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詩仙李白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1、

    兩首謝靈運的另類詩篇,對詩仙李白的影響極大

    謝靈運最著名的詩
    謝靈運的山水田園詩代表作
    謝靈運的詩

    今天要講的兩首詩是謝靈運的另類詩篇,對詩仙李白的影響極大。

    說起謝靈運,很多人都有所了解,此人出生名門,祖父是東晉名將謝玄,父親謝瑍,母親劉氏則是一部《蘭亭序》便名滿天下的王羲之獨女王孟姜的女兒。他自小便寄養(yǎng)于錢塘道館之中,十五歲才回到家人身邊,因此他的小名為客兒。

    謝靈運一生縱情山水,堪稱旅行家,并且算是正式開創(chuàng)了山水詩派的鼻祖。他恃才傲物,并以文才而自得,曾經(jīng)酒后狂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p>

    謝靈運的詩以歌詠山水為主,他的作品被后世詩評者南朝梁時鐘嶸評為“才高詞盛,富艷難蹤”,其風(fēng)格可見一斑。不過今天要說的卻不是他的山水詩,而是他一人分飾兩角,以男女贈答的方式寫下的兩首詩,可謂神機巧思。

    東陽溪中贈答二首

    南朝宋·謝靈運

    其一

    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

    明月在云間,迢迢不可得。

    此詩被列為古絕句。這首詩是兩首中的第一首,是設(shè)以一位乘船于東陽溪順流而下的年輕男子,途經(jīng)一處地方,看到一位在溪邊濯足的美麗女子,怦然心動,于是停船,與女子對話。

    男子借詩說出心中的想法:那位讓人憐愛的女子是誰啊,在順著溪流洗著自己的纖纖玉足。接著又進一步用譬喻的方式發(fā)出自己的暗示:這位美麗的女子就好像在那天上白云間的明月,我想要與她結(jié)緣恐怕比之上青天攬月還難吧。

    這是男子作為初見的陌生人,卻又對女子一見鐘情,心情忐忑之下,向她發(fā)出的設(shè)問。這樣的詩句與說法可謂讓自己處于一個比較輕松的位置,進可攻、退可守:若是女子拒絕自己也不至于太尷尬;若是女子愿意接受自己算是皆大歡喜。

    女子在聽了男子的詩之后,隨即作了回應(yīng),也算是給男子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其二

    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

    但問情若何,月就云中墮。

    女子在詩中說,那位讓人心生憐愛的男子是誰啊,他乘著一艘簡單的小船順流而下。這算是對男子詩開篇兩句的回應(yīng),之后又緊扣男子的問話,作了正式的回答:我只問你對我的情意到底是怎樣的,若是果然真摯的話,即使是那云中的月兒也一定會為你而墮。

    這已經(jīng)是直白到就差直接說,你要是真心喜歡我,我就能立刻跟你走的地步了。詩中表明女子對男子也是非常鐘意,于是作出這般應(yīng)對如此神妙的話語。

    如此這般,這兩個年輕的男女想來之后定然是郎情妾意,從此攜手同游人間了。而謝靈運這次與往常的山水詩不同,估計是行到東陽溪時,突然來了靈感,才思泉涌,于是才有了這后人讀來猶似活龍活現(xiàn)的神來之筆。

    這兩首詩對后世文人的創(chuàng)作也有比較大的影響,而唐代詩仙李白的一首《越女詞五首·其四》也正是由此化來,“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strong>

    李白的《越女詞五首》正是他于天寶元年攜妻子游吳越時所作,一入越地便統(tǒng)統(tǒng)受了謝靈運這會稽人士的影響。特別是謝靈運描繪的女子在溪邊洗素足,這種中原幾乎不能得見的畫面,常讓人浮想聯(lián)翩。

    而李白游吳越寫下的《越女詞五首》中不僅是這第四首完全轉(zhuǎn)化自謝靈運的這兩首詩,他在第一首中便有“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的...

