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袁術稱帝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1

    稱帝后的袁術覺得自己要“起飛”了,其實并不然,帶你了解袁術是怎樣的人

    袁術是什么樣的人
    袁術稱帝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最終魏蜀吳從多方勢力中脫穎而出,雄踞一方,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但是,在三國里第一個稱帝的,并不是曹操、劉備,也不是孫權,而是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袁術。

    早前袁術任朝廷的虎賁中郎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他負責糧草供給。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能夠主管盟軍的軍需供給,可見其身份地位之高。

    他還有個身份,與袁紹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甚至他的出身比袁紹要更好,因為袁紹的母親是婢女,后來袁紹被過繼了出去。

    袁家在三國是大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交遍天下,所以袁術可以說銜著金鑰匙出生,起點頗高。

    一支穿云箭,千軍萬馬來相見,以他的身份和家族號召力,到哪里都能拉起一支隊伍,有人追隨,最終卻將一手好牌打爛,弄的眾叛親離,吐血而亡。

    01

    野心很大,格局太小

    傳說袁術出生的時候,有神仙托夢給他的母親,說這個孩子一段天命在身。所以,很多年以后,他得到了象征著皇權的玉璽,認為自己稱帝是宿命,自視為天命所歸。

    其實,一直以來袁術都是有稱帝的野心和夢想的,算得上是一路英豪。

    漢靈帝駕崩后,大將軍何進想除掉宦官集團十常侍,結果被這些宦官們先下手為強,誘進宮中給砍了。

    袁術和袁紹帶兵攻入皇宮,袁術火燒宮門,十常侍們慌亂之中逃出宮,后來董卓入主洛陽,為了拉攏袁術,封他為后將軍,但是袁術沒肯跟著董卓混,逃到了南陽。

    在南陽,袁術與剛剛殺了南陽太守的孫堅聯(lián)手,后來孫堅被袁術派去打董卓,袁術在后方提供糧草補給,孫堅連續(xù)大勝,袁術卻在這時候打起了小算盤。

    他擔心孫堅如果一直打下去收拾了董卓,那么他的功勞和實力將遠在自己之上,相當于又多了一位強勁的對手,所以他不再給在前線作戰(zhàn)的孫堅提供糧草。

    所以,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同樣有這樣的橋段,十八路諸侯之中就屬孫堅是猛沖猛打型的,一路打敗董卓的軍隊,負責盟軍糧草供給的袁術,因為害怕孫堅做大,便故意延緩糧草供給,以至于孫堅無功而返。

    孫堅死后,他的兒子孫策及人馬依舊在袁術的麾下,孫策少年英雄,比父親更能征善戰(zhàn),袁術便利用孫策接連出去擴張勢力,但出征前許諾的條件,等到回來后往往得不到兌現(xiàn)。

    可以看出來,袁術這個人的格局太小,見不得別人做大,在合伙人的背后使絆子;對自己手下也是能哄則哄,能騙則騙。

    按理說,以袁術的號召力和當時在南陽的兵力實力,他如果和孫家聯(lián)手是可以大有一番作為的,就算不和孫家人聯(lián)手,和自己的大哥袁紹聯(lián)手也是可以成事的,但是都沒有。

    袁術和袁紹也鬧翻了,其實袁術一直以來都是看不起袁紹的,因為袁紹的母親是婢女,袁術一直認為自己才是袁家真正的繼承人。

    很多人評價袁紹這個人心胸狹窄,格局太小,袁術與袁紹比起來,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可以說是差了好幾倍。

    這也難怪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論天下英雄的時候,劉備首先提到袁術,曹操對此嗤之以鼻,說袁術算不上英雄,而是狗熊,是一個在茍延殘喘等死之人而已。

    02

    荒淫無度,眾叛親離

    袁術是怎么走上稱帝這條路的呢?

    因為玉璽,當時孫堅出去打董卓的...

    查看詳情>>
    2、

    袁術的下場最后是怎么樣的?他稱帝的后果只能怪他野心太大

    袁術的下場
    袁術稱帝

    袁術和袁紹,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兩兄弟,他們的親生父親都是司空袁逢(四世三公中的一世),至于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也可能他們倆差不多大小,因為畢竟不是一個媽生的。

    袁術之所以看不起袁紹,就是因為他的母親是正妻,而袁紹的母親是妾,據(jù)袁術說,這個妾還是由丫鬟轉正的。

    而且袁紹已經(jīng)過繼出去,成了袁術的伯父袁成(不是三公)的嗣子。

    所以其實袁術比袁紹更當?shù)闷鹚氖廊@個稱號,而且就兩人自身而言,袁術擔任的官職也一向是比袁紹大的。

    袁紹最早是擔任尚書郎,袁術被汝南郡舉為孝廉,開始就當了尚書,是袁紹的直接領導人。討伐董卓的時候,袁紹是司隸校尉,而袁術已經(jīng)是后將軍,可見在董卓心目中,袁術是要強于袁紹的。

