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抗清英雄李定國

    發(fā)布時間:2020-08-03
    1、

    要不是抗清英雄李定國在這場戰(zhàn)斗遭到了叛變,清朝的歷史可能要改寫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1657年,南明發(fā)生內(nèi)訌,孫可望降清,清朝見有機可乘,于是派遣吳三桂、趙布泰、羅托等三路大軍,向西南進軍。第二年初,順治帝再次下詔,任命信郡王多尼為安遠靖寇大將軍,率領八旗禁旅南征。此后,清軍由湖廣、四川、廣西三路進攻,南明軍隊節(jié)節(jié)敗,到1659年初,清軍占領昆明。

    李定國率軍掩護永歷帝撤退時,渡過怒江后,發(fā)現(xiàn)磨盤山附近地形復雜,群峰叢峙,林木茂密,只有一條小路可以通行,于是他決定在此地設伏,與清軍主力決一死戰(zhàn)。李定國用兵多年,經(jīng)驗豐富,他充分利用磨盤山的地形特點,埋伏三道伏兵;命泰安伯竇名望為“初伏”;廣昌侯高文貴為“二伏”;總兵王璽為“三伏”。

    李定國的作戰(zhàn)計劃是這樣的,“敵盡入,初伏乃發(fā);燃地雷,二、三伏乃發(fā),首尾擊之,敵盡矣”。為了這次作戰(zhàn)順利,李定國考慮的非常全面,甚至讓將士攜帶干糧,以免產(chǎn)生炊煙。此時清軍屢戰(zhàn)屢勝,認為李定國不堪一擊,早就逃遁,所以絲毫沒有準備。吳三桂等人率領軍隊進入了伏擊區(qū)。

    只等清軍全部進入伏擊區(qū),李定國就可以將其一舉殲滅,可就在此時發(fā)生了意外!南明光祿寺少卿盧桂生臨陣叛變,向清軍泄露秘密。此時清軍的前鋒已經(jīng)進入“二伏”,吳三桂聞訊大驚,急忙下令全軍后撤,同時“以精甲蹂伏兵”。擔任“初伏”的竇名望見計劃暴露,只得被迫出戰(zhàn)。

    擔任“二伏”的高文貴也不得不出戰(zhàn),至此這個伏擊戰(zhàn)變成了遭遇戰(zhàn),雙方展開了一場血戰(zhàn),“戰(zhàn)於山間,短刀肉薄,固山額真沙里布等人俱陣亡,竇名望、玉璽亦戰(zhàn)死”。然而,情況對南明很不利,因為李定國此時投入了六千精銳,打算埋伏清軍,如今卻變成遭遇戰(zhàn),以寡擊眾,落于下風。

    清軍陸陸續(xù)續(xù)增援,前后已經(jīng)有一萬兩千多人,是南明軍隊的兩倍有余。此時李定國坐在山巔,突然聽見信炮失序,非常驚訝,突然一發(fā)炮彈落在了他的面前,“擊土塊滿面”。李定國這才發(fā)現(xiàn),南明軍隊大勢已去,自己的計劃徹底落空。無奈之下,李定國只好率領余部徹底。

    此戰(zhàn)南明投入六千伏兵,別看人數(shù)不多,但這是李定國麾下最精銳的部隊,他原想以此重創(chuàng)清軍,重新收復云南等地。結(jié)果因叛徒盧桂生出賣,導致功虧一簣,損兵達四千多人。清軍雖然取勝,但也是慘勝,損失達萬人,為此朝廷還處罰了參戰(zhàn)的諸多將領。李定國雖然重創(chuàng)清軍,但他已經(jīng)喪失了最精銳的力量。

    永歷帝聞訊后,驚慌失措,趕緊逃入緬甸境內(nèi),最后還是被緬甸人送給了清朝。磨盤山之中呢,是南明與清朝最后一場大規(guī)模戰(zhàn)斗,李定國雖然敗給了吳三桂,但是他這種堅持戰(zhàn)斗,百折不撓的精神值得后人們學習!要不是抗清英雄李定國在這場戰(zhàn)斗遭到了叛變,清朝的歷史可能要改寫。

    查看詳情>>
    2、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如果不是被放鴿子,或許大明復興有望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新會戰(zhàn)役從六月開始一直打到九月,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李定國的病一直沒好,而鄭成功又推諉不來,尚可喜也就沒什么好客氣的了,他看出新會的得失直接關系著省會廣州的安全,自五月間先后派參將由云龍、右翼總兵吳進忠等人率部入城協(xié)助防守。