    查看詳情>>
    2

    詩仙李白最經(jīng)典的一首詩,是如何對悲情的情境,做出一幅別樣的描繪

    李白的代表作
    李白的詩
    李白的詩歌

    說到中國的詩歌文化,我們理所當然的想到了盛唐,在那個富饒并且富有浪漫主義的時代,出了太多太多的有名的詩人,他們用自己的筆和墨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個獨特而又美麗的盛唐,而說到盛唐的詩人。

    我們理所當然想到了李白,也許只有李白,才能完美的體現(xiàn)出盛唐的盛世繁華,在他的筆下,一切都富有了浪漫主義的色彩。能被后人稱為詩仙,他名不虛傳,一壺酒,一把劍,一紙筆墨,縱情在大好的河山里。

    他用自己最為真摯的感情去感受了那個最為繁華的時代,也許,正是有他的存在,盛唐才更加增添了幾分浪漫,幾分美麗,幾分豪邁。李白的詩,正如他的人一樣,正如整個大唐一樣,是浪漫的,是豪邁的。

    李白對于詩歌的描繪也達到了最為巔峰的境界,即使是在帶有傷感的氛圍下,在他的詩里,也能夠把一切變得浪漫,美好,富有情調(diào)。而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解讀一下這位浪漫詩人的一首離別詩。

    看看唐朝這位最偉大的詩人,又是如何對悲情的情境,做出一幅別樣的描繪。不知大家對于《金陵酒肆留別》這首詩了不了解,這首詩歌堪稱詩仙李白最經(jīng)典的一首詩,是李白在金陵漫游時和自己的友人離別所做的一首離別詩,開頭一句千古流傳,讓世人沉醉于其中。

    此詩的篇幅不大,但是作者用他那如神的筆墨,離別的情境變得富有情調(diào),更加的富有感染力。

    《金陵酒肆留別》

    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這便是詩歌的全部內(nèi)容,詩人在首句便寫道:風(fēng)吹柳花滿店香。本來應(yīng)該是一幅傷感愁人的畫面,但是。在詩人的筆下,卻是有了不一樣的渲染,一陣陣清風(fēng)徐徐吹過,帶來陣陣柳花的香氣,而詩人和朋友此時在店里面。

    完全沒有離別的情緒打擾,沉浸在一縷縷的香氣之中,原本傷感的情感在此時此刻仿佛變成了美好,豁達。而我們仿佛見到詩人和朋友沉醉在酒香和花香之中。僅僅只是開頭的七個字,作者就用他那驚人的筆墨,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讓世人跟著沉醉其中。

    而下面,詩人接著寫道了: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是啊,李白那么大的名氣,人們得知他要遠行,自然都來相送,奈何不住人們種挽留和離別的情意,詩人此時此刻的心境可想而知。

    也許這一別,又不知合適能夠相見,心中自然難免會有所傷感。最后一句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更是述說了詩人對朋友們的情意,長江之水我們都知道有多長,但是,詩人和朋友的情意卻是抽象的,詩人用來與之對比。

    更加突出了詩人和朋友們的情意無限綿長。本該是傷感的情境,李白卻是能夠用他鬼神一般的筆墨,繪出一幅別樣的畫面。


    查看詳情>>
    3

    大齡未婚青年李白是倒插門女婿?一代詩仙情路坎坷

    李白
    詩仙李白

    李白家庭富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在一次出門游歷時帶了30千巨款出門,一路慷慨解囊,瀟灑浪費,瞥見個可憐窮人就犒賞個幾錢,于是不到一年就花完了,這時該怎么辦呢?老家還在千里之外,解不了近渴啊。這時,有個好朋儕泛起了,那就是孟浩然,孟浩然瀏覽李白的才氣,看到26歲的大齡未婚青年李白,靈機一動,于是拉攏了李白和許氏。

    許氏是何許人也呢?她是前任宰相的孫女,家大業(yè)大,比起富二代李白更為富有。其時李白孑然一身,要錢沒錢,許氏也綺年玉貌,就當了倒插門女婿。李白婚后日子也算快活,雖然總是被親戚們傾軋,究竟吃喝都是外家的,才氣大卻一直沒有個功名在身,李白也不放在心上,與許氏剩下一兒一女,生活似神仙??墒翘煲馀?,許氏在結(jié)婚10年后,不幸去世了,這時候的李白在外家沒有了倚仗,寄人籬下的感受越發(fā)現(xiàn)顯了,于是李白帶著孩子脫離了宰相府。

