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2024二十四節(jié)氣表

    立夏吃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1

    立夏經(jīng)典習俗是什么?它的養(yǎng)生注意事項是什么

    立夏養(yǎng)生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習俗

    立夏是什么意思?

    立夏是夏季的開始。

    立夏時,斗指東南。太陽黃經(jīng)為45°。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nóng)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節(jié)氣。

    立夏習俗

    1、經(jīng)典食物:立夏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tǒng)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jīng)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2、江南立夏嘗三鮮

    無錫民間的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

    3、秤人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绷⑾闹盏摹胺Q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后,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并拜托其后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yǎng)。

    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jù)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fā)?!?,體重減,謂“消肉”。

    4、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闭f是這天坐門檻,夏天里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p>

    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shù),方可解魘。

    5、斗蛋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shù)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wǎng)袋,掛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斗蛋。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jié)q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系于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6、福建閩東地區(qū)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qū)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

    查看詳情>>
    2、

    立夏過后,需要預防哪些季節(jié)疾???

    立夏養(yǎng)生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季節(jié)

    立夏過后,進入初夏時節(jié),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此外,夏天氣溫高,能量消耗大,營養(yǎng)物質隨汗液丟失多,體質虛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損害健康。夏季保健與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從初夏開始,我們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及時補充營養(yǎng)物質,采取正確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過夏天。

    初夏時節(jié)注意預防菌痢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除與蒼蠅繁殖活動有關外,還與夏季氣候適宜痢疾桿菌繁殖、天熱人們喜歡吃生冷食品引起腸胃功能紊亂有關??刂凭〉年P鍵是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其次應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飲食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加強對飲食、水源管理,消滅蒼蠅,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或不新鮮的食物,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

    進入初夏時節(jié),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心腦血液供給不足,常使人煩躁不安,倦怠懶散。此外,夏天氣溫高,能量消耗大,營養(yǎng)物質隨汗液丟失多,體質虛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損害健康。夏季保健與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因此,從初夏開始,我們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及時補充營養(yǎng)物質,采取正確的養(yǎng)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過夏天。

    初夏易發(fā)口瘡和紅眼病

    初夏時節(jié)氣候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jié)會陡然增多。發(fā)生口瘡的誘因除了干燥的氣候,焦慮、緊張、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也很有關系。癥狀嚴重的患者,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局部燒灼、涂抹口瘡藥膜和服用維生素b2等方法進行治療。

    此外,初夏還要注意預防流行紅眼病。此病潛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時內發(fā)病,自覺雙眼劇烈疼痛,畏光流淚,有異物感。得了紅眼病,一要防止傳染,二要及時治療。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專用,尤其在集體場所,更要做好各項隔離工作。預防紅眼病的關鍵是,在高溫高濕的初夏,一定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傳染源。

    小心脾胃受損

    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體胃口自然變差,消化功能本來就隨天氣受影響;另一方面,由于人們貪涼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腸胃,使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后,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很多老人、兒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現(xiàn)腹部疼痛、胃炎等情況。

    從養(yǎng)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yǎng)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yǎng)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里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立夏過后節(jié)氣為小滿,這就是皮膚病高發(fā)作的節(jié)氣了。原因是小滿節(jié)氣氣...

    查看詳情>>
    3、

    立夏想祛濕,這幾樣東西一定要少吃少做

    立夏養(yǎng)生
    立夏吃什么
    立夏注意養(yǎng)生

    立夏,是夏天的開始,預示著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立夏過后,晝長夜短,氣溫逐漸上升,雷雨增多,空氣的濕度也會增大,人們穿衣方面也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簡單。

    從中醫(yī)方面講“春、夏、長夏、秋、冬”,與五臟相應“肝、心、脾、肺、腎”,進入夏季后,要重視養(yǎng)心,同時也要益脾,為進入長夏做準備。

    中醫(yī)講“脾喜燥惡濕”,如果體內濕氣重,就會導致脾虛,脾虛則運化不暢,會體內水液積累更多,影響身體健康。

    立夏過后,不想體內濕氣重,勸你:3樣食物少吃,3件事少做!

