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1、

    漢景帝與周亞夫,明君賢臣,為何最終走向決裂?

    周亞夫
    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
    漢景帝劉啟

    《論語 顏淵篇》中記載了,齊景公詢問孔子政治的做法,孔子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前一個 “君”是指名,后一個 “君”是指實。意思是君臣父子都要盡量效法理想的君臣父子,政治才能上軌道。漢景帝與周亞夫,這對君臣在危難時期,做到了“君君、臣臣”,有過的蜜月期,然而卻沒有善始善終,最終兩敗俱傷。

    初出茅廬

    公元前158年,匈奴6萬騎兵南下,西漢邊境一度告急。漢文帝隨即調(diào)兵遣將:

    1、命車騎將軍、蘇意將軍、張武將軍分別鎮(zhèn)守飛狐、句注山、北地郡,以此建立起抵御匈奴的北面防線;

    2、命徐厲、劉禮、周亞夫分別屯兵棘門、霸上、細柳,加強西漢都城的防御力量。

    為此,漢文帝親自視察了,這三支駐守都城的軍隊。其余兩支軍隊內(nèi)紀律松弛,閑雜人等都可自由出入;唯有周亞夫的細柳營,紀律嚴明,連漢文帝想入營,都被士兵拒絕。士兵言明軍營之中,只聽從將軍號令。

    無奈之下,漢文帝只得派人持節(jié)通知周亞夫,方得入營。哪知又被士兵告知,軍營中不得驅(qū)弛,漢文帝一行只得騎馬慢行。這次,周亞夫給漢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臨終前,交代劉啟(漢景帝):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意思是說,國家危急的時候,可以任用周亞夫擔任將軍。

    七國之亂

    劉邦建立西漢之后,分封的7位異姓王不久后,紛紛反叛。漢高祖歷經(jīng)四次御駕親征,得以擺平,穩(wěn)定了局勢,留下了“非劉而王天下共擊之”的遺囑。

    但劉邦沒有預料到,自己的劉氏子孫,卻也干起了,與異姓王的像相同勾當。先是濟北王劉興(漢文帝大哥劉肥第三子)曾在誅滅呂氏有功,但漢文帝封賞之時,過于小氣,造成了劉興的不滿。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趁著匈奴入侵,劉興起兵造反。接著是漢文帝的幼弟,淮南王劉長密謀聯(lián)合匈奴、閩越,發(fā)動叛亂。

    針對兩起叛亂,漢文帝只是謹慎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并沒有大刀闊斧地削藩。到了劉啟繼位,景帝采取了強硬的姿態(tài),也大大刺激了諸王中,實力最強的吳王劉濞。此外,劉啟與劉濞還有一段不共戴天的仇恨。劉啟還是太子之時,與吳王太子喝酒賭博,兩人起了爭執(zhí)。劉啟竟然將吳王太子給殺了。

    于是,兩個因素交織在一起,吳王劉濞聯(lián)合了膠西、楚、齊、濟南等七國,起兵討伐西漢中央的戰(zhàn)爭,史稱“七國之亂”。

    力挽狂瀾

    慌了神的漢景帝,只得犧牲了主張削藩的晁錯,但吳王劉濞并沒有因此罷手。千鈞一發(fā)之際,景帝想起了漢文帝臨終遺囑,將周亞夫提升為太尉,統(tǒng)領36將對抗吳楚聯(lián)軍。

    周亞夫上任之初,并告知了景帝,自己“犧牲局部,以謀全局”的戰(zhàn)略構想。意思是吳楚聯(lián)軍士氣正盛,不宜與之正面對抗,需要犧牲梁國為代價,吸引吳楚聯(lián)軍的注意力,而周亞夫部將迂回斷其糧道,使吳楚聯(lián)軍,陷入自亂陣腳。

    雖然周亞夫的戰(zhàn)略最終實現(xiàn),“七國之亂”得以平叛,但也為其埋下了巨大的隱患。因為擔任正面戰(zhàn)場的梁王劉武,便是漢文帝的一母胞弟。劉武在吳楚聯(lián)軍攻城之下,幾次向周亞夫求援,都被拒絕。

    從結(jié)果看,周亞夫是對的,其戰(zhàn)略部署也得到了漢景帝的首肯,但梁王劉武才不管...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