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雕塑藝術(shù)賞析及學(xué)習(xí)感想100字
當(dāng)我們積累新的體會時,撰寫總結(jié)是個不錯的選擇。寫七篇心得體會,可以激勵自己和他人前進。如果你覺得無從下筆,小編已整理出大學(xué)生藝術(shù)與審美方面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fā)。
摘要:美術(shù)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是社會存在的產(chǎn)物,它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作為人文學(xué)科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它擔(dān)負著社會功能的角色,體現(xiàn)出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美術(shù)鑒賞活動作為一種美術(shù)實踐,能幫助我們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shù)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tài)度。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shù)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強烈的人文精神,具備情節(jié)美、生活美、意境美,這些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從不同角度敘述著感人的情節(jié),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感動、給人以思考,使人們從中得到美的啟迪和感情的升華。 關(guān)鍵詞:美術(shù)鑒賞,繪畫,人文精神,建筑藝術(shù),畢加索
大學(xué)美術(shù)鑒賞對提高我們大學(xué)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美術(shù)鑒賞課的學(xué)習(xí)發(fā)展大學(xué)生形象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品位,提高人文素養(yǎng),提高感受美、表現(xiàn)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義。藝術(shù)鑒賞目的在于提高我們審美境界,從而促進德、智、體、美、勞、生的全面發(fā)展,陶冶個人情操。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鑒賞優(yōu)秀藝術(shù)作品,美術(shù)鑒賞使我開闊了眼界,也使我領(lǐng)略到了美術(shù)領(lǐng)域的獨特魅力。人類生活的世界是極其廣闊的,生活內(nèi)容無比豐富,但對每個兒人來講,不管他如何見多識廣,也不可能體驗到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許多優(yōu)秀的美術(shù)作品,卻可以使我們形象地接觸到許多人生與經(jīng)歷遠遠不能涉及的廣闊領(lǐng)域。
在美術(shù)鑒賞這門課程學(xué)習(xí)中,我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立的美的追求,畢加索作品的魅力是不可阻擋?!澳阕约壕褪莻€太陽,你腹中有著千道光芒。除此外則別無所有?!?畢加索對?!ぬ├侔⒌滤f的這句話正是他自己的寫照。
與一生窮困潦倒的凡高不同,畢加索的一生輝煌之至。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賣價的畫作里面,畢加索的作品就占據(jù)4幅。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他的耀眼光芒至今沒有衰退。素描《基督祝福撒旦》,這幅素描反映了他內(nèi)心的苦悶、矛盾與強烈的沖撞。畢加索踟躕在巴塞羅那的街巷,流蕩于各個咖啡館之間,一種失落感油然而生。對于他來說,對象已成為它自己本身。他對光不感興趣,聚集全力表現(xiàn)改變了的形,讓它以不同于外表世界的面目出現(xiàn)在觀眾面前,畢加索是個不斷變化藝術(shù)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獸的藝術(shù)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選為自己的風(fēng)格。他的才能在于...