    九月,尚可喜、耿繼茂還親自帶兵前往江門,加強廣州南面和西面的防務。

    而明軍方面指揮作戰(zhàn)的只是李定國的部將吳子圣。

    李定國數(shù)萬大軍頓兵在新會城之下,屢攻不下,士氣漸沮,軍心開始出現(xiàn)懈怠。

    甚至,軍中“瘟疫盛行,士氣頹萎,病死枕藉”,( 劉彬:《晉王李定國列傳》,見郭影秋:《李定國紀年?附錄》)李定國已有退意。

    此外,還有一個最現(xiàn)實的問題,《孫子兵法.作戰(zhàn)篇》中說:“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李定國這樣勞師遠征,久戰(zhàn)不下,財困民窮,已犯了兵家大忌,這仗再打下去,只能把明軍拖入一個戰(zhàn)爭的泥潭,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戰(zhàn)事的推進,清廷方面也不會坐視不理,滿洲援軍將會自北而來,李定國取勝的機會也就更加渺茫了。

    十月初,李定國的病情稍有起色,他感到時不我待,決定孤注一擲,親統(tǒng)大軍猛攻新會——行不行就看這一把了!

    十月初三日,李定國抵達新會,掘地道攻、發(fā)大炮轟、伐木填濠、用云梯攀城,各式各樣攻城手段都用上來,但,欲速則不達,李定國攻得越急,守城清軍必死之心越強烈,負隅頑抗,死守城池不失。

    新會被圍日久,城內(nèi)糧食早已告罄,在李定國的急攻之下,城中清軍獸性大作,大肆屠殺居民為食?!缎聲h志》記載:“蓋自被圍半載,饑死者半,殺食者半,子女被掠者半。天降喪亂,未有如是之慘者也?!?乾隆六年《新會縣志》卷二《編年》)

    十一月初十日,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再次統(tǒng)兵入援新會。

    十二月十四日,清廷發(fā)來的靖南將軍朱馬喇等率滿、漢兵也趕到了新會。

    入援的清軍會兵一處,結(jié)起連珠硬寨,共同發(fā)力,向李定國軍發(fā)起總攻。

    戰(zhàn)事異常激烈,雙方反復拉鋸,一直持續(xù)了四天三夜,呈白熱化狀態(tài)。

    到了十八日,李定國軍的糧草補給出現(xiàn)了問題,終于不支,全線潰敗。

    清軍趁勝追擊,李定國軍自高州退入廣西,此前所收復的廣東州縣和部分廣西地方再次淪入清方之手。

    第二次廣東戰(zhàn)役與第一次廣東戰(zhàn)役不同,第一次肇慶之戰(zhàn)時間較短,退兵時是審時度勢后的主動后撤,兵力損失不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一次新會之戰(zhàn)曠日持久,兵力、財力、輜重、糧草,耗費巨大,退走時乃是被動的戰(zhàn)敗而走,被清軍在后追擊掩殺,死傷無數(shù)。

    所以,經(jīng)此一役,不但李定國精心籌畫的恢復廣東、進取江南戰(zhàn)略完全失敗,他的兵力也損失殆盡,短期內(nèi)再也無力組織起重大戰(zhàn)役,南明復興的希望就此破滅。

    鄭成功所派出的援師雖然一路磨磨蹭蹭,但誠如鄭成功在信中所說“茲屆孟冬, 北風飆起”,正值順風,無論這支援軍是如何的刻意拖沓延遲,老天爺還是在十二月初把他們送到了...

    查看詳情>>
    3

    抗清英雄李定國一戰(zhàn)成名,他北伐不足一年就擊破清軍數(shù)十萬人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抗清英雄李定國一戰(zhàn)成名

    1652年,清順治九年,也是南明永歷六年,以大西軍為主體的南明軍隊發(fā)起聲勢浩大地反攻行動。在這次反攻行動中,由李定國指揮的桂林之戰(zhàn)和衡州之戰(zhàn),不僅是整個反攻行動的最高潮,給清軍以巨大的殺傷,差點扭轉(zhuǎn)歷史,也在后世留下了兩撅名王的佳話。

    在此之前,明軍連遇慘敗,清軍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攻克廣州,定南王孔有德占領桂林。永歷皇帝朱由榔如同驚弓之鳥,匆忙從梧州逃往南寧。隨駕的諸多官員也紛紛作鳥獸散,他們有的避入深山,有的削發(fā)為僧,還有的干脆投降清朝,永歷朝廷命懸一線。

    此時,已在云南經(jīng)營兩年的大西軍伸出了援手,孫可望主動聯(lián)絡永歷朝廷,受封為景國公,并被賜名朝宗。借此機會。孫可望完成了對永歷朝廷殘存武裝的收編工作,造成了"天子自扈從外,無一民一卒為朝廷有也"的局面,南明政權(quán)及其軍隊實際上變成了以大西軍為主的抗清實體,隨后他自封為秦王。1652年3月,大西軍以劉文秀兵出四川,孫可望和李定國反攻湖廣。