    董卓竊奪了洛陽朝廷的政權后,廢少帝,立獻帝。袁紹先出走,到冀州去號召各州、各郡一致討董;袁術后走,帶了自己的部隊去到魯陽。

    袁術從這時候起,表面上就已經(jīng)被袁紹反超了。因為他們家四世三公那些門生故吏,大多數(shù)投靠了袁紹,而且袁紹還被推為了盟軍的盟主。

    事實上袁紹那邊雖然是盟主,卻是“軍合力不齊”,而袁術這邊雖然只是其中一鎮(zhèn)諸侯,手下卻有聯(lián)軍里唯一能打的江東猛虎孫堅。

    就在此時,袁術駕馭人才能力的缺陷表現(xiàn)了出來。他既想要孫堅充當自己的馬前卒,又害怕孫堅攻下洛陽之后,聲勢和名望超過自己。于是就斷了孫堅的糧草供應,害得孫堅連夜奔波數(shù)百里,來向他要糧草。

    遺憾的是,這最能打的孫堅,不久之后也在攻打劉表的時候,中了黃祖的暗箭身亡。孫堅的兵,改由侄子孫賁統(tǒng)帥,袁術上表保薦孫賁為豫州刺史,繼續(xù)讓孫家軍為自己賣命。

    孫堅的死后果是嚴重的,第二年,袁術就放棄南陽,跑到了陳留郡,他之所以放棄南陽,一是因為南洋的油水已經(jīng)被他榨干了,二是因為沒有孫堅的他害怕劉表派兵由襄陽北進攻擊他。

    可是他這一跑,離劉表是遠了,但是離真正的梟雄曹操的地盤卻近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何況是一向被認為有野心的袁術,兩人之間的戰(zhàn)斗不可避免。

    這也是袁術的誤判,大概是他覺得曹操還是當年討伐董卓時那個憤青。其實論兵力,還是袁術強。而且他還聯(lián)絡了黑山余黨和左賢王於扶羅的匈奴部隊為外援。然而,此時的曹操身經(jīng)百戰(zhàn),早已不是那個被徐榮打的滿地找牙的關東諸侯??锿ひ粦?zhàn),袁術大敗,一退再退,先退守雍丘、再退到襄邑,再退到寧陵,最后逃到壽縣(九江郡),趕走了他自己所任命的揚州刺史陳瑞,自稱“徐州伯”——不知此時陶謙作何感想,估計沒有發(fā)兵打他已經(jīng)算是客氣了。

    這時候袁術的地盤已經(jīng)被壓縮在九江一郡。這時候他的另外一個機會來了。

    孫策向袁術要還了父親孫堅的舊部一千多步兵和十名騎兵,以及老將韓當、黃蓋等人,由壽春開往歷陽,沿途招募新兵,在到達歷陽之時,有了六七千人;然后,一口氣奪了劉繇的橫江與當利口,渡過長江,占領曲阿,部隊擴充到兩萬多兵,一千余匹馬。其后,孫策又打下了會稽郡和豫章郡,勢如破竹,威震江東。

    孫策本來可以成為袁術東山再起的力量。然而袁術言而無...

    查看詳情>>
    3

    袁術稱帝后成為了眾之夭夭的討伐對象,“皇帝”袁術是怎么死的呢?

    袁術怎么死的
    袁術稱帝

    袁術稱帝后,先是被呂布打敗,后又被曹操打敗。建安四年,袁術燒毀宮殿,前去投奔部下陳簡、雷薄,卻被陳簡等拒絕,又想去青州投靠侄子袁譚,卻被曹操派劉備攔截,袁術只好退到江亭。此時正值盛夏,袁術想喝蜂蜜而不得,坐在床上嘆息良久,突然大叫一聲說:“袁術至于此乎!”吐血而死。

    袁術是東漢末年豪門望族子弟,其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他自己也先后被封為虎賁中郎將、后將軍、左將軍,割據(jù)江淮地區(qū)多年,可謂家大業(yè)大。那么,袁術何以“至于此乎”?

    1、目光短淺、兄弟反目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董卓曾對人說:“但殺二袁兒,則天下自服矣?!边@里的“二袁”,指的就是袁紹、袁術這對堂兄弟。

    誠如董卓所言,漢末亂世,如果袁紹、袁術兄弟倆能夠精誠團結,加之其家族在當時的聲望和影響力,他們進可以取漢而代之,退可以成為匡扶漢室的功臣。

    然而,袁紹、袁術兄弟為了各自的利益,不僅沒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反而還可著勁兒窩里斗,互相給對方背后捅刀子。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袁紹被推舉為盟主,袁術心有不服。袁紹想立幽州牧劉虞為帝,袁術便趁機抬杠,表示反對。