查看詳情>>與“雕塑藝術(shù)賞析及學(xué)習(xí)感想100字”相關(guān)的文章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原文及翻譯(加賞析)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是由李賀所創(chuàng)作的,李賀辭官正值青春才華橫溢之時,他對自己的前程抱著無限的希望。誰知遭罹無緣無故的沉重打擊,內(nèi)心的憤慨是可以想見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冻龀羌臋?quán)璩楊敬之》的譯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原文
唐代:李賀
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漢劍當(dāng)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譯文
地面上小草泛著嫩黃的暖色,雖然天空中的云顯得那樣的灰暗,可是卻擋不住春天的生氣勃勃。這時飛絮迎面撲來,輕輕的從我臉頰上滑過,好像是在安慰我,并為我送行。
我曾經(jīng)說過,自己要像劉邦斬白蛇用的寶劍一樣,能夠做出一番事業(yè),可我還一事無成,卻決心要飛走了。走就走,為何還要讓我?guī)е∩磙o官回鄉(xiāng),難道你們真的以為我病了嗎?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注釋
權(quán)璩:字大圭,唐代文學(xué)家權(quán)德輿之子。楊敬之:字茂孝,唐代文學(xué)家楊凌之子。
云昏:猶云灰暗貌。唐高適《薊中作》:“邊城何蕭條,白日黃云昏?!?/p>
宮花:從宮苑飄出的飛花,此處猶言柳絮或楊絮,也暗指朝廷。
漢劍:指傳說中漢高祖劉邦斬白蛇之劍,作者自喻。
何事:為何,何故。病身:體弱多病之身。當(dāng)時李賀以病辭奉禮郎官,回歸昌谷。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詩為李賀入京考進士不中而歸后感寄權(quán)璩、楊敬之二友之作。李賀是中唐時代頗有才氣名望的詩人,但因唐人應(yīng)試,極重家諱。李賀父親名“晉肅”,“晉”、“進”同音,李賀終于被迫放棄了考進士的權(quán)利,罷考而歸。
《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賞析
李賀辭官正值青春才華橫溢之時,他對自己的前程抱著無限的希望。誰知遭罹無緣無故的沉重打擊,內(nèi)心的憤慨是可以想見的。他的這首詩和另一首題為《出城》的詩便集中反映了他當(dāng)時凄哀的心境。
詩的開頭兩句“草暖云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寫詩人離京的季節(jié)和環(huán)境。詩人于元和五年(810)冬赴考,元和六年(811)春不第而返?!安菖?、“春”、“宮花”用來告示人們,春事已至,萬里和融,京城之中也是春意盎然,一派迷人的景象。詩人此刻因“不第”而心意悲傷之極,但偏用如此美景相襯,這就愈加顯出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以樂景寫哀的手法,比純粹以悲景寫哀,更有感染力,是辯證法在藝術(shù)上的體現(xiàn)。首句中的“云昏”和前兩句的樂景不相協(xié)調(diào),在這柳綠花紅的背景之上,應(yīng)有輕云、淡云相配才是。作者以“云昏”參互其間,其意頗深。首先,“云昏”可以看成為作者當(dāng)時沮喪心緒的形象寫照,是詩人心靈的外化表現(xiàn)。周圍的一片喜人的春色,那是用來昭示其他參試并取得成就的考生的內(nèi)心世界的。他們仕途得意,心花怒放,正同這濃郁的春色有著相類似之處。而自己從此斷絕了仕進,猶如大片昏云當(dāng)頭,不見前路。其次,“云昏”還可視為奸人從中作梗,阻礙了李賀的應(yīng)試。在古詩中以云喻奸佞的說法很為流行,如李白即有“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的名句。如果“云昏”喻奸人搗亂,那么就可把詩中有關(guān)...
查看詳情>>與“出城寄權(quán)璩楊敬之原文及翻譯(加賞析)”相關(guān)的文章
贈郭將軍原文及翻譯(附賞析)
《贈郭將軍》是由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全詩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先得寵后失意的將軍形象,蘊含了懷才不遇之感嘆,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表現(xiàn)了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贈郭將軍》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贈郭將軍》原文
唐代:李白
將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臺護紫微。
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
愛子臨風(fēng)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羅衣。
疇昔雄豪如夢里,相逢且欲醉春暉。
《贈郭將軍》譯文
將軍少年時即從軍邊塞,在武威鎮(zhèn)守邊疆,現(xiàn)在又晉升到銀臺門擔(dān)任起護衛(wèi)皇帝的重任。
天明時佩帶著寶劍去朝見天子,太陽將落山時便騎馬垂鞭醉酒而歸。
在家中看著玉樹臨風(fēng)的兒子吹著玉笛,看著姬妾對著月亮翩翩起舞。
昔日疆場的雄姿豪氣,都宛如夢中。且與君趁這大好春光共醉飲一場。
《贈郭將軍》賞析
此詩前六句憶郭將軍入衛(wèi)宮廷之得意情狀,后二句寫自己愿與郭將軍共飲取醉以消愁。全詩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先得寵后失意的將軍形象,蘊含了懷才不遇之感嘆,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都表現(xiàn)了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
