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龜雖壽原文及翻譯帶賞析
《龜雖壽》原文曹操借用了“龜”這一壽命長久的動物,來詮釋自己壽命的短暫和生命的脆弱。這篇導(dǎo)語將帶領(lǐng)讀者一起回顧這首詩的原文,欣賞其中文字的華美,感受作者的詩意和情感的表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龜雖壽原文及翻譯”,希望能幫助大家。
龜雖壽原文
龜雖壽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p>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p>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p>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p>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翻譯
神龜?shù)膲勖词故珠L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jié)的時候?! ?/p>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p>
年老的千里馬躺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能夠馳騁千里?! ?/p>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fā)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diào)養(yǎng)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p>
我非常慶幸,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志向。
賞析
詩以“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遍_頭,作者用這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陳代謝是大自然的根本規(guī)律。這就等于告訴人們說,人雖壽夭有別,但最終都是要死的,表現(xiàn)了作者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和無神論的觀念,這在當(dāng)時是難能可貴的。既然人總是要死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對人生采取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呢?詩人認為這是不可以的。承認生命有限正是為了充分利用這有限的生命,建功樹業(yè),有所作為。
接著詩人詩人緊承上意寫道“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nèi)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dāng)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皦研牟灰选北磉_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北憩F(xiàn)出一種深沉委婉的風(fēng)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盈,是滿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壽;縮,是專職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夭。這就是說,人的壽命的或長或短,不完全出于天定,只要調(diào)養(yǎng)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
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曹操所云“養(yǎng)怡之?!?,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yǎng),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不應(yīng)因年暮而消沉。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tài)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精神,抒發(fā)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斗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作者簡介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一說本姓夏侯,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權(quán)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
擴展知識
曹操為擺脫被動局面,采用了謀士郭嘉的意見,于建安十二年(207)夏率師北征,五月至七月皆無果,后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jīng)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