名詞。指志勞、思勞、心勞、憂勞和疲勞。
- 39、五美:五種美德。
- 40、五炁:謂五行之氣。
- 41、五難:謂有礙養(yǎng)生之道的五種情欲。
- 42、五本:古人修身處世的五項根本要求。
- 43、五葷:(1)五種有辛辣味的蔬菜。佛教指大蒜、韭菜、薤、蔥、興渠(根像蘿卜,氣味像蒜)
- 44、五博:古代博戲的一種。用木或玉、石制成五子,擲子投采以分勝負。
- 45、五帝:(1)傳說中的五個古代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ZhuānXū)、帝嚳(Dìkù)、唐堯、虞舜
- 46、五范:即五音,宮、商、角、征、羽。
- 47、五窮:唐·韓愈作《送窮文》,謂智窮、學(xué)窮、文窮、命窮和交窮是使人困厄不達的五個窮鬼,遂三揖而送之。后常以“五窮”喻厄運。
- 48、五輅:見“五路”。
- 49、五廟:古代諸侯立五廟,即父、祖、曾祖、高祖、始祖之廟。
- 50、五韺:見“五英”。
- 51、五會:謂五次會盟。古代醫(yī)家術(shù)語。百會、胸會、聽會、氣會、臑會的合稱。一種大船名。
- 52、五韙:亦作“五是”。亦作“五氏”。亦作:五是五氏
- 53、五紀:指歲、月、日、星辰、歷數(shù)。五倫。一紀為十二年,五紀為六十年。
- 54、五始:《春秋》紀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謂之“五始”。指物質(zhì)構(gòu)成的五種變化過程。
- 55、五洋:見“五大洋”。
- 56、五牙:古戰(zhàn)艦名。道教語。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初生之氣。
- 57、五绔:稱頌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詞。
- 58、五臺:(1)山西省的縣。位于省東北部,為山區(qū),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在其境內(nèi),主峰海拔3058米。佛教以五臺山為文殊菩薩道場
- 59、五虎:指明代宦官魏忠賢私黨中的五個文臣。指南明·桂王時與錦衣指揮使李元胤結(jié)黨攬權(quán)的五個官員。
- 60、五軍:古代軍制。古代軍制。古代軍制。泛稱朝廷的軍隊。
- 61、五纑:黑色堅硬的中等土壤。
- 62、五嶠:猶言五嶺,即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
- 63、五明:見“五明扇”。梵語的意譯。佛教所說的古印度五種學(xué)問。即:聲明、工巧明、醫(yī)方明、因明、內(nèi)明。見《菩薩地持經(jīng)》卷三。
- 64、五金:(1)指金屬(五金即、金、銀、銅、鐵、錫)
- 65、五云:青、白、赤、黑、黃五種云色。古人視云色占吉兇豐歉。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指皇帝所在地。見“五云體”。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種云母。據(jù)稱按五季服用,能壽考乃至成仙。
- 66、五壏:謂色黃而多空隙的中等土壤。
- 67、五三:五帝·三王。五星三辰。約計數(shù)目之詞。猶言三五。
- 68、五羖:見“五羖大夫”。
- 69、五蘟:疏松﹑肥沃的上等黑色土。
- 70、五沃:沃土。土質(zhì)肥沃的上等土壤。
- 71、五誥:指《尚書》中《大誥》、《康誥》、《酒誥》、《召誥》、《洛誥》。
- 72、五穀:(1)指糧食,五谷即稻、黍、稷、麥、豆
- 73、五臟:指心、肝、脾、肺、腎五種器官。
- 74、五麾:五方色之旗。即東方青旗,南方赤旗,中央黃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
- 75、五楘:車轅上用五束皮革扎成的裝飾。
- 76、五鳧:土質(zhì)較硬的下等土壤。
- 77、五父:地名。在今山東省·曲阜縣東南。春秋·魯桓公之弟公子佗的稱號。唐·李揆對李輔國的尊稱。
- 78、五佐:謂佐天行德的五星。
- 79、五丑:五類。指士、農(nóng)、商(行商)、工、賈(坐商)。
- 80、五津:長江自湔堰至犍為一段五大渡口的合稱。
- 81、五教:五常之教。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道德的教育。古代練兵的五項內(nèi)容。唐人對司徒的別稱。佛教語。華嚴宗判教為五,即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