“將軍少年出武威,入掌銀臺護紫微?!闭f郭將軍從武威發(fā)跡,又晉升到銀臺門擔(dān)任起護衛(wèi)皇帝的重任。這兩句主要是贊美郭將軍不僅功勛卓著而且位高權(quán)重,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寵愛。武威武威郡即涼州(今甘肅一帶),是唐朝軍隊與突厥、回鶻、吐蕃、吐谷渾等少數(shù)民族作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之一。有人說此詩的郭將軍是郭子儀。考郭子儀系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入京供職前,曾歷任左衛(wèi)長史、單于副都護、振遠軍節(jié)度使、九原太守等,均與武威其地不相屬??梢?,詩中之“郭將軍”顯系另一人,并非郭子儀。這里提到銀臺。據(jù)唐人韓偓詩《雨后月中玉堂閑坐》:“銀臺直北金鑾外”,可見銀臺門內(nèi)為翰林學(xué)士供職之所。李白曾奉詔翰林,此詩雖以去職,但還是忘不了那里的一段生活。
“平明拂劍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歸?!眱删湔f郭將軍早上擦拭寶劍去上朝,晚上喝醉酒垂著馬鞭回家,主要是贊美郭將軍不僅工作順利而且生活愜意。從這里可以聯(lián)想到李白奉詔翰林時對自己受到唐玄宗禮遇的那種滿足與自得:“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shù)ぱ┬匾?。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鸞駕出鴻都,身騎青龍?zhí)祚R駒。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駕去溫泉后贈楊山人》)這里對郭將軍政治生活的描述也是對自己人生得意之時的回憶。
“愛子臨風(fēng)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羅衣?!眱删鋵憣④娦膼鄣膬鹤佑駱渑R風(fēng)瀟灑地吹著玉制的笛子,姬妾對著月亮翩翩起舞,主要是贊美郭將軍不僅兒子很帥而且姬妾更美。這兩句是寫郭將軍家庭生活的美滿。這一切其實與前二句是密切相關(guān),在朝廷上的得意才會有家庭生活的愜意。到此為止,前六句都在頌揚郭將軍,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寵、生活愜意、瀟灑豪放的將軍形象。
“疇昔雄豪如夢里,相逢且欲醉春暉?!眱删涔P鋒一轉(zhuǎn),從得意直落到失意,過去的豪雄事跡如同在夢中一般,如今失去權(quán)力和職務(wù),成為一個失意之人。以前面的得意反襯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其懷才不遇的失落感...
查看詳情>>登快閣原文及翻譯(含賞析)
《登快閣》是由黃庭堅所創(chuàng)作的,全詩明白如話,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緊扣,層層關(guān)聯(lián),用典貼切,無一字無來處,體現(xiàn)了江西詩派用字新奇、筆力雄健的特點。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登快閣》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登快閣》原文
宋代:黃庭堅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登快閣》譯文
我這個呆子辦完公事,登上了快閣,在這晚晴的余輝里倚欄遠眺。
遠望秋山無數(shù),落葉飄零,天地更加遼遠闊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過,月光下顯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遠離,早已沒有弄弦吹簫的興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憂了。
我從萬里之外的遠地乘船歸來,在船上吹起長笛;我的這顆心,將愿與白鷗結(jié)為朋友。
《登快閣》賞析
這是黃庭堅在太和知縣任上登快閣時所作的抒情小詩。
一般說來,文章或詩歌開頭往往較難,以致有的文學(xué)家常將其開頭處砍去,這是因為開頭處,作者還沒有和作品的情境融為一體,因而容易作態(tài)。黃山谷此詩起首,用通俗口語娓娓道來,但又能構(gòu)思奇妙,引人入境。詩人說,我這個呆子辦完公事,登上了快閣,在這晚晴余輝里,倚欄遠眺。這二句,看似通俗淺近,卻包涵著極為豐富的內(nèi)容:前句是用《晉書·傅咸傳》所載夏侯濟之語,“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癡,復(fù)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閣“及李商隱”萬古貞魂倚暮霞”之典,還多有翻新出奇之妙?!鞍V兒”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認自己是“癡兒”,此為諧趣之一;“了卻”二字,渲染出了詩人如釋重負的歡快心情,與“快閣”之“快”暗相呼應(yīng),從而增加了一氣呵成之感此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脫了前人的窠臼。杜詩之“倚”,倚于山閣,乃實境平敘;李詩之“倚”,主語為“萬古貞魂”,乃虛境幻生而成;黃詩之“倚”,可謂虛實相兼;詩人之“倚”,乃是實景,但卻倚在無際無垠的暮色晴空。讀此三家,宛如一幅藝術(shù)攝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詩人與亭閣的背影。
不僅如此,“倚晚晴”三字,還為下句的描寫,作了鋪墊渲染,使詩人順勢迸出了“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絕唱。遠望無數(shù)秋山,山上的落葉飄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時顯得更加遼遠闊大,澄凈如玉的澄江在快閣亭下淙淙流過,一彎新月,映照在江水中,顯得更加空明澄澈。這是詩人初登快閣亭時所覽勝景的描繪,也是詩人胸襟懷抱的寫照。讀這樣的詩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謝眺“余霞散成綺,澄江凈如練”的名句。但黃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輩的養(yǎng)料加以鍛煉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現(xiàn)。所以前人曾評此二句道:“其意境天開,則實能劈古今未泄之奧妙?!?張宗泰《魯齋所學(xué)集》)
五、六二句,是詩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謝知音的故事?!秴问洗呵铩け疚镀份d:“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焙缶溆萌罴喟籽凼?。史載阮籍善為青白眼,...