    “3樣食物少吃”:

    1,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屬性寒涼,入夏后,天氣逐漸變熱,很多人為了解熱都會吃些生冷的食物,如西瓜、冰鎮(zhèn)飲品、冰淇淋等,食用過多,會“鎖住”體內水濕,導致水濕無法排出,就容易出現(xiàn)水腫、困乏和答案便溏稀的情況。

    體內濕氣重對脾的影響最大,還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影響消化等情況。

    2,油膩食物

    進入夏季,人們偏愛吃些燒烤,再加上冰鎮(zhèn)啤酒,而很多燒烤食材在制作時,都會放很多油、鹽等調料,讓燒烤的口味更豐盛。

    如果攝入較多的油膩食物,如燒烤類、油炸類等,會使體內濕氣不易排出,反而會使?jié)駳饧又亍?/p>

    3,高糖類食物

    糖分高的食物會使身體產(chǎn)生過氧化物,而這種成分會影響體內水液運行,不利于水液排出,從而使體內濕氣加重,影響身體的消化功能。

    同時,糖分攝入過多,會使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3件事少做”:

    1,濕發(fā)入睡

    夏天炎熱,人們出汗比較多,而洗頭發(fā)的頻率也會增多,有些人洗完頭發(fā),沒等吹干就睡覺,尤其是女性,頭發(fā)長,不容易干。

    這樣容易使“濕邪”不知不覺侵入體內,導致第二天出現(xiàn)頭痛、沒精神,主要是頭皮上的水分一直在蒸發(fā),會帶走大腦的熱量,容易使寒氣從頭皮侵入,引起頭痛。

    所以,不想體內濕氣重,最好在睡覺之前,把頭發(fā)吹干。

    2,久坐潮濕地方

    夏天炎熱,很多人更愿意坐在比較涼快的地板上,但時間長了,也會使寒濕侵入體內,導致體內濕氣加重。

    更甚者,有人坐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下,這樣會使?jié)駳怆S著血液循環(huán)進入體內,也會使?jié)駳饧又?。尤其是長期坐在辦公室的一類人,長期處于低溫空調環(huán)境中,不活動,身體出汗后,濕邪直接侵入體內。

    夏天不管多熱,最好不要一直處于空調房內,適量通通風,換換空氣,這樣能減少濕氣加重的機會。

    3,長期熬夜晚睡

    很多地方天氣炎熱,影響睡眠,導致很晚才睡覺。但長期熬夜晚睡,對會使免疫力下降,更容易使?jié)裥啊⒑?、暑邪等入侵體內,損傷身體健康。

    在防暑的前提下,還是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能幫身體很好的休息,抵御外邪入侵。

    最好能保證每晚23點之前入睡,到了第二天中午,能好好補個午覺,大約15-30分鐘為宜,不要睡太多,否則會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

    中醫(yī)認為“千寒易除,一濕難祛”,對體內濕氣重的人,日常祛濕最好要堅持,如果選擇運動,每周進行3-5次運動,每次至少為30分鐘,不要過度出汗,過度疲勞。

    還可以進行艾灸祛濕,對一些穴位,如足三里穴、中脘穴、神闕穴、曲池穴、風池穴、肩...

    查看詳情>>
    4、

    立夏吃咸蛋的傳統(tǒng)從何而來?怎樣才能做出好吃的咸蛋

    立夏為什么吃蛋
    立夏吃什么
    立夏吃蛋

    立夏吃咸蛋,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咸蛋,說得確切點就是咸鴨蛋。不少人喜歡自己腌咸蛋,覺得自己腌的吃起來香,吃得可口,吃得放心。而有些年輕的主婦卻為不會腌蛋和腌不好蛋而煩惱。下面我提供腌蛋的操作方法,希望能解除她們的一點煩惱。

    立夏蘇州有稱人的習俗。到了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吊在秤桿稱一稱,小孩胸前還要掛個咸鴨蛋。