- 82、五丁:神話傳說中的五個力士。泛指力士。
- 83、五山:五座山。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座山。指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徑山·興盛萬壽寺、北山·景德靈隱寺、南山·凈慈報恩光孝寺、寧波·阿育王山·鄮峰廣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五座山。指中岳嵩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 84、五卜:據(jù)以占卜吉兇的五種龜甲裂紋。
- 85、五絲:五色絲。
- 86、五河:神話傳說中的五色之河。《宋史?理宗紀三》:“呂文德言與大元兵戰(zhàn)五河隘口,又戰(zhàn)于濠州。”
- 87、五色:(1)指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種色彩
- 88、五果:指桃、李、杏、栗、棗五種水果。
- 89、五柞:五柞宮的省稱。
- 90、五濁:大乘佛教在佛經(jīng)中提出的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 91、五丞:亦作“五承”。指禹的五位賢佐:益、稷、皋陶、垂、契。泛指賢臣。
- 92、五怖:佛教指不活、惡名、死、墮惡趣、處眾怯等五種怖畏。
- 93、五絕:1.唐太宗贊譽虞世南五種絕佳的特色。 2.指金庸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和《神雕俠侶》中五位武功登峰造極的絕世強者。 3.中醫(yī)上指魘寐、產(chǎn)乳、自縊、摧壓、溺水等五種猝死絕癥。產(chǎn)乳或說作服毒、凍死。 4.詩體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雙數(shù)句須押韻。
- 94、五盾:五種盾牌。
- 95、五蟲:古人把動物分為五類,即羽蟲(禽類)、毛蟲(獸類)、甲蟲(昆蟲類)、鱗蟲(魚類)、裸蟲(人類),合稱“五蟲”。見《大戴禮記?易本命》。泛指各類動物。
- 96、五星:指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即東方歲星(木星)、南方熒惑(火星)、中央鎮(zhèn)星(土星)、西方太白(金星)、北方辰星(水星)。古代星命術(shù)士以人的生辰所值五星之位來推算祿命,因以指命運。
- 97、五苦:佛教語。一般指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
- 98、五愛:指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xué)、愛社會主義(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四條提出)。是***道德建設(shè)的基本要求。在學(xué)校教育中,實施這方面的教育稱“五愛教育”。
- 99、五華:五色仙花。謂五色光華。道教謂五方之氣。
- 100、五圖:指《五岳真形圖》。
五字中間的組詞
- 1、黑五類:(1)中國“文革”中指地主、富農(nóng)、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五種人(多用來指人的家庭出身)。與“紅五類”相對
- 2、鬧五魁:明清科舉考試時慶祝五經(jīng)魁首揭榜的一種活動。
- 3、二五眼:方言。差勁。亦指差勁的人。
- 4、南五祖:指道教全真道所尊的南方五位祖師,即北宋張用成(號紫陽)﹑石泰(號杏林)﹑南宋薛道光(號紫賢)﹑陳楠(號翠虛)和白玉蟾(號海瓊子),與道教全真道的創(chuàng)立者北五祖相對而稱。參閱明王圻《續(xù)文獻通考》。
- 5、種五生:1.見"種生"。
- 6、踏五花:北宋皇帝觀燈的一種儀式。
- 7、假五百:古代對邊縣人民實行軍事編制,設(shè)伍﹑里﹑連﹑邑四級,連之長稱假五百。一稱假率。
- 8、七五三:一種鑼鼓調(diào)。
- 9、宋五嫂:南宋初臨安(今杭州)西湖一酒家婦名,善作魚羹。宋高宗為太上皇時,曾游西湖食其魚羹,因而聲譽大振。據(jù)傳,現(xiàn)在西湖名菜醋魚即系宋五嫂遺制。
- 10、跑五方:舊時一種迷信,幾個人扮了鬼卒,開了花臉,拿著鋼叉,往各處奔跑,算是驅(qū)逐野鬼的意思。
- 11、過五關(guān):1.一種用骨牌解悶的游戲。2.比喻戰(zhàn)勝重重困難。
- 12、后五日:1.五日之后。2.指后日。