    袁紹、袁術因此產(chǎn)生隔閡,袁術聯(lián)合公孫瓚,袁紹聯(lián)合劉表,二人各自結交黨羽,伺機打對方的主意。袁術派孫堅攻打董卓,袁紹就派部將周昕奪取了孫堅的根據(jù)地豫州。袁術大怒,命公孫瓚之弟公孫越協(xié)助孫堅還擊周昕。

    初平三年,袁術派孫堅攻打劉表,公孫瓚出兵攻打袁紹。袁紹于是又和曹操聯(lián)合,擊退公孫瓚的進攻,而孫堅則被黃祖的伏兵射殺。

    也就是說,在這一輪兄弟相殘的鬧劇中,袁術輸給了袁紹,在諸侯爭雄中落了下方。

    2、紈绔子弟、心無士民

    袁術年輕時就以“俠氣”(所謂俠氣,其實就是流氓氣)聞名,經(jīng)常與相熟的公子哥們一起飛鷹走狗,田獵游玩,后來雖然有所改變,但仍然驕傲放縱,自尊自大,瞧不起他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紈绔子弟。

    十常侍之亂時,袁術讓士兵放火燒皇宮,可謂膽大妄為。董卓之亂時,袁術懼怕董卓,便撂挑子逃路,欺軟怕硬的個性一覽無遺。

    袁術逃到南陽郡,南陽郡尚有數(shù)十萬戶、幾百萬人口,這是與群雄爭霸的寶貴資本。

    但袁術卻不懂珍惜,不注意整治法令制度,用心經(jīng)營,而是把南陽當作掠奪的對象,靠抄掠南陽士民的積蓄來滿足自己的奢侈與放縱,且貪得無厭, 惹得南陽百姓都對他十分厭惡,這就為他后來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3、不懂韜光養(yǎng)晦,急于稱帝

    在與袁紹的爭斗中落了下方后,袁術不僅進行徹底的反思,反而是加緊了對轄區(qū)內民眾的盤剝,以滿足其個人欲望——稱帝。

    袁術雖然才能不足,但心高氣傲,野心極大,很早就有稱帝的心思。他年輕時,見到讖書上說“代漢者當涂高”,以為自己名字中的“術”和“路”都與“涂”字相應。又因為袁氏出于陳國,是舜的后代,五行屬土德,而漢代因為劉邦斬白蛇的傳說,五行屬火德。火生土,黃德代替赤德,符合五德運行的次序,所以,袁術在那時候便有了僭越稱帝之心。

    后來孫堅攻入洛陽,無意中得到傳國玉璽,袁術更加高興,馬上扣押孫堅...

    查看詳情>>
    4

    袁術稱帝后一直被曹操追趕,最后袁術是怎么死的呢?

    袁術怎么死的
    袁術稱帝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中,袁術是最為搞笑的一個。他家世顯赫,連續(xù)四代五人位居“三公”(東漢三公為太尉、司徒、司空),他的叔父袁隗曾經(jīng)位居太傅,同胞兄弟袁基也官至“九卿”之一的太仆。毫無疑問,要是在太平盛世期間,袁術將會比曹操更有優(yōu)勢,或將成為政治核心人物。

    董卓亂權后,袁術逃離京城。奇怪的是,作為兄弟,袁紹和袁術兩人關系一直緊張,在袁術經(jīng)營南陽的時候,袁紹也占據(jù)了青、冀兩州,他們反目成仇,各自思量著如何謀害對方。其時,曹操在袁紹手下效力,本來曹操和袁術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之間都相安無事。

    可是袁術犯了一個錯誤,他于初平三年公然前去挑釁曹操,兩軍接戰(zhàn)袁術根本不是對手,被打得落花流水。曹操馬不停蹄,將袁術一直趕到了揚州九江郡。這一路袁術可謂是狼狽至極,若非曹操就此打住,真不知道袁術還能逃到哪里?

    逃到九江的袁術,趕走了他親自任命的揚州刺史陳瑀,自領揚州刺史。雖說名為揚州刺史,但一開始袁術只有九江郡,即便是在興平元年(194年)仰仗孫策打下了廬江郡之后,他的地盤也仍然很小??梢哉f,在各路諸侯中,袁術的實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起碼是二等開外了。

    可董卓的余孽李傕,這位長安朝廷的新掌門人卻將袁術當做是可以用作外援的地方實力派,因此以朝廷的名義,任命袁術為左將軍,同時賜爵陽翟侯。袁術自認為沒有能力攻占遙遠的陽翟(今河南禹縣)做名副其實的陽翟侯,可他還是恬不知恥地接受了委任狀。

    做了陽翟侯的袁術,并未心滿意足,他早就對皇帝的御座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很想過一把皇帝癮。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實在無法拒絕帝位的誘惑,宣布建立了的皇朝,自稱“仲家”。后世史學家認為,“仲”字可作“沖”字,是袁術的國號。