查看詳情>>普天樂·詠世原文及翻譯(帶賞析)
《普天樂·詠世》是元朝散曲家張鳴善的小令代表作之一。這首小令看似寫離愁,實際上也表達了張鳴善的人生態(tài)度,抒發(fā)了人生感慨。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砥仗鞓贰ぴ伿赖脑姆g等相關(guān)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元代:張鳴善
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
花倚欄干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
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
譯文
在洛陽賞花,到梁園賞月,好花應(yīng)不惜錢去買,明月也應(yīng)不惜錢去買。依著欄干觀賞花開放得一片爛熳,舉酒問明月為何如此團圓。月有圓有缺花有開有謝,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過于離別?;ㄖx了到了三春再開,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圓,人去了什么時候能再來呢?
賞析
這首小令的前六句寫洛陽牡丹盛開和梁園賞月的勝景,以歡樂場面為下曲曲情做形象化的鋪墊.到七、八句筆鋒一轉(zhuǎn),抒發(fā)感慨?!跋肴松羁嚯x別”,這大概是此曲曲題為《詠世》所要表達的本意。最后三句是進一層補充說明七、八兩句的意思,用花落會再開,月缺有重圓來對比、襯托“人去了何時來也”。
此曲前面六句以對偶形式分詠花月,中間兩句和后面三句,以花、月和人作對比,不但文字新巧,而且蘊含哲理意味,耐人咀嚼。
張鳴善簡介
張鳴善 元代散曲家。名擇,號頑老子。原籍平陽(今屬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揚州。官至淮東道宣慰司令史。填詞度曲詞藻豐贍,常以詼諧語諷人。張鳴善身處元末喪亂之際,深感現(xiàn)實的動亂與污濁,因此多有刺時之作。
查看詳情>>與“普天樂·詠世原文及翻譯(帶賞析)”相關(guān)的文章
游南陽清泠泉原文及翻譯(帶賞析)
《游南陽清泠泉》是由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縱觀此詩,不僅寫出了詩人對清泠泉周邊景物的喜愛,同時落日余暉、松聲月色更是勾起了詩人那拳拳思鄉(xiāng)之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队文详柷邈鋈返淖g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游南陽清泠泉》原文
唐代:李白
惜彼落日暮,愛此寒泉清。
西輝逐流水,蕩漾游子情。
空歌望云月,曲盡長松聲。
《游南陽清泠泉》譯文
夕陽西下,萬物在晚霞的映襯下,璀璨異常、如夢如幻,讓人格外珍惜這短暫的美景。清冽的泉水純凈透明,惹人喜愛。
夕陽的余暉灑落在水面上,隨著時間的流逝,水面上的余暉漸漸向東聚攏、散去,好像是眷念、追逐著東去的流水一般。此情此景令作者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久不能靜。
眺望著云中明月,唱一曲故鄉(xiāng)民樂,不曾想,欲解鄉(xiāng)愁愁更愁,吟樂思鄉(xiāng)徒增惆。一曲終了,連古松也不禁發(fā)出簌簌之聲。
《游南陽清泠泉》賞析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周同賓曾撰文《李白的南陽》,表達南陽的美和李白對南陽、對清冷泉的情有獨鐘——“不能不說到清泠泉。泉在白河岸,豐山麓。李白在那里看落日,賞寒泉,望云月,聽松聲,一時心潮難平,落筆寫就《游南陽清泠泉》......幸而李白游過的清泠泉,還在詩里一直生動清靜;今人想重游,只能去詩的意境里尋訪?!?/p>
作者李白其長期游歷各地,對社會生活、人間百態(tài)皆多有體驗。公元740年,作者漫游來到河南南陽,在南陽寺側(cè)見到了現(xiàn)今渠江流域著名的甘泉——清泠泉。作者深深陶醉于那如詩如畫的景色中,彼情彼景和著陣陣松濤,引得他詩情盎然、逸興橫飛,于是觸景生情的寫下了這首《游南陽清泠泉》。
時值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灑滿天際,映紅了清冷泉的水面。遠處晚霞絢麗,近處波光粼粼,水天一色,襯托著起伏的山巒、婆娑的樹影,山清水秀,壯美絢麗。余暉雖美卻非常短暫,讓人珍惜。反觀余暉下流水脈脈的清冷泉,不管日出日落,時光流逝,都靜靜的流淌著,溫婉柔潤,使得作者善感的心靈受到諸多啟迪與慰藉。
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隨著夕陽漸隱,水面粼粼的波光慢慢消失,就好像是夕陽的余暉追隨著東去的流水,一同消失不見。此情此景不禁讓作者想到了自己——一個常年游歷四方、飄蕩在外的游子,不管行多遠、走多久,那顆思鄉(xiāng)眷土之心總是如影隨形,恰似此刻的余暉逐流水。
伴隨著夕陽的消失,一輪明月漸漸顯露于天際。而此刻,早已觸景生情的作者心潮澎湃,不能自己,望著云際的明月,不禁引吭高歌,以解思鄉(xiāng)之情。而此刻的古松竟然也和著歌聲呼嘯不已,如同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似的。
縱觀此詩,不僅寫出了詩人對清泠泉周邊景物的喜愛,同時落日余暉、松聲月色更是勾起了詩人那拳拳思鄉(xiāng)之情。