    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代。那時,蘇州是東吳孫權的勢力范圍。孫權對劉備借荊州不歸還而十分不滿。先施嫁妹之計,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后又假說母親吳國太病重,將妹妹孫尚香騙回東吳,要挾劉備歸還荊州,但劉備既不肯歸還荊州又擔心孫夫人在東吳的生活。派去東吳的大臣臨行前去請教諸葛亮。諸葛亮說:請孫夫人稱一下體重,然后再帶書信回來,劉皇叔就知道孫夫人在東吳的生活好壞了。

    大臣到了東吳才知道東吳從不稱人的體重,只有在出賣家畜豬、羊時才上秤。把孫夫人當作家畜當然不妥,怎么能使孫夫人樂意地稱一下體重呢?他看這時東吳人正在忙過立夏節(jié),街上的咸鴨蛋特別多,這位大臣仔細一想就有了策略。

    在立夏的那天,他派人在蘇州的大街小巷口設置了大秤稱人,小孩稱了還送一只咸鴨蛋,鴨蛋放在彩色絲線的小網(wǎng)袋里,掛在孩子脖子上,蛋墜在胸前十分招人顯眼。并傳言說:“立夏稱小孩體重,是秤鉤把小孩勾勾牽,掛了網(wǎng)袋里的咸鴨蛋代代相傳,把小孩網(wǎng)袋網(wǎng)網(wǎng)牽?!币馑疾蝗菀棕舱郏L得快。還傳言說:“大人稱了叫稱心,吊胃口,一個夏天吃得下飯不掉胃口?!边@樣大人小孩都上秤稱了體重。孫尚香也非常樂意地稱了體重,大臣很出色地完成了諸葛亮交給的任務。立夏稱人吃咸鴨蛋,小孩胸前掛彩色絲線網(wǎng)袋,里面放只咸鴨蛋。這個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至今還保留著。

    家庭腌制咸蛋的操作

    (1)盛器:壇或者甏一只。容量大小依腌蛋多少而定。

    (2)比例:新鮮鴨蛋50只,食鹽750克左右,清水3公斤。

    (3)佐料:香蔥8根,生姜切片6塊,花椒50克,上好的大曲酒100克左右,白砂糖50克,一小匙左右的味精。

    (4)操作:先把50只鴨蛋用于布擦拭干凈。注意,鴨蛋不能用冷水浸洗,否則腌出的咸蛋黃易變黑。然后放進壇內,一層層整齊排好。把6公斤清水倒入鍋中燒煮,放入生姜片、香蔥(把蔥打成結)、花椒,水快開時再放食鹽。水沸后片刻起鍋,待水稍冷后放入大曲,白砂糖、味精。冷透后即成腌制用料水,把料水倒入盛放鴨蛋的壇內,并用竹篾輕輕壓住,以免浮起,最后用塑料紙扎緊密封一個月左右就可食用。用這種方法腌制的咸蛋油多,咸淡適中。

    五香咸蛋腌法

    如果你想吃別具風味的五香咸蛋,那也不復雜。只要按以上的比例配佐料,再加入桂皮60克,茴香35克,辣椒粉35克,甘草50克,花椒粉25克,同煮。

    以后的制作稍有不同。料水不倒入壇中,而是把料水與1公斤左右的黃泥攪拌;拌時再加25克左右的鹽粒,制成稠稀適度的料泥。然后,把擦干的鴨蛋四周涂上料泥,一一放入壇內,用塑料紙蓋住系緊密封,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吃到五香咸蛋了。

    腌咸...

    查看詳情>>
    5、

    立夏時節(jié)的風俗食物,再忙碌的生活也不要放棄儀式感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習俗
    立夏的食俗

    立夏標志著夏日的開始,關于立夏時節(jié)吃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小編收集了幾個立夏常吃的風俗食物,分別是立夏飯,立夏蛋,烏米飯,七家粥以及九葷十三素。到了立夏這天不要忘了吃哦,不管吃什么,其實也只是一個儀式。

    1、立夏風俗吃立夏飯

    民間很多地方有吃“立夏飯”的習俗。在米飯中放入蠶豆、毛筍等作料,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燜煮,香噴噴的立夏飯出鍋,寓意著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食材: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

