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hAo86.com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形與黍子相似;但不黏;也指這種植物的子實。
名詞
穄子,不粘的黍類,又名“糜(
)子” 。如:穄米(去殼后的穄子)穄【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畫:16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韻會》子例切,音祭。稷別名。《說文》
也?!队衿逢P(guān)西
似黍不粘?!夺釢h·烏桓傳》其土地宜穄?!秴问洗呵铩凤堉勒?,有山陽之穄。《穆天子傳》穄麥百載?!对]》穄,似麥而不黏。
說文解字
穄【卷七】【禾部】
也。從禾祭聲。子例切
說文解字注
(穄)也。此謂黍之不粘者也。黍部曰。
者、穄也。呂氏春秋。飯之美者。陽山之穄。高注云。關(guān)西謂之
。冀州謂之?。廣雅。?、
、穄也。九穀攷曰。據(jù)說文。禾屬而黏者黍。則禾屬而不黏者
。對文異。散文則通偁黍。內(nèi)則。飯黍稷稻梁。白黍黃梁。鄭注。黍、黃黍也。黃黍者、
也。穄也。飯用之。黏者、釀酒及爲?zhàn)D餈酏粥之屬。不黏者、
穄。而黏者乃專得黍名矣。今北方皆
黍子、
穄的方言集匯
◎ 粵語:zai3
◎ 客家話:[客英字典] zi1 zi5 [海陸豐腔] zi5 [梅縣腔] zi5 [臺灣四縣腔] zi5
◎ 潮州話:zi3