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精品国产手机自在线观|九九热思思精品视频|中文字幕aⅴ专区|黄国产成年人精品

    【燭】字的基本信息(怎么讀,拼音)

    拼音:zhú

    注音:ㄓㄨˊ

    筆順讀寫:點(diǎn)、撇、撇、點(diǎn)、豎、橫折、橫、豎、橫、點(diǎn)

    燭的筆順
    部首:
    筆畫數(shù): 10
    結(jié)構(gòu): 左右
    繁簡對應(yīng):
    五筆: OJY
    五行:
    部外筆畫: 6
    吉兇寓意:
    統(tǒng)一碼: 70DB
    倉頡: FLMI
    鄭碼: UOI
    四角: 95836
    電碼: 3608
    區(qū)位: 5482
    筆順編號: 4334251214
    姓名學(xué): 姓,多用男性
    英語翻譯: candle, taper; shine, illuminate
    異體字:
    • 基本解釋

    • 詳細(xì)解釋

    • 康熙字典

    • 說文解字

    (1)(名)火炬。

    (2)(名)蠟燭:~光|~臺|火~。

    (3)(動)〈書〉照亮;照見:火光~天|洞~其奸。

    (4)(量)俗稱多少燭的電燈泡;指燈泡的瓦特數(shù)(并不是燭光數(shù));如50燭的燈泡就是50瓦特的haO86.com燈泡。

    名詞

    (1) (形聲。從火,蜀聲。本義:古代照明用的火炬)

    (2) 同本義

    燭,庭燎大燭也。——《說文》。按,燋也。未爇曰燋,執(zhí)之曰日燭,樹地曰庭燎。葦薪為之,小者麻蒸為之。

    執(zhí)燭于西階上?!秲x禮·燕禮》

    共墳燭庭燎?!吨芏Y·司烜氏》。注:“樹于門外,曰大庭燎?!?/p>

    獨(dú)不見跋?!抖Y記·曲禮》

    火在地曰燎,執(zhí)之曰燭?!秲x禮·士喪禮》注

    舉燭者,尚明也?!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陸游《雪夜感舊》

    (3) 又如:燭火(火炬,火把);燭炬(指火炬或蠟燭)

    (4) 蠟燭(始于唐代)

    高堂粉壁圖蓬瀛,燭前一見滄洲清?!?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

    燭分歌扇淚,雨送酒船香。——李商隱《夜飲》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杜牧《初冬夜飲》

    (5) 又如:燭信(插蠟燭用的簽子);燭奴(雕刻成人形的燭臺;泛指一般燭臺);燭心(蠟燭中心用以點(diǎn)火的燈草、紗線等)

    (6) 姓

    動詞

    (1) 照;照亮

    夫日,兼燭天下?!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

    望見青楓城里火光燭天?!度辶滞馐贰?/p>

    名高天下而光燭鄰國?!妒酚洝斨龠B鄒陽列傳》

    明燭南天?!濉?姚鼐《登泰山記》

    (2) 又如:燭銀(精光閃耀的銀子);燭天(照耀天空)燭明(照亮);燭夜(照亮黑夜);燭幽(照亮昏暗);燭遠(yuǎn)(光照遠(yuǎn)方);燭臨(由上向下照射)

    (3) 洞察

    智術(shù)之士,必遠(yuǎn)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俄n非子·孤憤》

    (4) 又如:燭知(明察洞悉);燭物(明察事物);燭微(觀察入微);燭察(明察,洞察);燭鑒(明鑒,明察)

    燭【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6畫

    《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蚴 Mㄗ飨x?!蹲謴 匪鬃鳡T字。非。(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墩f文》庭燎火燭也?!稄V韻》燈燭?!抖Y·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玉篇》照也?!肚皾h·武帝紀(jì)》日月所燭,莫不率??。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对]》道光照也?!读簳?img src="https://static.hao86.com/invalidZi2/9db1e13a2b23f2999b6dcd5edcf51547.png" alt="??" class="lm_img" />文帝紀(jì)》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星名?!妒酚洝ぬ旃贂窢T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yún)非雲(yún),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南天燭,藥名。赤者名文燭。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燭草。

    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姓?!蹲髠鳌べ叶四辍啡羰?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去聲?!肚皾h·武帝紀(jì)》見光集於雲(yún)壇,一夜三燭。《註》服虔曰:燭,音炷。師古讀如字。

    《唐韻正》音朱?!稄埡狻|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qū)。

    《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燭)

    說文解字

    燭【卷十】【火部】

    庭燎,火燭也。從火蜀聲。之欲切

    說文解字注

    (燭)庭燎、大燭也。燎當(dāng)作尞。大各本譌作火。今正。若韻會庭燎燭也尤善。小雅毛傳曰。庭燎、大燭也。燕禮。宵則庶子執(zhí)燭於阼階上。司宮執(zhí)燭於西階上。甸人執(zhí)大燭於庭。閽人爲(wèi)大燭於門外。周禮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鄭云。墳、大也。郊特牲曰。庭燎之百。由齊桓公始也。鄭云。庭燎之差。公葢五十。侯伯子男皆三十。文出大戴禮。按未爇曰燋。執(zhí)之曰燭。在地曰燎。廣設(shè)之則曰大燭、曰庭燎。大燭與庭燎非有二也。周禮絫言墳燭、庭燎。故鄭注以門外門內(nèi)別之。周禮故書作蕡燭。先鄭云。蕡燭、麻燭也。賈公彥曰。古者未有麻燭。故鄭從墳訓(xùn)大。古庭燎、依慕容所爲(wèi)。以葦爲(wèi)中心。以布纏之。飴蜜灌之。若今蠟燭。玉裁謂。古燭葢以薪蒸爲(wèi)之。麻蒸亦其一端。麻蒸、其易然者。必云古無麻燭、葢非。許以?次燭灺之閒、葢得之矣。從火。蜀聲。之欲切。三部。

    燭的方言集匯

    ◎ 粵語:zuk1

    燭的字源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