    做法:

    1、糯米清洗干凈,新鮮的蠶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小的丁狀。

    2、將糯米、鮮蠶豆、咸肉和筍丁一并放入電飯煲內,水量比平常煮飯少20%。

    3、待煮熟后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攪拌一下一鍋香噴噴的立夏飯就做好了。

    2、立夏風俗吃立夏蛋

    每逢立夏,人們都要吃煮雞蛋或咸鴨蛋,認為立夏吃雞蛋能強健身體。立夏蛋是立夏那天*經(jīng)典的食物。立夏前**,家里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紹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吃蛋之外,還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線編織成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朋友們還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這天*快樂興奮的事,拄蛋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

    3、立夏風俗吃烏米飯

    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油亮清香。烏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飯樹的葉子煮湯,用所煮的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吃烏米飯可以祛風,防蚊叮蟲咬,而且人們相信在立夏這天吃烏米飯,孫臏就會護佑人們平安如意。

    4、立夏風俗吃七家粥

    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guī)Я税准盒潞姹汉玫牟枞~,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5、立夏風俗吃九葷十三素

    九葷為鯽、咸蛋、螺螄、熄雞、腌鮮、鹵蝦、櫻桃肉;十三素為櫻桃、梅子、麥蠶、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

    立夏標志著漫長的夏天就要開始了。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于心,加上氣候炎熱,汗液外泄,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故立夏養(yǎng)生要注意養(yǎng)心。


    查看詳情>>
    6

    食在立夏:傳統(tǒng)習俗里的傳統(tǒng)食俗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習俗
    立夏的食俗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代表著夏天的開始,溫度會明顯升高,雨水增加,農(nóng)作物也進入生長旺季,在飲食上我們講究順應天氣的變化,那么立夏風俗吃什么,下面分享下立夏吃的傳統(tǒng)食物,一起看看吧!

    1、立夏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黑米飯糕

    黑米飯糕也是寧波傳統(tǒng)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后,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后手工壓制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2、立夏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麥蠶

    立夏節(jié),上海郊縣農(nóng)民取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qū)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咸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3、立夏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雞蛋

    立夏吃蛋,不僅能經(jīng)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立夏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欲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癥狀。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yǎng)心的功能。

    4、立夏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并不是菜市場現(xiàn)在在賣的所有筍都能用來做“腳骨筍”的,最好是野山筍或者烏筍。吃“腳骨筍”的重點在于形狀,煮之前將筍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5、立夏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君踏菜

    寧波人立夏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tǒng),君踏菜是立夏前后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jù)說吃了君踏菜后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君踏一樣光滑。

    小結:黑米飯糕可以在立夏的時候吃一些,還有雞蛋、腳骨筍,這些美食都是比較合適的。飲食上適合在立夏的時候,做一些改變。


    查看詳情>>
    7、

    立夏見三鮮,這樣的嘗新習俗,你試過嗎?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習俗
    立夏的水果


    立夏有嘗新的習俗,多吃新鮮水果有利健康。那么立夏吃什么水果呢?蘇州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梅子;無錫民間則有“立夏嘗三鮮”的風俗,又分“地三鮮”(蠶豆、黃瓜、莧菜)、“樹三鮮”(櫻桃、枇杷、杏子)和“水三鮮”(海獅、河豚、鰣魚)。

    所以對于立夏吃什么水果,櫻桃、枇杷、杏子、青梅、楊梅等時令水果是最佳選擇。

    1、櫻桃

    蘇州人有立夏“見三鮮”習俗,其中水果中最早上市的櫻桃便是“一鮮”。傳說康熙第五次南巡到達南京時,江寧織造曹寅進貢的正是當時玄武湖櫻洲產(chǎn)的櫻桃,康熙見之大喜,又說“先盡皇太后,朕再用”,隨即差官送櫻桃到北京。

    櫻桃是立夏時節(jié)的當季水果。在水果家族中,一般鐵的含量較低,櫻桃卻卓然不群,一枝獨秀;維生素a含量比葡萄、蘋果、橘子多4~5倍。立夏吃櫻桃,討一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2、枇杷