    得利于之前對于云南的經(jīng)營,大西軍兵精糧足,初試鋒芒便勢不可擋,很快就打下了貴州和大半個四川。劉文秀連破吳三桂部,于敘州之戰(zhàn)俘獲吳軍大將白含貞,將其主力壓縮至保寧一城。"劉文秀之入蜀也,善撫恤軍士。蜀人聞大軍至,多響應。于是,重慶、敘州諸府縣次第皆復。吳三桂迎戰(zhàn)輒敗,斂軍以奔,趨保保寧。"而李定國更是大放異彩,三月下沅州,五月在靖州擊潰清軍張國柱部,殲滅五千余人,導致續(xù)順公沈永忠不戰(zhàn)而逃,先放棄寶慶,后放棄長沙,一直逃到岳州。清朝在湖南設置的許多道、府、州、縣官也隨軍倉皇北竄。大西軍收復了湖南大部分州縣。

    坐鎮(zhèn)桂林的清定南王孔有德成為了李定國的下一個目標,為了消滅孔有德,李定國先派部將由便道直取嚴關(桂林東北),扼制桂林入湘之路,然后親率主力攻下全州,拔去桂林之屏障。攻下全州后,李定國未及進城,便急趨桂林。六月二十九日,孔有德親率桂林城中精銳于嚴關迎擊大西軍。為了激勵士氣,孔有德對部下大肆炫耀自己的生平,"具言其生平及粵西用兵曲折","王顧盼叱咤自豪,言出皆諾,無能后"。其驕橫之狀,溢于言表。然而開戰(zhàn)后,李定國用五十頭大象結(jié)成象陣,沖亂孔軍陣腳,"兵未交而象陣前列,勁卒山擁,塵沙蔽日,馬聞象鳴皆顛厥,有德眾遂奔,掩殺大敗",孔軍精銳一戰(zhàn)盡喪,"浮尸蔽江下"??子械赂文懢懔?,狼狽奔回桂林,唯有閉城死守。李定國圍城期間,孔有德本有投降的企圖,因受部將挾制而錯過了時機。桂林城北有水硐,直通城中山上。從水硐上山可俯瞰全城,七月初四日,李定國派遣精兵,乘夜出發(fā),三更到達山頂豎起紅旗。明軍內(nèi)外夾攻,于中午攻破武勝門,殺入桂林城內(nèi),孔有德在絕望中狂性大發(fā),手刃愛妾,將自己多年來收集來珍寶聚在一室,而后自焚,"至初四日辰時,賊從山上攀附絡繹入城...

    查看詳情>>
    4、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是一位什么樣的英雄?他寧死也不會投降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明朝末年,尚可喜的父親和弟弟駐扎在東北。我們都知道,滿清在關外發(fā)財,尚家就被安排在這樣一個咽喉的地方。朝廷對他家人的信任可見一斑。然而,在與清朝作戰(zhàn)的過程中,尚可喜的父親和兄弟都死在了戰(zhàn)場上。其余的人更悲慘。他們有的被滿族俘虜,有的被迫跳入大海,但他選擇了“叛國”。

    有人“粉飾”這種做法,令人欣慰。后人認為古人說真正的英雄是知道時事的人,他們甚至承認這種做法符合朝廷的情況。但在中國歷史上得到廣泛認可的人,必須是積極向上的、仁義的、忠誠的。不管怎樣粉飾,尚可喜都不是一個“積極的性格”。

    在一個愉快的時代,有一位名叫李定國的將軍。為了突出英雄形象,李定國被塑造成了一個奸詐的惡棍,殺了妻子,殺了兒子。事實上,這個角色是真實的,他是真正的英雄。作為明末著名的戰(zhàn)略家和民族英雄,李定國十歲時加入了張獻忠的起義軍。

    因為他在戰(zhàn)斗中的勇敢,很快被張獻忠賞識并成為他的將領。張獻忠死后,清兵入關,李定國等人意識到國家危在旦夕,決定加入明朝抵抗清朝。也許在我們看來,這是當時中國境內(nèi)的事情,對于反抗鐵蹄和屠殺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場生死之戰(zhàn)。李定國率部打敗了漢奸孔有德,逼迫孔有德自焚。

    李定國還率領部隊前往長沙。清軍司令親王尼堪率十萬大軍與李定國作戰(zhàn),李定國打敗李定國,李定國陣亡。這是南明成立不到一年的“兩大名王”的著名故事,它使多個省區(qū),收復了湘桂,打敗了數(shù)十萬清軍,打破了清軍無敵的神話。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是一位什么樣的英雄?