    新興的袁氏皇朝,以壽春為首都,將京畿所在的九江郡升格為淮南尹,廣置公卿百官,大搞郊天祀地。然而這一切都沒能擺弄出絲毫的承平氣象,隆重的開國典禮,龐大的財政支出,顯然不是區(qū)區(qū)的九江、廬江兩郡的稅收所能支撐的??墒窃g“榮登大寶”后,非但不理朝政,反而是縱情聲色,每日與數(shù)百位妃子花天酒地、尋歡作樂。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袁術登基當年的九月,江淮一代旱情嚴重,顆粒無收的百姓嗷嗷待哺,只能以樹皮充饑。稱孤道寡的袁術真正成了孤家寡人,他的處境還遠不如在許都做籠中鳥的漢獻帝。身在危局的袁術不僅要擔心曹操派兵來攻,還與哥哥袁紹結下了梁子,昔日的部下孫策也和他斷了交。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袁術還是有滋有味地當了兩年半的“皇帝”。

    窮途末路的袁術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投靠被他一直羞辱的兄長袁紹。他想畢竟血濃于水,再不濟,袁紹也不至于把老袁家的人往死里整,而且目前來看,也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他寫信告訴哥哥,愿意將皇帝的稱號讓給他,信中滿是對袁紹的奉承拍馬。袁紹看到從不向自己低頭的弟弟的來信,很是開心,隨即指示他的長子派人前往迎接。

    不過,這一趟袁術沒去成,因為曹操害怕兩袁聯(lián)合于自己不利,派出劉備、朱靈...

    查看詳情>>
    5、

    你知道袁術稱帝的后果嗎?難怪說袁術想當皇帝的心比誰都要強

    袁術稱帝
    袁術稱帝后果

    東漢末年,董卓作亂京師洛陽,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lián)軍瓦解,唯孫堅率部隊正面與董卓不斷交鋒,逼迫董卓逃離洛陽。

    孫堅率軍入洛陽,得傳國玉璽,卻引來袁術的覬覦。

    傳國玉璽歸于袁術

    孫堅入洛陽,洛陽十室九空,殘破無比,孫堅命人清掃漢室宗廟,用太牢之禮祭祀。

    孫堅屯兵于洛陽城南,城內甄官署中有一口井,每日黎明時分便有五色之氣從井中迸發(fā)出來,眾軍以為怪,不敢前去打水。

    于是孫堅命人下井查看,竟打撈出了傳國玉璽!

    東漢末漢室大亂,十常侍內亂,諸將謀誅宦官,少帝和陳留王夜奔河上,天子六璽不曾攜帶,掌管玉璽的人,將其投入了井中。

    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缺一角,上書文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得到傳國璽,卻不知是福是禍,早有稱帝之心的袁術在得知此事之后,直接扣押了孫堅的妻兒子女,脅迫孫堅交出了傳國璽。

    袁術其人,四世公輔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司空袁逢之子,與袁紹為同父異母的兄弟。

    單從地位上講,袁術要比袁紹高的多。袁紹為袁逢與婢女所生,屬庶出,后過繼給了大伯家,袁術、袁紹雖則堂兄弟相稱,卻是名副其實的同父異母兄弟。

    但是,在袁術的眼中,袁紹不過是奴仆所生,地位低下,兄弟兩個爭雄,互相圖謀。

    袁術聯(lián)結公孫瓚,而袁紹聯(lián)結劉表,豪杰多依附于袁紹,袁術為此大為惱怒,曾言:“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袁氏一門,累世公卿,祖輩袁安以下,四代公輔,門生故吏遍天下,袁術自洛陽之亂后,孫堅引兵從,被劉表推薦為南陽太守。

    袁術在南陽,擁有戶口數(shù)十百萬,實力強大,始終心懷稱帝之心。

    當初與袁紹分道揚鑣、反目成仇,除了互相爭奪地盤之外,另一個原因便是,袁紹曾想要打算立劉虞為帝,而袁術托以公義不肯相從。

    袁術的稱帝野心

    袁術坐擁南陽百萬之口,卻不修法度,以鈔掠為資,貪婪無度,被百姓怨恨。

    東漢之時迷信讖緯之說,一日,袁術得讖書,書言:“代漢者當涂高”,袁術以為,自己的名字“術”和字“公路”中的“路”字,皆是“涂”字,便說取代漢室的,將是自己。

    同時,袁氏為舜帝之后,五行終始說中推演火生土,漢代火德,尚赤,而袁氏土德,尚黃,以黃代赤,合于德運之次。

    于是暗地里,袁術已有僭逆稱帝之謀。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在威脅孫堅交出傳國玉璽之后,袁術大會群臣,表明了自己想要稱帝的想法,群臣不敢違逆,然而,卻遭到了主簿閻象的反駁。

    袁術召張范,張范假托自己生病,派自己的弟弟張承前去。袁術言明自己想要稱帝,再次遭到了張承的反對。

    孫堅死后,子孫策繼承了父親的部曲部隊,聽說袁術想要僭號稱帝,亦上書勸阻,不被袁術采納,孫策遂占江東,絕于袁術。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不顧眾人的反對,因河內張炯符命之說,而強行僭號,自稱為“仲家”,設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而此時,曹操已迎天子都許。

    走投無路,嘔血而死

    袁術派使者向呂布求連為親家,呂布在得知袁術稱帝的消息后,派人半路追回女兒,并把使者送給曹操,被直接斬殺。

    一怒之下,袁術進兵攻打呂布,被打敗...