    脫離宰相府的李白,還要帶兩個孩子,于是就娶了李氏,幫助照顧孩子以及延續(xù)香火,可是婚后生活寡淡無味,李氏嫌棄李白沒什么本事,就會寫什么酸詩,于是很快就仳離了。李白沒措施又開始了漂白的日子。漂著漂著,就遇到了某氏(歷史不行考究了),一見鐘情,于是兩人在一起了,李白還買了房,決議好好過日子了,厥后某氏為李白生下了兒子,惋惜李白命苦,某氏5年后也去世了。其時40多歲的李白,在戀愛方面心如死灰,不知所然。

    日子一天天已往,李白走南闖北,到處留詩,不巧等到了第四任妻子宗氏,宗氏知書達理,會一些舞文弄墨的皮毛,于是眼高于頂,看不上前來提親的富家子弟,因此遲遲未嫁。有一天游園遇見了李白寫下的詩,十分仰慕,并為掩護墨跡不被擦掉以“千金買壁”,厥后李白去造訪宗氏,而結(jié)下桃花之緣,第二次當了倒插門女婿。只是之后,宗氏與李白雖然琴瑟和鳴,但聚少離多,走得十分崎嶇。

    詩仙李白雖然在情感上很是曲折,也沒有阻擋他成為詩仙。


    查看詳情>>
    4

    李白的這首《獨坐敬亭山》道出了詩仙的百世孤獨

    李白的詩
    獨坐敬亭山李白

    對于古詩詞,很多人會問:x人的x作品好在哪里?

    我常說,詩詞的好壞,在于讀者的心境、經(jīng)歷、體驗,當你讀詩的時候,心靈的某一處突然穿越千百年和詩人發(fā)生了碰撞,擦出了火花,你自然就能體會到詩的好,反之,靠某人講解,體驗始終是別人的。

    再者,我一個破寫字的,要文化沒文化、要文才沒文才,何德何能去評判一篇流傳幾百年的詩詞的好壞,只能把我對這首詩的感受留下來,不一定適合你。

    《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創(chuàng)作背景

    要怎樣才能在靈魂深處穿越千年與詩人發(fā)生碰撞呢?除了讀者自己的心境和經(jīng)歷外,還要清楚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和心境。

    這首詩創(chuàng)作地點是明確的,在宣城(今安徽省),但創(chuàng)作年代有爭議,一說詩成于天寶十二載(753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前兩年,李白第一次來到宣城。一說詩成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來到宣城。

    不論哪種說法吧,反正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心里不是太好過,即便算作753年,此時李白被賜金放還以過去10年。李白是一個很有政治追求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四處干謁,到名望正盛時被玄宗看中,任翰林供奉,后由于才華得不到重用,只能當個御用文人而搞出了“力士脫靴”這樣的幺蛾子,被放還出翰林。

    這基本上就對他的政治生涯畫上了休止符。

    結(jié)緣敬亭山

    李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其實以他的政治智商,真談不上才不才的),滿懷孤獨之感開始了長期的漂泊生活,在這期間,即使仙如李白,也飽嘗了人間辛酸,同樣的經(jīng)歷要換做杜甫,就開始抑郁頓挫了,然而他是李白,他是天仙,現(xiàn)實殘酷怎么了?孤獨寂寞怎么了?老子倔強孤傲一如既往,紅塵不留爺,爺就寄情于山水之間,去尋求慰藉。

    恰巧此時,李白有個在宣州做官的從弟,邀請他去宣州游玩一番,動身之前李白還寫了一首詩《寄從弟宣州長史昭》,詩中寫道:

    “爾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閑。??湓圃潞?,邀我敬亭山。”

    李白與敬亭山的緣,就是這樣結(jié)下的。

    宣城的李白

    來到宣州的李白,一下就成了人們目光中的焦點,上至一州長官,下至文人騷客,無不對他追崇備至,在此期間,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敬亭山,如“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又如“時游敬亭上,閑聽松風(fēng)眠”。

    哈,李白的懷才不遇和滿腔憂愁,果然在人們的熱情和山水秀麗之間被化解于無形了,否則他怎么會在這里寫下“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這樣意氣風(fēng)發(fā)的詩句呢?其實不然,在這句之后緊接著的就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以及,這篇《獨坐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

    我們來看這首詩,起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景,實則寄情于景,借景寫情。

    寄情于鳥,卻高飛且盡,寄情于云,卻獨去且閑,“盡”、“閑”二字,李白似乎在對讀者說:你們看,連鳥和云都在刻意地躲避著我。由此二字,也可讀出詩題“獨坐”中的孤獨、寂寞、以及獨坐時間之久。

    同時,鳥飛、云去,是動態(tài)的,卻因他們都飛去...