    “蠶老枇杷熟?!币贿^立夏,春蠶老化以后,被稱為黃金果的枇杷就上市了。中醫(yī)認為,枇杷性涼,有潤肺、清肺之功?!侗静菥V目》曰枇杷“性味甘、酸、平、無毒”,有“止瀉下氣,利肺氣,止吐逆,主上焦熱,潤五臟”之功效,主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嘔逆等癥。

    尚未成熟的枇杷切勿食用;糖尿病人忌食,脾虛滑瀉的人應少吃或不吃。枇杷核中含有氰甙類物質,被唾液水解后會放出劇毒物質氫氰酸,使呼吸及血管運動中樞功能受損,在食用時一定要去核。

    3、杏子

    鮮杏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這是另一種抗氧化劑,有助于身體吸收鐵。杏是維生素b17含量最為豐富的果品,而近幾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b17是極有效的抗癌物質,并且只對癌細胞有殺滅作用,對正常健康、的細胞無任何毒害。因此,杏可以防癌抗癌。

    杏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作用,但由于其兼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所以吃多了也可能造成腹痛、腹瀉,因此成人每天吃杏最好不超過10個。

    4、青梅

    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肉厚核小、汁多而且酸度高,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果酸與維生素c。青梅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包括檸檬酸、蘋果酸等,有生津止渴、刺激食欲等功效。此外,青梅果實具有調節(jié)腸胃功能的獨特功效。

    將快成熟的青梅采下,經(jīng)煙火熏制色變黑,就制成了烏梅。烏梅有止渴生津、開胃消滯、清腸止吐、清血解酒等功效。最經(jīng)典的烏梅食用方法大概要數(shù)酸梅湯了,取烏梅、山楂、甘草和冰糖煲成水,酸甜開胃,炎熱的夏天來上一碗真的非常愜意。其他飲料還有桂花烏梅汁,也很受歡迎。

    5、楊梅

    “小滿枇杷黃,立夏楊梅紅”,進入立夏,楊梅也上市了。楊梅是夏季水果中的上品,《本草綱目》中記載:楊梅能去痰消食、生津止渴,有和五臟、滌腸胃、除惡氣、正痢疾、止頭痛的功能。正所謂“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


    查看詳情>>
    8、

    立夏習俗大不同,這些習俗和食俗你了解嗎?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習俗
    立夏的食俗

    我國自古就很重視立夏節(jié)氣。據(jù)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nóng)民抓緊農(nóng)耕?!抖Y記·月令》中說:“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還返,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歡悅。”古時,迎夏的隊伍穿的禮服、佩的玉、坐的馬車和馬,甚至于車上的旗幟必須都是朱色的,這標志著炎熱的夏夭就要來到了。及至現(xiàn)在,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習俗依然很多。

    立夏習俗-防疰夏

    立夏又稱“立夏節(jié)”,在溫州家家要吃筍和淮豆子(即蠶豆,因其種來自兩淮,故稱淮豆子)及青梅子。在樂清,家家老幼吃茶葉蛋、青梅、鮮筍、鮮蠶豆,認為可防“疰夏病”(每逢夏天人會清瘦、無力)。鄉(xiāng)村插秧完畢,農(nóng)家殺雞宰鴨滋補身體,給耕牛喝馬蹄香香藥以健筋壯骨,為下一步“雙夏”勞動做準備。家家還做小麥餅或烏飯粉糍,祭祀祖先,貧富皆然。

    立夏習俗-買紅花

    立夏時節(jié),在浙南各地,每戶人家還要購紅花、新茶,備~年之用,有詩云:“立夏晴和四月天,與郎商酌歲支錢;紅花鹽菜俱難緩,更買新茶過一年?!币驗槟菚r新谷才種,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不儲備柴米,到缺時則求購價昂。同時,蠶蛾破繭而出,抽出新絲,茶葉如不采藏,過此就變?yōu)槔先~。紅花為婦女染衣之用,產(chǎn)于四月,也必須及時購買。