    查看詳情>>
    6

    名門子弟袁術稱帝沒多久就被眾諸侯討伐,他最后的后果是什么呢?

    袁術稱帝
    袁術稱帝后果

    三國時期,袁術因為討伐董卓出名,之后袁術與袁紹對立,但被袁紹曹操聯(lián)軍大敗,之后袁術在建安二年的時候獲得玉璽稱帝,但是袁術無治國之方,讓當時的江淮地區(qū)民不聊生,眾叛親離的袁術最終被呂布曹操所擊迫,吐血身亡。

    袁術是名門子弟,是東漢世家的后人,傳說他出生的時候,神仙托夢給他母親,說該子必有天命在身。漢靈帝駕崩以后,何進拉攏袁紹袁術二人,但是十常侍殺害何進后,二人脅迫十常侍,才從皇宮中逃出。

    董卓進入洛陽以后,想要拉攏袁術,袁術不肯同意,長沙太守孫堅殺了南陽太守擴張自己的實力,袁術聯(lián)合孫堅,在孫堅派兵在前線作戰(zhàn)的時候,位于戰(zhàn)線后方的袁術卻有了另外的想法,有人告訴袁術,孫堅此戰(zhàn)必定功成名就,收獲尊重,如果放任其發(fā)展,倒是可能會威脅自己。袁術就決定不給孫堅供給糧食。

    孫堅連夜趕回,嚴厲的斥責袁術,袁術很慚愧,同意恢復糧食供給。孫堅在前線取得戰(zhàn)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范圍。正當所有人都在為自己的地位確定傷腦筋的時候,袁術已經(jīng)開始謀劃他的稱帝夢了。

    在淮南地區(qū)的霸權,袁術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手頭擁有三十萬大軍的袁術,在用兵馬和孫策換來玉璽之后,袁術覺得自己離稱帝夢就差一步之遙,當保護漢獻帝的文武百官被打敗后,袁術覺得時機成熟,建安二年,袁術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

    但是好景不長,袁術稱帝后,他在生活上奢糜,揮霍無度,后宮妻妾有數(shù)百,但是他軍中的士兵卻饑寒交迫,在他的腐敗統(tǒng)治下,江淮一帶從富足變成慘絕人煙。而袁術自己也在眾叛親離后吐血身亡。

    袁術稱帝

    公園197年,袁術根據(jù)始皇帝的玉璽,牢牢占據(jù)當時的江淮大地,坐擁三十萬大軍的袁術開始膨脹,他在壽春稱帝。

    袁術定壽春為都城,國號為仲家,看著擁有土地和軍隊的袁術的確有實力建立帝國,但是他錯在誤判了當時的局勢,在東漢末年那個動亂的年代,最忌諱就是穩(wěn)定,這種稱帝的方式近乎就是自取滅亡,成為大家進攻的對象,本來就是因為漢王朝腐敗的不行才出現(xiàn)的局面,你現(xiàn)在要恢復帝制,這可是在和世界作對啊。

    袁術在討伐董卓的時候,負責押送糧草,但是因為妒忌,他沒給孫堅部隊充足的不及,導致孫堅部隊被華雄擊敗,好在孫堅及時調整大軍,才擊敗華雄。

    之后袁術又讓孫堅進攻劉表,孫堅聽從了,但最終被射死在襄陽城前,袁術收養(yǎng)孫堅的養(yǎng)子孫策,看似出于好心,是對下屬的愛,其實是為了玉璽,要是袁術知道后來孫策能在江東取得大成就,他怎么也不會想要這個玉璽。

    孫策用玉璽還來兵馬,平定了江東的叛亂。結果袁術稱帝后,曹操、劉備、孫策立刻聯(lián)合大軍把袁術殺了個片甲不留,袁術逃到汝南,只能投靠兄長袁紹,但是半路的時候被劉備抓了個正著,于是又逃到原來的都城,在宮中袁術向人要蜂蜜吃,但是到處都找不到,袁術大叫,這真是天要亡我,我袁術落到如此下場真是悲慘,然后吐了一口血死了。袁術稱帝短短兩年,最后落得性命不保,充分說明袁術的眼光短淺,不適合做一位合格的帝王。

