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熱門文言文 文字解析

    古詩原文和翻譯

    發(fā)布時間:2022-08-12
    1

    石灰吟古詩原文和翻譯

    古詩原文和翻譯
    石灰吟古詩原文
    石灰吟翻譯

    于謙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清官,便服一套、瘦馬一匹地在官場馳騁,可惜生不逢時,明朝宦官當(dāng)?shù)?、文武相斗,一生受人排擠打擊,最后含冤而死,令人嘆惋,下面好工具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于謙的這首《石灰吟》,從中可見其的清廉正氣。

    石灰吟古詩原文

    石灰吟

    于謙 〔明代〕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翻譯

    石灰石只有經(jīng)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dāng)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千、萬:虛詞,形容很多。

    2.錘:錘打。

    3.鑿:開鑿。

    4.若:好像、好似。

    5.等閑:平常,輕松。

    6.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7.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則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yán)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tǒng)治。但英宗復(fù)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作者簡介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杭州府錢塘縣人,明朝永樂年進士、名臣。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五年(1430年),官至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官至兵部尚書。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fù)辟,于謙被誣陷下獄而冤死。

    《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同岳飛、張蒼水并稱“西湖三杰”。

    于謙著有古典詩詞集《于忠肅集》流傳于世。

    拓展閱讀

    于謙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遺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樣,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還要虔誠。據(jù)傳于謙出生前的那個晚上,他的父親于仁做一個夢,夢見一個緋袍金幞的神對他說:我感動于你們于家對我的供奉,也感動于你們于家一門忠義,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轉(zhuǎn)世投胎,來做你們于家的子嗣。

    于仁聽了這話,大吃一驚,趕快口稱遜謝,說不敢當(dāng)。但夢中那位金神說完轉(zhuǎn)眼就不見了。于仁醒來不久,于謙就出生了。而于仁之所以給孩子起名叫“謙”,就是“以志夢中遜謝之意”。就是說對于文丞相的盛意,他心里還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查看詳情>>
    2、

    墨梅古詩原文和翻譯

    古詩翻譯
    墨梅古詩原文
    墨梅翻譯

    古代文人很多都能詩善畫,會自己給自己的畫作題詩,不僅畫能賞心悅目,詩還寓意深遠,下面好工具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元代文人王冕的一首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既有翻譯也有賞析,希望對您的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墨梅古詩原文

    墨梅

    王冕 〔元代〕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翻譯

    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帶著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注釋

    1.墨梅: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

    2.吾家:我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rèn)為王姓自是一家。

    3.洗硯池:寫字、畫畫后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4.池頭:池邊。頭:邊上。

    5.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6.痕:痕跡。

    7.清氣:梅花的清香之氣。

    8.滿乾坤:彌漫在天地間。滿:彌漫。乾坤:天地間。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作者簡介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

    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xué)成才。

    有《竹齋集》3卷,續(xù)集2卷。

    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后世影響較大。存世畫跡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三君子圖》等。能治印,創(chuàng)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睹魇贰酚袀?。

    拓展閱讀

    自幼好學(xué),白天放牛,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讀書,暮乃返,忘其牛,間壁秦老怒撻之,已而復(fù)然。母愿聽其所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后從會稽學(xué)者韓性學(xué)習(xí),終成通儒。但屢應(yīng)試不第,遂將舉業(yè)文章付之一炬。行事異于常人,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制劍,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蝌T黃牛,持《漢書》誦讀,人以狂生視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作府吏,冕宣稱:“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東吳,入淮楚,歷覽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書卿泰不華欲薦以官職,力辭不就,南回故鄉(xiāng)。隱居會稽九里山,種梅千枝,筑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軒”,放于鑒湖之阿,聽其所止。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聞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諮議參軍,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以兵請冕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擴室為白云寺。旋卒于蘭亭天章寺。

    查看詳情>>
    3、

    十五夜望月古詩原文和翻譯

    十五夜望月古詩原文
    十五夜望月翻譯
    古詩翻譯

    馬上就要迎來我們的中秋佳節(jié),這是一個全家團圓一起賞月的好日子,但是又有多少離家的人賞的還是那輪月,身旁卻不是心中人,接下來就隨著好工具小編一起走進王建的這首七絕《十五夜望月》,感受詩人在中秋之夜的心境吧!

    十五夜望月古詩原文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翻譯

    庭院地面雪白樹上棲息著鵲鴉,秋露無聲無息打濕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們都仰望當(dāng)空明月,不知道這秋思之情落在了誰家?