《游南陽清泠泉》注釋
惜:珍惜,不舍。
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寒泉:清冽的泉水或井水。
清:水或其他液體、氣體純凈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濁”相對:~水、~泉。
西輝:指夕陽余輝。
逐:追趕、追逐。
蕩漾:指飄蕩;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動;形容無法平靜。
游子情:游子,久居...
查看詳情>>與“游南陽清泠泉原文及翻譯(帶賞析)”相關(guān)的文章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原文及翻譯(附賞析)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是由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眰?cè)面表現(xiàn)出詩人超脫的想像力,雖寫觀畫感受,卻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表達出詩人在詠物題畫等方面有相當(dāng)高超的技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队^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原文
唐代:李白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
游云不知歸,日見白鷗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掛冠。
松溪石磴帶秋色,愁客思歸坐曉寒。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譯文
墻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繪出江海。
浮云不知歸還,白鷗日日長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畫前欲辭官。
秋色籠罩著松溪和石階,拂曉的涼意使愁客想把家還。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賞析
“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边@兩句運用鋪敘的手法,描繪出一幅粉壁為天、下有江海的絕妙景致,意境極為開闊,易使讀者產(chǎn)生激昂振奮的感覺。側(cè)面表現(xiàn)出詩人超脫的想像力,雖寫觀畫感受,卻使讀者如身臨其境,表達出詩人在詠物題畫等方面有相當(dāng)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歸,日見白鷗在”描繪一幅浮云飄泊不定、在煙云深處尋找鷗鳥身影的景致,意境極為幽閑,表現(xiàn)了作者隱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曠達的情懷。此兩句有緊扣上文,烘托氣氛,皆寫畫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鷗,為下文寫王志安的歸隱之思作鋪墊。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掛冠”通過寫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掛冠”的歸隱心,表露出詩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寫,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帶秋色,愁客思歸坐曉寒”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籠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無不帶有詩人、畫家的感情因素。結(jié)得自然,而又落腳于“秋”字,自然地點明了寄詩抒懷的時間,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俺羁汀?、“思歸”,字里間處處充溢著客居思歸的酸楚之情,讓詩句意境顯得清寂或清峭,情緒上則帶著比較重的孤獨感。
云、風(fēng)、雷、電,天、海、月、日、濤,是李白愛入詩的事物。凌、揮、飛、吼,奔、卷、橫、嘯是李白最愛入詩的動詞。此詩借用“空天”、“江?!?、“游云”、“日見”、“帶”、“坐”等有巨大氣勢的事物和表現(xiàn)大起大落的動詞,使得詩意具有飛揚跋扈、迅猛闊大、不可一世的氣勢,易使讀者產(chǎn)生激昂振奮的感覺,同時描寫了畫上的美景,又表達了思鄉(xiāng)的感情。在詩歌格式上,五言與七言融合一體,也體現(xiàn)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詩歌特色。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注釋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縣,在今山東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詳。