    查看詳情>>
    5、

    分享四首李白描寫月亮的詩集,看看一代詩仙是怎么描繪月亮的

    李白的詩
    李白詩集

    李白描寫月亮的古詩大全,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來看看李白描寫月亮的古詩大全,關(guān)于月亮的古詩李白,李白描寫月亮詩句有哪些?

    李白描寫月亮的古詩大全

    1.靜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把酒問月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fù)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3.夜泊牛渚懷古

    ?年代:唐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4.古朗月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5.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

    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查看詳情>>
    6、

    詩仙李白,為什么崇拜這位戰(zhàn)國縱橫家?

    戰(zhàn)國
    李白魯仲連
    縱橫家魯仲連
    詩仙李白的偶像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一首詩叫《別魯頌》,原文如下:

    “誰道泰山高,下卻魯連節(jié)。

    誰云秦軍眾,摧卻魯連舌。

    獨立天地間,清風(fēng)灑蘭雪。

    夫子還倜儻,攻文繼前烈。

    錯落石上松,無為秋霜折。

    贈言鏤寶刀,千歲庶不滅?!?/p>

    這首詩是稱贊的一個人的,這個人就是魯連節(jié),或者魯連舌,當然,此人的真實名字叫魯仲連。

    全詩的意思大概是:

    誰說泰山高,高不過俠客魯仲連的氣節(jié)。誰說秦軍眾銳不可當,他們都摧毀在魯仲連舌下。俠客魯仲連獨立天地之間,氣度猶如清風(fēng)灑香雪。魯仲連,你的品格高尚,不為秋霜所折毀。我愿意將我的寶刀贈與你,讓我們的友誼千秋萬代不滅。

    可以說,這首詩是高度贊美一個人。

    更讓吃驚的是,李白贊美此人不止這一首詩,還有一首《古風(fēng)》: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diào)?!?/p>

    這首詩出自李白的《古風(fēng)》系列,詩的意思跟《別魯頌》差不多,反正也是贊美魯仲連的,大概意思是說:

    齊國有個風(fēng)流倜儻的后生叫魯仲連,他是個高尚奇妙的人,他的高妙就像明月剛從海底升出來,只需一個早上就可以把萬丈光芒照耀人世間。

    試問,李白是誰?李白是個多么狂妄的人啊。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薄把鎏齑笮Τ鲩T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么狂的一個人,居然毫不保留,甚至接二連三的去贊美這個叫魯仲連的人,由此可見,這個魯仲連的確不一般啊。

    那么,魯仲連到底有什么品格或者事跡,讓一代大狂人、大詩人李白都如此推崇?竟然專門寫了兩首詩來贊美他。

    戰(zhàn)國縱橫家

    魯仲連,戰(zhàn)國齊國人,他其實是蘇秦、張儀一類的人物,是個縱橫家、辯才。

    他自幼勤奮好學(xué),博聞強記,思維敏捷,口若懸河,胸藏甲兵,腹有奇謀。不過此人性格孤傲,狂人一個,恃才傲物,連孟嘗君都不放眼里。

    眾所周知,孟嘗君是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此人最喜歡養(yǎng)士,門客三千,一般士人都巴不得做他的門客。但魯仲連是個例外,他曾三次拒絕了孟嘗君伸出的橄欖枝。