    查看詳情>>
    7、

    歷史上袁術稱帝的國號是什么?原來他的這兩個字有不為人知的意思

    袁術稱帝
    袁術稱帝的國號是什么

    曹操晚年的時候,曾經(jīng)專門說過一段話來評價自己,他覺得自己對于大漢是有極大功勞的,因為如果沒有他的話,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稱王稱帝了。雖說這種話出自他本人之口,可是真要說起來的話,倒也并非他在自夸,而是非常符合事實的,這一點,從他滅掉袁術一事上就足以看出。相信很多人是知道的,袁術在被滅之前,可是稱過帝的。所以說,曹操的存在,確實是減少了很多稱王稱帝的案例,因此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評價,并非過于夸大。

    不過說到袁術稱帝的那件事,其實也是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的。首先無可非議的是,他確實是稱過了,這一點很多史料都可以佐證,大多數(shù)看過三國演義的人肯定也是知曉的??墒谴蠹矣袥]有想過,他既然已經(jīng)稱過帝了,那么國號是什么呢?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得上來吧,這么一想的話,是不是很奇怪呢?怎么稱帝這件事流傳下來了,國號卻沒有流傳下來呢?

    其實如果知道袁術稱帝的本質的話,就不難理解其中的奧妙了。事實上,很多人在這件事上,對于袁術是有諸多誤解的,不少人以為他稱帝就是篡漢了。可真實的情況是,他雖然有稱帝,但絕對還沒有做到篡漢的地步。根據(jù)一些可靠的史料,可以知道當時袁術只不過是自稱為仲帝而已,仲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是清楚的,那就是老二。

    從這個稱號,就足以看出問題所在,因為皇帝可是天下最尊貴的身份了,而且自古以來,就有天無二日的說法,這一點,袁術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墒撬麉s為何偏偏要給自己上一個“仲帝”的稱號呢,在皇帝前面加一個“二”字,這肯定是不怎么好的。事實上,他之所以會給自己上這么一個尊號,平時也自稱為仲家,就是因為他仍然是承認大漢天子的,但是他同時也認為大漢將亡,而取代大漢天子的,就是他袁術本人。

    所以說,所謂的袁術稱帝,其實就是他以皇帝的接班人自居,還并沒有做到篡漢這一步,因為他在稱帝的同時,仍然承認大漢天子的地位。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雖稱了帝,可是卻沒有給自己搞一個國號出來,所以后人只知道他稱過帝,卻不知道他當時的國號是什么了。

    其實像袁術這種行為,在漢末真是不少見,比如劉表以及劉璋,就都搞過一些僭越的舉動,只不過他們這些人搞得沒有袁術這么出格罷了。當然了,有理由相信,如果袁術沒有被滅,而且一直強大下去的話,最終的確有可能把帝前面的那個“仲”字給去掉,而且還會搞出一個正式的國號出來。

    查看詳情>>
    8、

    袁術稱帝失敗的原因在哪呢?他的失敗說明了這個簡單的道理

    袁術稱帝
    袁術稱帝失敗的原因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時,有一個軍閥集團很強大,這個軍閥頭目,最后還稱了帝,他也是唯一稱帝的軍閥,這個人就是袁術。

    其實想稱帝的軍閥,不在少數(shù),但只有袁術這么做了。在軍閥如此之多的年代,為什么只有袁術敢稱帝?有人認為袁術比較傻,其實不然。袁術之所以敢稱帝,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

    但袁術稱帝后,又迅速地戰(zhàn)敗了,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回答這些問題,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1、袁術的出生和功績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分析過袁術的哥哥袁紹的一生,今天我們再來看看袁術的一生。

    袁術的出生比袁紹更為高貴,袁氏家族本來就是名門望族,而袁術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袁紹高。因為袁術是嫡出,袁紹是庶出。

    在封建社會,嫡庶的地位非常懸殊,而且等級制很深嚴,所以袁術認為他的出生比袁紹要高貴。高貴的出生,讓袁術樹立了,自立為帝的思想。

    如果只是出生好,也不一定能做皇帝,還得有一些功績才有說服力。那么袁術有哪些功績呢?

    首先,他參與了打擊宦官勢力的行動。何進被殺后,他與吳匡一起進入皇宮,袁術燒了一些宮殿,迫使十常侍等宦官出逃了。

    接著董卓入洛陽,擁立劉協(xié)為帝,并想拉攏袁術。結果袁術拒絕了,逃往了南陽,與孫堅聯(lián)手討伐董卓,將董卓的主力軍打敗。

    雖然沒能消滅董卓,但是對他來講,也取得一些威望,這給袁術稱帝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袁術的意圖

    袁術具備了稱帝的條件,就一定會稱帝嗎?當然不是。牛不喝水豈能強按頭。如果他不想稱帝,他也做不了皇帝。他稱帝的直接原因是,他有稱帝這個意圖。

    比如,袁術認為袁姓出自于陳,陳是舜的后裔,又說讖語(預言,預兆)暗示代漢者,當涂高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漢朝氣數(shù)已盡,要有新的朝代來代替它。袁術覺得“當涂高”說得就是他自己。

