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康熙字典
無【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稌に吹洹穭偠鵁o虐,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jīng)》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吨茏印ぬ珮O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huì)無縣。
又姓?!墩滞ā窛h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豆沤褡ⅰ废鄤e贈(zèng)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dāng)歸。
又《說文奇字》作無。《玉篇》虛無也。周易無字俱作無。
又《集韻》或作亡?!对姟ばo風(fēng)》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夺釢h·馮衍傳》飢者毛食?!对]》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蚬乓嗤ê??!杜逵劶泛铀分^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dāng)爲(wèi)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wèi)一。非?!都崱窡o或作橆。韻會(huì),本古文蕃字。篆借爲(wèi)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wèi)四點(diǎn)。〇按說文,從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yīng)借用。玉篇集韻韻會(huì)俱非。韻會(huì)蕃橆作蕃,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shí)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無的方言集匯
◎ 粵語:mou4
◎ 客家話:[陸豐腔] wu3 [寶安腔] wu2 [海陸豐腔] wu2 mo2 [東莞腔] wu2 [沙頭角腔] wu2 [梅縣腔] wu2 [臺(tái)灣四縣腔] wu2 mo2 [客語拼音字匯] mau2 mo2 vu2 [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 潮州話:bh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