- 13、紅五月:猶言革命的五月。因'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等均在五月,故稱。
- 14、前五子:指明嘉靖﹑隆慶時期文學(xué)家李攀龍﹑徐中行﹑梁有譽﹑吳國倫和宗臣等五人。參閱《明史.文苑傳三》。
- 15、趙五娘:民間傳說漢時趙五娘丈夫蔡伯喈赴京趕考,她挑起家庭重擔(dān),任勞任怨。
- 16、戲五禽:相傳漢末名醫(y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禽的動作和姿態(tài),編成一套體操,進行肢體活動以健身。后因稱以此法鍛煉身體為“戲五禽”。
- 17、百五日:指寒食日。
- 18、三五夕:同“三五夜”。
- 19、三五月:指農(nóng)歷十五夜的月亮。多特指中秋月。
- 20、呼五白:1.古代摴蒲有五白之采,因稱博戲時高呼叫采為"呼五白"。
- 21、起五更:起得很早;早起。
- 22、三五門:晉時部分地區(qū)實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南北朝時因稱必須服役的人家為“三五門”。
- 23、下五旗:清代兵制。順治后,滿州八旗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正紅﹑正藍﹑鑲白﹑鑲紅﹑鑲藍稱為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等分統(tǒng),駐守京師及各地。
- 24、正五九: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說本于佛教"三長齋月"之說。謂"正五九月,冥界業(yè)鏡輪照南洲,若有善惡,鏡中悉現(xiàn)"。見宋元照《行事鈔資持記》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嚴持齋戒,過午不食。民間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殺生之俗。至唐武德年間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殺。
- 25、后五代:宋以后對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的合稱。
- 26、三五夜:農(nóng)歷十五日夜晚。
- 27、尺五天:1.比喻離帝王極近。2.指高空。比喻光明在前。
- 28、大五金:較粗大的金屬材料的統(tǒng)稱﹐如鐵錠﹑鋼管﹑鐵板等。
- 29、前五代:南朝宋﹑齊﹑梁﹑陳四代﹐加隋代﹐世稱前五代﹐別于唐宋間的后五代。
- 30、十五時:《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為十五時,名稱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還、?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車、黃昏、定昏。參見“十二時”。
- 31、小五金:(1)安裝在建筑物或家具上的金屬器件和某些小工具的統(tǒng)稱,如釘子、螺絲、鐵絲、鎖、合頁、插銷、彈簧等
- 32、捉五魁: 在麻將牌游戲中,當可以成胡的牌是五萬、五條或五餅的時候,此類情況被稱之為“捉五魁”。
- 33、踩五福: 古老祈福文化活動。
- 34、第五大: 佛教術(shù)語,比喻有名無實者。
- 35、調(diào)五事: 1。調(diào)節(jié)飲食:謂食若過飽,則氣急身滿,坐念不安;食若過少,則身羸心懸,意慮不固;食穢濁物,則心識惛迷;食不宜于身,則引發(fā)宿疾,故飲食當慎,不饑、不飽,調(diào)和適當。2。
- 36、陳五銖: 陳五銖為南朝陳文帝天嘉三年鑄行,亦稱“天嘉五銖”。
- 37、未五更: 故事起源于一樁深宮里的謀殺案,謀殺的起源似乎是女人間瑣屑丑陋的爭吵。
- 38、佛五姓: 佛陀出家前之俗姓有五。
- 39、二五子: 東北方言,指對技術(shù)、知識、專業(yè)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又喜歡濫竽充數(shù)的人。
- 40、內(nèi)五法: 內(nèi)五法[出難提釋經(jīng)]經(jīng)云。
- 41、收五虎: 源于黃土高原的老腔是一個比秦腔更為古老的劇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目前能唱老腔的人已寥寥無幾。
- 42、富五代: “富五代”一詞首先出現(xiàn)在《魯豫有約》。
- 43、末五子: 明代“后七子”文學(xué)復(fù)古運動中五位文學(xué)家的并稱。