    不久,他召集手下將士們開會,說漢室已衰微,袁氏家族四代是朝廷重臣,百姓都愿歸順于他,因此他可以登基稱帝了,然后問他的臣子們是否同意。

    此時主簿閻象,提出了反對意見,袁術聽后心中非常惱火。袁術找到了好幾個理由,來證明他應該稱帝,這就說明了,他有強烈當皇帝的愿望。

    兩年后,袁術在壽春稱帝了。袁術的意圖就是改朝換代,他自己當皇帝,所以他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能做皇帝打基礎的。

    3、袁術不善于團結人

    袁術稱帝兩年后,就吐血而死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袁術稱帝時,正是天下大亂,黃河流域是戰(zhàn)亂紛紛,群雄逐鹿,東漢處于分裂割據(jù)的局面。

    這讓袁術成為了眾矢之的,成為了其他諸侯們攻擊的對象。袁術因此感到了危機,于是在稱帝兩年后,要把帝位讓給袁紹,袁紹居然也同意了。

    當袁術投奔袁紹時,被劉備半路截住了,袁術又退回了壽春,不久病逝。袁術自己要當皇帝,當了皇帝又被迫讓位,最后還死于半路,令人唏噓。

    為什么稱霸一方的梟雄,會有這樣的結局呢?這也是他咎由自取。

    袁術不懂得團結人,遇到苦難時,才想起來向他人求助,平時不燒香臨死抱佛腳,是沒有用的。所以別人不肯幫他。

    比如,在討伐董卓時,他與孫堅聯(lián)手,當孫堅取得勝利時,他又怕孫堅勢力壯大了,難...

    查看詳情>>
    9、

    袁術為什么會妄自菲薄去稱帝呢?或許他不稱帝就不會滅亡這么早

    袁術為什么稱帝
    袁術稱帝

    建安二年,袁術在淮南正式稱帝,建號仲氏,這是漢末以來第一位公開稱帝的大軍閥,這一刻是袁術人生的巔峰,卻也是他敗亡的開始。稱帝之后才剛剛兩年多,袁術就兵敗身死,辛苦經(jīng)營的一切化為灰燼,他也成了后世的笑話。

    袁術是名門之后,作為袁氏嫡系公子,他的地位比袁紹還要高一些。

    不過在三國后來的相關作品里面,袁術幾乎沒有什么閃光點,他的勢力也確實不怎么強,在那個肉弱強食的世界里面,袁術到底是靠著什么敢首先稱帝的呢?要知道哪怕是統(tǒng)一北方的曹操,活著的時候也沒有走到這一步,袁術就真敢這么做?他到底靠的是什么?

    梟雄發(fā)跡

    作為袁氏的公子,袁術很早就卷入到宮廷斗爭中,袁氏一門在漢末與十常侍,董卓等人的斗爭中損失慘重,也因此得到了天下人的敬重。

    袁術參加了討伐宦官的戰(zhàn)爭,但董卓干政,袁術也不愿意與他為伍,就和哥哥袁紹一樣跑出去自己創(chuàng)業(yè)。

    要說人比人真就氣死個人,劉備、曹操這些人辛苦出去創(chuàng)業(yè),半天也得不到一個好的地盤。袁術就不一樣了,淮南袁家是金字招牌,袁術一出去就得到一個大禮包,《后漢書》記載:

    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引兵從術。劉表上為南陽太守,術又表堅領豫州刺史,使率荊、豫之卒。

    孫堅是袁術生命里面的一位貴人,他是一個典型的武夫,家族也沒什么名望,孫堅當時起兵創(chuàng)業(yè),奪取了南陽郡獻給了袁術,這下袁術剛出來就獲得了南陽這樣根據(jù)地,他無疑是漢末群雄里面起家資本最厚的一個。

    南陽郡是荊州最為重要的一個地區(qū),當初東漢起家的兩大根據(jù)地一個是南陽一個是河北。在東漢南陽是天下第一大郡,人口最多達到了200多萬,經(jīng)濟富庶,地域遼闊。這里成為袁術起家的資本,很多人估計不太理解,為什么孫堅得了這么一塊肥肉,就白白送給袁術呢?

