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
1.[hao86.com好工具]呼喚;大叫。
2.夸語。
3.象聲詞。
詨【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6畫
《集韻》《韻會》《正韻》虛交切,音嘐?!额惼穮侨酥^叫呼爲詨?!侗笔贰栔焓缆鳌肥缆∨c元世儁握槊,忽聞局上詨然有聲。
又《讀書通》叫、訆通作詨。引山海經(jīng):馬成山有鳥,名曰鶌鶋,其鳴自詨。卽其鳴自訆。
又《韻會》或作謼?!肚皾h·田蚡傳》謼服謝罪。《師古註》謼,火交反。
又《集韻》或作謞誟嘮嚆呼?!墩滞ā酚峙c噭通。
又《廣韻》古肴切《集韻》居肴切,音交。《類篇》詨,矜誇也。
又《廣韻》呼敎切《集韻》許敎切,嘐去聲。《玉篇》大嘷也,呼也,喚也?!稄V韻》與嗃同。
又《集韻》居效切,交去聲。
又《廣韻》胡敎切《集韻》後敎切,音效。義
同。
說文解字
呼【卷二】【口部】
外息也。從口乎聲。荒烏切
說文解字注
(呼)外息也。外息、出其息也。從口。乎聲?;臑跚?。五部。今人用此爲號嘑、召字。非也。
詨的方言集匯
◎ 客家話:[客英字典] hau5 [臺灣四縣腔] gau1 hau5 hau5 [梅縣腔] hau5 [海陸豐腔] gau1 hau1 hau2 hau5
◎ 潮州話:ha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