- 44、戰(zhàn)五渣: “戰(zhàn)五渣”是一句縮略語,完整的語句是“戰(zhàn)斗力只有五的渣滓”。
- 45、滿五唯一:滿五”是指房產(chǎn)證從出證開始計算,時間滿五年或超過五年;“唯一”則是指業(yè)主在該省份內(nèi),登記在國土局系統(tǒng)里得只有這一套房子。通常情況下,房子滿足“滿五唯一”的條件即可是免房子的個稅和營業(yè)稅。
- 46、四舍五入:(1)把小數(shù)點后面的數(shù)字四舍五入,即,如被舍去部分的頭一位數(shù)字小于五,則舍去;如大于等于五,則被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數(shù)字加1
- 47、八門五花:指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48、第五縱隊:1936年10月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時,叛軍用四個縱隊進攻首都馬德里,把潛伏在馬德里城內(nèi)進行破壞活動的反革命組織叫做第五縱隊。后來泛指內(nèi)部潛藏的敵方組織。
- 49、三黃五帝: 三皇五帝,指歷史人物。三皇,一般指燧人、伏羲、神農(nóng);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 50、逗五逗六:1.方言。形容毛毛躁躁,無目的地瞎忙。
- 51、直百五銖:三國時,蜀劉備所鑄貨幣的一種。與直百錢價值相等。
- 52、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霸,政之名,諧音“伯”,音轉(zhuǎn)為霸,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尊天子以令諸侯。
- 53、墨分五色:中國畫技法術(shù)語。用調(diào)節(jié)墨色的濃淡干濕的方法以取得描繪形象的生動效果。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運墨而五色具?!彼^“五色”,或指焦、濃、重、淡、清,或指濃、淡、干、濕、黑。語有不同而意則均指墨色的豐富變化。
- 54、破敗五鬼:五鬼是星命家所稱惡煞之一,遇之不利,故稱。
- 55、恨五罵六:泛指擲色子時咒罵壞點數(shù)的叫喊聲。
- 56、化色五倉:古方士修煉之術(shù)。
- 57、獨腳五通:傳說中魈類之一。
- 58、二十五老: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長者。典出漢·劉向《說苑?尊賢》:“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
- 59、三五之隆:三皇五帝之盛世。
- 60、三五蟾光:農(nóng)歷十五夜的月光。
- 61、公沙五龍:東漢公沙穆五子紹﹑孚﹑恪﹑逵﹑樊的合稱。
- 62、三方五氏:太平天國避“皇”及“上帝”諱,稱三皇五帝為三方五氏。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英杰歸真》:“噫,爾何不學(xué)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稱,恐是后人妄稱?!?/li>
- 63、一花五葉:佛教傳到中國后,禪宗以達摩為祖,謂一花;后衍成曹洞、臨濟、云門、溈仰、法眼五派,謂五葉。
- 64、敦煌五龍:晉代敦煌人索靖﹑泛衷﹑張甝﹑索紾﹑索永的合稱。因其俱有逸群之才,故稱。
- 65、三陽五會:中醫(yī)術(shù)語。
- 66、三表五餌:漢代賈誼陳獻的防御匈奴的辦法。以立信義、愛人之狀和好人之技為“三表”;以賜之盛服車乘、盛食珍味、音樂婦人、高堂邃宇府庫奴婢和親近安撫為“五餌”。見《新書?匈奴》。
- 67、三朝五日:三、五天。
- 68、七貴五侯:泛指權(quán)貴顯宦。
- 69、三綱五常:(1)封建禮教的道德準則。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 70、三五傳柑:古時農(nóng)歷正月十五夜近臣侍飲,貴戚有以黃柑相遺贈之俗,謂之“傳柑”。見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
- 71、一丸五色:三國·魏·曹丕《游仙詩》:“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上有兩仙僮,不飲亦不食,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焙笠蛞浴耙煌栉迳敝赶伤帯?/li>