    此后的新會戰(zhàn)役中,李定國圍攻新會,恢復兩個地區(qū),卻被新會的清軍殺害為食。此外,明軍內(nèi)部戰(zhàn)斗也不順利。李定國的妻子和家人被清軍抓獲處決。李定國說:“現(xiàn)在,我還能說什么呢?我會把我的忠誠獻給大明,然后死?!睉?zhàn)神李定國在經(jīng)歷了“凜凜孤忠志獨堅,手持一木欲撐天”的磨盤山之戰(zhàn)后。

    由于懦弱的永歷皇帝不聽勸告,逃亡緬甸,被吳三桂擒獲勒死,李定國聽到后,披發(fā)徒跣,號誦搶地,兩目皆血淚,大哭道:“我對不起大明,也對不起皇帝,我該怎么面對天下“他16天后死在荒郊野外。臨終前,他告訴兒子和手下“寧可死在野外也不要投降”。

    李定國死后,被各族人民奉為神靈。他為他修建了“漢王廟”,每年春節(jié)都有盛大的祭祀活動。李定國是中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在民族危難之際,他毅然放棄過去,與明朝合作,共同抗擊滿洲貴族的軍事征服和暴政。他仁慈、正直、忠誠。中國人的精神和骨氣在他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云南人崇拜他。蔡鍔,章炳麟等人都說“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國!”沒有人可以依靠,但李定國仍然想念舊國家。當?shù)厝艘曀麨樯?,為他建廟。每年春節(jié),都有紀念他的活動。然而,由于軍閥的戰(zhàn)斗,加上年久失修,供奉他的寺廟幾乎被毀。然而,這樣一個民族英雄,在他死后數(shù)百年,甚至無法與一個臭名昭著的劊子手相比。

    查看詳情>>
    5、

    抗清英雄李定國的這一戰(zhàn)是最精彩的,一起看看精彩之處在哪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1644年,清軍入關,很快就席卷天下,在八旗騎兵的沖擊下,南明軍隊被打的丟盔卸甲,紛紛繳械投降,光在江北投降清軍的南明軍隊人數(shù)為“總兵二十三員、副將四十七員,馬步兵二十三萬八千三百名”。但是南明畢竟堅持了數(shù)十年,其實他們還是打了不少勝仗的,其中抗清英雄李定國的這一戰(zhàn)是最精彩的,一起看看精彩之處在哪。

    事情還得從1651年說起,此時的南明朝廷已經(jīng)完全依靠大西軍余部,經(jīng)過一番整合,被南明封為秦王的孫可望決定發(fā)起全面反攻。孫可望和李定國東攻湖南、廣西,劉文秀則進軍四川。1652年,南明軍隊收復了湖南大部分州縣,清軍損失官兵五千一百六十三名、戰(zhàn)馬八百零九匹。

    此時,李定國又率領軍隊揮師南下,進入廣西地區(qū)。當時占據(jù)廣西的是原明朝將來孔有德,他在吳橋兵變后,渡海投降清朝,后被封為定南王??子械掠H率軍隊據(jù)守興安縣嚴關,結(jié)果被李定國擊敗,清軍“浮尸蔽江下”。之后李定國一鼓作氣,攻下了桂林城,孔有德被迫自殺,其子被明軍處斬。

    之后,李定國坐鎮(zhèn)桂林,派出軍隊收復了廣西全境。消息傳到北京,順治帝大為震驚,他決定派出八旗騎兵南征。這次清軍的主將是敬謹親王尼堪,此人的身份非常顯赫,他的祖父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父親是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褚英。尼堪是褚英的第三子,出生于1610年。

    雖然褚英被賜死,但他的子嗣依然受到優(yōu)待,尼堪跟隨叔父們征戰(zhàn)沙場,屢立戰(zhàn)功,先后被封為貝子、貝勒,在南漢山城之戰(zhàn)中,尼堪率軍全殲朝方援軍。入關后,尼堪也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賜金二百兩、銀一萬五千兩、鞍一、馬五”。別看尼堪是皇室成員,卻也是一員猛將。

    1649年,尼堪被任命為定西大將軍,鎮(zhèn)壓了大同總兵姜瓖的叛亂,因功被晉升為敬謹親王。這次清軍在南方慘敗的消息傳來,順治帝立即就想起了自己的這位堂兄,于是他任命尼堪定遠大將軍,率八旗勁旅出征。十一月十九日,尼堪率軍抵達湘潭,“明將馬進忠等遁”。

    之后,尼堪所部屢戰(zhàn)屢勝,因此不免產(chǎn)生了驕傲的心理,他率軍直抵衡州城下,與南明的四萬大軍遭遇,“尼堪督隊進擊,大破之,逐北二十馀里,獲象四、馬八百有奇”。尼堪以為明軍不堪一擊,于是孤軍深入,結(jié)果沒想到中了李定國的埋伏。原來李定國采取了誘敵深入的計策。

