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名)兩腮的【hao86.com好工具】胡子;也泛指胡子:美~|虬~|白發(fā)蒼~。
名詞
(1) (形聲。從髟,冉聲。髟(
),長發(fā)下垂的樣子。本義:兩頰上的長須)(2) 同本義;也泛指胡須
髥,頰須也。從須從冄,會意,冄亦聲。字亦作髥。——《說文》
奮髥抵幾?!稘h書·朱博傳》。注:“頰毛也?!?/p>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清· 魏學(xué)洢《核舟記》
(3) 又如:髯夫(指臉上多須的人);髯公(指年長多須的人);髯奴(指多須的奴仆);髯佛(稱仁慈多須的人);髯胡(須髯和頜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須的人);髯須(指胡子);髯髯然(髯須動搖的樣子);白發(fā)蒼髯
(4) 須多或須長的人
羽美須髯,故 亮謂之髯。——《三國志》
(5) 動物的須
其鳥多當(dāng)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郭璞注:“髯,咽下須也?!?/p>
(6) 通“蚺”。蟒蛇
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痘茨献印ぞ瘛?/p>
髯【亥集上】【髟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5畫
《正字通》俗髥字。
說文解字
?【卷九】【須部】
頰須也。從須從冄,冄亦聲。汝鹽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髥,非是。
說文解字注
(?)頰須也。頰、面旁也。釋名曰。隨口動搖。冄冄然也。封禪書有龍垂胡髥。下迎黃帝。詳文意乃泛謂須。從須冄。會意。冄亦聲。汝鹽切。七部。俗作?、髥。
髯的方言集匯
◎ 粵語:jim4
◎ 客家話:[海陸豐腔] ngiam2 ram2 [客語拼音字匯] ngiam1 yan2 [梅縣腔] ngiam2 [客英字典] ngiam1 jam1 [寶安腔] ngiam1 (jam2) [臺灣四縣腔] ngiam2 ja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