- 72、蠻攀五經(jīng):1.方言。謂蠻橫不講理﹐卻硬拉一些大道理來掩護自己。
- 73、二十五弦:亦作"二十五弦"。
- 74、三三五五:三個五個聚集在一起。
- 75、三荒五月:指春夏之交青黃不接時期。
- 76、鄭五歇后:指鄭五歇后體。
- 77、七策五成:傳說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師計然學(xué)謀略七,用其五佐越即獲成功,故云。
- 78、三回五解:猶三番五次。
- 79、三釀五齊:泛指醇酒。
- 80、三陽五輸:同“三陽五會”。
- 81、四斗五方:形容旗幟大,有四五斗方。斗方,一尺見方。
- 82、破家五鬼:喻敗家子。五鬼,惡煞之一。
- 83、坐五行三:猶言作威作福。
- 84、三百五篇:指《詩經(jīng)》。
- 85、一丈五尺:方言。猶言頭緒,結(jié)果。
- 86、三上五落:謂動作忽上忽下。
- 87、二十五史:二十四史與《新元史》的合稱。
- 88、四功五法:戲曲演員唱﹑做﹑念﹑打四種表演功夫和手﹑眼﹑身﹑法﹑步五種技術(shù)方法的合稱。是戲曲演員的基本功。
- 89、三環(huán)五扣:形容捆綁結(jié)實。
- 90、四律五論:佛教重要經(jīng)典。四律:一﹑《十誦律》,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羅譯;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佛陀耶舍譯;三﹑《僧祇律》,四十卷,東晉佛陀跋陀羅等譯;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宋佛陀什等譯。五論:一﹑《毘尼母論》,八卷,本名,《毘尼母經(jīng)》,失譯;二﹑《摩得勒伽論》,十卷,南朝宋伽跋摩譯;三﹑《善見論》,十八卷,南朝齊伽跋陀羅譯;四﹑《薩婆多論》,九卷,失譯;五﹑《明了論》,一卷,南朝陳真諦譯。
- 91、九五之尊:術(shù)數(shù)家認為《乾卦》九五是人君的象征。后用“九五”比喻帝王。舊指帝王的尊位。
- 92、摩西五經(jīng):摩西五經(jīng)(是希伯來圣經(jīng)最初的五部經(jīng)典:《創(chuàng)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shù)記》、《申命記》。希伯來文稱濤如阿???????,為教導(dǎo)、指示及律法的意思。
- 93、現(xiàn)代五項:男子綜合性全能運動項目之一。包括障礙賽馬、擊劍(重劍)、手槍射擊、游泳、越野跑五項。奧運會比賽每天一項,連續(xù)五天賽完。根據(jù)各單項得分總和多少決定名次。
- 94、九五至尊:九五:指帝位。舊指帝王的尊位
- 95、三不五時:閩南語的音譯詞,是經(jīng)常、時不時的意思。表示很頻繁。
- 96、十五國風(fēng):即西周時期十五個不同地區(qū)的樂歌,是從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帶有地方色彩的民間歌謠。
- 97、西五味子: 形態(tài)特征木蘭科五味子屬植物翼梗五味子、紅花五味子或柔毛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實。
- 98、四氣五味:四氣指藥物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又稱四性;五味指藥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種不同的藥味。
- 99、修忍五想: 據(jù)菩薩善戒經(jīng)卷五載,忍,安忍之義,即菩薩為化度一切眾生。
- 100、圍棋五得: 日本棋院中掛有一個條幅,寫著“圍棋有五得:得好友,得人和,得教訓(xùn),得心悟,得天壽”。提倡圍棋極有功績的郝克強先生很喜歡談這“五得”,著名作家嚴文井先生也特別稱贊,認為很有意思。
五字結(jié)尾的組詞
- 1、第五:復(fù)姓。東漢時有第五倫。見《后漢書》本傳。
- 2、三五:1.十五日。 2.指農(nóng)歷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 3.謂十五歲。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 5.三皇五帝。 6.指三王五霸。 7.三辰五星。 8.三正五行。 9.指三才五常。 10.指三所五位 11.指三田五臟。 12.九宮術(shù)謂三生五死。 13.指參宿和昴宿。 14.晉時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區(qū)實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稱發(fā)人征役為“三五”。 15.約計的少數(shù)。 16.謂三令五申。
