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形)有勇氣;有膽量:勇~|果~。
(2)(形)表示有膽量做某種事情:~作~haO86.com為|~想|~說|~干。
(3)(形)助動詞;表示有把握做某種判斷:我不~說他究竟哪一天來。
(4)(形)〈書〉謙辭;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問|~請|~煩。
形容詞
(1) (會意。本義:勇敢,有膽量) 同本義
敢,進取也。——《說文》
敢,勇也?!稄V雅》
信理遂惔謂之敢?!顿Z子道術(shù)》
潔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注:“不憂不懼也?!?/p>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惡》
剛毅勇敢不以傷人。——《荀子·非十二子》
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Z誼《過秦論》
襲與 凌統(tǒng)俱為前部,各將敢死百人?!度龂尽ざu傳》
于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妒酚洝て皆萸淞袀鳌?/p>
(2) 又如:敢毅(勇敢剛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勇);敢斷(果敢決斷)
動詞
(1) 有膽量做某種事情
鄉(xiāng)之行劫縛者,側(cè)目莫敢過其門。——唐· 柳宗元《童區(qū)寄傳》
寡人帥不腆吳國之役,遵汶之上,不敢左右,唯好之故?!秶Z·吳語》
人不敢與忤視?!稇?zhàn)國策·燕策》
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愬,莫敢違?!顿Y治通鑒·唐紀(jì)》
(2) 又如:敢說;敢想;敢干;敢士(敢死之士);敢勇當(dāng)先(勇于承擔(dān)責(zé)任)
副詞
(1) 〈方〉∶莫非;大概;恐怕 。如:敢不(說不定);敢此(莫非);敢莫是(莫非是,難道是);敢道(難道,莫不是);敢怕(恐怕,或許)
(2) 自然,當(dāng)然 。如:敢仔(當(dāng)然,自然);敢仔好(敢情好;求之不得);敢只(當(dāng)然)
(3) 謙詞,自言冒昧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蹲髠鳌べ夜辍?/p>
(4) 又如:敢言;敢請;我敢預(yù)言;敢問(請問;相問)
(5) 豈敢;哪敢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物議既允,臣敢有詞?——宋· 蘇軾《上神宗皇帝書》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龜蛇之誠?!鳌?馬中錫《中山狼傳》
(6) 大約
你子母二位敢未打火?——《水滸傳》
敢【卯集下】【攴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古覽切,音??!墩f文》進取也?!毒沤?jīng)字樣》
從
。
,上下相付持也。隷變作敢?!稌ひ骛ⅰ氛l敢不讓,敢不敬應(yīng)。
又《盤庚》敢恭生生。《疏》有人果敢奉用進進於善言,好善不倦也。
又《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对]》敢,冒昧之辭?!妒琛贩惭愿艺?,皆是以觸尊,不自明之意。
又《博雅》敢,衂也。《廣韻》勇也,犯也?!对鲰崱啡虪?wèi)也。
說文解字
【卷四】【
部】
進取也。從古聲。
,籒文
。
,古文
。古覽切
說文解字注
()進取也從
猶從手也。古聲。古聲在五部。敢在八部。此於雙聲合韻求之。古覽切。
敢字組詞造句
敢的方言集匯
◎ 粵語:gam2
◎ 客家話:[梅縣腔] gam3 [臺灣四縣腔] gam3 giam3 [客英字典] gam3 [海陸豐腔] gam3 giam3 [東莞腔] gam3 [沙頭角腔] gam3 [客語拼音字匯] gam3 [陸豐腔] gam3 [寶安腔] ga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