    結(jié)果尼堪所部遭到明軍的包圍,雙方展開了一場血戰(zhàn),“尼堪督諸將縱橫沖擊,陷淖中”。最初尼堪用弓箭作戰(zhàn),可是很快箭就用完了,他只得拔刀而戰(zhàn),最終被明軍擊殺。與此同時,一等伯程尼,以及尼堪隨身護衛(wèi)全部戰(zhàn)死。南明軍隊取得了衡州大捷,打破了八旗兵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堪稱是南明最大勝仗。

    消息傳到北京,順治皇帝垂淚道:“我朝用兵,從無此失。”就在李定國“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之時,南明內(nèi)部卻爆發(fā)了內(nèi)訌,讓大好形勢付諸流水,不禁令人嘆息。

    查看詳情>>
    6

    抗清英雄李定國被稱為“小尉遲”,他的精神氣節(jié)擔得起英雄二字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李定國出身貧苦,父母早亡,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1630年,張獻忠在陜西米脂縣(也是李自成的家鄉(xiāng))起義,許多饑民紛紛加入了農(nóng)民軍,當時只有10歲的李定國也在其中。

    抗清英雄李定國被稱為“小尉遲”

    李定國表現(xiàn)優(yōu)異,深得張獻忠喜愛,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一同被張獻忠認為義子,1637年,已經(jīng)十七歲的李定國身高八尺,本領高超,待人恭敬,被人們稱做小柴王,在軍中則被叫做小尉遲。

    早期是反抗明末暴政的農(nóng)民軍英雄。十歲就加入農(nóng)民軍,不愿做安安餓殍。但他也不是螳臂當車,二十幾歲就二十騎破襄陽,可謂是少年英雄。

    1644年,崇禎吊死在煤山,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張獻忠的大西軍同清軍作戰(zhàn)不利,張獻忠受傷而死,死前留下遺命:“立國三百年的大明是正統(tǒng),我死之后,你們要歸順大明,不要做不義之事?!?/p>

    這是一個很奇特的現(xiàn)象,隨著外敵的入侵,原本你死我活的對手,放下彼此的矛盾,共同對外。有意思的是,吳三桂這些原來的明軍變成了清軍,大西、大順這些義軍,反倒變成了明軍。

    清軍入關后,李定國成為了反抗外族入侵的民族英雄,一生都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nèi)盡量顧全大局。

    當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后,李定國同意貫徹義父張獻忠的遺愿,不降清(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李定國并不是為了明朝的爵位而聯(lián)明抗清(我自為王,安用請?若是,則為朝廷官,不再作賊,勿反復也)而是為了大義。 即使在絕望中,李定國依然不降。

    李定國率領明朝的部將,連續(xù)打敗親王孔有德、親王尼堪,打破了清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明軍士氣高漲。但禍根也就此埋下。早在孫可望收到桂林大捷的捷報時,另一員明軍大將孫可望就有些嫉妒李定國的運氣,忍不住說:“北兵本就好殺,只不過我沒有獨當一面?!?/p>

    可以說,如果不是孫可望嫉賢妒能,出兵挑釁失敗后投降洪承疇,將永歷軍的虛實全盤托出,那么永歷朝的滅亡,至少不會那么快。有李定國這根擎天之柱,愛新覺羅氏想完成全國的統(tǒng)一,時間還要推后很多。

    一個前半生對抗明朝的流寇,后半生因民族大義不惜以死守護明朝而封王,一個明朝世襲封疆大吏,最后不趕盡殺絕明朝不休,人與人差別怎么這么大呢?

    他是大明王朝最后十年的擎天之柱,被昭宗永歷皇帝封為晉王。他以云貴偏僻之隅,對抗統(tǒng)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域的滿清帝國,論局勢比諸葛武侯北伐更險惡和艱巨百倍。

    在此危難時局,他扶明抗清,矢志不渝;顧全大局,對同陣營的內(nèi)爭多方避讓;論個人品行,論所部軍紀,皆無懈可擊;于西南人民有遺惠,川滇黔之地多建“李晉王祠”,英名傳說流傳至今。

    查看詳情>>
    7、

    我們的抗清英雄李定國對明朝有著哪些巨大貢獻?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明朝末期,雖然清軍實力強大,但明朝政權(quán)還是比較平穩(wěn)的度過了一段時間,這其中不乏一些優(yōu)秀將領的努力,李定國便是其中一位。

    抗清將領李定國

    李定國,字鴻遠,生于公元1621年,死于公元1662年,他是明末清初時期最優(yōu)秀的一位抗清將領,他是現(xiàn)在的陜西延安人,明朝將領張獻忠的義子,還曾被明朝分封為安西將軍,負責掌管大西軍。