    注釋

    1.十五夜:指農(nóng)歷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

    2.杜郎中:即杜元穎。

    3.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4.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樣子。

    5.鴉:鴉雀。

    6.冷露:秋天的露水。

    7.盡:都。

    8.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

    9.落:在,到。

    賞析

    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懷人之作。

    前兩句寫出了庭中月色的空寂,意象層層相扣,后兩句點明詩人意圖,明明是自己的秋思,詩人用“不知”兩字將秋思擴大化,深沉而委婉。

    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情深意長,想象豐富,將離情別緒表現(xiàn)得真摯動人。

    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jié)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動人。

    作者簡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yīng)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后出為陜州司馬,世稱王司馬。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

    更多王建古詩拓展

    一、新嫁娘詞

    王建 〔唐代〕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二、短歌行

    王建 〔唐代〕

    人初生,日初出。

    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里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三、寄蜀中薛濤校書

    王建 〔唐代〕

    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

    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lǐng)春風(fēng)總不如。

    查看詳情>>
    4、

    明日歌古詩原文及和翻譯

    古詩翻譯
    明日歌古詩原文及
    明日歌翻譯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xué)習(xí),很多人都有“拖延癥”,其實就是人骨子里的惰性在作祟,但是拖延不能解決問題,懶惰也不能使人變好,一起來隨好工具小編閱讀這首勸人珍惜時間的《明日歌》吧,希望能夠讓您有所啟發(fā),勿虛度年華。

    明日歌古詩原文

    明日歌

    錢福 〔明代〕

    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翻譯

    明天又一個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會空度時日,一事無成。

    世人和我一樣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過去馬上就會老。

    早晨看河水向東流逝,傍晚看太陽向西瞬息墜落。

    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個明天呢?請您聽取我的《明日歌》。

    注釋

    1.復(fù):又。

    2.何其:多么。

    3.待:等待。

    4.蹉跎:光陰虛度。

    5.累:帶累,使受害。

    6.請君:請諸位。

    賞析

    這首歌主要是勉勵年輕人要抓緊時間,有所作為,而不能空耗時日,白白浪費大好的時光,到時候后悔莫及。年輕人總以為來日方長,總是以“等明天再說吧”來原諒自己。殊不知,“明日復(fù)明日”,你就可能“萬事成蹉跎”,因為時間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也是短暫的。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循循善誘的開導(dǎo),給人以啟迪。

    作者簡介

    錢福(1461—1504)明代狀元,字與謙,因家住松江鶴灘附近,自號鶴灘。南直隸松江府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镠(liú)之后。弘治三年進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歸。詩文以敏捷見長,有名一時,根據(jù)文嘉詩文修改的《明日歌》流傳甚廣。著有《鶴灘集》。

    作者詩作軼事

    一、

    錢福少有文名。一次,他從私塾讀完書回家,路見一客人正在賞菊。二人見過禮后,客人出對曰:“賞菊客歸,眾手折殘彭澤景?!卞X福應(yīng)聲答道:“賣花人過,一肩挑盡洛陽春?!焙髞礤X福被置官家居,當(dāng)?shù)乜h官雅好筆墨,一日邀請錢狀元游君山。預(yù)先選出齊韻中的“堤、臍、低、梯”等生僻用字命下人收好,待酒席之上再請出,欲難為錢福。待酒過三巡之后,縣官請錢福以大觀亭為題做詩,錢福遂揮筆依韻寫出:“水勢兼天山作堤,諸云煙樹望中齊。直從巴峽才歸壑,許大乾坤此結(jié)臍。胸次決開三極郎,目光搖蕩四垂低,欲騎日月窮天外,誰借先生萬丈梯。”一時舉座皆贊賞不已。

    二、

    一次,錢福在徐家任私塾,徐家設(shè)宴于園亭之中,邊賞牡丹邊喝酒。錢福開懷痛飲至微醉,門客之中有持玳瑁扇者,錢福取過題書“玳瑁筵前玳瑁扇,牡丹花下牡丹詩。老梅已在丈人行,曾占春風(fēng)第一枝?!卞X福還有一首詠楊梅詩:“怪底吳人不出鄉(xiāng),楊梅五月薦新嘗。西州一斗葡萄酒,南越千頭荔子漿。略著些酸醒酒困,了無點滓涴詩腸。渠家妃子如相見,添得紅塵一倍忙?!庇形墨I稱錢福,集“太白(李白)之仙才,長吉(李賀)之鬼才”于一身。

    查看詳情>>
    5、

    江南春古詩原文和翻譯

    古詩原文和翻譯
    江南春古詩原文
    江南春古詩翻譯

    《江南春》是杜牧筆下一首久負盛名的寫景詩,短而精煉的七絕,描繪出了一幅廣闊的江南圖畫,將整個江南煙雨朦朧之感盡收眼底。接下來,就隨著好工具小編一起來仔細品讀吧!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江南春古詩原文

    江南春

    杜牧 〔唐代〕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翻譯

    江南大地鳥啼聲聲綠草紅花相映,水邊村寨山麓城郭處處酒旗飄動。

    南朝遺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無數(shù)的樓臺全籠罩在風(fēng)煙云雨中。