    立夏習俗-稱人

    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以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咐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托之日,恰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立刻去拜阿斗。從此以后,每到夏日,孟獲都依諾前來拜望。過了許多年,晉武帝司馬炎火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承相重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拜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稱阿斗的體重,以驗證阿斗是不是被晉武帝虧待了。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攻晉。晉武帝為了取信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飯,飯量大增。孟獲進城稱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稱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虧待他,日子也過得太平,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歷史不符,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稱人能給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希望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立夏稱人流傳至今,每當立夏之日,人們吃罷中飯,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古詩云:“立夏稱人輕重數(shù),秤懸梁上笑喧閨?!彼境尤艘幻娲虺踊?,一面講著吉利話。稱老人時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稱姑娘時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時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shù)打到大數(shù)),不能外打里。

    凡逢立夏日,在各地民間都有稱人體重的習俗。在家里中堂上或者天井里,掛一大秤,家...

    查看詳情>>
    9、

    立夏節(jié)氣有什么含義,它有哪些特殊的習俗?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習俗
    立夏的含義

    “綠樹濃蔭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立夏是傳統(tǒng)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7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jié)氣,表示孟夏時節(jié)正式開始。

    由于對農(nóng)事活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立夏從確立之時起就相當受重視。同時,為了應對漸漸熱起來的天氣,民間也逐漸形成了一系列有趣的民俗,“斗蛋”、“稱人”驗肥瘦等活動到現(xiàn)在還頗受歡迎。

    立夏節(jié)氣的意義

    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立夏確立時間較早。它預示著季節(jié)的轉換,古代認為這是夏季開始的日子。

    對這個節(jié)氣的意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道:“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边@里的“假”,有“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jīng)直立長大了。

    從氣候上講,人們則習慣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雷雨增多,農(nóng)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立夏時節(jié),萬物繁茂。古書中記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并秀。”此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后期,其年景基本定局,故有“立夏看夏”之說。

    古代為何要舉行迎夏儀式?

    古人認為,夏季是陽氣高漲的時節(jié),迎夏與度夏是夏季時令信仰與儀式的主要內容。民俗專家蕭放在《二十四節(jié)氣與民俗》中提到,“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自古受到人們的重視?!?/p>

    古代,在立夏的這一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期待豐收的美好愿望。

    隨著時光流逝,立夏習俗變得更加豐富、完善。

    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笨梢娫诿鞔坏搅⑾倪@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

    在民間,老百姓們會喝冷飲來消暑,宋朝時,冷飲的花樣就已經(jīng)非常多。據(jù)說,江南水鄉(xiāng)還有在立夏日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系上“疰夏繩” “稱人”驗肥瘦

    圍繞著立夏,民間也形成了很有意思的習俗,涉及飲食和游戲等各個方面。

    由于夏季氣溫高,人們的身體容易出現(xiàn)不適感,比如不思飲食等等。因此要在立夏日“稱人”,就是用秤給人們稱體重,主要是老人和小孩。

    然后,等夏天過去之后,再稱一次體重,和之前的體重做對比,借此查看健康情況,可以及時調理身體。此外,人們還會給孩子拴上“疰夏繩”:用五色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等處,表達消除暑氣的愿望。

    又或者,大人們會煮熟幾個雞蛋,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著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破者認輸,最后分出勝負。

    此時,“立夏飯”是一種特色飲食:人們用紅豆、黃豆等五種顏色的豆類混上米,蒸熟后食用。有民俗專家解釋,這種立夏飯也叫五色飯,寓意使五行達到平衡,給人們精神上的鼓勵。

    蕭放表示,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們把握作物生長時間、觀測動物活動規(guī)律,以及認識人的生命節(jié)律的一種文化技術。立春嘗春、清明品茶踏青等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時間生活情趣。

    此外,人生活在自然界,也只有順應自然,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愉快幸福。他認為,人們應當自覺傳承二十四節(jié)氣這一文明財富,尊重自然時間,尊...