- 3、二五:指別卦中的第二爻與第五爻。指陰陽與五行。兩個五,即十。方言。即二百五。猶言傻里傻氣。指春秋時晉獻公嬖人梁五與東關(guān)五。
- 4、遁五:《易.遯》:"九五,嘉遁,貞吉。"《遯》卦第五爻爻辭為贊美隱遁,后因以"遁五"指隱遁。
- 5、破五:指農(nóng)歷正月初五。
- 6、格五:1.古代博戲名。棋類。
- 7、飛五:指出仕。語出《易.干》:"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 8、百五:寒食日。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故名。
- 9、行五:1.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五同"伍"。亦泛指軍隊的基層建制。
- 10、褚五:1.見"褚伍"。
- 11、端五:同‘端午’。
- 12、六五:《易》卦爻位名。六﹐謂陰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為陰爻。 謂六王 夏啟﹑商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 和五帝 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
- 13、重五:農(nóng)歷五月初五日。即端午節(jié),又稱重午。
- 14、參五:1.交互錯雜。錯綜比較,加以驗證。 2.分劃。 3.三才五倫。 4.參,三;伍,五?;蛉蛭?,指變化不定的數(shù)。
- 15、尺五:一尺五寸。極言離高處距離近。
- 16、杜五:杜甫祖父杜審言,與蘇味道﹑李嶠﹑崔融齊名,時稱"文章四友"。杜甫亦善詩,且宏揚光大,故后稱杜甫為杜五。
- 17、九五:《易》卦爻位名。九,謂陽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指帝王。
- 18、夏五:喻文字有殘缺。
- 19、五五:《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五五相乘為二十五,漢時因用以代稱三年之喪。二十五。以五為行列。謂以五人為伍,猶如古代軍隊編制。
- 20、中五:指五行中的土運。舊時以五方配五行,中央屬土,故稱。
- 21、蜀五:1.方言。猶十五。
- 22、鄭五:1.唐鄭綮。因排行第五,故稱。2.指鄭五歇后體。
- 23、士五:亦作'士五'。 士卒。引申指軍隊。
- 24、花五:螞蟻、圍棋術(shù)語等。
- 25、得五:原是從成語“拔十得五”脫化而來的。原意是說,政府部門或相關(guān)部門原本想選拔十人,但其結(jié)果卻只選得五人。
- 26、聯(lián)五:聯(lián)五指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即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
- 27、過破五:舊時民俗。
- 28、王老五:(1)指沒有家的單身男子
- 29、三四五:三十四、五之略語。
- 30、忌破五:舊俗的一種。農(nóng)歷正月初一至初五日禁用生米燒飯。
- 31、天尺五:1.《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漢韋曲杜曲皆三輔地﹐為貴族豪門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極言與宮廷相近。2.謂離天甚近。極言其高。
- 32、一百五:指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為寒食,故名。牡丹之一種。開于寒食節(jié),故稱。
- 33、閻老五:1.傳說閻羅為閻魔十王的第五王,姓包,因稱之為閻老五。
- 34、星期五:一星期中的第六天。
- 35、五車五: “疆界”,在亮星表上排名第27,視星等為1.65等,絕對星等-1.6等,距離地球150光年。
- 36、參宿五: “女性戰(zhàn)士”,同時也是哈利波特里布萊克家族中納西莎姐姐的名字。
- 37、全帶五: 是一種麻將術(shù)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