粉圖:畫在粉壁上的畫圖。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墻壁。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真人:道家稱存養(yǎng)本性的得道的人。
掛冠:掛冠,即辭官。冠,帽子。
石磴(dèng):石階。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創(chuàng)作背景
詹锳先生《李白詩文系年》云:此詩于開元二十五年(737)而作。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
查看詳情>>與“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原文及翻譯(附賞析)”相關(guān)的文章
赴洛道中作原文及翻譯(帶賞析)
《赴洛道中作》是由陸機所創(chuàng)作的,全詩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語句精煉而流暢,格調(diào)清麗凄清,形象鮮明,意蘊深遠,悲楚動人,富有韻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陡奥宓乐凶鳌返淖g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赴洛道中作》原文
魏晉:陸機
遠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安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頓轡倚嵩巖,側(cè)聽悲風(fēng)響。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赴洛道中作》譯文
離家遠游過山川,山山水水長又寬。
揮鞭策馬登峻嶺,提韁徐行過平原。
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收韁駐馬懸崖下,側(cè)耳傾聽悲風(fēng)響。
露珠墜下閃清輝,明月皎皎多晴朗。
撫幾久久不能寐,披衣獨自心悵惘。
《赴洛道中作》賞析
這首詩仍然是寫陸機赴洛陽途中所見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寫法略有不同。
全詩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語句精煉而流暢,格調(diào)清麗凄清,形象鮮明,意蘊深遠,悲楚動人,富有韻味。
“遠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廣。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笔拙淙匀痪o扣詩題來寫的。陸機從家鄉(xiāng)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陽,當(dāng)然是“遠游”。一路上越過萬水千山,而山山水水是那樣的修長和寬廣。詩人有時揮鞭驅(qū)馬登上高山,有時手握韁繩,在有草的平地上緩慢地向前走。從這一重重山,一條條水,忽而高山,忽而平地,可以想象到詩人長途跋涉的艱辛。因此,這里不只是描寫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詩人風(fēng)塵仆仆的苦情。但是,這首詩中的寫景與前首不同,前首“永嘆”十句寫沿途山水景色講究辭藻,大肆鋪陳;這首詩只是寥寥數(shù)句,輕輕帶過。這種有詳有略的寫法,使人感到各有特點。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蓖砩闲菹⑹枪铝懔愕乇в岸?,早晨起來懷著悲傷又上路了。寫出詩人的孤獨、寂寞和憂傷。這些復(fù)雜感情的產(chǎn)生,固然是由詩人思念親人,留戀故鄉(xiāng),大概也參雜了對前途的憂慮。前首詩說:“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借問子何之,世網(wǎng)嬰我身?!眴柩兽o親,“世網(wǎng)”纏身,應(yīng)該就是這種復(fù)雜感情的具體內(nèi)容。清代劉熙載《藝概·文概》說:“六代之文麗才多而煉才少。有煉才焉,如陸士衡是也?!标憴C文如此,其詩亦復(fù)如此,“夕息”二句可見其語言提煉功夫。這兩句詩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動詞“抱”“銜”的使用皆備極精巧,是陸詩中的佳句。
“頓轡倚嵩巖,側(cè)聽悲風(fēng)響?!弊吡艘欢温烦?,停下馬來,倚著高峻的山崖休息一會兒,側(cè)耳傾聽悲風(fēng)的聲響。這里,進一步寫詩人旅途的孤獨和艱辛。倚巖休息,竟無人與語,只能側(cè)身傾聽悲風(fēng),可見其孤獨。稱秋風(fēng)為“悲風(fēng)”,使秋風(fēng)涂上詩人感情之色彩,又可見其心情之憂郁。詩人旅途生活中的這一細節(jié),又使讀者聯(lián)想到前首詩所描寫的沿途景色:“行行遂已遠,野途曠無人。山澤紛紆馀,林薄杳阡眠?;[深谷底,雞鳴高樹巔。哀風(fēng)中夜流,孤獸更我前。”這里對途中空曠無人和恐怖氣氛的描寫,有助于讀者了解詩人的孤獨和艱辛。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币馑际牵阂孤断碌?,閃爍著潔白的光輝,啊,月...