    查看詳情>>
    10、

    立夏習俗小故事:孫臏與烏米飯的不解之緣

    立夏吃烏米飯
    立夏吃什么
    立夏的習俗

    烏米飯,烏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數(shù)小時后燒煮而成。立夏這一天,江南農(nóng)村人人愛吃。據(jù)說,這個風俗源于戰(zhàn)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孫臏和龐涓本是同窗學友,都是鬼谷子的學生。兩人學業(yè)、智謀都不相上下,但孫臏為人誠實厚道,龐涓卻富有心計。兩人跟隨師父苦學三年,龐涓見學業(yè)已就,就要下山立功揚名,就拜別了師父,來到了魏國。孫臏認為自己尚未學成,繼續(xù)隨師傅學習。鬼谷子早就看中了這位老實忠厚的學生,就教他兵書陣法,期望他能拯救亂世,一展宏圖。

    兩年過去了,一天,孫臏收到了龐涓的一封信,說是自己已當上了大將軍,邀請他到魏國,共同輔佐魏王。孫臏很高興,就找老師商量。老師看了信沉默不語,但還是同意孫臏下山。

    孫臏一到魏國,龐涓就把他推薦給魏王,很得魏王賞識。從此,二人經(jīng)常在一起共商國家大事,談論富國強兵之道,并研討陣法和用兵之策。龐涓見孫臏高出自己許多,才知道先生已把兵書傳授給了孫臏。他想借兵書來讀,孫臏只好以實相告,先生不讓帶下山來。龐涓悶悶不樂。

    突然有一天,孫臏被一群刀斧手綁架,用了一頓大刑,還被挖去了兩只膝蓋骨,然后拋進監(jiān)獄。孫臏痛得死去活來,不僅大聲責問士卒,士卒并不答話,只說是魏王的命令。孫臏感到自己冤枉,自己沒有任何過錯,卻不知為何受此大刑,他多么盼望龐涓能替自己說句公道話啊!龐涓果然來了,他抱住孫臏的廢腿哭得涕淚橫流:“魏王怎么干出這種事來呀!”孫臏也泣不成聲,請龐涓搭救。龐涓絕望地說:“若是旁人還成,可對魏王,我能有什么辦法呀!”

    龐涓每天都到獄中來看望,還讓人送來好茶好飯供孫臏食用。孫臏非常感動,心想患難識知己,還是老同學好啊。孫臏自從兩腿殘廢以后,萬念俱灰,心想自己飽讀兵書,而今卻成廢人,不能建功立業(yè),活著還有什么用呢?幾次想自尋短見,卻被龐涓勸阻,并說愿意伺候他一輩子。孫臏聽后,感動得熱淚盈眶。

    有一天,龐涓又來看孫臏,閑聊起來。龐涓說:“師弟啊,你要振作起來,你雖然殘廢了,不能統(tǒng)兵打仗,建功立業(yè)。但是,你還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道寫下來,著書立說,傳之后世,同樣可以流芳百世??!”聽著龐涓語重心長的話,孫臏感到很有道理,不禁點頭稱是。

    自那天以后,孫臏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每天寫兵書不停。龐涓來得更勤了,噓寒問暖,察看寫兵書的進度,還勸他當心身體。孫臏感謝龐涓深厚的友情,更加勤奮,心想寫成后送給龐涓,以答謝他的照顧之恩。

    幾個月過去了,兵書很快就要寫成了。一天,看守孫臏的老獄卒熱心地對孫臏說:“先生的兵書寫成之后,我一定設法給你送回家去。”孫臏微微一笑,說:“老人家,不必了,兵書寫成之后我就送給龐大將軍。我們是同窗好友,交給他,我就放心了?!?/p>

    獄卒一聽,驚訝得張大了嘴,半天說不出話來。孫臏驚奇地問:“你這是怎么了?”老獄卒長嘆一聲,悲涼地說:“先生,你太仁厚了,害你的正是龐將軍啊!是他嫉恨你的才學,才設計陷害你的??!”的確如此,龐涓雖然足智多謀,可是心胸狹窄,妒賢嫉能...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