    公元1646年明朝將領張獻忠戰(zhàn)死沙場之后,李定國與孫可望等人繼續(xù)帶領軍隊對抗清朝,李定國作戰(zhàn)勇猛,同時他還很有謀略,使得當時的清廷經(jīng)常準備放棄占領西南七省,但他后來被孫可望背叛,只能退守云南,后來孫可望投降清朝,使得李定國的原定計劃大亂,清朝的軍隊大舉進攻云南。他不得已只能退向緬甸。

    公元1662年,明朝永歷帝被清軍殺害,他則繼續(xù)帶領軍隊對抗清朝,但不幸的是兩年后他因病離開了人世。

    平定黔滇

    公元1647年正月,李定國等人帶領的大西軍向貴州出發(fā),同年三月,李定國陸續(xù)占領了貴陽、定番州等地,貴州其它地方看見這樣的形勢也紛紛向李定國的軍隊投降。

    此時云南正好處于戰(zhàn)亂之中,李定國認為這是擴充自己領地的大好機會,于是他便帶領軍隊出向云南進軍。云南的作亂勢力收到消息之后,非常害怕和擔心,立即就放棄昆明向南逃走了。

    公元1647年四月,李定國等人的大西軍進入昆明,昆明城中的所有百姓都自覺出來迎接大西軍的到來。同年八月,他們在昆明自封為王,孫可望稱自己為平東王,李定國則稱自己為安西王,其它兩位將領也自封為王,但他們?nèi)匀焕^續(xù)著之前的一些做法,每次遇到難以決定的大事之時,都會坐在一起商量。

    八月,李定國等人帶領軍隊成功攻破了沙寨,生擒了當初在云南作亂的首領沙定洲,于是滇東也就很快被李定國等人的大西軍平定下來了。等到李定國帶領大軍班師回朝的時候,云南的百姓都非常感謝李定國等人,甚至向他們俯首叩謝。

    由于李定國等人在云南推行了一系列非常有效的舉措,云南的百姓們生活越來越好,他們也愿意參加大西軍,于是大西軍的人數(shù)很快就上升到了二十多萬人,與此同時他們還發(fā)展了屬于自己的新武裝,那就是象隊。

    云南當?shù)氐纳a(chǎn)也在大西軍的幫助下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他們很快就實現(xiàn)了糧食大豐收,大西軍和云南百姓相處的非常愉快。

    血戰(zhàn)磨盤山

    后來孫可望嫉妒李定國,再加上自己本身實力的不足,于是他便向當時的清軍投降,不僅如此,他還向清軍將領洪承疇獻出了當時李定國所在的西南地區(qū)的全部地圖,并且詳細向清軍介紹了當時在西南地區(qū)的大西軍,這使的清軍很快就知道了李定國的大西軍的底細。

    于是在公元1658年二月,清朝朝廷決定派遣自己手下三路軍隊一起向當時的貴州發(fā)起進攻,其中命令吳三桂和李國翰等人負責帶領北路軍隊從四川對貴州發(fā)起進攻,讓自己手下的征南將軍帶領南路軍隊從廣西向貴州發(fā)起進攻,與此同時清廷還命令靖寇將軍等人率領中路軍從當時的湖南向貴州發(fā)起猛烈的進攻。

    本來這三路人馬都很難與之對抗,再加上當時李定國正忙著在永昌對抗王自奇等人的叛軍,一時間...

    查看詳情>>
    8、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是位什么樣的男人?他是最有希望拯救明朝的人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是位什么樣的男人?

    李定國,是一個被歷史注定要銘記的男人。作為大明最后一個鐵骨錚錚的將軍,民族英雄,他本來可以有機會力挽狂瀾,平定乾坤,再造大明??上?,所謂得勢不得運啊,任你有千般本事,萬般造化,也是徒勞。

    公元1621年,明熹宗天啟元年,后金太祖六年,再過七年,明朝最后一個皇帝崇禎就登基了。在這一年的六月十一日,在中國近代的革命圣地延安,李定國出生了。我想,和很多不平凡的人物一樣,他出生的這一天,必定是有很多的祥瑞的,比如七色云彩籠罩在他家的茅草房上,或者他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夢見一頭猛虎撲進夢里之類的。因為這個孩子太不尋常了,在明朝滅亡后,他有希望重造大明,成為滿清的掘墓人。

    不過很可惜,因為他的家庭出身,他沒有參加大明的軍隊,沒有成為大明的將軍,十歲的時候他就參加了張獻忠的起義隊伍,后來他成了張獻忠的養(yǎng)子。排行老二,大哥叫孫可望,記住這個王八蛋,李定國就是毀在他的手上。還有兩個是劉文秀和艾能奇。從此,他跟隨張獻忠四處造反,把崇禎弄得焦頭額,后大西政權(quán)建立后,被封為安西將軍。