    注釋

    1.鶯啼:即鶯啼燕語。

    2.郭:外城。此處指城鎮(zhèn)。

    3.酒旗:一種掛在門前以作為酒店標(biāo)記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與北朝對峙的宋、齊、梁、陳政權(quán)。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這里說四百八十寺,是虛指。

    6.樓臺:樓閣亭臺。此處指寺院建筑。

    7.煙雨:細雨蒙蒙,如煙如霧。

    賞析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詩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xiàn)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fēng)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這首詩四句均為景語,有眾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動物,有聲有色,景物也有遠近之分,動靜結(jié)合,各具特色。全詩以輕快的文字,極具概括性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豐富多彩而又有氣魄的江南春畫卷,呈現(xiàn)出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出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千百年來素負盛譽。

    創(chuàng)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時代,唐王朝以做大廈將傾之勢,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牛李黨爭.....一點點的侵蝕著這個巨人的身體。

    而另一方面,憲宗當(dāng)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點點成就,飄飄然的做起了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一心事佛,韓愈上《諫佛骨表》、險些丟了性命。憲宗被太監(jiān)殺死后,后繼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dāng)?shù)繼續(xù)上升,寺院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實力,加重了國家的負擔(dān)。

    杜牧這年來到江南(江蘇江陰),不禁想起當(dāng)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誠,到頭來是一場空,不僅沒求得長生,反而誤國害民。既是詠史懷古,也是對唐王朝統(tǒng)治者委婉的勸誡。后來武宗發(fā)動會昌滅佛,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矛盾。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查看詳情>>
    6、

    一去二三里古詩原文和翻譯

    一去二三里古詩原文
    一去二三里古詩翻譯

    運用白描這種寫作手法的古詩詞我們有所了解,比如那首著名的“枯藤老樹昏鴉”,但和白描類似卻比白描更加巧妙的“列錦”,大家知道多少呢?今天,好工具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以列錦為特色的這首小詩吧!

    一去二三里古詩原文

    山村詠懷

    邵雍 〔宋代〕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翻譯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遠,輕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

    亭臺的樓閣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鮮花在綻放。

    注釋

    1.去:指距離。

    2.煙村:被煙霧籠罩的村莊。

    3.亭臺:泛指供人們游賞、休息的建筑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列錦的表現(xiàn)手法把煙村、人家、亭臺、鮮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田園風(fēng)光圖,創(chuàng)造出一種淡雅的意境,表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游玩時,看到了鄉(xiāng)間野外的駘蕩春光和迷人的鄉(xiāng)村風(fēng)物,為了表達詩人的閑適心緒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所以寫下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邵雍(1012 -1077),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道士、詩人,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并稱“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讀書并游歷天下,后師從李之才學(xué)《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xué)有大成,并著有《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定居洛陽,以教授為生。嘉佑七年(1062年),移居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自號安樂先生。出游時必坐一小車,由一人牽拉。宋仁宗嘉佑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佑中賜謚“康節(jié)”,后世也稱“邵康節(jié)”。

    其子邵伯溫著有《邵氏聞見錄》,其孫邵博著有《邵氏聞見后錄》。

    查看詳情>>
    7、

    春日古詩原文和翻譯賞析

    古詩原文和翻譯賞析
    春日古詩原文
    春日古詩翻譯

    春季總是一個讓人深感美好浪漫的季節(jié),萬物復(fù)蘇,氣候宜人,一切都將有一個嶄新的開始。那么我們的詩人朱熹,在春日之中,又會生出怎么樣的感慨呢?接下來,就讓好工具小編帶著大家一起走進朱熹的《春日》,一覽春光吧!

    春日古詩原文

    春日

    朱熹 〔宋代〕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翻譯

    風(fēng)和日麗之時在泗水河邊踏青賞春,無邊無際的風(fēng)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fēng)吹地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賞析

    此詩一開始寫詩人在晴朗的春日去觀賞春景,接著寫春游見到的景色,全詩無論是寫景還是借人喻景都是在表達詩人心中的無限喜悅之情。而在贊美春天繁榮的同時,貫穿以探究事理的機趣,旨在啟發(fā)引導(dǎo)人們擺脫束縛,大膽地領(lǐng)略探索的愉悅。

    注釋

    1.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尋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濱:水邊,河邊。

    5.光景:風(fēng)光風(fēng)景。

    6.等閑:平常、輕易。

    7.東風(fēng):春風(fēng)。

    作者簡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詩人,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儒學(xué)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xué)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xué)派”。朱熹的理學(xué)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xué),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shè)。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xué)。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biāo)準(zhǔn)。

    朱熹的古詩拓展

    一、勸學(xué)詩

    朱熹 〔宋代〕

    少年易老學(xué)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二、觀書有感·其一

    朱熹 〔宋代〕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三、觀書有感·其二

    朱熹 〔宋代〕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