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xì)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1)(Hao86.com形)有智慧;聰明:~者|~取。
(2)(名)智慧;見識(shí):~略|~能|~巧|~勇。
(3)姓。
形容詞
(1) (會(huì)意兼形聲。從日,從知,知亦聲。“知”的后起字。本義:聰明,智力強(qiáng)) 同本義
然后智生于憂患?!盾髯印芬睹献印?/p>
甚智其子。——《韓非子·說難》
不可謂智?!赌印す敗?/p>
智術(shù)淺短?!度龂尽ぶT葛亮傳》
少年智則國智?!濉?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2) 又如:智賽隋何,機(jī)強(qiáng)陸賈(二人均為漢、楚時(shí)代智囊人物。意為聰明經(jīng)頂,靈活異常);智數(shù)(才智;見識(shí))
名詞
(1) 智慧,智謀
智,燭也?!斗ㄑ浴っ懮怼?/p>
智,性也?!俄n非子·顯學(xué)》
智者,心之府也?!痘茨献印m真》
四時(shí)能變謂之智?!豆茏印?/p>
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Z誼《治安策》
(2) 又如:智著(智慧;知識(shí));才智(智慧和才能);智刃(智慧之刃)
(3) 計(jì)謀;策略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滅也?!痘茨献印び[冥》。注:“智故,巧詐也?!?/p>
(4) 又如:智計(jì)(計(jì)謀;智謀);智術(shù)(指君主通曉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智量(計(jì)策,計(jì)謀);智算(謀劃,計(jì)算);智慮(智謀;謀劃)
(5) 知識(shí)
所以知之在人者謂之知。知有所合謂之智?!盾髯印?/p>
(6) 智士。有智慧的人
語曰:“仁不輕絕,智不輕怨?!薄稇?zhàn)國策》
(7) 又如:智地(智士集中之地)
(8) 春秋時(shí)晉國地名 ,在今山西省永濟(jì)縣北
(9) 姓
動(dòng)詞
通“知”(
)。知道,認(rèn)識(shí)狗犬不智其名也?!赌印そ?jīng)說下》
而不智也?!赌印ぬ?hào)令》
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豆茏印しǚā?。王念孫云:“智與知同?!?/p>
智【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8畫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知義切,音置。同?;蜃髦?。《說文》識(shí)詞也。從白從虧從知?!鸢唇?jīng)典相承作智?!夺屆分?,知也。無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按經(jīng)典或通用知。
又姓?!稄V韻》晉有智伯。
說文解字
知【卷五】【矢部】
詞也。從口從矢。陟離切
說文解字注
(知)?也。白部曰。?、識(shí)?也。從白、從虧、從知。按此?也之上亦當(dāng)有識(shí)字。知?義同。故?作知。從口矢。識(shí)敏、故出於口者疾如矢也。陟離切。十六部。
智字的近反義詞
反義詞
智為謎底的謎語
智字組詞造句
智的方言集匯
◎ 粵語:zi3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匯] zi4 [海陸豐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寶安腔] zi5 [梅縣腔] tje5 [陸豐腔] zhi5 [臺(tái)灣四縣腔] zih5 [東莞腔] zi5
◎ 潮州話:di3
智的字形對(du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