    他的一生波瀾壯闊,前面是農(nóng)民軍的統(tǒng)帥,專門和大明對著干,雖然算是明朝的掘墓人,但是這畢竟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自家人打打殺殺的,誰做皇帝都一樣。都是大漢子孫,華夏兒女嘛。

    在滿清入關后,張獻忠逐漸意識到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漢滿之間的民族矛盾,和滿清相比,大明畢竟還是正統(tǒng),于是率軍抗清。可惜,在戰(zhàn)斗中中箭身亡。李定國等不得不撤出戰(zhàn)斗,連續(xù)敗退。在艱難的情況下,保持了部分有生力量。

    在貴陽,李定國、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四位將軍對義軍今后的出路進行了討論。此時的李定國逐漸意識到反明的失誤,因為結(jié)果很明顯,明朝滅亡后,滿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所以李定國主張聯(lián)合當時的南明政權(quán)共同抗清,重建大明。孫可望則想繼續(xù)南下逃跑,繼續(xù)流亡,甚至不惜逃到海上。這是兩股主要的聲音,最后在李定國以死明志的態(tài)度下,暫時決定聯(lián)明抗清。

    1647年,大西軍開進云南,說服明黔國公沐天波與農(nóng)民軍聯(lián)合,打出“共襄勤王,恢復大明 天下”旗號。正式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在云南,大西軍實行安民的正常政策,各少數(shù)民族子弟紛紛參軍,并培養(yǎng)了一直特殊的軍隊:象軍。

    在1646年,明廣西巡撫瞿式耜擁立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年號永歷??墒沁@時候,隨著形式的好轉(zhuǎn),孫可望的野心開始膨脹,甚至想自立為王,雖然遭到了李定國的嚴厲駁斥??墒撬€是自封秦王,李定國雖然深惡痛絕,可是為了大業(yè),他隱忍了下來。

    在安順,李定國和明威清道黃應運歃血為盟,共同輔佐南明。可是遭到了孫可望的報復,處死了黃應運,李定國愈加不滿。

    1652年,清廷派孔有德進攻貴州,大西軍分兵兩路,東路軍李定國,進攻湖;北路軍劉文秀,進攻四川。同年五月,李定國搶在孔有德增援寶慶前,率三萬大軍和五十頭大象,直取寶慶,殲敵五千。

    六月,率軍合攻桂林,取得桂林大捷,逼孔有德自殺,清廷大震。

    八月,李定...

    查看詳情>>
    9、

    抗清英雄李定國最后是怎么死的?他原本也是貧窮家的孩子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崇禎皇帝自縊,就意味著明朝滅亡了,但事實上之后還有一名南明朝,是由史可法擁護福王建立起來的。當時除了史可法之外,還有一名抗清大將,他就是李定國。那么這名將軍李定國的一生是怎么樣的?

    李定國簡介

    李定國,原本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因為家庭生活條件很糟糕,于是年紀輕輕的李定國就去當兵了。當時他是在張獻忠的門下當兵的。有一次張獻忠見到年幼的李定國,覺得他將來會出人頭地,所以就收養(yǎng)了他。從那之后,李定國就一直跟隨著張獻忠。

    長大后的李定國成為了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將軍,在多次戰(zhàn)斗中獲得了勝利,得到了重用。不僅如此,李定國因為他的戰(zhàn)績還得到了將士們的支持。張獻忠在一次和清軍的交戰(zhàn)中身亡了,在李定國等人的領導下,好不容易才重整了軍隊。

    民族感很強的李定國等人,決定和南明一起對抗清軍。后來,李定國等人內(nèi)部產(chǎn)生了矛盾,使得李定國的軍隊在一次與清軍的交手中,本可以獲勝的卻被對方打敗。無奈之下,他只能帶著大家轉(zhuǎn)戰(zhàn)兩廣。最后他在血戰(zhàn)磨盤山中徹底戰(zhàn)敗了,但是堅強如他,不愿投降的李定國寧愿死在荒郊野外也不愿投降。他的這一舉動更是得到了眾人的敬仰。

    抗清英雄李定國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李定國從一開始跟隨張獻忠大戰(zhàn),多次打贏勝仗,是眾人眼中的大英雄。那么最后李定國是怎么死的呢?