    他說,我性格豪逸,崇尚自由并不喜歡當個寄人籬下受人管束的食客。我不愿意與您門下那些個雞鳴狗盜之徒為伍。

    這些話其實說的很重了,孟嘗君只能自討沒趣。

    雖然魯仲連很狂妄,但他卻從不追求私利,而且是哪里有危難就到哪里。

    比如說魏救趙。

    說魏救趙

    《資治通鑒·周紀五》中記載了魯仲連義不帝秦的故事。

    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損失慘重,元氣大傷,秦國乘機兵臨邯鄲城下,包圍了邯鄲。邯鄲城危在旦夕,趙國的滅亡似乎也是遲早的事。于是趙王向自己的盟國魏國求救。

    魏王因為害怕秦國,但也不能不義,面對兄弟有難,肯定不能見死不救,于是耍了個手段,來個緩兵之計。派了兵但只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還派了一個叫新垣衍說客潛入邯鄲,目的是勸說趙王歸附秦國。

    此事被俠客魯仲連知道了,他哪能容忍魏國這樣的兩面派行為,不仁不義,怎么能行,豈是大丈夫所為?

    于是,魯仲連就去找新垣衍,開門見山就說:

    “且秦?zé)o已而帝,則將行其天子之禮以號令于天下,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

    查看詳情>>
    7、

    李白整天逍遙自在,飲酒玩樂,那么他這些玩樂的錢從哪里來的呢?

    李白
    李白游山玩水
    詩仙李白


    提起李白,我們想到的便是一個整日逍遙自在,喜歡飲酒玩樂的豪邁詩人,后世流傳的很多他的詩,有很多都是在描述他游玩過程中的景色。

    但是看到這里,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當時他游樂所需要花的吃飯錢、住宿錢都是從哪里來的?

    如今學(xué)校課本中有很多詩都是李白所寫的,從他的詩中了解到前期他是一位不拘小節(jié)、兩袖清風(fēng)的好官員,并且憑借著自己的才華也得到過朝廷的重視。

    江湖有流傳說李白的家世非常好,不過李白仕途生涯并沒有靠著他的家世為依托。

    當時正值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盛世,李白就為唐玄宗獻上了一首歌頌唐朝功績的詩歌,叫做《明堂賦》,這是李白第一次為當朝皇帝獻的詩詞。

    此詩贊賞了當今皇上開明的形象,也歌頌了唐朝先帝的功績,同時也向唐玄宗表達了自己想謀得一個官職的想法。

    不過這首詩并沒有得到唐玄宗的欣賞,之后李白再次向皇帝進獻詩詞,但也都沒有得到賞識,吃了閉門羹。

    直到公元742年,李白在長安一行中受到了賀知章的賞識,然后賀知章又在唐玄宗面前夸獎推薦了李白,希望唐玄宗能認真看看李白寫的詩,自此李白才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在朝中做起了官。而仕途生涯的收入就是他游山玩水的主要財產(chǎn)。

    當時的他每天就只需要寫詩逗皇帝開心就行了,由于才華加投其所好,李白很快受到了唐玄宗的寵愛,而寵愛之余唐玄宗往往也會額外賞賜一些什么金銀玉器,這也讓他能夠攢一筆錢,足夠他后半生的游樂和生活花費的。

    除此之外,李白畢竟家世很好,縱使他不去做官掙錢,家庭也還是有能力供他每天出去玩的,年輕時靠著家中的一些錢財,年齡大了之后又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也不愁沒有錢花,所以李白一生中大多時間都是能夠維持在游行的。

    而且據(jù)說李白的妻子也是個“有錢人”。他的第一個妻子是宰相的孫女,家境絕對比李白家中殷實,第二任妻子仍然是宰相的孫女,兩個妻子都是宰相的孫女,家里的錢恐怕足夠李白游玩一生了。

    除此之外,其實在唐朝時期外出游玩的花銷是比現(xiàn)在要小得多的,不過排除遇到劫匪的情況。

    古時候游玩主要靠自己步行,所以基本都是先到達一個比較近的地區(qū),然后再繼續(xù)向遠處趕,所以不需要花費很多的路費。

    并且李白性格豪爽,一路上結(jié)交了很多朋友,有些朋友的家境非常殷實,隨便援助李白一點就夠李白花了。

    李白有的朋友對他的恩情非常大,例如賀知章、孟浩然等人,并且作為唐朝的名人,也有一些王公貴族請他寫詩,這些都成了李白的“旅游基金”。

    而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讓他能夠半輩子在游玩中度過。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