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談談百家姓中肖姓的排名及其起源、分布
肖姓在我國姓氏中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姓氏,在百家姓中肖肖姓排名第33位。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肖姓起源及其分布。
肖姓 起源
說法一
據(jù)《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子姓,以國為氏,為周代宋國微子啟的后裔。
說法二
據(jù)有關資料所載,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領伯益之后作士于蕭,便以蕭為姓,其后代延襲姓蕭。
說法三
據(jù)《續(xù)通志·氏族略》、《姓氏詞典》、《古今姓氏書辨證》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或被賜姓,得姓蕭。漢朝時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兩晉南北朝時契丹巴哩、伊蘇濟勒、部嚕三氏改姓蕭。
說法四
金文中“趙”大部分寫作“肖”,所以古肖(讀趙音)姓基本上都是趙姓,如“相邦趙戈”寫作“相邦肖戈”?,F(xiàn)肖姓則大部分是“蕭”訛寫而來
金文中,“肖”曾是“趙”姓的一種寫法。古代,“肖”作為一個姓氏,姓氏典籍中少有記載,最早為明代萬歷年間凌迪知的《萬姓統(tǒng)譜》卷103:“肖:漢,肖安固。肖始、肖玉、肖雩、肖同(俱陳留人,見《印藪》)。明,肖靖,襄城人,宣德中解元。”?!哆|史》中有女巫名為“肖古”,“肖”是否為其姓氏不詳。清代《氏族略》中有“肖氏:肖雅奇,鑲黃旗漢軍,任三等護衛(wèi)”的記載。1921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人名大辭典》錄有“肖姓”,但其所列舉的肖乃臺其實是名字而非姓氏。
清代開始,北方民間開始有將“蕭姓”寫作“肖”的,讀音與“蕭”相同。1977年12月20日,中國大陸提出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在“二簡字”中,“蕭”的所有義項都被合并到“肖”字,從而很多蕭姓人口被改為肖姓。1986年,二簡字被廢除,但改為肖姓的蕭姓族人很多并未恢復原姓。
根據(jù)《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引用《中國人的姓名》記載,佤族肖姓由“希奈”而改,分布于云南滄源、瀾滄等地方;普米族肖姓則出自“巴落瓦支”氏。
韓國肖姓本貫“濟州肖氏”的始祖為元朝時期到濟州島定居的漢人肖古道(???),肖古道的先輩原為趙姓,在肖古道的十數(shù)代前改姓肖。
肖姓 分布
蕭姓最早發(fā)源于今山東省。先秦時期,蕭姓族人由于國家被滅而散居各地,家族勢小力微。到了秦漢時期,社會動蕩,迫使蕭姓外遷,進入第一個發(fā)展遷徙時期。蕭姓經(jīng)長期遷居,已從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輩出,漢相蕭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輔佐劉邦起義,在攻占咸陽后,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圖書,郡縣戶口、社會情況等大量資料,為西漢王朝的創(chuàng)建立下汗馬功勞,并助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他的子孫也分別入仕于兩漢,均為高官,為漢朝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家族興旺,幾個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國魏晉時期,戰(zhàn)亂頻繁,加上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士族南遷,蕭姓族人也隨之而徙,播遷于南方諸省,使家族得以進一步發(fā)展壯大,南北朝時期,蕭姓顯貴于天下,建立了齊、梁兩朝、繁衍昌盛、人才輩出,使蕭姓發(fā)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唐宋年間,社會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蕭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