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他是受李白推崇的老師,一生避世不出與李白并稱“蜀中二杰”
詩仙李白,這在我國可謂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薄疤焐也谋赜杏?,千金散盡還復來”從李白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李白的狂傲,瀟灑,但即即是這樣的性格,他也有自己推崇的人,趙蕤即是其中之一。
憑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錄,趙蕤約生于唐高宗年間,比李白大了整整一輩,卒于唐玄宗天寶元年,活了或許八十歲,在昔人中算是長壽的了,這要得益于他的避世不出,淡泊名利的灑脫。趙蕤自幼聰穎,酷愛念書,尤其是喜歡讀諸子百家以及兵書,所以趙蕤對于政治外交以及行兵接觸朝堂計謀頗有研究,他自認為自己是縱橫家的繼續(xù)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門戶,其中有一個門戶十分特殊,這個門戶內(nèi)里的人朝三暮四,就如同呂布一般三姓家奴,經(jīng)常會因為自己的主觀政治判斷而轉(zhuǎn)而投靠別人,而此門戶即是縱橫派??v橫派始創(chuàng)于鬼谷子,在其時影響龐大,其成員基本上都是謀士,擅長從事政治外交運動。
不外趙蕤所處的時期比力尷尬,那時正是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壯盛的時期,普天之下難道王土,四周的小國對唐朝只有敬畏之心,毫無動武之力,趙蕤所學也就絲毫排不上用場。
其實縱橫家也就是在春秋戰(zhàn)國亂戰(zhàn)時期比力興盛,到了日后秦朝建設(shè)統(tǒng)一帝國后,就逐漸衰弱下來,到了唐朝時有紀錄的縱橫家更是寥若晨星。
不外趙蕤卻從沒有放棄對縱橫學說的熱愛,一直苦心鉆研,他也并非要去做什么外交家揚名四海,相反,趙蕤淡泊名利,曾多次拒絕了唐玄宗的征召,一直悄然隱居,而這一點,正是李白無比推崇他的地方。
早年,李白還未成名時,曾特意上門造訪趙蕤,并追隨趙蕤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深受其影響,故趙蕤是李白之師,時人也稱:“趙蕤術(shù)數(shù),李白文章”,后世也有人稱此二人為“蜀中二杰”。趙蕤雖是個縱橫家,但卻集百家之長,對道家思想也頗有研究,他避世不出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而李白天后對玄門無比癡迷,跟趙蕤早年對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趙蕤閑居期間也曾寫過一些作品,不外時至今日,我們尚能看到的只有一本《是非經(jīng)》。在這本書當中,趙蕤揚棄了一切主觀偏見,很客觀地將諸子百家當中所有優(yōu)秀的思想全部糅合在一起,將大巨細小的歷史事件以后世的眼光來舉行深入地分析,其中摻雜著一些計謀思想。除此之外,此書還紀錄了不少奇聞趣事,解說了國家興亡,舉賢任能等內(nèi)容,又以朝堂之上的政治博弈為切入點,為人講述了善惡之分,可謂“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趙蕤的《是非經(jīng)》
關(guān)于此書,后世評價也頗高,北宋孫光憲就曾在其作品《北夢瑣言》中高度肯定了《是非經(jīng)》的史學價值以及政治價值。
不外惋惜的是,由于趙蕤一生都避世不出,所以后世對他的相識還是少之又少,但他能寫出《是非經(jīng)》這樣的佳作,能教出李白這樣的徒弟,想必縱然是入朝為官,也能有所建樹。
與“他是受李白推崇的老師,一生避世不出與李白并稱“蜀中二杰””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