    這就是漢末三國的特點,孫堅這樣的寒門武夫,根本沒有那么大的影響力,自己無論是軍隊還是威信都不行,他們要想發(fā)跡就只有找一個靠山,袁術就是合適的人選,袁家的根基就在淮南,讓袁術來統(tǒng)領這里是最好的做法。

    從此袁術的實力一下子就提升數(shù)倍,他以南陽為根基,又獲得了孫堅的軍隊,依靠著孫堅多次打敗董卓,這讓袁術坐穩(wěn)了淮南。

    荊州的劉表也選擇支持他的發(fā)展,可以說袁術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是群雄中最為順利的一個,上手就抓了一副好牌。

    稱帝的資本

    從后世人們的角度來看,袁術稱帝確實是有些傻,但袁術這種人肯定不是真的傻,他敢這么做,起碼說明自己有這么做的資本。

    在亂世當中,軍隊和地盤才是資本,有這兩點哪怕是稱帝別人也沒話說,后來劉備占據(jù)西川都敢稱帝。對比一下,袁術稱帝的資本其實是更雄厚的。

    他擁有天下最富的南陽,以此為據(jù)點對外擴張,全盛時期的袁術是天下最強的軍閥,直到后來才被袁紹取代。

    通常提到袁術的地盤都會稱為淮南,這只是他地盤的一部分,袁術的地盤疆域遼闊,不僅占據(jù)了揚州六郡,還擁有豫州汝南等三郡,徐州的兩郡,再加上他所控制的荊州北部,袁術幾乎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中原。

    可怕的是,袁術并未停止進攻的腳步,他在北面與曹操、袁紹的...

    查看詳情>>
    10、

    大諸侯袁術是為什么去稱帝的?其實都是傳國玉璽惹的禍

    袁術為什么稱帝
    袁術稱帝

    袁術為什么要稱帝,應該就是那塊玉璽惹得禍,本來東漢末期就戰(zhàn)亂不斷,諸侯割據(jù),幾乎沒有人想過要做出頭鳥,跟別說統(tǒng)一天下這種癡人說夢的話,但就是因為這塊玉璽,讓袁術有了當皇帝這種念頭。

    都說傳國玉璽是天下的象征,拿到玉璽的人就不是你做不做皇帝的問題,而是上天任命你成為皇帝,這袁術就中這怪圈而且出不來了,想盡各種辦法來獲得玉璽,聽說孫堅在洛陽城見到了這塊傳說中的玉璽,眼睛都紅了。他和孫堅聯(lián)合,兩人一起討伐董卓稱兄道弟的。

    原本就關系不錯的兩人,又多了一點聯(lián)系,只是這應該是袁術一廂情愿,而孫堅應該是沒什么打算,但是這玉璽還是沒到自己手上,袁術就有點不高興了,孫堅在幫袁術打劉表的時候陣亡,袁術心懷鬼胎,在這個時候狐貍尾巴終于露出來。

    他逼迫孫堅夫人交出玉璽,真是厚顏無恥之徒,連女人也不放過,不過好在袁術太想稱帝,反而讓孫策有了獨自發(fā)展的機會,孫策說既然你這么想要玉璽,我不如給你,帶在身邊也不安全,你自己不顧全大局,執(zhí)意稱帝,到時候被推翻我也沒沒辦法,只是你得把我父親的兵力還給我。

    袁術一聽有玉璽可以拿,高興的不得了,那里還管什么兵力不兵力的。那孫策憑借自己的統(tǒng)治力和領導能力在江東開創(chuàng)出自己的天地。

    袁術昏庸無能,稱帝兩年后,就被曹操打敗了。

    在建安三年的時候,淮南王袁術僭號欲稱尊,但是做皇帝才三年,就被推翻了,袁術死后也留下了一個問題,他僭號的時候,國號是什么,關于袁術的國號,歷史上有很多說法。,就連這這仲字的解釋也有很多說法。

    首先我們要弄清一個問題,袁術只是僭號并沒有正式稱帝,也沒有告召天下,我們了解歷史還是得依據(jù)三國志的來,曹操曾經(jīng)說過我聽說袁術在九江稱帝,手下的人都稱自己是臣子,皇宮的大門叫建號門。

    上上下下已經(jīng)是一派皇宮景象了,有人勸袁術將稱帝的消息告訴天下,袁術告訴那人,現(xiàn)在曹操還在我不能這么做。

    關于袁術國號的說法有以下幾種:玩過三國志系列的朋友第一反應一定是“成”但就像演義和歷史的區(qū)別,制作商因為缺乏對歷史的了解,錯誤的認為了,但是成的國號是公孫述,而不是袁術,因為公孫述建都成都。

    還有“陳”因為淮南靠近古代陳國,可能是以“陳”作為國號

    根據(jù)三國志本傳,袁術的國號是“仲”其實這也是值得斟酌的,這個“仲”有兩種解釋,一個是排行老二,袁術自稱仲帝,不是因為國號是“仲”而是想要說明他是除漢獻帝以外第二個皇帝,而且仲為國號不妥當,每個皇帝建國都是想統(tǒng)一天下,都會建一個尊貴的字號。

    關于“仲”的第二種解釋有一種仲通假字沖,這個說法有待奇怪我們不做考慮。

    第三種是關于地域的,袁術稱仲,因為他是在南陽起的家,南陽古代就是仲山甫。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