查看詳情>>與“赴洛道中作原文及翻譯(帶賞析)”相關(guān)的文章
洛陽春·雪原文及翻譯(附賞析)
《洛陽春·雪》是一首詠雪之作。此詞上片主要描繪了室外景物,將大雪紛飛之壯觀之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下片隨著雪花的飄揚,轉(zhuǎn)入室內(nèi)窗欞,借“暗香”傳達對伊人的思念。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洛陽春·雪》的譯文及鑒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洛陽春·雪》原文
清代:納蘭性德
密灑征鞍無數(shù)。冥迷遠樹。亂山重疊杳難分,似五里、蒙蒙霧。
惆悵瑣窗深處。濕花輕絮。當(dāng)時悠飏得人憐,也都是、濃香助。
《洛陽春·雪》譯文
騎馬遠行的路上,雪花鋪天蓋地落下,迷蒙了遠處的樹林,模糊了重疊的山嶺,教人無法辨?zhèn)€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霧中。
當(dāng)初這雪花也飄進過我們的窗戶,一如濡濕的花朵、輕盈的柳絮。那悠揚的樣子多么惹人憐愛,但不是因為雪花太美,而是因為你就在我身邊。
《洛陽春·雪》注釋
征鞍:遠行人的馬鞍。
冥迷遠樹:指在漫天飛雪中,遠方的樹木一片迷蒙。
冥迷:迷蒙。
杳:幽暗。
瑣窗:窗欞上雕刻著精致花紋的窗,代指女子閨房。
濕花:即雪花。雪為六角形晶體,古人稱雷為六出(瓣)之花。
輕絮:指雪。悠飏(yáng):雪花輕盈飛舞的樣子。
濃香:指瑣窗內(nèi)溫馨的環(huán)境。
《洛陽春·雪》創(chuàng)作背景
詞作于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與《采桑子·塞上詠雪花》均作于塞外,所用故實相同,意緒相近,惟所見景致不同。前者寫廣漠原野萬里雪飄之勢,或是安營扎寨時所見,此則描繪高山叢林雪花迷蒙之景,當(dāng)時行軍途中所感。
《洛陽春·雪》賞析
這是一首詠雪之作。此詞上片主要描繪了室外景物,將大雪紛飛之壯觀之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下片隨著雪花的飄揚,轉(zhuǎn)入室內(nèi)窗欞,借“暗香”傳達對伊人的思念。結(jié)句蘊含新意,引人遐思聯(lián)想,耐人尋味。
上片主要描繪了室外景物,將大雪紛飛之壯觀之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視角由近及遠,近處是征鞍上密密麻麻的灑滿了無數(shù)的雪花,遠處則是樹木冥迷,亂山重疊,杏渺難分,仿佛一切都籠罩在蒙蒙的煙霧之中。
下片隨著雪花的飄揚,由室外轉(zhuǎn)入室內(nèi)。雪花像濕花柳絮一樣,飄入了惆悵的瑣窗深處。而這輕盈散落的雪花又勾起了詠雪人的感懷,因為那紛紛揚揚的雪花是那樣的惹人憐愛,更何況它除了擁有輕盈的體態(tài)之外,還有“濃香”暗助呢。
整首詞中,結(jié)句“濃香”二字用得巧妙, “濃香”到底是和雪花一樣有若孤高清懷的梅花還是詞人心中所思念的伊人,令人尋味。
《洛陽春·雪》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备挥谝饩?,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查看詳情>>雪晴晚望原文及翻譯(含賞析)
《雪晴晚望》是由賈島所創(chuàng)作的,這首詩展現(xiàn)了時景常情,但寫得獨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現(xiàn)出清冷的詩風(fēng)。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堆┣缤硗返淖g文及鑒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雪晴晚望》原文