    李定國和孫可望鬧翻之后,站在抗清大局的角度,他愿意化解雙方間的矛盾。但最終因為奸佞從中作梗而失敗了。

    后來李定國的軍隊又和清軍進行交戰(zhàn),這次的戰(zhàn)役就是血戰(zhàn)磨盤山,這也是李定國死前最后一次重大戰(zhàn)爭。在這次戰(zhàn)斗中,因為地勢的優(yōu)勢,再加上李定國帶領的將士們一個個都很勇敢,讓清軍也不敢隨意追打,畢竟清軍在之前已經(jīng)喪失了大半的兵力。

    磨盤山戰(zhàn)爭之后,李定國的軍隊也沒有多少人了,最終還是被清軍打敗了。但是忠貞的李定國寧愿葬身于荒郊野外,也不愿投降。結(jié)果,當李定國聽到南明的君主讓吳三桂殺了消息后,悲痛致死。一代抗清名將李定國就這樣與世長辭了。

    李定國從十歲參入軍營開始,一生都在戰(zhàn)爭中度過,他打過的勝仗也有很多。出于民族團結(jié),保衛(wèi)明朝,與清軍抗衡,李定國甚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到了生命的盡頭,寧愿死在野外,也絕不投降,充分展現(xiàn)了他堅定的英雄氣概。

    查看詳情>>
    10、

    抗清英雄李定國戰(zhàn)功赫赫,最后的結(jié)果卻是身死他鄉(xiāng)

    抗清英雄李定國
    明朝
    明末第一名將李定國

    李定國,字寧宇,陜西榆林人。本農(nóng)家子,十歲為張獻忠所掠,喜其貌度不恒,養(yǎng)以為己子。

    定國長八尺,眉目修闊,軀干洪偉,舉動有儀度,于群盜中獨以寬慈著。喜接文士,通兵法、緯象,讀《通鑒綱目》,略通大義,不樂為盜。以幼鞠于獻忠,莫能自拔。所部將二萬人,隨獻忠馳突豫、楚。

    這是明末清初思想家船山先生王夫之在他的《永歷實錄》中對李定國所做的傳。

    王夫之是誰?他可是與顧炎武、黃宗羲三人并稱為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能讓他做傳的人,要么是大忠大義之人,要么是大奸大惡之徒。而李定國顯然是屬于前者。

    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認知里,明朝滅亡是從崇禎帝煤山自縊的那一刻算起。沒錯,官方上都認定1644年為明朝滅亡的時間,但嚴格意思來講,這種說法不太全面。1644年,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禎帝自縊身亡,大明朝可以說是滅亡了,畢竟皇帝已經(jīng)死了,首都也讓人給占了。不過可別忘了,明朝還有另外一個“首都”——南京,當年朱棣靖難之役后,將都城遷到了北京,而南京并沒有說失去了首都之位,只是作為陪都。和北京一樣設有六部,轄南直隸。但是南京的六部一般不管什么事兒,只是太子鍛煉和大臣養(yǎng)老或變相流放的地方。

    大明朝如果能夠永享天下,南京自然就一直作為陪都。可是1644年,北京城被李自成大軍給占領了,皇帝也死在了煤山,這下子南京陪都的地位就油然而生。當時南京六部官員讓福王朱由崧登基,重建大明,這就是歷史上的南明弘光政權(quán)。

    不過弘光政權(quán)也是曇花一現(xiàn)。滿清八旗軍一路從山海關南下,先是破北京,后一路南下,攻占了南京,滅掉了所謂的弘光政權(quán)。事情到這里并沒有結(jié)束,那些大明忠臣紛紛從朱氏子孫選擇繼續(xù)重建大明朝廷,當時就出現(xiàn)了兩個南明小朝廷:一個是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在福州稱帝,這就是隆武政權(quán),不過隨著鄭芝龍的降清,隆武朝很快就滅亡了;另一個則是張獻忠的大西軍余部和明朝那些官僚,他們兩派聯(lián)合起來,在西南地區(qū)擁護桂王朱由榔為帝,這就是永歷政權(quán),而這也是南明最后一個政權(quán)。

    抗清英雄李定國戰(zhàn)功赫赫

    雖然南明處在最艱難的階段,尤其各個南明政權(quán)覆滅,但也不乏忠臣良將,其中張獻忠的大西軍的李定國就是其中一位。

    就像我開頭所說的,李定國是張獻忠義子。在王夫之的《永歷實錄》里,李定國是后來才取的,而且還是被人販子賣給了當時還是流寇佛張獻忠。后來他被張獻忠看上,于是收其做了義子,并改姓張。張獻忠可不只有一個義子,他一共有四個義子,其中長子是孫可望,而次子就是李定國了。而李定國也沒辜負他義父么栽培,他作戰(zhàn)勇敢,經(jīng)常一馬當先,所以人稱“小尉遲”。

    不過李定國的巔峰時期并不是在還是張獻忠?guī)は碌臅r候,真正的輝煌反而是在投靠永歷政權(quán)之時。

    張獻忠死后,余部紛紛同意李定國的想法:扶明反清。當然,李定國也不負所望,以他一人之手,深深將永歷政權(quán)打出威名。在這幾個南明政權(quán)里,也只有永歷政權(quán)是苦苦支撐了近二十年。

    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它捐棄前嫌,同意孫可望、李定國等大西軍殘余力量加...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