唐代:賈島
倚杖望晴雪,溪云幾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
《雪晴晚望》譯文
獨倚竹杖眺望雪霽天晴,只見溪水上的白云疊疊重重。
樵夫正走回那白雪覆蓋的茅舍,閃著冷光的夕日步下危峰。
野火燒燃著山上的蔓草,煙烽斷續(xù)地繚繞著山石中的古松。
我走向返回山寺的道路,遠遠地,聽見了悠揚的暮鐘。
《雪晴晚望》注釋
白屋:以白茅覆蓋的屋,貧者所居。
危峰:高聳的山峰。
石松:石崖上的松樹。
卻回:返回。
暮天鐘:寺廟里用以報時的鐘鼓。
《雪晴晚望》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賈島公元816年長安應(yīng)舉落第,次年與 從弟釋無可寄居長安西南圭峰草堂寺。這首詩大約寫于此時。
《雪晴晚望》鑒賞
這首詩展現(xiàn)了時景常情,但寫得獨行踽踽,空山寒寂,表現(xiàn)出清冷的詩風(fēng)。
詩題四字概括揭示了全詩內(nèi)容。詩中有雪,有晴,有晚,有望,畫面就在“望”中一步步舒展于讀者面前。
“倚杖望晴雪,溪云幾萬重?!逼鸸P即點出“望”字。薄暮時分,雪霽天晴,詩人乘興出游,倚著手杖向遠處眺望。遠山近水,顯得更加秀麗素潔。極目遙天,在夕陽斜照下,溪水上空升騰起魚鱗般的云朵,幻化多姿,幾乎多至“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歸”、“下”二字勾勒出山間的生氣和動態(tài)。在遍山皚皚白雪中,有采樵人沿著隱隱現(xiàn)出的一線羊腸小道,緩緩下山,回到白雪覆蓋下的茅舍。白屋的背后則是冷光閃閃、含山欲下的夕陽。山峰在晚照中顯得更加雄奇。樵人初歸白屋,寒日欲下危峰,在動靜光色的摹寫中,透出了如作者賈島詩風(fēng)的那種清冷。
詩人視線又移向另一角度。那邊是“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遠處山岡上,野草正在燃燒。勁松郁郁蒼蒼,日暮的煙靄似斷斷續(xù)續(xù)生于石松之間,而傲立的古松又沖破煙霧聳向云天?!耙盎稹?、“斷煙”是一聯(lián)遠景,它一明一暗,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皩荨泵菜瓶萑?,而生命力特別旺盛,“野火”也不能燒盡?!笆伞眻圆賱殴?jié),形象高大純潔,“斷煙”也不遮掩。
詩人飽覽了遠近高低的雪后美景,夜幕漸漸降臨,不能再盤桓延佇了?!皡s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在這充滿山野情趣的詩境中,騁目娛懷的歸途上,詩人清晰地聽到山寺響起清越的鐘聲,平添了更濃郁的詩意。這一收筆,吐露出詩人心靈深處的隱情。作者賈島少年為僧,后雖還俗,但屢試不第,仕途偃蹇,此時在落第之后,棲身荒山古寺,暮游之余,恍如倦鳥歸巢,聽到山寺晚鐘,禁不住心潮澎湃?!拔蛞淹恢G,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歸去來辭》),詩人頓萌瞿曇歸來之念了。
就在寫這首詩的圭峰草堂寺里,賈島曾寫過一首《送無可上人》,為無可南游廬山西林寺贈別,最后二句云:“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北M管此后賈島并未去天臺山再度為僧,與無可結(jié)...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